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管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14815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68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质量管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审计质量管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审计质量管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审计质量管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审计质量管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质量管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质量管理ppt课件.ppt(1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审计质量管理,一、审计质量含义 二、审计质量的功能 三、审计质量的特征 四、 制约审计质量的基本因素 五、审计质量管理的技术 六、审计师素质与审计质量 七、优化群体结构,组建审计小组 八、审计质量的反馈控制 九、同业互检制度,一、审计质量含义,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的优劣程度,即审计结果达到审计目的的有效程度。 审计质量内容:审计产品质量和审计工作质量,其中后者是实现前者的保证。,二、审计质量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审计师的责任 2、有利于促进审计理论的发展 3、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才能使审计师得到公众的信任 4、有利于提高政府审计机关的权威 。 5、有利于政府审计机关资源的合理配置 。 6、促进整体

2、审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三、审计质量的特征,1、审计结论的公开性 2、审计证据的有效性 3、审计过程的合序性 4、审计评价的合规性 5、审计处理的合法性和严肃性 6、审计工作的经济性,四、 制约审计质量的基本因素,一、审计主体一一审计师 审计师是审计的主体,是主观能力的体现者,这种主观能力的强与弱、客观与不客观、真理性与非真理性,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制度基础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法律性和专业性,它要求审计师具有较高的素质,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力。,审计师的素质结构表现为: 思维方式、专业知识、超然独立的态度、职业道德水准。 如果审计师素质低下,就无法从大量的交易事项和复杂的经济现象

3、中进行抽查测试,也无法找出矛盾并发现问题,最后就难以对委托人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情况作出公允的判断。,二、审计客体审计项目 审计测试、审计决策、审计控制,作为一种“人一机系统”,既有主体也有客体,这种客体具体来讲,就是被审单位的审计项目,这些审计项目也是一个系统,是审计师能够对其施加影响并发挥作用的系统,审计师不能施加影响的项目,不是审计项目。,审计项目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审计项目所处行业的特征及行业风险的大小; 审计项目规模及与此相关的内控制度设计与运行情况; 审计项目中的会计制度、财务政策以及内部审计的运转状况,审计委员会的建设及其功能发挥的程度; 审计项目经营管理者的诚实与行为等

4、。 所有这些都将影响审计资源的使用和审计效率及效果的提高。,三、审计主体与客体的联系审计证据 欲使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相联系,必须借助于一定质量的审计信息,也即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质量如何,影响着审计测试、审计决策、审计控制的质量,最终影响着审计结论的质量。 审计过程,实质上反映的是搜集证据、处理证据、评价证据、运用证据的过程。,四、获取必要审计证据的手段审计技术 审计技术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如下 1亲知证据 获取这种证据可采用三种技术: (1)审查实物资产。 (2)重复执行会计例行程序。 (3)观察各种经济活动。,2外部证据 获取外部证据可采用四种技术: (1)向第三者进行口头询问。 (2)向第三

5、者发函询证。 (3)利用专家的工作。 (4)外部凭证的详查、校对和监视。,3内部证据 获取内部证据可采用五种技术: (1)对会计凭证、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进行详查。 (2)分析各种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 (3)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进行校对。 (4)向经理人员和职工询问,以核定财务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字。 (5)向经理人员发函询证。,4重叠证据 获取重叠证据可采用三种技术: (1)借助于有关信息的相关性进行审查。 (2)分析性测试技术。 (3)回归分析技术,五、审计系统的组织方式 建立合理的审计机构是保证审计测试、审计决策、审计控制等一系列审计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审计机构适应审计类型的要求就有三种组织

6、方式: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公司(民间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就政府审计的隶属关系看,有三种模式:隶属于司法、隶属于立法、隶属于政府,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任何一个审计机构要维护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必须具有独立行使审计公证与监督的必要权力,并且组织机构内部要能以有合理分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六、审计活动的操作者审计小组 一般地,审计测试、审计决策、审计控制等业务活动,并非由一个审计师来进行,而是由若干个审计师组成的以审计负责人为核心的审计小组来进行的,审计小组中的每一成员,必须具有相当的素质结构,这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水平的基本条件。如果审计小组在成员的配备、选择上不合理,群体结构劣化,就必然导致

