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无牙颌解剖标志的识别.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35074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7.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口无牙颌解剖标志的识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全口无牙颌解剖标志的识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全口无牙颌解剖标志的识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全口无牙颌解剖标志的识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全口无牙颌解剖标志的识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口无牙颌解剖标志的识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口无牙颌解剖标志的识别.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全口无牙颌解剖标志的识别,一、无牙上下颌解剖标志 (一)牙槽嵴(alveolar ridge ) 牙列缺失后牙槽突逐渐吸收形成牙槽嵴 。是自然牙列赖以存在的基础。其上覆盖的黏膜表层为高度角化的鳞状上皮,黏膜下层与骨膜紧密相连,能承担较大的咀嚼压力。将口腔分为:口腔前庭、 口腔本部,(二)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 位于牙槽嵴与唇、颊侧黏 膜之间,为一潜在的间隙。黏 膜下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全口 义齿的唇、颊侧基托在此区内, 在不妨碍唇、颊活动的情况下 应尽量伸展到黏膜反折皱襞, 以保证基托边缘的封闭。,1、唇系带(labial frenum): 位于口腔前庭内相当于原中切牙近中交界

2、线的延 长线上, 为一扇形或线形黏膜皱襞。是口轮匝肌在颌 骨上的附着部。随唇肌的运动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全 口义齿唇侧基托在此区应形成相应的切迹,以免妨碍 系带的运动而影响义齿固位。,2、颊系带(buccal frenum) 位于前磨牙牙根部,附着在牙槽嵴顶的颊侧,呈扇形,数目不定。是类似唇系带的黏膜皱襞。上下颌左右两侧均有颊系带,其动度比唇系带小。 前弓区:唇颊系带之间为前弓区, 后弓区:颊系带以后为后弓区。,3、颧突(zygomatic process) 位于后弓区内相当于左右 两侧上颌第一磨牙的根部的骨 突。此区覆盖的粘膜较薄,与 之相应的基托边缘应做缓冲, 否则会出现压痛或使义齿以此 为

3、支点前后翘动。,4、上颌结节 (maxillary tuberosity) 是上颌牙槽嵴两侧远端的圆形骨突,表面有粘膜覆盖。颊侧多有明显的倒凹,与颊黏膜之间形成颊间隙(buccal space)。此区对上颌全口义齿的固位有重要意义,上颌义齿的颊侧翼缘应充满在此间隙内。,5、颊侧翼缘区 (buccal flange area ) 位于下颌后弓区,在下颌颊系带至咬肌下段前 缘之间。当下颌后部牙槽嵴吸收已平时,该区又称 颊棚区(buccal shelf area)。此区面积较大,骨质 致密。义齿基托在此区内可有较大范围的伸展,可 承受较大的牙合力。起支持作用,并有稳定义齿的 作用。,6、远中颊角区(

4、distobuccal angles area) 在下颌后弓区内,位于咬肌前缘、颊侧翼缘区之后方。受咬肌前缘活动的限制,义齿基托边缘不能较多伸展,否则会引起疼痛,咬肌活动时会使义齿上升松动。,(三)口腔本部 位于上下牙槽嵴之舌侧,上为腭顶,下为口底。 本区内的解剖标志有:,1、切牙乳突(incisive papilla) 位于上颌腭中缝的前端,上中切牙之腭侧,为一梨形、卵圆形或不规则的软组织突起。是上颌重要的、 稳定的标志。乳突下方为切牙孔,有鼻腭神经和血管通过。覆盖此区的义齿基托组织面需适当缓冲,以免压迫切牙乳突产生疼痛。,它是排上颌中切牙的参考标志:两个上颌中切牙的交界线应以切牙乳突为准;

5、上颌中切牙唇面应置于切牙乳突中点前8-10mm;上颌两侧尖牙牙尖顶的连线应通过切牙乳突。,2、腭皱(palatal rugae) 位于上颌腭侧前部腭中缝的两侧,为不规则的波浪形软组织横嵴。有辅助发音的作用。,3、上颌硬区(hard area) 位于上腭中部的前份,骨 组织呈嵴状隆起,表面覆盖的 黏膜较薄,故受压后易产生疼 痛,覆盖该区的基托组织面 应适当缓冲,以防产生压痛 并可防止由此而产生的义齿 左右翘动或折裂。,4、腭小凹(palatine fovea) 位于上腭中缝后部的两侧,软硬腭连接处的稍后方。是口内粘液腺导管的开口。多为并列的2个,左右各1个,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应在腭小凹后2mm。

6、,5、 颤动线(vibrating line) 位于软腭与硬腭交界的部位, 分前颤动线和后颤动线。前颤动 线在硬腭与软腭的连接区,约在翼 上颌切迹与腭小凹的连线上。后 颤动线在软腭腱膜和软腭肌的连 接区。,前后颤动线之间称后堤区。 此区宽约2-12mm,平均 8.2mm, 有一定的弹性,上颌全口义齿 组织面与此区相应的部位可 形成后堤,能起到边缘封闭的 作用。,后堤区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腭穹隆较高,软腭向下 弯曲明显,后堤区较窄,不利于 固位。 第三类:腭穹隆较平坦,后堤区 较宽,有利于固位。 第二类:腭部形态介于第一 和第三类之间,亦有利于义齿 固位。,6、腭穹隆(palatal va

