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构建与复习对策.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80539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构建与复习对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构建与复习对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构建与复习对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构建与复习对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构建与复习对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构建与复习对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构建与复习对策.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构建与复习对策,一、考点统计,有人认为大分值的非选择题已经连续两年考查了中国近代史。再者一般认为高考试题“三年不重复”,但两年试题对一些重点和主干知识连续进行考查。如09、10年都考查了 以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切口,考查人物评说中的康熙帝;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马克思、恩格斯; 09年13题涉及了犁耕技术的发展过程,10年14题又考查东汉的一人一牛犁耕法等。只是考查角度的变化而已。,所以,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还是要很重视。,中国近代史在最近两年浙江高考考查中,考点分布设计内容集中,一部分题材取之于教材,很多答案也在教材的原文中。针对这种情况,2011年高考备考对本模块的

2、复习,注意以下几点:,二、考情分析,1、在“细”上下功夫。如09年的19题,10年的20题。(其实,全卷也都体现了考查知识点的精度 。) 2、理清线索,明确阶段特征,让细碎的知识点有所归依。 3、构建知识网络,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背景中去考察。如10年第38题第二小题(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9分) )。,1、知识点记忆模糊,似是而非;历史概念模糊,1619世纪30年代,人们普遍同意拉马丁“如果社会和政府不去探索和解决无产阶级问题,将会使这个问题成为当今社会中最可怕的爆炸性问题”的说

3、法。“人们普遍同意”的原因可能是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 B C D,18“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入接触,充分交换意见。”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这段文字应出自 A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92年“九二共识”,例:,三、学情分析(以缙云中学为例),以上两题都是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但这两题的正确率都只有426%,2、线索不清,缺乏知识的网络构建,例

4、:,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从1953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 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 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 A B C D,得分率只有57 2%,3、审题和解题能力的欠缺,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欠缺,例:,12“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图书分类法。“经”主要指儒学经典,“史”是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是诸子百家

5、及其它书籍,“集”指历代作家诗歌文词等。按此分类,下列著作中属于“子部”的是 A论语 B梦溪笔谈 C史记D春秋,这次十校联考的第38题第二小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这两个角度简述“东周思想理论的完善”的表现。,学生得分率很低,只有333%,B,四、复习对策,1、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取舍,有效掌控知识与能力的难度-突出主干知识基础上夯实基础。 再认、再现能力,这类内容虽简单,高考题中却占了很大的比重,加强主干知识的系统学习。关注平时不太注意的细节(课本主体知识的解释和补充)查漏补缺,克服盲点。,整合教材,知识融会贯通 挖掘隐性知识:弥补知识缺漏,形成完整、

6、缜密的知识 学会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的结合;古代与近代的结合;中外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帮助学生构建通史知识体系,一轮专题内打通,二轮模块内打通。,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在引导学生关注史实同时,要有更高层次的视野,建构符合历史规律的世界。,文明史(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全球史(整体史观) 近代化史(政治、经济、思想) 革命史(阶级斗争) 社会史观(关注下层和平民生活) ,提高选择题的准确度。 培养提高学生对材料题的审题和解答能力。 注意平时答题训练规范化,3、关注学生薄弱环节,细化习题教学,提高审题和解题效度 。,4、重视新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整体史观

7、、社会史观)引领。,五、近代中国知识网络构建,2011年的考试说明,近代中国 (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

8、主主义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近代史内容介绍: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这110年的历史又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 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半殖

9、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20世纪初)1919年),1840,1919,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1919年)与中共成立(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领导: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任务: 反封建和反侵略; 追求社会民主和民族独立; 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1、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构成了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的两条基本线索:,2、中

10、国近代史的另一条线索是近代化。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向:从遭受列强侵略的角度说是向下沉沦,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而开始走向近代化的角度说,是取得进步.,经济近代化方面: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工业、铁路、轮船、电讯. 军事近代化方面:自洋务运动开始,中国的军队开始使用新式枪炮,并建立了自己的海军。 政治近代化方面:中国的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也经历了近代化的革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建立的新民主主义政权等民主政治建设。 思想文化近代化方面:从维新

11、思想到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社会生活近代化方面: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二)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 (三)19世纪末至1912年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 (四)1912-1919年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 (五)1919年1949年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国近代史,(一)19世纪406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谢谢!,(一)、19世纪4060年代的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政治方面),1840,鸦片

12、战争爆发,1842,中英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1851,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经济方面),1840,鸦片战争爆发,1842,中英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1851,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六十年代,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文化方面),1840,鸦片战争的爆发,1842,中英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1851,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六十年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魏源与海国图志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1840年至1860年,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由一个拥有独

13、立主权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一社会性质的转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影响,中国呈现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阶段特征,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60年代,洋务运动开展,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教育的变迁),19世纪 90年代,维新思想 产生,(二)、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的中国,阶段特征:,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近代化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这一阶段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社会生活上,西方近代科学技

14、术在生活中逐渐推广。 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经济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95,甲午中日战争 失败,1898,戊戌变法运动开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900,1901,辛丑条约,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1905,1911,1912,(三)、19世纪末至1912年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维新变法、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19世纪末到民国建立,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中坚力量;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创性地

15、建立了共和政体,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一时期,近代化的“整体发展”体现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向西方学习,已经由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阶段特征,知识点梳理,1、主要方式 2、特点 3、对中国的影响:,以“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为例,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严重践踏,中国由独立主权国家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民族革命不断发展。 经济结构:自然经济半封建与半资本主义并存,形成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思想文化:由“天朝上国”向西方学习,逐步向近代化转型。,军事: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 政治: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6、,进行政治瓜分 经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文化:文化侵略,军事上:由各自为战变为联合行动 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上:由战争侵略到政治瓜分再到“以华治华”,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1912-1919年的中国,帝国主义以华治华、日本侵略山东 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这一时期,在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共和而努力。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最突出的领域是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 首先,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在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其次,新文化运动开展和马

17、克思主义的传播。向西方学习,已经由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阶段特征,(五)、1919年1949年的中国,政治:,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1924,1927,南昌起义,红军长征,七七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侵华日军罪行,挺进大别山,1934,1937,1947,1948,1949,三大战役,七届 二中全会,1931,九 一 八 事 变,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抗日,1945,抗日战争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遵义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济:,1919,1921,194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沉重打击,日益萎缩,五四运动,中共成立,1924,1927,国

18、共合作 国民大革命,1937,土地革命,抗日战争,1949,解放战争,物 质 与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文化:,1919,1921,1945,民资经济较快发展,沉重打击,日益萎缩,五四 运动,中共 成立,1924,1927,国共合作 国民大革命,1937,土地革命,抗日战争,1949,解放战争,物 质 与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方面的主要论著及主张;,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论著及主张;,新三民主义,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为例,萌芽,形成,成熟,新发展,知识点梳理,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毛泽东思想创立与发展的过程 三、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19、,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1.阶级基础: 2.国际条件: 3.思想基础: 4.实践基础:,5.历史教训:,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方法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其实践基础。,五四后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毛泽东思想创立与发展的过程,(一)萌芽(国民革命时期),(二)形成(井冈山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 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三)成熟(延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四)新发展(建国以后),三、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1.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2)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