7、审计工作质量的低劣。,在国外,审计小组的任务分配有三种情况: (1)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划分成几个交易循环,如销货循环、购货循环、生产循环、薪资循环、理财循环等,然后分组进行审查。 (2)以财务会计报告或者试算表的分类为基础进行分组审查,它适用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简单的小公司。 (3)以组织中的经营单位如采购、生产、销售、人事、财务、行政管理等来分组进行审查,这种方式要求对信息在单位内部及单位之间的流程给予适当注意。,七、审计系统的整体化协调与配合 审计系统的内外协调较好,则会产生种较大的协同力,从而能促进审计系统的整体功能优化,获得较高水平的审计工作质量。,审计系统协同配合的内容有: 相互提供

8、审计信息; 疏通合作的渠道,加强各方面的联系,及时交流对某类审计问题的处理办法和意见,保持审计的一致性; 相互提供人力和技术进行协作;合作进行人员培训; 审计研究与审计实践部门的合作等。,八、审计系统的环境因素 被计单位工作质量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及其它管理工作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五、审计师素质与审计质量,一、审计师应具有现代人的思维观念 二、审计师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审计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审计师保持超然独立的客观条件,一、审计师应具有现代人的思维观念 树立系统思维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基本要求是: 1、整体优化 2、相关分析 3、目标明确 4、适应环境

9、5、逻辑推理,二、审计师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掌握与审计工作有关的各方面知识,它包括: (1)系统掌握控制论的基本原理,熟悉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机制和控制内容,以及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处理。 (2)系统掌握制度基础审计的准则、标准、程序和方法。 (3)能熟练运用抽样技术进行审计测试和审计决策。,(4)具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和业务处理水平,能科学地进行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会计核算工作,因为“审计是财务与会计的技术与科学的最高表现形式”。 (5)能熟练地掌握税法、证券法、金融法、企业法、破产法等各种法规以及国家的其它经济政策。 (6)能熟练掌握各行业的会计制度、成本管理条例和总体的

10、会计法规。,(7)熟悉行为科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会计、审计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审计风险评价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 (8)熟知企业经营管理的情况,诸如产品的生产、销售、材料的购置、资产设备的分布、职工的人数及素质等。 (9)应熟悉并掌握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等方面的知识。,为了保证审计师知识结构的合理性、适应性和适用性,还要不断地进行专业培训或在职教育,并保证其质量。 爱德华斯坦普和莫里斯穆尼兹所言: “要保证职业团体的所有成员在审计与会计两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达到并保持专家的水平。最主要的要求是:用来培训与使之合法化的事前与事后的资格教育的方法,这

11、种教育与培训的制度要包括大学课程,机构内部的训练,在职指导,以及由职业界或私人事务所举办的函授课程和成组开出的课程,可以应用类似的各种测验和考试的办法”。,三、审计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审计师良好职业道德的标准应该是: (1)在审计工作中,审计师必须正直、客观,保持精神上的独立。 (2)审计师应是一个具有责任感、诚实、有勇气且受社会所信赖的人。 (3)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应该公平、坦城,在不违背他服务于公众的责任下,应尽力为之提供服务,对于被审计单位的最大利益,应尽职业上应有的注意。 当审计师未很好地履行对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及其义务,且使被审单位受到损失时,审计师就应视不同的情况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12、任。,(4)审计师对第三者的责任。如果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而丧失独立性,并为第三者提供虚假的审计报告,则审计师也应承担欺诈责任和过失责任。 (5)审计师对同业的责任。同业之间由于竞争的存在,往往缺乏通力合作的现象,但为了维护职业的形象,审计师的行为举止,应尽力与同业保持合作和良好的关系。,四、审计师保持超然独立的客观条件 审计组织机构的超然独立性表现在: (1)审计机构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能排除外来的干扰扣影响,能独立进行审计监督活动。 (2)审计机构及审计机构的组成人员受到法律的保护,有法律所赋予的必要权限和责任; (3)审计机构和审计师能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规章、准则独立地进行证

