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郭沫若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36403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PT 页数:192 大小:81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部分郭沫若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第四部分郭沫若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第四部分郭沫若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第四部分郭沫若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第四部分郭沫若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部分郭沫若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部分郭沫若教学课件.ppt(1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郭沫若,第一节 经历、思想、文艺观,郭沫若是一个与鲁迅在思想、气质、人格、艺术趣味等方面都很不相同的大才子。 在思想上,鲁迅睿智、坚实、精深;郭沫若博大、敏锐、易变。 在气质上,鲁迅深沉、忧郁;郭沫若浪漫、激昂。 在人格上,鲁迅伟大、朴实;郭沫若高贵、复杂。 在艺术趣味上,鲁迅倾向于现实主义;郭沫若倾向浪漫主义。,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首先是生活经历的不同。 郭沫若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氛中度过的,没有像鲁迅一样经历“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的磨难,也就没有饱偿过“世人的冷眼”。1913年赴日本留学,虽然他也强烈地感到过“读的是西洋书,受的是东洋气”,但气质的浪漫和与日本少女安

2、娜的恋爱结婚的安宁与幸福的经历,使他不可能像思想敏锐而气质忧郁的鲁迅那样,在心理上引起强烈的震撼,从而选择一条诗人之路。,他与鲁迅一样,赴日本学医(专业相同),也是抱着为祖国作“贡献”的志向开始留学生涯的。他后来选择“弃医从文”,不像鲁迅一样是由于在日本所受到的刺激,而是由于耳朵重听,生理的缺陷,使他不得不放弃医学而转向文科(文学、史学和文字学),并在这些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登上文坛,创作女神中诸篇新诗的机遇及动机,也与鲁迅不同。,鲁迅是在自觉意识的指引下,抱着用文艺来改造国民性,启蒙的目的走进文学阵营的。郭沫若创作新诗,是因为1919年9月在日本偶然读到时事新报.学灯上康白情那首分行写成

3、的白话诗送慕本韦经欧洲,觉得这很好写,于是写了几首寄给当主编的宗白华,从此开始了新诗创作。,在创作新诗之前,他大量阅读了西方诗人歌德等人的诗。在向学灯投稿时又读到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但却没有像鲁迅那样,经历过“沉入于国民中,回到古代去”的文化积累与思想沉淀的过程。所以他的诗虽在当时掀起了一片狂潮,却缺少鲁迅作品的那种深沉与博大。,20年代,他与同仁组成了影响巨大的创造社,他一直有众多的朋友与他一起从事文学事业,而鲁迅则是孤寂地用文艺的形式向旧世界宣战。从而他虽然遭遇过一些打击,如大革命失败而流亡于日本,但观其一生,他都没受过什么大的磨难。全国解放后,他基本是一帆风顺的。这也就决定了他在思

4、想、人格、气质、艺术趣味上与鲁迅不同。,其次,还与其地域人文环境有直接的联系。 鲁迅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浙江绍兴度过的。绍兴是江南水乡,风光平实、壮阔。它虽是人杰地灵,但揉和了封建正统文化与奇特的地域风俗文化的人文环境,使民众承载了过多的“因袭的重担”。到鲁迅的故乡,再浪漫的人也会严肃起来,因为,只要观察一下民众,你会感到“满街走着阿Q,遍地都是祥林嫂”(我自己的概括)。,相反,到郭沫若的故乡,再严肃的人也不禁飘飘然起来。因为,这儿的风光不仅绚丽,且浪漫多彩。郭沫若的故乡在四川省乐山县的沙湾镇,有两条河从边上流过,一条是大渡河(又叫沫水),一条是雅河(又叫若水),郭沫若就用了故乡的两条河名作了

5、自己的笔名。他童年少年时代读书的自家的书房“绥山书馆”,正面对峨嵋山的第二峰。这第二峰一旦被雾笼罩,就形同一位美丽的少女平卧在薄纱中。,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同时,郭沫若故乡的姑娘们都很漂亮、秀气,就是小饭店的老板娘也风韵尤存。在每家的门前有一口终年清澈见底的水井,里面养着几尾小红鱼(为防水有毒)。当小姑娘身着鲜艳的服装在水井边洗白菜时,那景象浪漫极了。郭沫若的气质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他的思想、艺术趣味也在这里孕育。试想,他能不浪漫?,思想特征: 正因为郭沫若是浪漫的,所以,他的思想发展也就不像鲁迅那样有严格的逻辑性与现实的可信性。他的思想发展以“跳跃”为特征,这既表现在政治、哲学思想方

