小麦栽培技术.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13656 上传时间:2019-06-2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栽培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麦栽培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麦栽培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麦栽培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麦栽培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栽培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栽培技术.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麦栽培种植技术,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

2、、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1、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

3、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小麦品种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1)冬性品种。这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小,时间长。事宜温度为0-3,在这种温度下,完成春化阶段的发育需23-50天。 (2)半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7,历时15-35天,如果这类品种春播,未经春化处理,则不能正常抽穗。 (3)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较宽,0-12,5-15天即可通

4、过这一阶段发育,这类品种对温度反应不敏感,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也可正常抽穗,但耐寒性较弱。,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类型: (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指的春性品种。 (2)反应中等型。在每天8小时日照条件下不能抽穗,每天12小

5、时日照能正常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历时25天左右,一般指半冬性品种。,3、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1)引种。 小麦品种具有严格的地区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差异,对品种的要求各不相同。如北种南引,由于南方温度较高,日照时间较短,不能满足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所要求的低温和长日照条件,发育迟缓,表现迟熟,甚至幼穗发育不全不能抽穗。南种北引,越冬前很快通过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表现早熟,且易冻害,也难成功。纬度相同或大致相近的地区引种较易成功。 (2)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低,时间长,在南方种植不会拔节,宜早播。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播种过早,很快通过春化阶段而进入光照

6、阶段,年内出现拔节现象,易受冻害而减产。所以春性品种宜迟播。半冬性品种则介于春性和冬性品种之间,因此应根据前茬作物收获早晚,合理选用和搭配品种,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宜用半冬性品种,反之宜用春性品种。早茬地可适当早播,宜用半冬性品种。晚茬地可适当晚播,宜用春性品种。,(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分蘖力弱;冬性品种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半冬性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在确定播种密度时,为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春性品种播种密度要大些,而半冬性品种播种密度稍小些。 (4)确定栽培管理措施。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期间,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长春化阶段时间

7、,增加主茎叶片数和单株分蘖数,有利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分化穗这一生殖器官,因此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利于形成大穗。 在小麦阶段发育过程中,加强肥水管理,增加适当的氮素营养,保证充足水分,有利于延缓光照阶段的发育,延长穗分化时间,从而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三)小麦产量的形成 小麦产量是指有机物质和数量或生物质量和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是指小麦生产和积累的有机质的总量,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需要的那一部分产品,即籽实。 1、小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 小麦的生物产量中90%以上是有机物质,有机物质生产是形成产量的主要基础,小麦的叶片是进行光合

8、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光合生产量=光合面积X光合时间X光合生产率,当小麦灌浆结实期当地气温适宜而偏低时,昼夜温差大,呼吸作用减弱,对有机物质消耗减少,叶片光合寿命延长,小麦灌浆时间延长,光合生产率提高,可增加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向籽粒输送。,小麦一生干物质积累速度和积累量: 拔节抽穗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45-50%(最快); 抽穗成熟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35%(次之); 茎杆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70%; 叶鞘和叶片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 抽穗扬花期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状况的好坏,对小麦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 小麦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亩实

9、粒数及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 每亩穗数X每亩实粒数X千粒重(克) 产量(667)= 1000,(1)穗数的形成。小麦穗数是由主杆穗和分蘖穗组成,由于小麦的播种不同,基本苗数不同,主穗在总穗数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一般在25-70%之间,增加分蘖穗提高成穗率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目标之一,小麦分蘖成穗规律是:低位蘖分蘖成穗率提高,高位蘖分蘖成穗率减弱,主茎基部第一、二分蘖成穗率可达60-80%,随着分蘖节位的提高,成穗率急剧下降。早发生蘖成穗率高,迟发生蘖成穗率低。 (2)粒数的形成。小麦在幼苗期前就开始进入小穗分化发育期,一般在短日照5-10的温度能延长小穗分化期,增加小穗数,为多花多粒打基础。拔节