13、据的搜集、处理、评价、运用并作出审计结论。,(4)审计机关和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及委托人之间没有任何利害关系,从而使其在经济利益上保持独立性。 (5)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会计公司,为保持经济关系的独立性,还应注意收取公费的合理性,业务范围的恰当性。 (6)正确确定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保持审计师组织上的独立性。 (7)明确规定税务咨询和管理咨询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使其不致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六、健全内控制度和质量责任制度,一、审计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构造 审计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和责任制度就是指机构中全体成员的工作规范和行为准则,它是以责权利的有机协调为核心,以提高审计质量、审计效率、审计效果为目的的

14、一种控制制度。与一般的责任制度相比,审计责任制度具有较高的严肃性,在责权利三者协调中,审计师应以履行审计责任为首位,其次才是行使审计公证和监督权力,权力是实现审计责任制的前提条件;利益是行使权力、履行责任的动力,是调动审计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1审计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构造 (1)审计目标的确认制度。 (2)审计项目或客户的确认制度。 (3)审计计划的编审制度。 (4)审计小组的组成制度。 (5)审计师调配制度。,(6)审计师职业培训制度。 (7)审计资源的分配制度。 (8)审计测试操作制度。 (9)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审制度。 (10)审计证据的处理、评价制度 (11)审计报告的编

15、审制度。,(12)后续审计的处理制度。 (13)审计工作保密制度。 (14)各种资产的保护及使用制度。 (15)会计业务处理制度。 (16)收益分配制度等。,2审计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当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之后,需用一种手册的形式向全体成员公布,并采用调查表、流程图、符合性测试等办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审查,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能力和控制效果。,二、政府审计机构的质量责任制度 在政府审计机构应建立层层责任制度: 1建立审计长质量责任制 这种制度通过明确审计长的责任和权力,有利于发挥审计长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客观审计质量。审计长的主要责任应该是;对审

16、计师作合理分工;制定适合本地区具体情况的审计法规和政策;做好审计计划工作;编审审计报告和审计处理决定;合理选拔人才等。,2建立职能机构质量责任制 这是审计责任制体系中的二级责任制,它应对审计长负责,把审计长确定的质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承担本部门的质量控制责任。,3建立审计小组,实行主审(组长)质量责任制 这里要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在审计项目中应承担的责任,主审(组长)应对该审计项目的质量负责。作为主审(组长)要制定具体的审计计划、审计程序、监督和检查小组成员的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等。,四、审计质量责任制的功能及前提条件 实行审计质量责任制,使审计过程中每一个层次

17、审计师的工作结果都由高一层次的审计师来审查,从而形成了一种内部质量控制机制;这种制度的建立,使审计组织机构中的上下级之间能就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磋商;再者,设计一张质量控制分工表,能随时查清质量事务的责任人,使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后,审计质量责任制并不是对某个环节、某项工作的控制,而是对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控制,这充分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实行审计质量负责制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对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定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审计质量标准,没有这个标准,质量责任制就无从谈起。诸如审计计划编制标准,证据收集标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标准、审计报告编审标准、审计人员素质标准、审计业务指导标准

18、、审计档案管理标准、后续审计和复审标准。审计技术如审阅、核对、观察、盘点、询证、抽查测试、回归分析等的选择和适用标准等。,六、优化群体结构,组建审计小组,组建一个有效的审计小组,是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 审计小组群体决策的基本思想的说明: 1审计小组的主审(组长),由审计机构认定,他有权决定小组中成员的配置 在审计小组中,下班对上级负责,小组成员对主审负责,这样就形成了以“主审”为核心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审计小组的工作质量,是全面工作质量的基础。,2审计小组的群体行为有以下特征: (1)若小组中每一审计师能清晰地交流思想,必会增加群体的效能。 (2)审计小组有它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受环境和审计成员