6、面,也表现在文艺思想上。,在政治、哲学思想方面,五四时期的郭沫若崇尚民主主义、个性主义和泛神论。五四时期郭沫若高扬个性主义,推崇泛神论,并在致宗白华(三叶集)中说“诗人的宇宙观以Pantheism(泛神论)为最适宜”。,可以这么说,五四时期郭沫若的思想中最突出的是个性主义与泛神论,尤其是泛神论,成了他看待社会、人生的武器,也是指导他创作他最著名杰出的诗篇女神的思想意识。 (所谓泛神论,是指十六、十七世纪流行于西欧的一种唯物主义哲学学说,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布鲁诺和荷兰的斯宾诺莎。这种学说认为神是非人格的本原,这个神或本原不在自然界以外,而是和自然界等同,本体即神,神即自然。),可是,1924年

7、他再次东渡日本,通过翻译日本学者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于是宣布“我现在成了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了!”这种“突变”不像鲁迅有现实的根据,而是一种情绪的促使。,在文艺观上,郭沫若早期主张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也是其创作的主要特色。 可到了20年代中期,在革命与文学一文中他却声称:“浪漫主义的文学早已成了反革命的文学”,转向了现实主义。,可到了40年代,他又创作了浪漫主义的历史剧屈原。之后,全国解放,他一直不承认自己是浪漫主义者,直到1958年毛泽东提出“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两结合”后,他才“特别感到心情舒畅”,并“敢于坦白的承认:我是一个浪漫

8、主义者”。(转引自孙党伯中国现代两大文豪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65页),文艺观 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文艺观,是浪漫主义的。这种浪漫主义的文艺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主情主义。郭沫若把文学艺术作为感情的表现,认为理智对文学创作有阻碍作用,“诗的本职是在抒情”。这是他当时全部文学主张的基础。 重自我表现。既然文学艺术的主要职能是抒情,那么,文学的本质当然便存在于文学家的主观精神内部了,因而文学创作便是由内而外的表现,而不是由外而内的摹仿或再现。他说:“文艺的本质是主观的、表现的,而不是没我的,摹仿的。”,强调自然流露。他认为,感情是自然发生的,不是纯由理智支配的,所以文艺创作也应是一种自然的流

9、露。他说:“我自己对于诗的直感,总觉得以自然流露的为上乘,若是出以矫揉造作,只不过是些园艺盆栽,只好供富人赏玩了。”,重视灵感的作用。灵感论是与他的自然流露说相联系的。既然情感不受自己主观意志的支配,它的来去便是倏忽而至,倏忽而去的,人们把这种诗情不期而至的现象称为灵感。在灵感袭来的时候,诗人的情绪格外激动,想象力特别丰富。因而,郭沫若把直觉、情调、想象组织在一起,形成了它的诗的本体观。,关于这一点,他论述得相当清楚完备: “我想诗人底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底印象都涵映着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翻波涌浪起来,宇宙万类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这风便是所谓

10、直觉,灵感(inspiration),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涨着的情调。这活动着的印象便是徂徕着的印象。这些东西,我想来便是诗底本体,只要把它写了出来的时候,它就体相兼备。”他还归纳了下列一个公式:“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主张形式的绝对自由。郭沫若主张形式的绝对自由,不是不要形式,而是不要任何固定的形式束缚情感的自由抒发。他的这种主张在摆脱中国古代格律诗的束缚,建立现代自由诗,体现现代青年的自由精神和自由创造上,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说:“作诗的人有绝对的自由,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的诗流露出来形近古体,不必是拟古。他的诗流露出来破了一切的既成规律,不必是强学时髦。”还说:“形