7、ult) 呈拱形,分为高拱形、 中等形及平坦形。由硬腭和 软腭组成,硬腭在前部。在 硬腭前1/3 处覆盖着高度角 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其下有 紧密的粘膜下层附着,可以 承受咀嚼压力。硬腭后2/3含 有较多的脂肪和腺体,腭中 缝区为上颌隆突。,7、翼上颌切迹(pterygomaxillary notch) 在上颌结节之后,为蝶骨翼突与上颌结节后缘之间的骨间隙。表面有黏膜覆盖,形成软组织凹陷,为上颌全口义齿两侧后缘的界限。,8、舌系带(lingual frenum) 舌系带位于口底的中线部,是连接口底与舌腹的黏膜皱襞,动度较大。全口义齿舌侧基托在此部位应形成切迹,以免影响舌系带的活动。,9、舌下腺(

8、sublingual glands) 位于舌系带的两侧,左右各一,舌下腺区可随下颌舌骨肌的运动上升或下降。故与此区相应的义齿基托边缘不应过长,否则舌运动时易将下颌全口义齿推起。,10、下颌隆突(torus mandibularis) 位于下颌两侧前磨牙根部舌侧的骨性隆起。表面覆盖的黏膜较薄,与之相应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过分突出的下颌隆突,其下方形成显著的倒凹,需施行手术铲除后再制作全口义齿。,11、下颌舌骨嵴(mylohyoid ridges) 位于下颌骨后部的舌面,从第三磨牙斜向前磨牙区,由宽变窄。下颌舌骨嵴表面覆盖的粘膜较薄,下方有不同程度的倒凹。覆盖此区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以免产

9、生压痛。,12、舌侧翼缘区(lingual flange area) 是与下颌全口义齿舌侧基托接触的部位,从前向后的解剖标志包括舌系带、舌下腺、下颌舌骨肌、舌腭肌、翼内肌、咽上缩肌。舌侧翼缘区后部是下颌全口义齿固位的重要部位。此区基托应越过下颌舌骨嵴,有足够的伸展。,13、磨牙后垫(retromolar pad) 是位于下颌最后磨牙牙槽嵴远端的黏膜软垫,呈圆形、卵圆形或梨形,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下颌全口义齿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1/2或全部。,二 无牙颌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一) 无牙颌的分区 根据无牙颌的组织结构和全口义齿的关系将无牙颌分成:主承托区、副承托区、 边缘封闭区、缓

10、冲区。,1、主承托区(primary stress-bearing area) 指承受咬合力的主要区域。 范围:上下颌后牙牙槽嵴顶区, 腭穹隆区,颊棚区等。,特点: 骨组织表面覆盖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其下有致密的粘膜下层。能承受咀嚼压力,抵抗义齿基托的碰撞。 (此区受力方向是垂直的) 要求: 义齿基托与主承托区粘膜应紧密贴合; 人造牙应 排列在基托 的牙槽嵴顶区。,2、副承托区(secondary stress-bearing area) 范围: 上下颌前牙牙槽嵴顶区, 后牙牙槽嵴的唇颊侧 和舌腭侧 (不包括硬区)。,特点: 此区骨面有粘膜、粘膜下层、脂肪和腺体组织。 支持力较差,不能承受

11、过大的压力,只能协助主承托区承担部分咀嚼压力。(与受力方向成一定角度) 要求: 义齿基托与副承托区粘膜也应紧密贴合。,3、边缘封闭区(border seal area) 范围: 指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 包括:粘膜皱襞(反折线区),系带附丽区, 上颌后堤区,下颌磨牙后垫区。,特点:大量疏松结缔组织,不能承受压力,但可保 证边缘封闭。 要求:基托边缘必须与该区紧密贴合,才能产生良好 的边缘封闭作用,保证义齿的固位。,4、缓冲区 (relief area) 范围:主要指上颌硬区和下颌隆突区, 颧突区、上颌结节颊侧、 切牙乳突区、下颌舌骨嵴区 以及牙槽嵴的骨尖、骨棱等。,特点: 该区粘膜较薄,不能承受压力。 要求: 相应的基托组织面需适当缓冲,两者之间 应有一微小间隙,以防产生压痛,造成义齿 左右翘动或纵折。,主承托区 上下颌后牙 承担咀嚼压力 紧密贴合 牙槽嵴顶等 抵抗基托的碰撞 副承托区 后牙牙槽嵴的 协助承担 唇颊侧和舌腭侧 咀嚼压力 紧密贴合 边缘封闭区 义齿边缘接触 的软组织部分 边缘封闭 紧密贴合 缓冲区 下颌隆突区、 避免压痛 上颌硬区等 义齿翘动 适当缓冲,小 结 全口义齿的制作与无牙颌的解剖标志有密切的关系。充分、合理应用无牙颌各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是全口义齿修复成功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