19、的影响,所以一组有才能的审计师往往不能形成一个有能力的群体。 (3)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阻碍审计小组进步的内部冲突,可以把群体导向产生有效的工作。 (4)审计小组的有效性与其领导者的能力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只有在每一个审计成员愿意对审计小组的活动方式负责时,群体的能力才能得到彻底的改善。,3.运用系统原则对审计小组的群体结构进行分析 首先,从整体上分析审计小组所形成的群体结构能否实现审计目标,完成既定审计任务。其次,应分析审计小组的内部结构在数量、质量、专业、性格、年龄等方面是否合理,是否协调。再次,分析审计小组内部是否存在“摩擦”或“干扰”现象,若存在,其摩擦”程度有多大,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20、如何。最后,审计小组的成员是否按各自的任务与职能配备,专业层次是否合理。通过几方面的分析,实质上就建立起了形成最佳审计小组的原则。 4.审计小组的成立需要根据审计项目及审计任务的要求,适时地配备审计师以外的其它专家,一般地,当仅仅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账簿、报表时,也许只有审计师参加就可以了,但当审计项目、审计事项扩大以后,就需要其它专家的配合了,比如对矿藏储量进行计价需要聘请地质学家,对珠宝估价需要聘请珠宝估价员,审查未决诉讼需要聘请律师等。在审计小组这个群体结构中又专家时,要注意将专家的胜任能力和客观性相综合进行专家选择,同时,审查专家所用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及其假设,审查被审计单位向专家提供的材料

21、,评价专家的工作结果,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5审计小组有时依赖“其它审计师”的工作结果,则这部分人员无形中就成为审计小组群体结构中的成员 比如,初次审计时依赖前任审计师的工作结果(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当部分会计数据在某个计算机中心加工处理时,可依赖计算机中心的审计师的工作;当货物存放在公共货栈时,依赖公共货栈审计师的工作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其它审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及其以往工作业绩进行调查,以确定对“其它审计师”的信赖程度。,6.审计小组的全体成员必须目标一致,这是工作协调、高质量,完成任务的起码条件 一个审计小组的群体由若干个成员组成。此时,小组有整体目

22、标,成员有个体目标。整体目标应该满足个体成员的需要,使成员的个体目标能够实现,成员的个体目标要服从小组的整体目标,使两者能够相互统一、相互一致,当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发生冲突时,个体目标应予修正以实现整体目标。,7审计小组中不同级别的成员药能搭配合理 在具体到审查一个项目时,必须是由不问级别的人组成一个审计小组,如全由高级审计师组成,或全出初级审计师组成,则前者会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后者会造成审计资源的不足,前者会造成质量功能过剩,后者会造成质量功能不足,都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到底在一个审计小组中需配备多少高级审计师和初级审计师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没有一个固定模式,需视具体的审计项

23、目和审计任务而定。,8审计小组中各个成员应该具有共同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同时应具有共同的志向、兴的及爱好,这样,才能使这个群体统构中的各成员相互尊重、相互吸引、相互协调、相互支持,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能和质量 如果小组成员的志趣、情感不同,则成员间不能和睦相处、求大同存小异,则成员间形成一种逆反心理,就必然影响审计工作的效能和质量。,9审计小组应该在智能、年龄、性格等方面相协调,形成一个互补性群体结构 从智能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有的人善于进行战略思考、远见卓识,有的人沉着冷静,善于组织管理,有的人善于干一些具体的审计业务,把这些不同智能的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就可以形成一个整体效

24、应较高的审计小组;从年龄看,有老中青之分,不同年龄组的人具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把他们有机组合起来,不仅可以发挥各自的效能,而且可以形成一种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从性格看,有外向型和内向型之分,外向型者开朗、活跃、善交际,但自控能力差,内向者沉着、稳重、多思、自尊心强,但热情不足;两种性格的人结合在一起才能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发挥各自的长处,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10优化组合,优化群体结构,不仅包括上述几个方面,而且还应在数量上优化 在审计实务中,并非人越多越好,有时人多了反而会多些摩擦,所以优化人员质量,使每个成员任务饱满,又是组建审计小组的一个基本原则。,审计小组的优化组合问题引起了审计职业界

25、的高度重视,国际审计淮则第7号就明确指出:“审计工作应分派给受过专门训练的和精通业务的人员”,并就分派了作的基本方针作了以下说明: (1)说明会计公司分派人员的方法,包括规划整个会计公司与职能部门的需要和所用的方法,使审计的人力需要、人员技能、人员的开发和运用得到平衡。 规划整个会计公司及各职能部门的人员需要。 定期确定具体审计工作所得要的人员数。,编制审计时间预算来确定人员需要和安排审计工作日程; 为了实现审计的人力需要、人员技能、人员开发及运用的平衡,应考虑:审计的规模及复杂性,人员的可供性,所需的特殊专业技能,执行工作所需的时间,人员的连续工作和定期轮换,在职培训的机会。,(2)指派适当