11、式方面我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 青年郭沫若的文艺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浪漫主义文艺观的理论表述。,第二节 女神,一、女神诞生的背景 1、时代背景: 这就是伟大的五四文化革命与文学革命。,女神的诗集写于19191920年间,是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创作的。他曾经说过:“我们订的是上海时事新报。那个报纸在五四运动以后很有革新气象,文艺附刊学灯特别风行一时。第一次寄来的报纸上我才第一次看见了中国的白话诗。我便把我一九一八年在冈山时代做的几首诗,和几首新体的诗投寄了去。在一九一九年下半年和一九二0年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的爆发期。”,2、个人背景: 在日本留学时,日本人教外语

12、喜欢用文学作品做读本,因此,本来喜好文学的他便与欧美印度文学发生了关系。他接近了泰戈尔、雪莱、莎士比亚、海涅、歌德、席勒等。其中,泰戈尔与歌德对他的影响最大。后来,1919年又接触到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于是,正如他所说:“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发生的那一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到了喷火口,也找到了喷火的方式。”,二、女神的思想内容及“自我”抒情形象,女神包括序诗在内,共五十七篇,以风格形式的不同,分为三辑: 诗剧 惠特曼式的雄浑豪放的诗 泰戈尔式的冲淡清新的诗,女神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歌颂人民革命,歌颂人民的理想 首先,女神是人民革命的颂歌。它

13、通过歌颂“自我”和“自然”歌颂了人民革命的力量。,它歌颂的“自我”已不是诗人自我,而是20世纪中国人民的形象。这个“自我”有巨大的力量能翻江倒海吞掉一切(如天狗);有赤子的忠诚对待养育自己的“母亲”(地球,我的母亲);有恢宏的气概(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同样,他歌颂的“自然”,实际上是人民革命力量的象征,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那“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的,不是太平洋上的波涛,而是“五四”运动中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怒潮。,其次,女神是人民革命英雄和前驱者的赞歌。匪徒颂、电火光中、棠棣之花、湘累等诗,歌颂了中外革命人民、革命英雄和社会改革的前驱者。,再次,女神是人民革命理想的赞歌。诗人以海

14、洋的胸怀,火样的热情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和歌颂了人民革命的理想。在女神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诗描绘了太阳的形象。这太阳,是人民革命理想的化身,它象征着在黑暗中生活的人民所向往和追求的光明世界。如女神之再生(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太阳礼赞、新生、日出等。,2、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 爱国主义是诗人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基础,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又构成了爱国主义最深沉的内容。两者互相促进,相互升华。爱国主义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女神之中。,女神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的突出内容是热烈希望祖国在革命烈火中获得新生。这个思想集中体现在“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和凤凰涅槃中。,女神之再生

15、既展示了人民革命的理想(建设美的中国),又通过“女神”对“新造的太阳”的无限热爱和期待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湘累写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遭谗被逐后仍坚贞不屈,矢志不移的爱国情怀。棠棣之花歌颂的是为国殉身的志士。凤凰涅槃以凤凰自焚象征旧中国的灭亡,以凤凰再生预言新中国的诞生。,泛神论思想的影响 泛神论在女神中的表现是: 歌颂泛神论者。如三个泛神论者。 歌颂自然。泛神论者认为自然是唯一神之表现,所以把自然当作自我的表现来讴歌和崇拜。,在女神中,诗人也表现了这种观点。它赞美桃花,因为它是“宇宙的精髓”,“生命的泉水”,“自我表现的全宇宙的本体”;他歌颂大海,因为它那“力的绘画,力的舞

16、蹈,力的音乐”是创造万汇的源泉;他崇拜太阳,因为它象征着宇宙的光明,万汇的新生。,歌颂“自我”。泛神论者认为自我是神的表现。女神中处处看到一个顶天立地、气吞宇宙的“我”的形象,如天狗、晨安、浴海中的“我”。 乐观精神。泛神论者认为人神合体,超越时空,而齐生死,因此,便没有因人生变化而产生的生死存亡的悲哀。这在女神三部曲和凤凰涅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女神的“自我”抒情形象,是女神中具有特别意义的形象。周扬曾说,郭沫若“他的自我以特别突出的姿态在他的诗中喧嚣着。从它,发出音调,生出色彩,涌出新鲜的形象。”(郭沫若和他的女神(解放日报1941年11月16日),女神中的自我抒情形象,首先是一个以破坏和

