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0555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PPT 页数:223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3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pt(2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袁也丰,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正和反两个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也不例外。 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仅仅是相对而言,呈正态分布,其判断标准与下列因素有关。社会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医学标准。,极度正常,变态,均态分布,变态心理学定义(abmorm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研究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就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来说,尚未找到大脑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变态心理现象暂时地称称之为脑的功能性障碍*

2、。,*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DCI-10,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以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 不同种类的异常心理与行为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给人造成怎样的痛苦; 对人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有怎样的破坏。 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 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第二单元:学科简史(略),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一单元 正

3、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心理的正面:即正常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保障人作为生物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心理的反面: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异常心理失去了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以其异常的心理特点,随时迫坏人的身、心健康。 有关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评价,在实际操作中,人们从不同的学科基础出发,其标准各不相同。,第二

4、单元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常识性的区分 非标准化的区分,标准化的区分 心理学的区分原则,1 常识性的区分,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区分 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过渡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2 非标准化的区分,依据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进行区分 统计学角度:以某种正常心理活动为常摸,假如偏移改常摸可视为异常; 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种文化习俗的偏离; 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3 标准化的区分,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四

5、条标准 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统计学标准: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 内省经验标准:一是当事人的内心体验(内省)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社会适应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4 心理学的区分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异常的心理学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 在精神医学范围内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否正常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 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

6、景和当事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异常心理的症状的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人意识的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症状会给当事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如何确定异常心理的症状,是否存在异常心理症状,且确定存在哪些症状; 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评定其严重程度; 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与障碍直接有关,具有判断价值,哪些症状是继发的,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 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1 感知障碍 2 思维障碍 3 注意障碍 4 记忆障碍

7、 5 智能障碍 6 自知力障碍,1 感知觉障碍,(1)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者 感觉减退: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者 内感性不适: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症者。,(2) 知觉障碍 错觉: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 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触、幻味、内脏幻觉 内感性不适于内脏幻觉鉴别,A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 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

8、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B 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类 功能性幻觉: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其幻觉同时出现、同时消失,两者互不融合。为同一感受器的活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气功偏差等 思维鸣响:表现为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幻觉的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关系。多见于应激相关障碍; 入睡前幻觉:此种幻觉出现在入睡前,患者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幻觉形象,多为幻视,多见酒精中毒者或谵妄状态。,(3)感知觉综合障碍,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 非真实感:觉得周围事物象布景、“水

9、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多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 窥视症: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摸样发生了变化。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 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 (2)思维内容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音联、意联。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病例:女,23岁,工人,躁狂症。病人进诊室则喜形

10、于色地向医生自我介绍地说:我叫某某。医生问:看样子你很高兴,病人马上接着说并挥动手臂:我当然很高兴,因为我脑子好使,并有使不完的劲,为了表示我对你们的感谢,我送给你们一首诗:白衣战士为人民,人民当家做主人,救人治病是楷模,个个都是好医生。接着用歌唱出上述内容,并且唱完一曲,又唱起了抒情的流行歌曲。这时一位胖胖老医生走进来,病人马上停止唱歌,转向老医生:某某大夫,我一看您就知道你有吉星高照,可长寿百年,病理性赘述:是思维过程中经常转换主题,并带有粘滞性,易停留在某些问题上,而抓不住主题 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 思维插入: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

11、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人其脑中 强制性思维:又称思维云集,是指思潮不受病人遗愿的支配,强制性的大量涌入脑内 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思维扩散: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可言 思维被广播:是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 象征性思维:病人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语词新作: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概念 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

12、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 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2)思维内容障碍,A妄想: 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妄想特征: 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 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的 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 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患者觉得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

13、某种力量的控制 夸大妄想:患者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大量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是名人的后裔 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罪恶妄想:又称自罪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厉的惩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致坐以待毙或拒食自杀;要求劳动改造以赎罪,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因此,患者采取相应的行为去追求对方,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而认为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仍反缠不休 嫉妒妄想: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