26、的人员负责分派审计师的工作。 分派任务对应考虑;具体审计所需的人员和时间,从经验、职务、经历和特长等方面评价人员的资格,有计划地管理和管理人员的参与,接受任务的各人员的预计可用时间,可能存在的非独立性问题和利害冲突的情况。 分派任务时,要考虑人员的连续和轮换,以便于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对其它具有不问经历和经验的人员进行观察。,(3)由审计师批准审计计划和人员的配备。 必需时,可提出检查和批准被委派人员的名字与条件。 考虑审计师的经验时,要联系到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其他要求,以及需要确定的审计范围。,审计质量的反馈控制,一、成立内部质量监督小组 内部质量监督小组是由实际审计经验比较丰富的审计师

27、组成的小组,其职责是对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点进行审查、监督。如在审计计划编制好后,可进行质量检查,看其人员配备是否合理,时间估计是否准确,审计小组的分工是否恰当,审计资源的投入是否可行等。再比如,在审计报告拟出之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因为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集中反映,对审计报告实行质量检查的内容有: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据力是否较强,审计结论是否客观公正,审计建议是否合理、可行,审计评价是否遵循了准则、法律政策的要求等。,内部质量监督小组审查的范围是从审计资源的投入到审计报告的产出,审计工作一边进行,该小组就一边进行检查,从而使审计工作质量得到及时的控制。 监督,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对

28、于有效地利用审计资源、科学地制定决策方案和执行决策方案,协调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AICPA曾就此作过统计调查,并发现;将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监督上是合理的、经济的。,二、建立审计质量考核标准 制定审计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在审计工作完成后进行考核,是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事后反馈控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审计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可以分为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个方面: 1审计工作质量的定性考核标准 在审计工作质量事后反馈控制中,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定性分析主要是考核和评价审计组织的工作成果,这类标准有:,(1)审计机构和审计小组的工作是否严格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 (2)

29、审计机构和审计小组是否发挥了审计的公正职能、批判职能和建设职能,从而把揭露弊端和预防弊端同时并重。 (3)审计机构和审计小组是否及时、客观、公正地处理被审计单位的错误和非法行为。,(4)审计机构和审计小组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是否进行认真的审查,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5)审计机构和审计小组编制的审计报告是否符合要求。 (6)审计机构和审计小组是否进行了后续审计,所作出的审计处理决定是否得到及时的贯彻落实。,(7)审计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正常。 (8)审计机构中目标的确定、计划的编制等是否科学。 (9)审计机构和审计小组对被审计单位审查后,其舞弊行为是否减少,财

30、务会计管理以及其他经济管理是否改善。,2审计工作质量的定量考核标准 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定量考核,不仅可以看出现时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如何,而且还可以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趋势分析。在现时审计实务中,还没存形成一套规范的定量标准体系。,三、建立健全审计回访制度 当审计报告编审完毕,审计结论决定之后,审计工作即可结束,但如果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公证,而是除了公证之外,还有揭露违纪现象,则审计师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也为了保证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的落实,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回访,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和要求。,(1)召集财会负责人、内部审计师、有关领导等汇报审计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1、,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审计决定执行后的效果。 (2)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执行审计处理决定中的困难。,(3)审核审计处理决定执行程度,看其是否按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丁处理,处理的真实程度如何。 (4)依照准则、标准和法律制度,核实结果并及时通知被审计单位的有关领导、内审人员、财会负责人、承办人等, (5)验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考核审计工作质量水平。,四、建立复审仲裁制度 要使审计工作质量不存在任何问题,在现实的审计实务中几乎是不可能的,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审计处理决定提出异议也是正常的。为此审计法规中要求建立复审制度,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所谓审计复审制度是指当被审计单位对某级审计

