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介绍.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64476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10.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介绍.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介绍,一、煤与瓦斯突出概述 二、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 三、突出矿井管理 四、突出防治技术研究动态,一、煤与瓦斯突出概述, 突出的概念 突出的危害性 我国的突出特点和一般规律 突出的预兆 突出机理 突出分类,突出危害示例1,1879年4月17日,比利时“阿拉波二号井”发生一次强度420t,瓦斯50万m3的突出。 瓦斯逆流从提升井冲至地面,距井口23m的绞车房附近的火炉引燃了瓦斯,火焰高达50m,井口建筑烧成一片废墟。2h后,火焰快要熄灭时,井下又连续发生7次瓦斯爆炸。井下209人,死亡121人,地面3人烧死,11人烧伤。,m,危害示例2大平矿瓦斯爆炸,危害示例2大平矿瓦斯爆炸

2、,危害示例2大平矿瓦斯爆炸,危害示例2大平矿瓦斯爆炸,危害示例2大平矿瓦斯爆炸,危害示例2大平矿瓦斯爆炸,危害示例2大平矿瓦斯爆炸,危害示例2大平矿瓦斯爆炸,危害示例2大平矿瓦斯爆炸,危害示例2大平矿瓦斯爆炸,危害示例2大平矿瓦斯爆炸,危害示例2大平矿瓦斯爆炸,大平煤矿“10.20”事故瓦斯突出及扩散过程演示,21轨道下山岩石掘进 工作面,突出煤岩量约 1894t,瓦斯量25万m3,瓦斯爆炸传播过程演示,148人死亡32人受伤, 07.3.27 贵州水城汪家寨煤矿,死亡10人; 07.4.1 四川芙蓉白皎煤矿,死亡5人; 07.4.6 湖南金竹山平垌,死亡4人; 07.4.6 甘肃窑街金河矿,

3、煤与二氧化碳突出,死亡9人; 07.4.19 河北峰峰局大树村煤矿,死亡17人; 07.4.20 河北邯郸陶二煤矿,死亡11人; 07.5.20 山西晋城寺河煤矿,死亡4人; 07.5.30 湖南涟源市安平镇新万三矿,死亡6人。,3.2 最近2年发生的突出伤亡情况,3.3 我国最大一次突出发生情况 我国最大的一次突出(世界第2)-1975年8月8日,天府矿务局三汇一矿+280m水平,平峒揭开K1煤层时,突出煤岩12780t,瓦斯140万m3。 炮响34s后发生突出,峒口一阵狂风,将小碎石卷起,吹到50m以外,大量瓦斯携带煤粉涌出,呈黑浓烟状,持续40min才逐渐下降。距突出点700多m远的三道

4、风门被毁,风门外装有钎子和矸石的矿车冲出30多m远,1t多重的一块巨石被冲走120多m,另一块重达3t的巨石冲出60余m,拐两个90的急弯进入变电所。,我国最大的一次突出突出煤矸堆积情况 距突出点110m,煤矸基本封顶 堆积高度缓慢下降,整个堆积长度1170m,直到峒口南茅口大巷,堆积60m(20m封顶);北茅口大巷,堆积250m(约100m封顶),3.6 突出多发地点,封闭向斜轴附近 轴部地带上部压应力下部张应力,受深部地层的阻力,岩层进一步挤压小型层面滑动并出现压性逆断层 南桐矿区80%的突出发生在八面山向斜、王家坝向斜、鸦雀岩向斜、甘家坪向斜,3.6 突出多发地点,帚状构造收敛端 收敛端

5、常常是地应力集中的地点 天府三汇一矿处在华莹山帚状构造的收敛端,突出频繁发生。,3.6 突出多发地点,煤层扭转区 南桐矿务局原东林矿的79次突出中,有93%集中在南翼黑漆岩扭转带,在突出事例中可清楚看到构造应力的水平挤压作用 鱼田堡煤矿东翼的9次突出均分布在压扭性的扭转轴轴部附近,3.6 突出多发地点,压性、压扭性小断层带 受水平方向强烈挤压而形成,保持了高的应力集中,同时对瓦斯存储也有利 六枝煤矿东二采区,14次突出(占7号层总数的61%)均与压性压扭性小断层有关,3.6 突出多发地点,压性、压扭性小断层带 南桐一井5号层一个回采面沿走向32m,连续突出7次与压扭性小断层有关,3.6 突出多

6、发地点,煤层产状变化区 南桐一井5号煤层80%的突出(73次)发生在该区域 洪山殿蛇形山井4采区,煤层走向倾角变化,是严重突出区,该区突出70次(占总数44%),该区1442机巷平均1次/11米,3.6 突出多发地点,煤包及煤厚变化带 煤层厚度急剧变化带是构造应力集中的地带 红卫煤矿的190次突出(占总数85%)发生在煤包地带,全部特大型突出集中在煤包最厚区段,3.6 突出多发地点,煤包及煤厚变化带 红卫煤矿的126采区在走向不到70m的薄煤带掘进时,发生7次突出,3.6 突出多发地点,分岔煤处 红卫煤矿揭开分岔煤时经常发生突出(最大2000t),3.6 突出多发地点,岩浆岩浸入带 岩浆岩浸入