10、至孕穗期是小花发育的关键期,营养不足或密度过大,导致小花大量退化而减少穗粒数。孕穗至开花期,是花粉粒和小花发育的重要时期,光照不足影响有机营养缺乏,低于10的温度造成小花发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影响小花正常结实,因此,只有在形成较多小穗小花的基础上,改善小麦拔节后的营养和光照条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减少小花退化,形成较多粒数。,(3)粒重的形成。小麦开花后8-10天,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籽粒形成,随后灌浆速度加快,中期籽粒增重达到60-70%,前期、后期各占15-20%。因此小麦灌浆期间,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气温适宜有利于籽粒灌浆和提高千粒重。,二、小麦栽培技术,(一)整地 1、土地平整。

11、2、土层深厚。 3、结构良好。 4、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 (二)麦田整地技术做到:早、深、松、碎、净、平。 早前茬收获后及早整地; 深适当加深耕作层; 松表面疏松通气不板结; 碎土渣细小; 净及时灭茬,表土无作物根蔸; 平地面平整,厢平沟直。,(三)施肥 1、小麦施肥特性 (1)小麦对氮、磷、钾吸收: 氮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2.2%,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 磷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7-0.9%,是核蛋白的组成成分。 钾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5-0.6%,是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运转。 (2)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生产100公斤小麦) 纯氮:3公斤,折尿素6.5公斤; 五氧化二磷:

12、1.2公斤,折过磷酸钙10公斤; 氧化钾:3公斤,折氯化钾5公斤。 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3。 (3)小麦与微量元素。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 缺锰:小麦叶片柔软下披,有时出现灰色斑点。 缺锌:影响小麦分蘖,降低成穗率。 缺硼:雄蕊发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结实率。 缺钼: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粒少、产量低。,(4)施肥方法 A、生产45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12.5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钾肥10-15公斤,有机质占60-70%。 推荐配方:亩施心连心牌脲基复合肥()公斤、或亩施中化牌硫酸钾复合肥()公斤加中化牌硝铵磷公斤,或加尿素公

13、斤、或 亩施心连心牌脲基复合肥公斤加中化牌硝铵磷公斤,或加中化尿素公斤。 B、基肥:标准亩施有机肥2500斤,N、P、K肥占总肥量的60%。 追肥:追肥占40%。 (5)种植密度 A、密度与光合生产的关系:小麦生产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转变成有机质的过程。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过低,浪费光能,光合产物减少;密度过大,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光合产物也增加,通风透光不良,功能叶片死亡提早,光合寿命缩短,合成有机质减少。,B、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种植密度一般基本苗,它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密度增加时,单位面积的穗数得到提高,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密度降低时,穗数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增加

14、。一般要求每亩基本苗数在15-30万才是适宜的种植密度。 (6)选用良种。优良品种的特点: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产量稳定。当前生产上应用的良种有:郑麦9023、鄂麦23、鄂麦18、华麦13. (7)播期、播量及播种方式 A、播期。 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7-18,在10月以后播种; 半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5-16,在10月以前播种; 春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3-14,在10月底开始播种; B、播量。一般亩播8-10公斤斤。 C、播种方式:机播。推荐宽幅机播,三、小麦的田间管理,一、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出苗分蘖阶段,自播种出苗开始,到拔节为止。 春性小麦出苗拔节4叶进入

15、幼穗伸长期; 半冬性小麦出苗拔节5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冬性小麦出苗拔节7-8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2、栽培特点 (1)要苗齐、苗壮。 (2)争取早分蘖、早发根。 (3)达到壮苗越冬。 (4)营养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安全越冬,为增产打基础。,3、管理措施 (1)分蘖拔节肥:一般亩追尿素10-12公斤斤; (2)化 学除草:小麦返青后至起身期,对于一般麦田杂草每亩用75苯磺隆11.2g兑水30进行喷雾;燕麦可用6.9%噁唑禾草灵(骠马)每亩60-70毫升茎叶喷雾防治。喷药时选晴朗天气,无风、无露,气温较高时喷药较好。要严防药量过大。 ( 3) 压麦:压麦一般在越冬期间进行,对生长壮、旺苗进行镇压,控上