17、创造为己任的时代先驱。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不断的破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的自我。对匪徒颂中诸人三呼“万岁”的自我。,其次,是一个对新生的祖国和民族怀着无限的憧憬,无限热爱的赤子,如凤凰涅槃。 其三,是热烈追求个性解放,“开辟鸿荒的大我”,如天狗。 其四,是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的情感、意志、眼光、气魄和理想,走在时代前列的新人。 其五,是一个对大自然怀着特殊感情的大地之子。如地球,我的母亲。,三、女神的意义及局限 意义有两个方面: 思想意义:深刻地反映了五四时代中国人民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爱国主义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成为五四精神的号角。,艺术创作的意义:女神是中国诗歌运动

18、的里程碑,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新诗运动的奠基作。它批判继承了中外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立了积极浪漫主义的第一面旗帜,开一代诗风,为新诗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局限有两个方面: 思想方面: 首先,将无产阶级革命者和资产阶级的革命者不加区别的统称为革命的“匪徒”,一起加以歌颂(如匪徒颂)。,其次,以空泛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类而战”、“为正义而战”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如巨炮之教训。 最后,受泛神论的影响,过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未能将自然作为人斗争的对象,从而使所描写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片面。 艺术方面:过于“欧化”,民族化不足。,四、女神浪漫主义的

19、美学特征 1、女神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将“泛神论”的哲理与美好的理想、丰富的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中,“泛神论”的三种哲理,直接地左右了女神中理想的建构与情感的表达。,第一种哲理为“自然是神之表现”; 第二种哲理是“自我也是神的表现”; 第三种哲理是“人神合体”,生死等齐的乐观精神。从而使女神中的诗消融了人、神、自然的界限。大自然被人化,人被神化,生死一体,乐观主义精神洋溢。也使题材丰富多彩,美不胜收。传说、神话、天上、地上、历史、现实,尽纳诗中。,2、雄奇、壮丽的风格 女神虽有像霁月、晴朝、晨兴等冲淡秀丽风格的诗,但最能代表女神浪漫主义风格特征的还是其雄奇、壮丽的诗及所显示的风

20、格。,这种雄奇、壮丽的风格可以从两方面看: 从内容上看:重大、雄奇的题材(如凤凰涅槃),热烈奔放的情感(如晨安等),鲜明深邃的主题,奇特伟岸的形象(如天狗等),广阔生动的意境。 从形式上看:奇诡的象征技巧,极度夸张的手法,雄浑奔放的节奏,跳跃自由的句式,色彩瑰丽的语言。,3、自由的形式、多样的体裁 女神充分体现了郭沫若在诗的形式上所主张的“绝端的自由”。诗句长短随抒情而定,不拘格套;节奏的快慢强弱依境界而设,自由奔放。,在体裁方面,女神采用了自由诗、散文诗、格律诗、古体诗和诗剧等多种形式。在诗剧中,既有韵体诗(如女神之再生),又有散文诗体(如湘累),也有韵散结合体(如棠棣之花)。丰富多样的体裁

21、恰好满足了诗人同样丰富多彩的感情内容,充分显示了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多样神采。,五、女神代表作选讲 (一)、地球,我的母亲 1、写作缘起 本诗写于1919年12月。当时郭沫若正在日本福冈读书。一天,他正在图书馆看书,突然感到有诗意袭来,于是忍不住跑到图书馆的后面,身匐在地上于是酿成了这首诗。,2、本诗的主题 热情赞颂劳动者,表达了要报答地球母亲这一祖国象征者的深恩情怀。 3、本诗的结构 全诗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节,写地球对人类的养育之恩。,第二部分:节,倾吐自己对地球母亲培育出的事物、人物的羡慕之情。 这一部分由前一部分的感恩之情发展而来。从“感恩”到“羡慕”的感情发展,一方面深化了感情的

22、内涵。深化表现在,歌颂了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农,反映了五四时代的精神:劳工神圣,同时,在自然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泛神论与个性主义理想。,第三部分: 节,由感情的抒发上升到哲理的思考。诗人否定了地球之外的绝对的造物主,将自我和“地球母亲”的形象推到了大圣大贤和宇宙主宰的地位进行哲理思考,使感情变得更为深沉从而使理性的光芒与泛神论的意识结合,化出了美好的诗句。,第四部分:最后,写精神的升华。升华从节反省开始。此前“不知道你的深恩,不知道报答你的深恩”到后来,诗人在精神上与养育人类的地球母亲融为一体了。诗在此出现了高潮,无比的激动,无比的快乐,无比的深沉。,本诗的特点: 泛神论的思想与浪漫主义的情