14、实,另有外遇。 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 超价观: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根据。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没有逻辑推理错误,(3)注意障碍,注意的分类:主动注意及被动注意 注意的特征: 注意广度、注意集中性、注意稳定性、注意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转移:,注意增强:主动注意的增强 (神经症、妄想性分裂症、更年期抑郁) 注意涣散:为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 降低所致 (神经衰弱、精

15、神分裂症、多动症) 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见于躯体疾病后的虚弱状态、意识障碍以及弥漫性脑损害) 注意转移:主要表现为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多见于躁狂症 注意狭窄: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意识蒙胧状态和严重痴呆患者),(4)记忆,瞬间记忆(感觉记忆): 外界信息进入感觉通道并以感觉映象的形式短暂停留,为时不超过2S 短时记忆 进入感觉通道后得到注意与复习的那小部分信息,未消退而暂时贮存在记忆系统中,持续时间2秒1分。 长时记忆 短时

16、记忆中贮存的信息经过复述、编码、并与个体经验建立丰富而牢固的联系,持续时间在1分以上,甚至终身保持。,记忆障碍,记忆增强: 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 (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妄想型、妄想性精神患者),记忆减退: 是指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临床上较多见脑器质性精神病,神经衰弱,正常老年人。,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 顺行性遗忘:(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如酒精中毒震颤性谵妄 逆行性遗忘:(紧接疾病发生以前一段时间的经历也不能回忆。)如脑震荡意识丧失,被送医院抢救,意识恢复后患者不知如何住院,对被汽车撞伤经历及撞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全然

17、不能回忆。 进行性遗忘:记忆的丧失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而不仅仅存在某一时间阶段的回忆缺失。多见老年性痴呆,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虚构: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5)智能障碍,智能障碍分三大类: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假性痴呆 A 全面性痴呆:大脑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散性器质性损害,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均受到损害,从而影响患者全部精神活动,常出现人格的改变。定向力障碍及自知力缺乏 B 部分性痴呆:大脑的病变只侵犯脑的局部,如侵犯大脑血管的周围组织,患者只产生记忆力减退

18、,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困难等,但其人格仍保持良好,定向力完整,有一定的自知力,可见于脑外伤后以及血管性痴呆的早期,C 假性痴呆: 临床上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 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拟幼儿的言行为特征 抑郁性假性痴呆: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在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痴呆早期的症状,如计算能力、记忆力、理解判断能力下降、缺乏主动性。,(6)定向力,定向力: 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前者称为对周围环境的

19、定向力,后者称为自我定向力 定向障碍: 对环境或自身状况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定向障碍多见于症状性精神病及脑器质性精神病伴有意识障碍时,(7)自知力障碍,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评判能力 神经症患者常能认识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整; 精神病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甚至拒绝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1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2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3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1 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

20、的病态喜悦,自我感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欢乐. 情感低落:患者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黯,严重时悲观绝望而出现自杀观念及企图 焦虑: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患者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至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恐惧:是指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例:心情太好也是病,最近一段时间,美术老师小雅感觉心情特别好,精力很充沛,情绪饱满,一晚上就把一个学期的课“背好了”,连续几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也不觉疲倦。课堂上写诗作画如龙飞凤舞,讲课时古今中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以致见到下一节课的教

21、师来上课后勃然大怒,拂袖而去。为何她的情绪顷刻间变化如此之大?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人们听到好消息或工作顺利、事业成功、生活美满,就会有愉快和轻松的心情,这是无可非议的,很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但是如无明显原因而情绪高涨,且持续一段时间,则可能是一种病态行为,也就是我们通常快、行为动作增多为主要表现。小雅目前就是处于轻躁狂状态。,处于轻躁狂状态的人表现得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好像人间无烦事,一切烦恼都抛在九霄云外。病人自觉心情特别好,常有脑子开了窍,变聪明、灵活了,舌头与思维在赛跑的体验,典,眉飞色舞,表情生动,极富感染力,而且自感精力充沛,睡眠需要大大减少。但话题常转移,无中心,