32、机关或审计小组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审计处理决定有异议时,上级审计机关依照审计准则和标准,对被审单位进行再次移交,以验证下级审计机关或审计小组的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是否客观、公正的活动。复审的对象不仅包括被审计单位,还包括下级审计机关或审计小组,当然复审时不可能对原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中所有问题都进行审查,而只是审查原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中的异议部分这就决定了复审程序的特殊性。,审计复审的内容包括: (1)对被甲单位存有的异议事项所涉及的经济活动和财务会计资料进行审查;考证其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客观公正。 (2)对下级审计机关或审计小组存有异议事项的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查,确证证据是否充分有效,工作

33、底稿是否客观、真实。 (3)对原有审计结论相处理决定进行审查,确证其是否客观公正。,为复审上述内容,可灵活选择和使用审计方法如审阅、核对、分析等。 复审工作具有时间限制,按照现行国家审计法规规定的要求,“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如有异议,可在15日内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复审,上级审计机关应当在接到复审申请文件之日起,30日内进行复审,八 同业互检制度与审计质量,同业互检制度是西方国家控制会计公司工作质量的种可行的方法,下面就这种制度的演进过程及操作办法作一总体说明: 1同业互配制度的源流与演进 同业互检作为职业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初始制订是上世纪的60年代。,1962年,美国

34、注册会计师协会下设的实务检查委员会设计了一个旨在于监督审计实务和审计报告标准化的方案,这标志着同业互检制度的开始。 九年以后,即1971年,AICPA又为地方性会计公司制定了一项审计质量检查程序,1972年,将其发展为适用于所有受证交会(SEC)管制的会计公司,并组织了一个工作小组,对这些公司进行审计质量检查。,1974年,AICPA在审计准则说明策4号中,以“会计公司中独立审计师应考虑的质量控制因素”为题,要求各会计公司在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守公认审计准则、同时也使同业互检成为一种综合的、全方位的质量控制措施。尽管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控制和提高执业素质方面积极地发展和完善着同业互检制度,但仍未能够

35、满足国会会员的要求。,1976年,参议院发表了份报告,题为“会计职业建设”,该报告强烈批评了会计职业界的执业水准和工作业绩要求政府加强对会计职业的有效干预。,迫于国会的压力,也迫于对职业形象的改善,AICPA于1977年5月决定在总会之下,设立会计公司事务处,该处由证交会实务部和私营公司实务部所组成。会计公司事务处的成立既使得AICPA不仅具有管制个人会员的权力,而且具有管制会计公司的权力,而将这种扩张的权力付诸实施的就是同业互检。,成立之初的会计公司事务处就要求:各个会计公司必须自我克制,认真遵守协会制定的质量控制制度,必须接受执业会计公司所进行的检查,至少每3年互检一次。会计公司事务处的设

36、立,立即遭到一些会计公司的反对,他们联名上诉法院,要求撤销同业互检制度,但这一上诉被法院驳回,因为AICPA的这一措施未侵犯法律。,尽管法院给AICPA以很大的支持,但同业互检制度仍实施不力,正向1986年6月20日华尔街日报所讲的:会计职业界仍末普遍而广泛地采取同业互检措施。这种实施与反实施的争吵,主要涉及到成本、机密、效率及惩罚这四个因素,很多人担心会计公司之间的相互检查,会花费很高的成本,或者担心本公司在互检中未能通过而影响其继续执业。长期的争吵无益于职业的发展,,1987年,AICPA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委员会发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协会成员必须无条件地、强制性地贯彻执行同业互检制度。这样

37、,同业互检就成为西方审计中一种正式的质量控制制度。,2同业互检的方式与标准 同业互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同业互检委员会组建一个互检小组,该小组由各个会计公司的合伙人和经理组成,为了保证同业互检的效果,小组成员必须具有实质上和形式上的超然独立,而不能与被审会计公司有利害冲突;另一种方式是一个会计公司选择另一个会计公司来对本公司实行对口检查,为保证检查的质量,同业互检委员会还要组建一个专门性质量控制小组监督检查的过程。,同业互检工作都以同业互检委员会制定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这些标准是: (1)会计公司是否依据公认审计准则对被审单位进行审查。 (2)会计公司所编制的审计报告是否客

