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货币制度与金融体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30456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43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货币制度与金融体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第十章 货币制度与金融体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第十章 货币制度与金融体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第十章 货币制度与金融体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第十章 货币制度与金融体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 货币制度与金融体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货币制度与金融体系.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货币制度与金融体系,第一节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节 储蓄、投资与金融组织,第一节 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经济现象!虽然货币可以称为钱,但日常语言中称作钱的对象不一定是货币。如:有钱?挣钱?花钱? 这一问题并不象它表面显示得那么简单。货币形态经历了长期历史演变,并且还在演变之中。因而不能仅从具体形态上理解货币,而要从功能上理解货币。,首先,货币具有交换媒介的职能。 没有货币,物物交换存在双向一致性(double coincidence)困难,即所谓“除非一个饿着肚子的裁缝恰巧找到了一个持有食物而又想要买条裤子的农夫,双方便不能成交”的困难。 本来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间接的货

2、币交换。交换过程之间插入了一个中介,看起来多了一道手续,但是与直接的物物交换相比,效率提高了不止千百倍。,一、货币的职能,其次,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提供了对价值或交换价格的度量标准。 没有货币时即便有碰巧克服了双向一致性困难,存在交换意愿,也会面临标价的极大困难。在物物交换中,每一种物品的价值,都通过与其它物品的交换比例表现出来。如果有很多商品,同一种商品就会有很多交换价值,因而使交换困难。有了货币以后,可用它表示所有商品价值:一个窝窝头两毛钱,一个馒头四毛钱,一个馒头价值等于两个窝窝头。带来便利。,价值贮藏功能。 要使人们自愿将他们出售物品换成货币,首先要使人们相信用货币能买到他们要的一定数

3、量商品和劳务。所以,货币要起到交换媒介作用,至少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其价值,即具有价值储藏职能。 货币还可以作为延期支付的标准。 即用来偿付债务,支付工资、租金和缴纳各种税费等,作为独立价值形式进行价值单方面转移。,二、货币的本质含义 货币是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为交换媒介,并且具有价值储藏和计算单位功能的经济工具。换言之,在购买商品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广泛接受的任何物品,都可以称作货币。,流动性概念与货币本质 把一种资产变成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如现金货币)称为变现,流动性指一种资产转变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形态的难易程度。容易变现的资产称作流动性高,难以变现的资产则是流动性低。 可以把货币看作是具

4、有完全流动性(perfect liquidity)的资产,其它资产则依据其流动性程度高低具有不同等级的货币性。,对于货币本质的理解,重心在于某种属性的程度差别而不是它的有无区分上。由于任何一种资产都具有不同程度流动性,货币与非货币区别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鸿沟,而是一个颜色由深变浅的色谱,存在不同中间过渡状态。如何界定货币也就成为一个模糊的,要从实践需要层面提出标准的问题。新理解对于实际度量货币量、对于理解利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三、货币的种类与度量 M1,M2,M3是依据不同金融资产流动性特点对货币存量提出的范围界定指标。由于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不同金融资产可以互相转换,因而

5、具有不同程度流动性即潜在货币功能。为了更好地观察经济内部货币总量,经济比较发达国家首先采用把货币划分为不同种类或层次的做法,并且用同一符号M(英文货币money第一个字母)加上数字下标,来表示不同外延范围的货币存量。,我国货币量:四个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单独作为货币层次,说明我国信用制度欠发达,现金具有特殊重要性。 M1 M0 + 企业活期存款 +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 农村存款 + 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1与M2之差称为准货币。 M2 M1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 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 + 外币存款 + 信托类存款。 M3 M2 + 金融债券 + 商业票据 + 大额可转让

6、定期存单。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第四季度开始公布M0,M1,M2数据,M3指标尚未公布数据。,四、货币形态演变 商品货币:贵金属具有商品货币的天然属性本身有功用和价值,物理度量标准,坚固耐久便于携带,匀质性便于分割。 纸币:凸现了交换媒介的职能,容易携带和贮存,改变钞票上印数数字对应不同价值量,利用小数点细分,条件是发行方控制数量保证必要稀缺性。 支票货币:信用关系发达的现代经济,银行系统提供的支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纸币的地位。 电子货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prepaid card, debit card; credit card;未来的电子资金结转系统(electronic f