22、情感反应不稳定,极易为小事而大发脾气,与他人发生冲突,病人虽然兴趣广,交际多,乐于助人,但这事没做完又被其它的事吸引,整天忙忙碌碌,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办事缺乏深思熟虑。 一般来说,病人意识不到自己处在病态,更不愿意看医生,因此,只有靠亲友或家人及时发现,及早带他们到精神科就诊,2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不稳:表现为情感反应(喜、怒、哀、愁等)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至另一极端,显得喜怒无常,变幻莫测 情感淡漠: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 情感迟钝: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以及器质

23、性精神障碍 情感倒错:患者的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3 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情感幼稚:成人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变得幼稚,缺乏理性控制,反应迅速而强烈,没有节制和遮掩 情感脆弱:患者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伤心落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神经衰弱等 易激惹:表现为极易因小事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暂 强制性哭笑: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缺乏内心体验,不能说出其原因。 欣快:患者经常面带单调并且刻板的笑容,连他自己都说不清高兴的原因,因此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第三单元:

24、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指意志活动增多 意志减弱:指意志活动的减少 意志缺乏: 指意志活动缺乏 犹豫不决:表现为遇事缺乏果断,常常反复考虑, 不知如何是好,动作与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 指动作和行为增加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时称作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并和环境密切配合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 主要是指患者的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精神运动性抑制 指行为动作和言语活动的减少 木僵 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蜡样屈曲 是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

25、一样维持不动 缄默症 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有时可以手示意,违拗症 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 刻板动作 指患者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 模仿动作 指患者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存在,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作态 指患者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第四单元 意识障碍,意识清晰度下降:嗜睡、混浊、昏睡、昏迷; 意识范围狭窄:朦胧状态、梦样状态、神游; 意识内容改变:谵妄,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心境障碍 神经症 应激相关障碍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

26、癔症,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临床表现(感知障碍),最突出的感知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常见;其他类型的幻觉较少见;,争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和思维鸣想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的症状。,患者的病态体验常生动、具体,多明显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动。,患者的幻觉和妄想内容多较荒谬,脱离现实,且多不愿意暴露其病态体验而加以隐

27、蔽。,临床表现(思维障碍),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最多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 妄想的内容与患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 原发性妄想一般认为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它是一种突如其来的体验 和感受,似乎是凭空出现,但患者深信不疑。,临床表现(思维障碍),被动体验:主要包括被控制妄想、物理影响妄想、思维扩散、思维被夺、思维插入等,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感到自己的躯体运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冲动都是受人控制的,有一种被强加的被动体验,常常描述思考和行动身不由己。,临床表现(思维联想障碍),患者在交谈中忽视常规的修辞、逻辑法则,在言语的流畅性和叙事的完整性方

28、面往往出现问题。 主要包括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贫乏等。也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临床表现(情感障碍),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 最早涉及的是较细腻的情感,逐渐对周围是事物情感反应变得迟钝。 主要表现为情感迟钝、情感平淡等。,临床表现(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减退:往往对自己的前途毫不关心、没有任何打算,或者虽有计划,却从不施行。 还可以表现为矛盾意向、意向倒错等。 紧张综合征:患者全身肌张力增高,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抑制,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中国精神分裂症症状出现的频率,临床分型,偏执型:最常见(50),发病

29、较晚,多在3035岁,亚急性、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妄想,多伴有幻觉,尤其是幻听。妄想和幻觉内容多较荒谬,情感和行为常受妄想和幻觉的支配。病程多为发作性或慢性,如经适当治疗预后较好。,临床分型,紧张型(11)主要表现为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 紧张性木僵多见,肌张力增高,可出现蜡样屈曲、被动服从、主动性违拗、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患者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仍存在,病后对所经历的事件均能回忆。病程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疗效较好。,临床分型,青春型(12.5)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进展较快。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思维形式的障碍。如情感肤浅、思维散漫、可伴幼稚行为、无目的行为。治疗效果可