7、引起煤层局部变质力学性质变化应力分布不均 白票矿区,25%以上的突出(265次)发生在岩浆岩浸入带,4. 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有声预兆:煤炮声、机枪声、闷雷声、劈裂声、支柱折断声等 无声预兆 煤层结构变化,层理紊乱,煤变软、光泽变暗,煤层由薄变厚,倾角由小变大 工作面煤体和支架压力增大,煤壁外鼓、掉渣等 瓦斯增大或忽大忽小,煤壁温度降低,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归纳 瓦斯主导说 “瓦斯包”说、“煤粉带”说、“煤空隙结构不均匀”说、“裂隙堵塞”说、“闭合空隙瓦斯释放”说、“瓦斯膨胀”说、“瓦斯解吸”说、“地质破坏带”说、“突出波”说、“火山瓦斯”说、“卸压瓦斯”说等 地压主导说 “岩石变形潜能”说、“应力

8、集中”说、“剪应力”说、“振动波”说、“冲击移动”说、“顶板位移不均匀”说;“应力叠加”说、“塑性变形”说、“拉应力”说、“放炮突出”说等,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归纳 化学本质说 “瓦斯水化物”说、“爆炸的煤”说、“重煤”说、“地球化学”说、“瓦斯煤固溶体”说、“硝基化合物”说等 综合假说 国内外多数研究人员认为,煤与瓦斯突出是由地应力、瓦斯和煤的物理力学性质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实践中、多数人认为综合假说能比较客观地解释一些突出动力现象,在防突工作中,其效果基本令人满意。,突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准备阶段:能量集聚,形成高的地应力和瓦斯压力梯度,工作面煤体处于临界破坏的脆弱平衡状态。 发动阶段:工作

9、面的应力状态突然改变,临界平衡状态被打破,煤岩卸载,伴随着裂隙的生成和扩张,瓦斯大量解吸并参与突出。 扩展阶段:在应力和瓦斯压力梯度的作用下,从突发点向煤体内部连续破坏和剥离煤体,破碎的煤在被瓦斯风暴搬运中被粉碎。 停止阶段:由于剥离和破碎煤体在扩展过程中遇到较硬的煤体或孔洞被堵塞引起的应力和瓦斯梯度降低,使得地应力和瓦斯压力降低到不足以继续破坏煤体的程度,突出便中止。,国内外主要应用的防突措施,(,(,采面,煤巷,石门,区域,局部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防治突出措施,水力冲刷,水力挤出,预裂爆破,超前支护,松动爆破,超前钻孔,瓦斯抽放,水力冲孔,金属骨架 或固化,排放钻孔,煤层注水,预抽瓦斯

10、,保护层开采,开采保护层防突机理,应力降低、煤层卸压,突出的激发作用减小,透气性增加,瓦斯压力梯度减小,瓦斯排放,突出发展的瓦斯作用减小,煤体强度增高,抵抗破坏的能力增强,消除或降低突出危险性,开采保护层,考察参数的变化 保护层开采后,在卸压范围内,被保护层:瓦斯压力下降、瓦斯流量增大、煤层变形增大、顶底板岩石应力降低、煤体温度降低。 下图为鱼田堡煤矿开采上保护层3#煤层后被保护层4#煤层参数变化情况。由图中可看出,被保护层参数的变化可大致划分为4个带,即:正常应力带、集中应力带、保护卸压带和应力恢复带。,保护层的保护范围,保护层的有效保护层间距 保护层的保护作用随层间距的增大而减小,达到某一

11、临界距离时,保护作用已不明显,该临界距离称之为有效层间距。 我国根据大量试验资料统计分析认为,在采深小于550 m,回采面长度小于120 m条件下,保护层的有效保护层间垂距为:急倾斜煤层上保护层60 m,下保护层80 m;缓倾斜和倾斜煤层,上保护层50m,下保护层100 m。 选择保护层时应根据保护层厚度、岩性组合、顶板管理方法,回采工作面长度和开采深度等因素确定有效垂距。,保护层的保护范围 由走向卸压角、倾向卸压角和超前距确定。 走向卸压角,保护层的保护范围 倾向卸压角,保护层的保护范围 超前距: 保护层超前于被保护层的距离应不小于2倍层间距,并不小于40m。 开采保护层的注意事项 不留或少