7、unds transfer system: EFTS),更便利地实现不同资产流动性。,五、货币制度与我国的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制造、发行、流通、使用等基本方面所做的法律规定,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的组织形式和流通结构。 从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来看,对货币流通和使用的如下几个基本方面都要做出规定:(1)规定币材;(2)货币单位;(3)通货规定;(4)准备制度。这些规定,反映了货币制度的一般内容和结构。,选择何种材料作为本位币的币材,是货币制度首先规定的内容,是整个货币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市场商品交易额不大,加之黄金开采量

8、很小,成本太高,所以各国大都是以白银作为主要的货币材料。 随着市场交易额扩大,黄金开采量增加,黄金和白银一起被确立为本位币材料。当商品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黄金生产进一步发展,在大多数国家黄金逐渐取代白银为唯一的本位币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普遍实行纸币制度,成为新一代“革命”币材。这是因为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远远超过了黄金生产的增长幅度,使黄金根本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的需要,加之黄金在各国分布不均衡等多种原因,使黄金失去了充当本位币的基础。,规定货币单位,是一国货币制度必不可少的内容。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等分。在金属货币充当本位币时,还曾规定货币单位所含的货币金属量。 美

9、国的货币单位定名为“美元(US$)”,根据1934年1月的法令,一美元含金量规定为13.714格令(合0.888671克)。中国1914年的“国币条例”中规定货币单位名称为“圆”,每圆含纯银库平6钱4分8厘(合23.977克)。一国的货币单位就是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通货规定,即确定主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和法定价格标准,辅币是主币的等分,是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小额交易支付。金属货币制度下主币是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辅币用贱金属并由国家垄断铸造;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和辅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政府指定机构

10、。,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主要分为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与限制铸造、信用货币的分散发行与集中垄断发行。自由铸造指公民有权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在国家造币厂铸造铸币,一般而言主币可以自由铸造;限制铸造指只能由国家铸造,辅币为限制铸造。信用货币分散发行指各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发行,早期信用货币是分散发行,目前各国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指定机构 。,规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为约束货币发行规模维护货币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时必须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发行准备。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定的贵金属作为发行准备,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各国

11、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内容比较复杂,一般包括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两大类。,货币储备制度,即储备一定比例的金银、外汇作为货币发行和国际支付与清算保证的制度。 在金本位制条件下,就是对黄金(包括金块、金币)储备的规定,又称为金准备制度。其作用表现在:(1)保证国际支付与清算;(2)调节流通中的金属货币流通量;(3)保证存款和银行券的兑现。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准备金不再作为保证兑现之用,主要用于保证国际支付和清算。而且作为国际支付和清算保证的准备资产还包括自由外汇,单一的金准备变为黄金、外汇准备。,六、货币制度变迁,金属本位,纸币本位,金银复本位,银本位,金本位,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金币本位,

12、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货币本位制度, 银本位制 15世纪末,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白银生产技术及产量大增,盛行于1619世纪。 我国于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时期开始铸造银币,由国家法律确认为一种货币制度则在1910年币制则例正式确定我国实行银本位制。并于1934年11月放弃。, 金银复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银本位制的主要缺陷是价值不稳定。,“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可自由铸造、融化及自由输出人国境,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 金本位制,三个特征: 金铸币可以自由铸

13、造 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 黄金在各国间自由输出入 稳定的货币制度阶段: 金币本位制国家,货币数量适当,币值稳定。 铸币平价下的汇率也相对稳定,纸币本位制,实行纸币本位制的原因: 金属货币制度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纸币制度具有天然的优势 纸币制度的内容: 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 纸币具有国内无限法偿性,但不能兑现 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七、我国的货币制度,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流通货币 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自1996年12月起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外汇。 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货币发

14、行权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 我国建立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同时对人民币的发行起保证作用。,八、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的差额。它反映的是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而使现在的一笔资金高于将来某个时期的同等数量的资金的差额或者资金随时间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原因,货币可用于投资,获得红利、利息,从而在将来拥有更多的货币量; 货币的购买力会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而随时间改变; 未来的预期收入具有不确定性。,例子: 詹宁斯于1986年1月1日在一次汽车事故中死亡,享年53岁。他的家属起诉另一辆车的驾驶员行为上疏忽,他们要求赔偿的主要部分是,如果事故