23、调相结合 诗人认为:“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自我也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然与自我融为一体,将泛神论的宇宙意识化为生动的“物我一体”的构图,赞美了自然的伟大、芬芳,表达了自我的深情,讴歌了时代的理想。 同时,在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中,将地球“人化”,将情感与图景诗化,运用浪漫主义瑰丽的想象,生动隽永的比拟手法构造了鲜活而丰满的意境。,鲜明的时代意识与独特的心灵感受的结合 诗人将五四时代劳工神圣、劳动神圣、个性解放、爱国、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意识,与自身对地球母亲伟大品格和崇高性情的独特心灵感受结合起来,在赋予诗篇以

24、鲜明的时代感的同时,赋予诗的主体形象地球母亲以深厚内涵,象征地表现了对祖国的爱。,深沉的情感与真切、朴实的美感的结合 诗人在歌颂地球母亲,表达自我爱戴地球母亲的情感时,借助了美的形象,铿锵悦耳的旋律和生气盎然的动态、静态的构图,给人以生动的审美观感。,(二)凤凰涅槃 “涅槃”,梵语音译,意指死后重生,即解脱之意。 凤是女神中最长的一首诗,也是最能代表女神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的杰出诗篇。,1、情感内涵与主题思想 本诗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再从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诗人通过凤凰这两个壮美而崇高的意象,大胆否定黑暗现实的一切,扬弃因袭的自我,严厉斥责浅薄猥

25、琐的群丑,热烈向往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追求解放的民族的精神和战斗的乐观主义的气概,充分表达了作者积极破坏旧事物创造现世光明的进步的社会理想。,主体形象凤凰,不仅是年轻诗人的化身,也是民族和祖国的象征。所以有人说,凤凰涅槃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2、意象分析 全诗有三个主体意象:凤、凰、火。这三个意象都是象征意象,具有深广的内涵和新鲜、生动的艺术魅力。 凤:旧时代的诅咒者,充满了男性的阳刚之气和理性色彩; 凰:民族命运的哭诉者,闪烁着女性的阴柔之美和生命的光彩。 共性:他们都是黑暗社会的叛逆者,新时代的民族勇士。,他们负载了中华民族的各种美德和深沉、悲凉的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

26、韧、顽强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灵慧的风范。 他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与诅咒,表现了五四时期崭新的时代意识:忧国、忧民; 他们对群丑的抨击及“集香木自焚”的行为,显示了中国人民对旧世界无所顾忌的反抗精神和勇于追求新生活的豪情。,他们象征地表现了中华民族蜕旧变新的决心,体现了中国人民与旧世界告别,豪迈走向灿烂明天的勇气和信心。,火:是贯穿全诗的一个意象。它是光明与力量的象征,是摧毁旧世界的伟丈夫,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它热烈美丽,给人以光、以热,以新生的欢乐和希望;它冷峻、坚毅,要烧尽人间的腐朽与肮脏。它为旧的时代划上了句号,又照亮了新时代的华美灿烂的景象。它帮助凤凰蜕去“旧我”获得了新生,它使黑暗成为

27、过去。它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凝聚,它是诗人心中不落的太阳。,3、凤凰涅槃的美学特征 凤凰涅槃的美学特征概括起来为:以崇高为内涵,以浪漫主义为创作方法。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庄严伟大的思想,古罗马美学家“郎加纳斯”(有的译为朗吉弩斯)认为崇高的第一个条件是“庄严伟大的思想”,且是“最重要的”条件。凤凰涅槃所表达的思想正是如此。,一方面,它积极地否定了一切黑暗的历史存在物与现实存在物,猛烈地批判了那“脓血污秽的屠场”、“悲哀充塞着的囚牢”、“群鬼叫号着的坟墓”、“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凤歌),和那些嘲笑伟大生命的群丑,如岩鹰、孔雀、鸱枭、鹦鹉、白鹤等,表现了五四时代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另一方面