30、,但常复发,预后欠佳。,临床分型,单纯型:最少见(14),起病缓慢,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此型患者发病早期不易识别,往往在病程多年后才就诊。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临床分型,诊断,诊断精神分裂症需考虑的因素: 起病:多潜隐起病,多在青壮年起病; 前驱期症状:以人格改变和类神经症症状最为多见,可持续数周到一年; 症状特点:患者一般没有意识障碍,所有症状都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无智能障碍,无自知力。,诊断,Schneider提出一级症状(首级症状),包括:议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思维化声、思维扩散、思维被夺、思维插入、思维中断、躯体被动体

31、验、被强加的情感、被强加的冲动和妄想性知觉11项症状。其中13项为幻听,410项为被动体验,11项为原发性妄想。,Schneider一级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诊断(CCMD3标准),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 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另有规定); 2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标准: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鉴别诊断,1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确凿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精神症状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发生,随着躯体疾病的变化而

32、变化; 2心境障碍:无论是在躁狂状态还是在抑郁状态,都可能伴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多数情况下,精神病性症状是在情感高涨或抑制的背景下产生的,与患者的心境相协调。,鉴别诊断,3神经症: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早期可表现出神经症的某些表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待自己的种种不适缺乏痛苦感,也缺乏求治的强烈愿望,症状也多荒谬、离奇、不可理解。,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概 述,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常具有系统化的倾向,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病程演进较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概 述,病因不明,病前性格多具固执、主观、敏感、猜疑

33、、好强等特征。一般认为本病是在个性缺陷的基础上遭受刺激而诱发。 起病年龄一般在30岁以后,女性偏多,未婚者多见。,临床表现,本病发展缓慢,多不为周围人所察觉。 妄想内容变异较大,可为被害、嫉妒、诉讼、钟情、夸大、疑病等。 妄想多持久,有时持续终生。很少出现幻觉。 妄想系统,内容接近现实,往往涉及家人、单位成员,一般不泛化。 自知力缺乏。智能、工作不受影响。,诊 断,1症状标准:以系统性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或钟情等内容;没有和偶尔有听幻觉; 2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1个月; 4排除标准:器质性精神病、精神分裂

34、症等。,鉴别诊断,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偏执性精神病临床表现不具备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情感一般保持完好,在不涉及妄想内容时,行为态度和言语均正常。也很少出现衰退。,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概 述,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是一组急性起病的,在2周或更短的时间内从缺乏精神病特征的状态转变为有明显异常的精神病学状态,临床表现为迅速变化的幻觉、妄想,伴短暂而强烈的情感改变,或存在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可存在相应的急性应激,病程短,预后好。,临床特点,具有下列共同特点的精神障碍: 起病急骤; 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包括片断妄想,片断幻觉或多种妄想、多种幻觉,言语紊乱,行为紊乱或紧张症; 多数病人可缓解或基本缓解。 主要

35、包括分裂样精神病、旅途性精神病、妄想阵发等类型。,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根据CCMD3,心境障碍包括双相障碍、躁狂症和抑郁症等几个类型。 双相障碍具有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临床特征。 躁狂症或抑郁症是指仅有躁狂或抑郁发作,习惯上称为单相躁狂或单相抑郁。 临床上单相躁狂较少见。,心境障碍临床类型,抑郁发作三主征 情感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典型者抑郁心境昼重夜轻; 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联