15、没有发生,詹宁斯先生作为一家航空公司飞行员所能得到收入的现值。如果詹宁斯先生在1986年工作,他的年工资收入是85000美元,而航空公司飞行员的正常退休年龄是60岁。,为准确计算詹宁斯先生失去的收入的现值,我们需要将几件事考虑在内:第一,在以后几年内,詹宁斯的工资可能增加。第二,我们不能确信,如果事故没有发生,詹宁斯就一定能活到退休,或许可能由于其他原因而死亡。出于简化目的,我们不考虑通胀因素。,假设:WO是他1986年的工资,g是工资增长的年百分率,(因此WO(1+g)是他1987年的工资,WO(1+g)2 是他1988年的工资等),m0,m1,m7是他的死亡率,即他在1986年,1987年

16、1993年由于其他原因而死亡的可能性。死亡率资料可以从相同年龄和种族的男性死亡保险表中得到。至于g,我们采用过去十年航空公司飞行员工资的平均增长率8%,对于利息率R,我们采用政府债券的利率,在1986年大约是9%,出于简化不考虑通胀。,年份 W0(1+g)t 1-mt 1/(1+R)t W0(1+g)t (1-mt)/(1+R)t 1986 85000 0.991 1.000 84235 1987 91800 0.990 0.917 83339 1988 99144 0.989 0.842 82561 1989 107096 0.988 0.772 81671 1990 115642 0.98

17、7 0.708 80810 1991 124893 0.986 0.650 80043 1992 134884 0.985 0.596 79185 1993 145675 0.984 0.547 78408 合计 - - - 650252,思考: 分析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的货币的利弊? 简述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说金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如何看待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纸币是否具有储藏职能?,第二节 储蓄、投资与金融组织,一、储蓄与储蓄倾向 与日常所说的银行存款不同,经济学意义上的储蓄是指收入中扣除消费支出以后的余额,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

18、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储蓄函数 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财富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利率水平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表明储蓄与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S=S (Y),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S):收入增加1个单位时储蓄增加的比例。 MPS= S/Y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APS):任何一个收入水平上消费与收入的比值。APS= S/Y,储蓄曲线,Y,S,0MPS1,APS有可能大

19、于、等于或小于0 APSMPS MPS和APS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递增 B点:收支相抵点,B,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的关系,Yd,C,S,S=YdC APC+APS=1 MPC+MPS=1,B,线性储蓄函数:S = +(1 b) Y,Y,C,S,45 ,C+S=Y 1b: MPS,投资的含义是指实际资本的形成。即机器、厂房、设备、存货等实物资本存量的增加。 投资的类型包括自发投资(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等原因引起的投资)和引致投资(市场需求的增加或利率的下降等原因而引起的投资)。,二、投资及投资函数,投资函数,体现投资规模与决定投资和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I=f(资本边际效率或预期利润率EP,利

20、率r) I=+EP-r,其中0,0,0; 表示其他因素对投资的影响,投资需求与预期利润率成正比的关系,投资需求的利润弹性,投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令自发投资I0=+EP;因而I=I0-r。,投资的特点是不稳定性或易变性,预期利润率EP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经济运行的大量知识:产品的需求,消费者偏好,生产成本,利率,税率,汇率以及国际市场行情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这些知识是未知的,即信息不完全。所以实际上人们是根据过去的经济运行情况和规律来推测未来,这就是适应性预期。或者随大流,即羊群效应。,从上述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可以看出SI,这导致了经济周期性波动。投资需求的变动是引起总需求变动和经济周期变动的

21、最主要原因(凯)。,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内投资所产生的实际收益偏离期望收益值的程度,偏离程度越大,投资的风险程度越大,偏离程度小则投资风险小。,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本质上是一种与同质事件总体分布有关的统计概念,决策者知道某一变量所有可能的取值,以及每一取值发生的概率,因而风险因素具有可计算性,并且能够提供适当的“保险”来对抗失败的似然率。而根本的不确定性则是指决策者根本不知道变量有几个可能的取值,更不知道每一取值发生的概率。Keynes学派的经济学家称这种不确定性为认识力的不确定性,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种因素以同样的方式对所有