38、观、公正。 (3)会计公司是否依据公认会计原则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查。,(4)会计公司对被审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发表的审计意见所依据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可靠、有效。 (5)会计公司是否遵守自行制订的各种方针政策。同业互检的两种方式实际操作是差不多的。,3同业互检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同业互检应该是有计划的进行,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应制定实施计划,进行计划控制,这是保证互检质量的前提。以组织同业互检小组进行审查为例,其实施计划包括的内容有: (1)同业互检委员会致函会计,说明检查的时间、范围及内容,看其是否同意并回函于同业互检委员会。,(2)同业互检小组负责人,了解被审会计公司的质量控制情况,取得其

39、质量控制方针及控制程序的文件,并要求被审会计公司填写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考核会计公司质量控制系统的专用表。 (3)同业互检小组负责人与被审会计公司合伙人商谈有关事项。如检查的时间,检查过程中的时间分配及联系人,被审计会计公司负责质量控制的责任人等。,(4)确定检查对象。运用统计调查中的“典型调查” 原理,从被审会计公司的众多分支机构中选择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影响会计公司质量控制政策的一个或若干个单位进行非全面性调查。,(5)确定互检小组的审查项目。被审会计公司有关质量控制的项目很多,互检小组负责人从中选择一部分项目进行重点检查,对于被选中的重点项目要求被审会计公司提供该项目的审计工作

40、底稿和审计报告以及该项目有关材料。,依据拟定的同业互检计划,制定检查程序,进行具体的检查工作: (1)互检小组成员与被审会计公司质量控制负责人进行面谈,了解被审会计公司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情况,并验证该系统是否被会计公司中的成员所接受,即负责某项工作的职员是否有职有权地完成该项工作。有时互检组成员也与会计公司中其它职员会谈,以取得旁证。,(2)测试被审会计公司的质量控制方针和政策的遵循情况,即进行将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的范围主要依质量控制系统的九大要素而定,符合性测试的内容主要是被审事项的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中的质量控制系统,抽查测试的样本一般占审计项目的510。,需要说明的是,同业互检小组成员审

41、查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并非去发现这里的错误,而是借助于此来验证质量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符合性测试在抽查质量控制系统时,水仅要审查人事档案、管理档案等,而且还要审查被审会计公司的成员是否符合注册会计师协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要求。对于规模较小的会计公司,在检查工作质量时,一般不审查质量控制系统,而是去审查具体的审计项目。,(3)同业互检完毕之后,同业互检小组负责人应在检查人员与被审会计公司举行的联席会议上陈述会计公司的质量控制方针政策的缺陷和不符合程度,并写成书面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向被审会计公司提出建设性建议。,(4)对于同业互检的结果,应予以妥善处理。 同业互检制度是在会计公司迅速发展的情

42、况下产生的质量控制制度,这种检查制度完全借用了制度基础审计循环的基本原理。,运用这种检查制度,可以为提高审计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使会计公司更加注重审计队伍的建设,优化人员的组合,形成最理想的组织机构; 其次,促使各会计公司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内部检查的质量;其三,促进审计师的在职进修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提供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服务;最后,同业互检还可以交流审计工作经验,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质量管理的技术,一、“PDCA”程序控制技术。 “PDCA”循环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在充分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一种质量管理程序。“PDCA”是英文Plan(计划)、Do(执行

43、)、Check(检查)、Action(处理)缩写成的。它是不断经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循环,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程序。这一程序,引进到审计管理工作中同样应用,并且有着良好效果。将“PDCA”循环运用于审计质量管理,必须环环衔接,每一环节都有其具体的内容:,(一)P阶段(计划制定阶段)。 应进行审计质量调查,分析审计质量现状,找出审计质量存在问题,并拟定出措施,制定出提高审计质量的计划。 审计质量管理循环在开始时,质量管理部门对审计质量现状要做到胸中有数,可以采取各种调查的方法,发现审计的活动中还存在哪些质量问题,发现问题后,应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原

