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15279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96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身疾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心身疾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心身疾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心身疾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心身疾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身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身疾病.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心身疾病,肖晶,心身疾病概述,一、概念 二、与其他病症的异同 三、发病范围和发病率 四、发病机制 五、诊断与治疗,一、概念,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actions)在应激源消失后,功能即恢复正常 应激源持续时间短(考试、偶尔暴力事件),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s) 应激源持续时间较长或较强,使得应激反应持续存在,但不伴有器质性改变。 (失眠、精神性多尿、多饮等),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 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伴有器质性变化或明显的病理生理改变,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一组疾病。常首诊于内科、中医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皮

2、肤科等。,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 , 又称心理生理疾患 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心身疾病的特点,心理社会因素起一定的作用: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作用) 1 致病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 2 诱发作用: 哮喘(如,玫瑰花粉哮喘)、冠心病心绞痛等,3 影响转归作用(加重病情) 糖尿病、冠心病 心肌梗塞等,心理因素的特点: 慢性的、长期的(经常的)心理应激 如,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家庭、婚姻等。,具有器质性的改变或病理

3、生理改变 生化检查异常或明显体征(冠心病、糖尿病等) 病理生理过程(偏头痛),二、与其他病症的异同,与一般躯体疾病:,二者都有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病理生理过程,即都有生物学基础;但病因不同,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与各类神经症:,二者发病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与人格特质有关,都有躯体症状,但神经症仅为功能性障碍和行为异常,没有器质性病变,心身疾病则有组织器官的躯体性改变,即生物学改变。,三、发病范围和发病率,发病范围:,发病率:,心身疾病发病范围十分广泛,全身各器官、系统都可发生。,据调查显示,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约有1/3患有心身疾病,而且正在逐年增高。,四、发病机制,认

4、为潜意识心理冲突是个体产生心身疾病的原因。,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致病三要素是,观点一:心理冲突理论,A 未解决的心理冲突; B 器官的脆弱易感性; C 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潜意识心理 冲突,神经系统功能 改变,脆弱器官 病变,心理动力学机制,心理冲突,迷 走 N 功 能 亢 进,哮喘、消化溃疡等,交 感 N 功 能 亢 进,原发性高血压、甲亢等,心理动力学机制,观点二:心理生理学机制,心理生理学机制 应激-或战或逃反应:交感肾上腺髓质轴的生理变化 应激-保存退缩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变化、免疫系统变化,观点三:人格特异理论,认为人格类型与心身疾病有特异关系,具有同一疾病的人具有类

5、似的人格特征,某些人格类型的人易患心身疾病。,认为人类的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等)是习得性的结果。,行为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社会环境 刺激,习得性心理、 生理反应,情绪紧张、呼吸 加快、血压升高,个体素质,环境强化,巩 固,症状、疾病,综合模式,心理中介因素: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等,致病因子 物理化学 生物遗传,器官 脆弱性,心理生 理反应,心理 应激,应激源 躯体 心理 社会 职业,躯体中介因素:遗传素质、生理特征 环境因素:社会支持体系,心身反应 心身紊乱 心身疾病,五、诊断 原则 (1)疾病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 (3)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

6、,诊断程序 (1)采集病史(心理社会方面):个体心理发展特点、个性或行为特点、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或社会支持资源、个体认知评价模式等; (2)体格检查: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情绪反应等; (3)心理行为检查:晤谈、行为观察、心理测量等; (4)综合分析:,心理诊断,1 了解心理、社会情况: (1)生长发育史:生长环境 (2)婚姻家庭情况: (3)职业: (4)经济状况: (5)寻找应激源; (6)当前状态:情绪关态,外部表现,2 了解症状的特点及其心身关系 (1)症状随环境改变情况; (2)生活状况及人际关系变化与发病的关系 (3)症状的慢性化,反复发作性; (4)主诉多、症状变

7、幻不定性; (5)既往史中心身障碍及神经症情况; (6)不良习惯与爱好:烟、酒、药物依赖; (7)一般治疗有效,又有难以理解的倾向,3 病史采集(晤谈)时的注意事项 (1)开放式的提问; (2)相互信任关系的建立; (3)避免暗示性、双重提问; (如:您的胸痛是否放射到左臂?) (4)鼓励病人自己分析病因;,4 植物神经机能检查 (1)电生理检测:卧位起立心电图试验(卧位记录心电图,起立5分钟后心电图ST-T改变测定交感神经紧张状态),(2)特殊物理检查: 皮肤划纹征局部血管运动反应(白色反映交感功能,红色反映副交感功能,潜伏期及消失时间延长提示植物神经机能障碍) 冷加压试验血压恢复时间大于2

8、分钟,提示植物神经机能障碍。,(3)药理学检查(较少用) 采用特殊的药物(阿托品)后测血压、脉搏变化数及出现的临床表现来判断。,(4)生物化学检查: 测血、尿中多巴胺、儿茶酚胺的浓度,5 心理测试 (1)症状评定:SCL90,抑郁、焦虑评定 (2)生活事件调节 (3)人格测定:EPQ(可导出相应的气质类型,且用神经、内分泌机制解释),六、治疗与预防目标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治疗遵从性和生活质量,帮助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心、身同治 急性发病、躯体症状严重者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心理干预为辅(情绪控制); 以心理症状为主、辅以躯体症状的疾病以及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已呈慢性经过的心身疾病在躯体治疗的同时,侧重心理治疗。,鉴别诊断,与神经症鉴别,各科的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 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 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 血管性头痛; 青光眼,美尼尔氏症; 湿疹、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性皮炎、白殿风、斑秃、寻麻疹; 原发性不孕 癌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