22、投资的收益产生影响。 因此,对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就是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宏观的经济状况作出判断。一般包括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全局的因素。如世界经济或某国经济发生严重危机、持续高涨的通货膨胀、特大自然灾害等。,非系统性风险,指总风险中除了系统性风险之外剩余的那部分偶发性风险,即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只影响某一项投资收益的某些独特性事件。主要包括经营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欺诈风险等。 非系统性风险由独特因素引致,只对单项投资收益产生影响,能够通过分散化投资加以避免。,三、金融的基本概念,金融即资金融通,指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就让渡资金使用权发生的交易行为。 实际生活中有一些资金盈余单位,又有一些资金短缺

23、单位。盈余单位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把暂时闲置的资金交给短缺单位使用并获得回报,从而发生资金融通活动。其本质在于连接储蓄与投资的桥梁。,金融的意义,金融系统实现了资金这一基本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成了资金盈余和短缺方潜在的互利交换要求。一个具有效率的经济,是一个要素自由流动的经济,是一个尽可能实现潜在交换机会的经济。因而,金融系统高效运行,是经济整体高效运行的基本条件。 市场经济下,良好目标需要通过个体自利激励机制实现。金融能够对经济发挥积极作用,是因为资金盈余单位和稀缺单位都能从参与金融活动中获得利益。,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资金流通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渠道。直接融资指资金短缺单位直接在金融市场

24、向盈余单位出售债券,股票等凭证来获得资金,盈余单位持有这些凭证是为了获得未来利息,股息或资本增值等收益。间接融资指盈余单位把资金存放到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获得利息等收益,这些机构再以贷款或证券投资形式将资金转移给短缺单位。,金融流程图,图形显示了金融系统中资金和收益的流程。资金盈余方通过间接和直接融资方式向资金短缺方提供资金,并相应获得利息,股息等收益。,金融市场工具 金融是资金短缺与盈余单位之间就融通资金发生的交换活动,为获得资金而发行的各种书面凭证是金融市场交换对象,被称为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界定方式。狭义金融工具指那些标准化的、在金融市场上具有可转让性和流通性的金融资产或有价

25、证券如国债,股票等。广义金融工具还包含存款单和贷款单等金融资产,虽然它们不直接具有市场流通性,但也是因为实现资金融通过程产生的书面凭据。,金融组织体系的构成,经纪人组织,是信息和合约实施的中介者,其作用是发现、联络与介绍潜在的借款人和贷款人,并不参与实际的金融交易过程。 基金组织,在中介资金供需双方的基础上,通过持有部分资产为投资者提供自身资产组合的一部分份额。 银行组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经营资金的企业。,四、银行与货币供给,现代银行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组成。其他金融机构是指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后者在货币创造过程中几乎不起作用,因而

26、我们主要介绍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银行系统: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主体。与其他厂商一样,商业银行目的是盈利。虽也经营证券交易、保险甚至房地产等,但基本业务是存款与放款。 随机变量统计分布的“大数规律”:赢利机制。 随机性条件破坏:挤兑和破产风险,并具有外部性。 最低银行储备率(reserve ratio:r),即存款总额中不得用于放贷部分所占比率。如以Re表示储备,仍以D表示存款,则有:r = RE / D,( 0 r 1)。 商业银行活动归结为在储备率规定范围内接受存款和放贷。,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中央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业务包括对内对外两个部分。对内负责发行该国货币,同时接受商业

27、银行存款,但中央银行不接受个人存款。象家庭、企业在商业银行立户一样,每个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设帐户,用于银行之间财务结算,在此意义上,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the bank of banks)”。中央银行对外掌握一国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用于满足一国国际收支需要。,货币供给(1),在银行系统中,商业银行为公众提供存贷款服务,中央银行又为商业银行提供银行服务,货币供给通过公众,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这三个角色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我们可以借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平衡表,来说明现代经济如何通过银行系统创造出货币。,货币供给(2),资产负债平衡表(balance sh

28、eet)设计左右两方栏目,左边记录资产(assets),右边记录负债(liabilities)和净价值(或资本权益:net worth)。左右栏目具有恒等关系: 资产 负债 净价值。 也就是说,资产负债平衡表陈述了一个企业所有权关系:一个企业全部资产属于它的债权人(所负债务的主人)和它的法定主人(股票所有人按其份额拥有该企业净价值)。 可以用它来演示银行如何创造货币。,货币供给(3),货币供给(4),货币供给(5),货币供给(6),这时如果客户提款,则储备与存款项同时减去提款数后,左右仍相等,则等于回复到平衡表26-2情况。如果客户通过支票开支他的存款,结果需要分不同情况讨论。一种情况下,支票