16、促下,缩短茎基部一、二节间长度,增加粗度,提高抗倒能力。 (4)病害防治;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防治纹枯病、白粉病最佳时期。起身期(三月上中旬)每亩用15克禾果利或100克三唑酮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连续两次,间隔710天,注意将药液喷洒在麦株茎基部。 (5)防御冻害:防御冻害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寒强的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寒潮来前浇水,减轻冻害。,二、拔节孕穗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拔节孕穗阶段包括拔节、孕穗、抽穗等生育时期,属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早春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小麦开始拔节,拔节后分的蘖一般为无效分蘖。孕穗以后是小花发生分化和部分退化的时期。拔节期以茎、叶

17、生长为主,孕穗期以茎、穗生长为主。 2、田间管理: 追肥。 拔节期:一般每亩追尿素15斤左右,增粒增重,防早衰。 孕穗期:一般每亩追尿素5-6斤,增加穗部营养供应,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清沟排渍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开始拔节,3月份雨水逐渐增多,导致小麦各种病害发生,麦田要注意清沟排渍,降低水位,减轻病害。,预防倒伏。 a、采用矮杆品种。b、合理应用肥水。c、控制旺长,小麦过旺生长时,可用矮壮素进行防治。 三、抽穗成熟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本阶段指小麦抽穗后的生殖生长时期。抽穗时间大约40天左右。本阶段是小麦籽粒形成时期,也是决定小麦粒数的关键期。 2、管理措施。 (1)合

18、理排灌。小麦抽穗后,生理需水量增大,是小麦一生中需水的高峰。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相当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南方4、5月份多雨,要注意清沟排渍,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 (2)叶面追肥:亩喷施2%-3%的尿素水溶液加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能起到显著的增产作用。,(3)防治病虫害。小麦生长后期有粘虫、蚜虫,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危害。 a、虫害:可用杀虫剂类农药进行防治。 b、病害:赤霉病:以预防为主,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赤霉病:以预防为主,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应及时预防,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9、1000倍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喷雾。 4.白粉病、锈病:据调查当白粉病病叶率达15%时,条病叶率达1-2%叶锈病病叶率达510%时,立即进行防治,可25% 粉绣宁800-1000倍喷雾。 六、灌浆期病虫防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防治纹枯病、白粉病最佳时期。起身期(三月上中旬)每亩用15克禾果利或100克三唑酮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连续两次,间隔710天,注意将药液喷洒在麦株茎基部。 四、收获 小麦的成熟过程,习惯上分蜡熟和完熟两个时期,在正常成熟条件下,历时七、八天左右,此期内籽粒灌浆由快转慢到停止,含水下降。籽粒体积由蜡熟中期开始缩减,灌浆接近停止,含水率35左右,到了完熟期籽粒已表现出全部品种特征,含水率已下降到20以下,此时干重不仅不再增加,甚至开始下降。所以最适合的收获期应在蜡熟后期。,蜡熟后期最直观的主要特征:总体观察全田植株已经变黄;分部位观察,叶片黄枯,茎杆仍保持韧性,穗子及穗下茎变黄,最上一节及附近叶鞘作微带绿色,整个植株呈黄、绿、黄三段,称为“麦熟三色”或“麦收三段腰”。如抽样全穗脱粒,有百分之八、九十的籽粒变为黄色,胚乳蜡质状、稍硬,仍可用指甲切断;少数籽粒腹沟仍微带黄绿,并有部分籽粒已进入完熟。如果在成熟阶段有干热风,高温逼熟等影响时,很难表现出上述典型特征,往往在蜡熟中期,甚至于初期,叶片已枯,停止灌浆,即应收割。,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