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1177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关键导学】,1范围:A_、B吉林、C_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_、林业生产基地和_生产基地。,黑龙江,辽宁,商品粮基地,畜牧业,(2)地形条件: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形,利于农业进行_。 (3)土壤条件:_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_发达;人口密度低。,多种经营,黑土、黑钙土,交通,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是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_的不同。,农业生产方式,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

2、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 (1) _生产。 (2)地区_生产。,三江平原,大规模机械化,专业化,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盐碱化,草场退化,农业生态环境,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专业,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农产品加工业,绿色食品,舍饲畜牧业,退耕、退牧、围栏限牧,特色经济作物,原料,2社会经济条件,一般情况下,区域内的自然条件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些自然条件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商品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越来越显著。,1(2013届南昌二模)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1)(2)题。 甲 乙 (1)甲、乙两图中限制农

3、业生产的共同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光照,(2)甲、乙两图中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因素分别是( ) A机械化水平高;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地广人稀;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地势平坦;热量充足 D土壤肥沃;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信息提取】 由图中可获得以下有效信息: 甲、乙两区域的经、纬度位置。 甲、乙两区域河流的分布状况。,【精讲精析】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区域位于三江平原地区,乙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前者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后者因海拔较高,热量不足。第(2)题,三江平原地形平坦,黑土肥沃;青藏高原地区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答案】 (1)B (2)D,据图分析甲

4、、乙两区域适合建商品粮基地的是哪一区域?分析原因。 【解析】 图中显示甲地位于三江平原,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两地农业的发展从耕地上看: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开阔,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青藏高原的耕地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块较小。再结合农产品产量和商品率比较,甲地适合建商品粮基地。,【答案】 甲区域适合建商品粮基地。 甲区域地处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人均耕地面积大、产量高、商品率高。乙区域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人口、城市、耕地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生产效率低,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因而甲地适合建商品粮基地。,1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

5、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2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产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

6、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2(2011安徽高考)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2)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7、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解析】 图示区域位于辽宁西北部,为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相对较少,从图中数字的变化可知,自1979年2005年间,该地的湖泊面积缩小,耕地面积增多,是围湖造田而导致的,必然会导致水生生物物种减少,旱涝频率增大,空气湿度减少,土地的灌溉面积增加,出现土地次生盐渍化,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必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 (1)A (2)C,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某区域

8、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3(2012浙江高考)根据图文材料(图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 图 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9、,【解析】 农业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土地、地形、水源等方面去分析。从图、图比较可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多,占地广而致农业用地少,黄河三角洲则相反,未利用土地数量大。黄河三角洲气候方面优势是因降水少而光照条件好。黄河三角洲在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应从该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分析。 【答案】 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A光照充足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

10、物种丰富 2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 ) A保护湿地 B保持水土 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荒地多,且多为肥沃的黑土,这是本区发展农业的突出资源优势。第2题,结合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是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答案】 1.B 2.D,结合材料,回答34题。 材料一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3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均耕地多,

11、而且水热条件优越 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 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解析】 第3题,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第4题,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分析。 【答案】 3

12、.B 4.D,5读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图甲)和美国本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图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图乙 美国本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 (1)读图,说明图甲中的A地与图乙中的B地等温差线在凸出方向上有何不同,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2)B地与C地相同的农业布局是什么?试分析两地发展该农业条件的异同。,(3)图中A、B、C、D四地的自然环境各具特色,请指出在开发过程中各自应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解析】 第(1)题,从等温差线的延伸方向,可知A地比同纬度地区年温差小,因为该地位于我国的大兴安岭,夏季温度低,气温年较差小;B地位于美国的中部平原

13、,受地形的影响,成为冬夏气流的通道,气温的年较差大。第(2)题,两地都属于耕作农业,但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科技等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比较。第(3)题,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结合各地目前开发利用状况和区域地理知识作答。,【答案】 (1)A地等温差线向北(或向高纬)凸出,B地等温差线向南(或向低纬)凸出。主要影响因素:受地形影响,A处为山地(或大兴安岭),B处为平原(或中央大平原)。 (2)耕作农业。相同点:耕地面积广大;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土壤比较肥沃。不同点:B所在的国家(美国)农业科技水平更高一些,专业化水平更高一些。 (3)A地适合发展林业,B、C两地适合发展种植业,D地适合发展畜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