28、,它以生动的形象和动人的艺术描绘,通过对凤凰集香木自焚而得到新生的全过程的展示,表达了渴望祖国蜕旧变新的伟大理想,同时,庄严宣布了,一个华美、芬芳的新世界,将在中国人民破坏旧世界的伟大斗争中诞生,在诗篇所构造的神圣意境中,显露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两方面庄严而伟大的思想,我们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还是站在现实的高度来看,都可直观地发现其“崇高”的属性。,(2)崇高的情感。 郎加纳斯认为,“崇高就是伟大心灵的回音”。心灵的回音,当然包括情感的外射。具有伟大品格的情感,往往是代表着民族、时代、光明、进步的情感。,以此来看凤凰涅槃中所抒发的情感,我们发现,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不是个人的悲

29、欢、爱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时代、光明、进步的情感。 这些情感包括:深情的爱,纵情的热望,强烈的憎恶与悲哀。,A、深情的爱,主要表现在对新的世界,新生的祖国的爱。诗人在凤凰再生歌中作了充分的表示。他一片深情地欢呼“我们新鲜,我们净朗、我们华美、我们芬芳”,“我们生动,我们自由,我们雄浑,我们悠久”。 B、纵情的热望,主要表现在对新世界的向往。那里是没有牢狱与肮脏的所在,“只有欢唱,只有欢唱!”(凤凰再生歌)。,C、强烈而深广的憎恶与悲哀。主要表现在凤歌与凰歌中。在凤歌中,诗人以宇宙空间为对象,诅咒了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旧世界,象征地表达了对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憎

30、恨的感情。,在凰歌中,诗人以时间发展的历程为线索,用涓涓流水般的诗句,回顾过去灾难的历史: 五百年来的眼泪倾泻如瀑 五百年的眼泪淋漓如烛 倾诉了民族被欺辱的耻辱:“流不尽的眼泪,洗不净的污浊,浇不息的情炎,荡不去的羞辱”,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忧国、忧民的悲伤之情。,(3)雄奇壮丽的风格。 这种风格不仅具有崇高的属性,而是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加之融进了泛神论的强烈意识,从而形成了与“庄严伟大的思想”,“崇高的情感”相谐和又具有独特风采的美学价值。,浪漫主义的特色在凤凰涅槃中主要表现在: A、奇特的想象。诗人借神话传说,别具一格地构想了一个悲壮、雄奇的场面,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而且给人雄奇、壮丽的美感。

31、,B、伟岸美丽的形象。诗中的凤、凰的形象无论是本质,还是外在形象,都无不显得伟岸、美好,加之它们所具有的深广的象征意味,给人一种神奇、崇高的观感。,C、精巧、自由的结构。全诗连序曲共六部分,每一部分各司其职,表达一种主导定向,又与其余部分严谨衔接,从而完整、流畅地显现了凤凰由“集香木自焚”到“情感倾诉”到遭遇嘲笑,到最终新生的全过程。整个结构十分的精巧。同时,每一部分中的结构又十分自由,多少不拘,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自由设置,使诗歌显得顺畅而又有变化。,D、雄浑奔放的节奏。节奏之于诗是诗的外形,也是诗存在的生命。在凤凰涅槃中,由内在情感的波动所形成的节奏不仅十分鲜明,而是雄浑、奔放,一气呵成。这

32、在每一部分都发现。 E、色彩绚丽的语言。,泛神论的思想不仅直接构成了本诗的内容,如“一切的一,和谐”、“一的一切,和谐”,“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凤凰再生歌),而且,直接创造了本诗的部分意境。 如从泛神论尊崇本体,尊崇自然的本体论思想出发,诗人反复吟唱“一的一切”、“一切的一”、“更生了”、“芬芳”、“和谐”、“悠久”、“欢唱”等。,这既表明了诗人反抗旧世界和扬弃旧我,从烈火中造出一个新我、新世界的思想,也由此通过泛神论“一切相通”、“万物和谐”的思想,创造了一种到处和谐,无限净美的意境。这种意境是美的、好的,也是壮阔、雄奇的。这种意境与奇特的想象、伟岸的形象、精巧自由的