29、受付人也是柴米银行客户,他收到支票后又存入该银行,这时该银行资产负债表两边数额不变,只是存款项的储户构成发生变化,如由原先支付支票的A客户变成接受支票的B客户存款。,货币供给(7),货币供给(8),现在可以考虑银行最关心的事情放贷了。如果法定储备率是10(即r = 0.1),那么“柴米银行”储备中1000万元中的900万可以用于放贷。贷出去900万元,平衡表变成表26-5。这时左边资产项增加了借据900万,它代表预期借方还款(或者是银行拿走抵押资产变现)得到的等量现金。注意资产项中的现金储备项并没有改变。为什么?因为获得贷款的人不一定把现钞提走,而是让银行在自己存款单上加上借到的“数字”,从而

30、可以开支票买东西。所以,对应于左边资产项新增借据900万元和现金储备不变情况,右边负债项增加了900万元存款,总存款上升为1800万。,货币供给(9),货币供给(10),我们终于看到了银行创造货币的初步结果:“柴米银行”通过自己的存贷款运作,使资产负债表的两边各增加了900万元;由于存款是货币的一部分,上述变动意味着银行创造了900万元货币供给。然而,这一初步结果仅仅是货币创造过程的起点。由于“柴米银行”得到900万元新增存款后,会进一步考虑如何利用它们放贷,上述通过存贷款创造货币的过程还会继续进行。,货币供给(11),货币供给(12),如果贷得款项存入“油盐银行”,或者用支票方式花掉900万

31、,而接受支票人把支票存到“油盐银行”。这时,“柴米银行”的平衡表与表25-6相比,储备现金会减少900万,存款项也相应减少900万,不能通过继续贷款创造货币。但“油盐银行”平衡表的资产项会增加900万元现金储备,负债项增加900万元存款,同样有动机贷出900万元的90%即810万元。然后,不论获得810万元新贷款的主人把钱存到什么银行,银行都有相同动机把810万元的90%贷出去,并使得货币创造过程继续进行。因而,无论得到贷款者把钱存入哪家银行,900万元贷款会在经济中创造出相当于上面几何级数总和的货币量。,货币供给(13),用a和m分别表示数列的第一项和公比,S为数列之和,则数列求和公式为:S

32、 a(1-mn)/(1-m)。由于这里的公比m为0.9,n趋向于无穷大时,m 的n次方趋于零,即mnn= 0。于是,Sa/(1-m) = 900/(1-0.9) = 9000。也就是说,900万元贷款所创造的总货币供给增加量为9000万元。 银行新增贷款创造货币的数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第一次贷款数额,即上述数列的第一项数字:它的数额越大,创造货币数量越大。二是数列的公比:公比数值越大,货币供给增加量越大。,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1),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指现金加上银行储备金:Mb = CU + RE。 由于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现金发行量和储备率,因而中央银行对于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程

33、度控制力。下面我们看到,中央银行改变基础货币量,可以通过货币乘数放大作用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前面我们提到,货币是现金和存款的总和,即M = CU +D。比较货币表达式与上面基础货币表达式,由于银行储备(RE)是整个存款(D)的一小部分,因而基础货币(Mb)仅仅是总货币量(M)的一小部分。,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2),容易推导出Mb与M关系: M = CU = cD + D = (c+1)D D = M/(c+1) (a) Mb = CU + RE = cD + rD = (c+r)D D = Mb/(c+r) (b) 令公式(a)=(b)得到: M = (c+1)Mb/(c + r)。,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3),由于(c+1)/(c+r) 1,所以基础货币Mb有一个较小变动,会引起货币总量M较大变动。假设c = 0.1, r = 0.1,M = 5.5Mb,即每当Mb变动一亿元,M变动5.5亿元。M与 Mb倍数关系(即(c+1)/(c+r))称为货币乘数(monetary base multiplier:mm)。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节控制,会通过货币乘数的杠杆作用对货币供给产生放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