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2801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21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21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21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21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三、教学目标,永州市中学历史说课竞赛,1、教材地位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 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课是八年级历史下册最后一课,它时间跨度大,内容包含广, 不仅深深打上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烙印,而且和现实密切相关,学生感知度高。学生通过社会史的学习,有利于加深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的理解与认知,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2、课程目标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教材重难点 重点: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

2、障体系的把握。,二、学生分析,1、初二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我校(允山中学)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有一定基础,但还缺乏必要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要以情动人;通过提问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1、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2)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 (3)提高调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视频、图片、实物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发动学生对本地的衣食住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在课

3、堂上展示调查成果,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历史就在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 ,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教学目标,四、教法学法,1、教法:主要采取图片教学法、材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以及情境创设法,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4、他们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能力,能进行社会调查,懂得查找和搜集资料,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对本地历史资源感兴趣,因此我采用自主合作法小组展示法探究讨论法三种学习方法。,情境导入:(2分钟),第1环节:自主学习(10分钟),第2 环节:合作探究(25分钟),第3 环节:教学小结(3min),第4 环节:课堂巩固(5min),我国很多地方在姑娘出嫁时往往娘家要陪送嫁妆,嫁妆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设计目的: 贴近学生生活去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

5、到中国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在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情境导入:教师出示旧四大件与新四大件,以及电脑、汽车的普及的幻灯片,由此导入新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 “新四大件”所取代。 “新四大件”指的又是什么呢?,情境导入:,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住房、汽车也开始成为百姓的私产。,情境导入:,设计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加深对社会生活变化的了解和感悟。,第1环节:自主学习通

6、过展示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依据提纲,自学教材,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完成表格,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第2 环节:合作探究,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衣食住行的变迁”的本土历史资源照片,讲述照片中的故事 。 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设计目的: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本土历史资源,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历史就在身边”,加深了解生活的变迁。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对生历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2 环节:合作探究,1、动脑筋: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师小结:昨天-生活很艰苦 今天-衣食无忧很幸福 明天-??

7、 未来你对衣食住行的设想:分组进行讨论:分成衣食住行四组,引导学生的思想,放飞他们的想象,去编织美丽的明天。,设计目的: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本土历史资源,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历史就在身边”,加深了解生活的变迁。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对生历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2 环节:合作探究,3、从“分配工作”到“竞聘上岗”,新的就业制度下,我们应该怎么做?,设计目的: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互相交流,适时鼓励学生要发奋学习全面发展并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达到历史课堂情感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目的。,人才交流会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第2 环节:合作探究,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8、谈谈你和你的亲人朋友都享受了哪些社会保障?你认为这些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有什么作用?,设计目的:从学生熟悉和了解的现实出发,便于学生理解和感同身受。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探讨的积极性。最后又师生共同得出认识。,我国参保人数变化表,第3环节:教学小结,设计目的: 以口诀形式总结本课,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既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加深学生理解,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口诀巧记: 改革前后两个样,以前衣着蓝灰黄,食物匮乏缺营养,居住多为土墙房,行走基本靠步量。如今生活变了样,衣着多彩穿名牌,饮食搭配讲营养,住进楼房很宽敞,摩托、汽车跑四方。“铁饭碗”被打破,人才市场自择业,社会保障见成效,生活质量大提高

9、。要问这些谁之功?改革开放政策好。,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堂延伸,设计目的: 通过课堂延伸,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变化还在继续昨天需要你们了解,明天需要你们创造。作为学生的你们,可以为延续今天的幸福做些什么?,我人生的梦想,练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我渴望,有一天我毕业了,我一定要回到那片生我养我的热土,用我自己的双手与智慧,把我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允山中学八年级学生:何明,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责任,有努力学习的冲动和热情,我们就一定能放飞自己的梦想! 周老师寄语,我人生的梦想,练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我渴望,有一天我毕业了,我一定要回到那片生

10、我养我的热土,用我自己的双手与智慧,把我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允山中学八年级学生:何明,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责任,有努力学习的冲动和热情,我们就一定能放飞自己的梦想! 周老师寄语,第4环节:课堂巩固,设计目的: 以口诀形式总结本课,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既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加深学生理解,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是( A )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中野菜,商场专把活鱼卖 白手打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全,妻儿外出有私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早晚喝菜粥

11、,中午吃个米糠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A、 B、 C、 D、 ,第4环节:课堂巩固,2、“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 ( D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下列各项对我国民权的就业模式描述不正确的是(A) A.政府“统包统配” B.劳动者自主就业 C.市场调节就业 D.政府促进就业 4、有一位国家领导人说:“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请回答: (1)提出这一观点的国家领导人是谁? (2)从材料上看,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1、本课采用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并抓住“变化”两字,培养学生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地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历史、理解历史、认识历史。 2、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小组展示和问题探究的操作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教师的掌控、引导以及学生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