12、留煤柱; 被保护层工作面尽量布置在保护范围内; 保护参数要实际考察确定; 保护层开采过程中,应进行瓦斯抽放等措施,综合治理保护层的瓦斯涌出,加大被保护层的保护效果。,超前钻孔,(1)适用于煤层透气性较好、煤质较硬的突出煤层; (2)钻孔直径应一般为75120mm,地质条件变化剧烈地带也可采用直径42mm 的钻孔。钻孔距不得小于5m;若钻孔直径超过120mm 时,必须采用专门的钻进设备和制定专门的施工安全措施;,(3)钻孔应尽量布置在煤层的软分层中; (4)钻孔的控制范围,应控制到巷道断面轮廓线外24m(包括巷道断面内的煤层); (5)钻孔孔数应根据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确定,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必须

13、经实测确定; (6)超前钻孔施工前应加强工作面支护,打好迎面支架,背好工作面。,预抽瓦斯(边掘边抽),深孔松动爆破,(1)深孔松动爆破措施,可适用于煤质较硬、突出强度较小的煤层。 (2)深孔松动爆破的孔径为42mm,孔深不得小于8m。深孔松动爆破应控制到巷道轮廓线外1.52.0m的范围。孔数应根据松动爆破有效半径确定。采用深孔松动爆破防突措施,在掘进时必须留有不小于5m的超前距; (3)深孔松动爆破的有效影响半径,应进行实测; (4)深孔松动爆破孔的装药长度为孔长减去5.56.0m每个药卷(特制药卷)长度为1m,每个药卷装入一个雷管。装药必须装到孔底。装药后,应装入不小于0.4m的水炮泥,水炮

14、泥外侧还应充填长度不小于2m的封口炮泥; (5)在装药和充填炮泥时,应防止折断电雷管的脚线; (6)深孔松动爆破后,必须进行措施效果检验。如果措施无效,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7)深孔松动爆破时,必须执行撤人、停电、设警戒、远距离放炮、反向风门等安全措施。,水力冲孔,对于有自喷(喷孔)能力的突出煤层,利用钻孔切割和水射流的打击,破坏煤岩内部应力平衡和瓦斯的不稳定平衡,在人为控制下激发喷孔,随着煤和瓦斯的大量排出,突出潜能被释放,从而起到消除一定范围内突出危险性的作用。,突出矿井管理,三、突出矿井管理, 组织管理: 1.防突机构及人员 2.突防措施计划 3.制度及责任制 4.防突装备 5.人员培训

15、,防突日常技术管理,1.加强地质测量工作; 2.加强管理程序(签字、通知)、操作和装备维护; 3.加强通风管理,完善通风系统; 4.保证采掘工程质量; 5.电气设备、爆破材料等要符合防爆要求; 6.加强支护,防止冒顶垮塌; 7.加强爆破工作管理; 8.处理好突出孔洞; 9.认真收集和分析突出原始资料。,防突技术研究动向,四、防突技术研究动向, 防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防突研究重点和动向, 防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无保护层可采; 透气性差,瓦斯抽放效果不佳; 集约化开采中的防突问题; 钻孔施工深度不足; 延期突出增多; 打钻突出问题; “低指标突出”问题; 地质构造探测问题; 特殊条件下防突措施问题

16、等, 研究重点和动向 防突技术的发展趋势 防突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以区域性防突措施为主、局部性防突措施为辅的防突格局。以区域预测、区域性防突措施、区域性防突措施效果评价、突出危险性连续监测预警、高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作为新的综合防突体系。 加强瓦斯抽采力度将是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研究重点和动向 地质构造探测技术研究 地面三维地震探测井下地质构造技术研究 井下长距离、高精度地质构造探测技术 地质雷达、无线电透视等技术的完善与提高, 研究重点和动向 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技术 针对突出的复杂性,利用煤矿安全监测系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收集井下尽可能多的静态和动态安全信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井下

17、各工作面的突出危险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监测、评价、预测和警戒,实现突出危险性的实时监测、在线分析和智能预警。, 研究重点和动向 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技术, 研究重点和动向 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技术 图形编辑系统; 瓦斯赋存预测与智能化区域预测系统;, 研究重点和动向 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技术 监控信息分析系统; 防突管理系统;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警系统;, 研究重点和动向 区域预测技术研究 采用物探、瓦斯地质方法、动力区划等方法,采用专用分析软件 对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进行划分。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连续预测技术 以电磁辐射、声发射、瓦斯涌出动态指标为代表的工作面连续预测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研究重点和动向 煤层增透技术研究 研究并提高预裂爆破技术、水力扩孔技术、交叉钻孔技术等,以提高煤层透气性,增强瓦斯预抽效果。 突出煤层钻孔施工技术 针对突出煤层钻孔施工深度浅的难点,研制专用施工钻机、采用合理的排渣工艺和施工参数,使钻孔施工深度达到150m,成孔率达到80以上,重庆分院的研究目前已取得可喜的进展。,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