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第12章化湿药.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0736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件第12章化湿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复件第12章化湿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复件第12章化湿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复件第12章化湿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复件第12章化湿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件第12章化湿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件第12章化湿药.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化湿药,化湿药概述,【含义】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性能特点】 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能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有醒脾化湿作用。同时,其辛能行气,香能通气,能行中焦之气机,以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之症状。 部分药还兼有解暑、辟秽、开窍、截疟等作用。,化湿,即化除湿邪 (化中焦湿浊) 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辛香悦脾 温燥化湿,化湿药概述,【适应范围】 1.湿阻中焦证。 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证。 2.湿温、暑湿等证。(有芳香解暑之功的药物),化湿药概述,【配伍

2、应用】 1、行气药: (1)针对气滞的症状 (2)调理脾胃气机 (3)本章中某些药物不具有行气作用。 2、温里药 3、补气健脾 4、清热药 5、利水渗湿药,化湿药概述,?,【使用注意】 1.气味芳香,后下或不宜久煎; 2.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 (辛散芳香或温燥,易耗气伤阴),化湿药概述,掌握:藿香、苍术、厚朴 熟悉:砂仁、豆蔻 了解:佩兰、草果,化湿药,药性平和的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 兼能行气的温中化湿药:厚朴、砂仁、豆蔻 长于燥湿的药物:苍术、草豆蔻、草果,苦温燥湿重点药:苍术、厚朴,1.藿 香名医别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十二.

3、化湿药 ,【采制】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切段生用。 【处方名】藿香、鲜藿香、广藿香、广藿梗。,十二.化湿药 ,1.藿 香,【药性】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辛温发散,芳香化湿,外以发表解暑,内以化湿和中,为夏伤暑湿和湿邪中阻之要药。,十二.化湿药 ,1.藿 香,【应用】 1. 湿阻中焦证。 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其性微温,多用于寒湿困脾之证。 2. 呕吐。 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善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 3. 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 既能化湿,又可解暑,善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证。,十二.化湿药 ,1.藿 香,【用法用量】 煎服,510g。鲜品加倍。 【

4、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不宜用。,十二.化湿药 ,1.藿 香,2.佩 兰 神农本草经,【来源】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等地。,十二.化湿药 ,【采制】夏、秋二季分两次采割。切段生用,或鲜用。 【处方名】佩兰、佩兰叶、佩兰梗、鲜佩兰。,十二.化湿药 ,2.佩 兰,古称兰草 “兰乃香草,能辟不祥,女子小儿喜佩之。”纲目 “夏月佩之辟秽,气香如兰。” 中国药学大辞典,2.佩 兰,十二.化湿药 ,【药性】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十二.化湿药 ,2.佩 兰,【应用】 1. 湿阻中焦证。 2. 暑湿或湿温初起。 【用法用量】 煎服, 510g。鲜

5、品加倍。,3.苍 术神农本草经,【来源】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产地】前者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故名茅苍术。后者主产于内蒙古、山西、辽宁等地。,十二.化湿药 ,【采制】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麸炒或米泔水炒用。 【处方名】苍术、生苍术、赤术、大苍术、茅山苍术、茅苍术、茅术、京苍术、京茅术、制苍术、炒苍术。,十二.化湿药 ,3.苍 术,【药性】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辛温发散,苦温燥湿, 外能祛风除湿,内能燥湿健脾, 凡湿邪为患,不论内外,均为常用。,十二.化湿药 ,3.苍 术,【应用】 1.湿阻中

6、焦证。 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香健脾以和脾胃,对湿阻中焦,脾失健运 之证尤宜。 2.风湿痹证。 辛散苦燥,长于祛湿,故痹证湿胜者尤宜。 3.风寒挟湿表证。 辛香燥烈,能开肌腠而发汗,祛肌表之风寒表邪,长于胜湿,故以风寒表证挟湿者最宜。,十二.化湿药 ,3.苍 术,朱丹溪-“苍术治湿,上、中、下皆有可用” 湿温证(上焦) 湿困脾胃(中焦) 湿浊带下或足膝肿痛(下焦),3.苍 术,十二.化湿药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十二.化湿药 ,3.苍 术,4.厚 朴神农本草经,【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产地】主产于四川、湖

7、北等地。,十二.化湿药 ,【采制】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切丝,姜制用。 【处方名】厚朴、川厚朴、川朴、紫厚朴、紫油朴、姜厚朴、炒厚朴、炙厚朴、制厚朴。,十二.化湿药 ,4.厚 朴,【药性】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苦泄辛散以行气消积,苦温燥湿以消痰平喘,既除实满,又除湿满, 凡积滞腹满,痰湿喘满均为主治。,十二.化湿药 ,4.厚 朴,【应用】 1. 湿阻中焦,脘腹胀满。 苦燥辛散,既能燥湿,又下气除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2. 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下

8、气宽中,消积导滞。 3. 痰饮喘咳。 燥湿消痰,下气平喘。 此外治七情郁结,痰气互阻之梅核气证。,十二.化湿药 ,4.厚 朴,【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十二.化湿药 ,4.厚 朴,5.砂 仁药性论,【来源】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阳春砂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绿壳砂主产于广东、云南等地;海南砂主产于海南及雷州半岛等地。,十二.化湿药 ,【采制】于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打碎生用。 【处方名】砂仁、缩砂仁、阳春砂、春砂仁。,十二.化湿药 ,5.砂 仁,

9、6.豆 蔻名医别录,【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瓜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白豆蔻。 【产地】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有栽培;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十二.化湿药 ,【采制】于秋季果实由绿色转成黄绿色时采收,晒干生用,用时捣碎。 【处方名】白豆蔻、豆蔻仁、白蔻仁、紫豆蔻。,十二.化湿药 ,6.豆 蔻,相同点: 1.性味归经:皆辛温,主入脾胃二经,气味芳香 2.功效与应用: (1)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用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证。 (2)尤宜于脾胃寒湿气滞。 (3)二者常相须为用。 3.用法:均具有芳香之气,入汤剂应后下。,砂仁、豆 蔻,不同点: 砂仁:

10、 1.作用偏于中、下二焦,长于温脾止泻,并能安胎 2.价格贵,最好研粉吞服 (1)可用治饮食积滞所致气滞 (2)脾虚气滞 (3)温中脾胃虚寒脘腹冷痛、泄泻 (4)安胎气滞胎动不安(恶阻)配苏梗,砂仁、豆 蔻,(5)固涩(次要作用) 止泻脾胃虚寒证 止遗肾阳不足 豆蔻: 作用偏于中上二焦,善理脾肺气滞,长于温胃止呕 1.辛散入中上二焦,宣化湿浊湿温初起,身热不扬 2.温中止呕胃寒呕吐,男性:遗精、滑精 女性:白带过多,带下清稀,砂仁、豆 蔻,7.草 果饮膳正要,【来源】为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十二.化湿药 ,十二.化湿药 ,7.草 果,草豆蔻,相同点: 1.温燥之性强于砂仁、豆蔻 2.均具有燥湿温中的作用 3.寒湿中阻证最佳:见脘腹冷痛、胀满呕吐、泄泻,苔白腻 不同点: 草豆蔻: 1.兼能行气胀满豆蔻、砂仁、厚朴 2.止泻脾肾阳虚的五更泻 草果: 1.具有特殊的臭气和辣味,其燥烈之性和燥湿温中之力均强于草豆蔻 2.兼能除痰截疟疟疾(寒湿偏胜者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