36、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 意志活动减退: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 床 表 现,抑郁发作,躯体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早醒对诊断有特征性意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身体疼痛、阳痿、闭经、乏力等。 其他: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自知力:部分患者自知力完整,但症状严重、存在明显自杀倾向、伴精神病性症状者自知力多丧失。 在情感低落的影响下,患者自我评价低,严重时可出现妄想,常见罪恶妄想。,老年抑郁症患者除有抑郁心境外,多数患者有突出的焦虑烦躁情绪,精神运动性迟缓和躯体不适主诉较年轻患者更为明显。,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 自杀通常逐渐产生

37、; 自杀观念日趋强烈。,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核心症状是抑郁症的关键症状,诊断抑郁症时至少有其中三个之一: 情感低落; 兴趣缺乏; 乐感(愉悦感)缺失。,特殊类型的抑郁症,少数病例他们内心虽然很痛苦,却强颜欢笑,面露苦笑,称为“微笑性抑郁”; 少数患者曾经自杀未遂(如由于胆怯而自杀失败、家人看管较严),从而转到企图通过杀人被司法机关处以极刑,以此间接的方式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间接性自杀。 在自杀之前,先杀死配偶和亲生的幼小子女,主要是从同情角度出发,考虑自己自杀后亲人会遭遇很大的不幸,所以先杀死亲人再自杀扩大性自杀。,躁狂发作三主征 情感高涨:主观体验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思维

38、奔逸:联想过程明显加快,表现为言语增多,但讲话的内容较肤浅 ; 活动增多:精力旺盛,动作快速敏捷,活动明显增多,睡眠需要减少。,临 床 表 现,躁狂发作,躯体症状:少见,面色红润,瞳孔轻度扩大,心率加快,交感神经亢进。食欲增加,性欲亢进。 其他: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在症状严重时,患者呈极度的兴奋躁动状态,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行为紊乱。,自知力:轻躁狂的病人可能保持一定的自知力,而躁狂病人一般自知力不全。 患者情感高涨时,自我评价过高,甚至可达到夸大或富贵妄想,但内容并不荒谬。,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

39、(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抑郁)。 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临 床 表 现,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发作:指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4次心境障碍发作。 混合性发作:双相障碍的亚型,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环性心境障碍: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恶劣心境: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旧称“抑郁性神经症” 。患者从无自杀行为,社会功能无明显受损,自知力完好,多主诉躯体不适,无精神病性症状。,临 床 表 现,躁狂发作: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

40、节为春末夏初。病程平均为3个月左右。仅有一次或躁狂反复发作的病人极少。 抑郁发作: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秋冬季,平均病程约为68个月。发作次数越多,病情越严重。,病 程 及 预 后,心境障碍的预后一般较好,但反复发作、慢性、老年、有心境障碍家族史、病前为适应不良人格、有慢性躯体疾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未经治疗和治疗不充分者,预后往往较差。,病 程 及 预 后,诊断要点: 躁狂症和抑郁症分别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要表现,伴有思维和意志活动的变化;可伴有躯体不适症状。 具有发作性病程; 家族中特别是一级亲属有较高的同类疾病的阳性家族史。,诊 断,1、【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

41、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抑郁发作,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4、【排除标准】:排

42、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继发性心境障碍: 帕金森病、脑卒中、AD、心血管系统疾病、癫痫较常伴发抑郁; 注意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鉴别; 应注意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鉴 别 诊 断,精神分裂症: 仔细判断精神病性症状与情感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与其内心体验、周围环境不协调;而心境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与其内心体验、周围环境协调。,抑郁症与恶劣心境: 前者以内因为主,家族遗传史较明显;后者发病以心因为主,家族遗传史不明显; 前者临床上精神运动性迟缓症状明显,有明显的生物学特征性症状,如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降低、早醒及晨重夜轻的节律改变;后者