44、因,再根据其原因,制定出措施或计划,并预测其效果。,(二)D阶段(计划执行阶段)。 要根据预定的目标,措施、计划去严格执行。在这一以阶段里,要充分注意由谁去执行、怎样去执行,要考虑到人员的素质、力量的组织、机构的建设、各项专业技术的运用以及其他为实现计划的管理工作等。,(三)C阶段(根据计划对实施工作进行对照检查阶段)。 要检查是否按计划实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达到原设想的的目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就应总结经验。反之,则应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这一阶段,应着重强调检查机构的权威性,检查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以及检查质量机构的权威性,检查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以及检查质量标准。,

45、(四)A阶段(处理阶段)。 根据检查结束进行总结,并制定出新的标准,以使固定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摒弃、克服不良因素,保证审计质量和效率,使审计工作不断发展、提高。在这一阶段,还注意本次循环所遗留的问题,为下次循环作准备。,“PDCA”的每一阶段都包含着更小阶段的循环,大部分的循环包含小部门的循环。在审计工作中充分运用这一特点,就会形成全面的质量管理网络。每一级审计机关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每一项审计工作或每项审计的各个环节也有其“PDCA”循环。这样,整个审计质量管理过程沿着“PDCA”循环路线在不停的转动,从而形成严密的审计质量管理系统。,由于“PDCA”循环不断地进行,每一项循环过程

46、都是对审计工作质量的一次“扬弃”过程。每一循环过程完毕,审计质量就会有所提高。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加速这种循环是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方法。,二 .报告控制技术。 报告控制法即要求各审计主体报告其审计工作情况而控制审计质量的技术。采用这种方法时可以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 (一)建立“工作报告”制度。 “工作报告”是一种记录每个审计人员花在某个审计项目或某种工作上的工作时间的书面资料。项目管理者通过“工作报告”可以有效的监督和孔子项目进度与审计小组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工作报告”的作用,建立、执行“工作报告”制度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每个审计小组成员都必须定时呈交“工作报告” (2)

47、“工作报告”必须按时填写,例如每日、每周或半个月等; (3)必须写明花在每个项目上的实际时间(人时或人日),(4)“工时报告”必须由项目领导或上级领导审批 审批“工时报告”是为了收集信息,例如:各项预定工作的进展,审计人员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以往没有发现过的问题,等。收集这些信息是为了评价实际工作,这就必须将“工时报告”上的工时数记录在项目管理表上,该表有每项工作的时间预算安排,将实际工时与预算工时进行对比,即可进行评价。,(二)建立财务报告制度 财务报告是汇集有关审计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书面资料。通过财务报告,审计项目管理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审计项目经费运用是否合理、有效;并

48、通过实际费用与费用预算的比较、分析,如发现有重大差异,则要采取纠正措施。项目管理者应将项目总预算分解成不同种类(差旅费、合同费、设备费等)并制定每个种类的 月份预算。,(三)建立工作底稿档案。 审计人员有的工作成果都记录在一套审计项目工作底稿档案中,工作底稿档案对监督、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具有重要作用。工作底稿档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档案牵引或内容表 (2)面谈指示及记录 (3)审计程序表 (4)审计问题单项结果 (5)已执行的测试详情,(6)有关文件的副本 (7)审计控制记录及审计结果单 (8)要点式报告 (9)草稿及最终报告 (10)项目负责人及审计业务领导编写的审计复查记录

49、项目管理者必须将工作底稿档案的归档工作组织管理好。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应正式或非正式地复查这些工作底稿档案,并将每个评语、问题或疑点记录下来,这样即可以了解审计工作的质量情况,及时发现审计时间表安排中和审计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四)召开审计小组会议 项目管理者召开审计小组会议,了解小组成员的工作进度及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是实施监督的有效方法之一。审计小组成员之间利用小组会议交换资料和意见,对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会大有帮助。,(五)建立进度报告制度 进度报告是反映有关审计项目进度信息的书面资料。典型、标准的进度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实际费用与预算的比较 审计质量与规定的比较 实际进度与工作安排时间表的比较 新的计划 重大问题与计划的差异 为达到规定目标,必须作出的调整 对项目进展的评价,(六)建立审计控制记录 审计控制记录是审计小组成员总结记录每个问题或疑点及其原因和结果的书面资料。它是审计报告的资料来源。项目负责人在审计过程中,应不时的复核这些审计控制记录。这样,在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