43、均不明显; 前者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后者无; 前者多为自限性病程,后者病期冗长,至少持续2年,且间歇期短。,第三单元 神经症,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伴随于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所出现的各种神经症症状只能诊断为“神经症样综合征”。 癔症从神经症中分离出来,单列一病。,神经症的共性,(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起病不与严重的精神创伤有联系,发展也不取决于精神应激的强度; (二)患者病前常有一定的易患素质和人格基础 :如有强迫型人格特征者易患强迫症,有A型行为倾向者易患焦虑症等; (三)症状没有

44、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神经症的症状的产生必须是“功能性的”; (四)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五)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 (六)一般自知力完整,有求治要求 :有无自知力却不能作为判断精神病与神经症的唯一或特别的指标。,焦 虑 症,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 症状主要包括三方面: (1)基本内心体验是紧张、不安、害怕的; (2)精神运动性不安; (3)伴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一)广泛性焦虑症(最常见,又称慢性焦虑症): 1精神焦虑 :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

45、的核心(自由浮动性焦虑,预期焦虑); 2躯体焦虑 :运动不安,躯体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3觉醒度提高 :表现为过分的警觉,对外界刺激敏感。,临床表现,(二)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障碍): 患者常在无特殊的恐惧性处境时,突然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一般历时520分钟,很少超过1个小时,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发作期间始终意识清晰。,惊恐障碍,惊恐障碍的特点是发作的不可预测性和突然性,反应程度强烈,病人常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而终止亦迅速。 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而产生回避行为,发展为场所恐惧症。,诊断,1广泛性焦虑: (

46、1)以持续性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以下两项: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和运动性不安。 (2)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却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3)符合症状标准至少6个月。 (4)排除:排除器质性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的典型症状,(1)易激惹; (2)难于入睡; (3)集中注意的能力下降; (4)气短、心悸或头晕; (5)出汗过多,脸红或口干; (6)尿频,恶心或腹泻; (7)肌肉疼痛或紧张; (8)运动性不安或颤抖; (9)疲劳或很难松弛。,诊断,2惊恐障碍: (1)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四项:发作无明显诱因、不可预测;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

47、,无明显症状;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有强烈的痛苦体验;发作突然,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 (2)病人因难以忍受却无法解脱,因而感到痛苦。 (3)一个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或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1个月。 (4)排除:排除器质性障碍。,恐 惧 症,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病人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在相同场合下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恐惧症患者所恐惧的对象达数百种之多。通常将其归纳为三大类。,临床表现,1.场所恐惧症 :最常见,又称广场恐惧症、旷野恐惧症等 。多起病于25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

48、。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特定环境的恐惧,如高处、广场、密闭的环境和拥挤的公共场所等。,临床表现,2.社交恐惧症 :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主要特点是害怕被人注视,回避社交。常见的恐惧对象是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亲等,也可以是熟人,甚至是自己的亲属、配偶。,临床表现,3单一恐惧症 :指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件、动物等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 最常见的为对某种动物或昆虫的恐惧,单一恐惧症的症状较恒定,多只限于某一特殊对象。常起始于童年,以女性多见。,诊断,1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符合以下各条: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发作时有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知

49、道恐惧过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2对恐惧情境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的症状。 3排除焦虑症、疑病症和精神分裂症以及正常人的恐惧。,鉴别诊断,正常人的恐惧:关键看这种恐惧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恐惧的程度、是否伴有植物神经症状、是否明显影响社会功能,是否有回避行为等来综合考虑。(严重:即患者感到强烈的难受,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性反应,明显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回避行为是恐怖症不可缺少的一条,没有回避就不算病态。),强 迫 症,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类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和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需极力抵抗,但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有社会功能受损。,具有强迫性人格特征者易患强迫症。 所谓强迫人格,其突出表现为不安全感、不完善感、不确定感,因而表现为小心多疑,事无巨细均求全求精尽善尽美,且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他们往往严以律己,又苛求别人,做事一丝不苟,难得通融。,临床表现,基本症状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可以一种为主,也可为几种症状兼而有之。 (一)强迫观念 1强迫思想: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