33、结构、雄浑奔放的节奏、绚丽的语言一起,共同组成了本诗雄奇、壮丽的风格。,第三节 其它诗集,一、瓶 瓶是诗人仅有的爱情诗集,出版于1927年,创作于1925年春天。,全诗42首,相当完整地反映了一段恋爱生活。真实地记录了对一个少女的恋情,反映了“五四”后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的青年一代,在爱情生活中的共同心理,特别是那热烈追求的精神,生死同心的痴情,颇能引起青年男女的共鸣。因此瓶在当时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陶醉过好些人”。,但是由于诗人仅限于描写恋爱心理,而未有进而通过恋爱生活开掘更深广的主题(揭示社会矛盾),因而在反映现实的广度与深度上挖掘不够,思想意义上也有局限。但艺术笔调轻柔、纯朴,值

34、得一谈。,二、前茅 此诗是继女神之后,郭沫若第一个充满革命精神的诗集。也就是说,是诗人思想与艺术风格转变的产物,也是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标志。所以,我准备在此诗与女神的比较中来讲。,(一)思想内容的区别 1、前茅明确的指出了革命的道路。 女神也是人民革命的颂歌。但它只表现了人民对于“再生中国”的美好憧憬,至于“再生”的兑现却还是个巨大的问号。 前茅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黄河与扬子江对话就是“20世纪的中华民族的大革命”的号召书。它提醒人民,要获得了真正的“幸福”、“解放”,就必须“如俄罗斯无产阶级专政一样”,进行流血大革命。,2、正确地认识到了革命的力量。 女神虽然表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革命精神

35、,显示了人民革命的力量,但那所谓的人民主要指革命知识分子,对于革命的主力军工农的力量则还未清楚的看到。前茅却明确告诉人们工农是革命的主力军,是毁灭旧世界的火山。如告别日本、上海的清晨,预言了工农革命的必然性。,3、乐观主义精神更可靠、坚实。 女神的乐观主义,主要建立在泛神论的基础上,较为形而上,较为空泛。前茅的乐观主义则是基于对工农力量的正确认识。如前进曲、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4、表现了与泛神论和个性主义的诀别。女神明显地流露出泛神论和个性主义的观点。前茅则表现了与这些决裂的思想。在力的追求者里,表示了与小资产阶级“低回的情趣”、“虚无的幻美”、“否定的精神”和“纤巧的花针 ”等四种不健康的

36、情调决裂。在歌笑在富儿们的园里,则公开批判了泛神论。,(二)创作方法的区别 女神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前茅则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三)表现手法上,女神以浪漫抒情为主,前茅则主要采取直接描写现实的方法。,当然,说女神与前茅有区别,并不在于否定女神的价值而过分抬高前茅的思想、艺术价值,只在显现一种事实,说明诗人郭沫若创作的发展。事实上,前茅的艺术价值是赶不上女神的。,三、恢复 恢复与女神的区别: 1、“我”的形象不同。 女神中的“我”,满蓄五四时代小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情怀,恢复中的“我”具有女神中的“我”顶天立地的气魄,但却没有那样夸张的浪漫主义光彩,这个“我”是现实中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形象。“

37、我”只有高度的牺牲精神,艰苦不渝的斗争精神及高超的政治远见。,女神中的“我”是宇宙的本体,对现实具有象征的意义,而恢复中的“我”却是现实中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具有现实的意义。,2、创作方法上的不同。 女神是浪漫主义的。恢复既继承了女神的浪漫主义,又发扬了前茅的现实主义,形成了既有坚实的现实主义基础,又有明确的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革命浪漫主义。,3、理想与激情的表达方式不同。 女神的革命理想是通过幻想的形式,夸张的形象表现的,它缺乏现实的具体性。在恢复中,革命理想却是通过现实中的革命者具体的情操、行为来体现的,它同现实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更加坚实和鲜明。,在女神中的激情是通过夸张的方式(既强烈的节

38、奏、鲜明的色彩、巨大的跳跃)直接呼喊出来的;在恢复中,诗人的激情却是凝铸在对客观事物(人物、事件)的描绘和叙述中,如梦醒、怀亡友等。,不管前茅、恢复、与女神有怎样的差异,但有一点它们是远不及女神的,那就是:鲜活的生命色彩与独特的文化、哲学内容!,第四节 早期的戏剧、小说创作,一、早期戏剧创作 郭沫若早期的戏剧,主要是指郭沫若1927年以前所创作的戏剧作品。 在这一时期,郭沫若所创作的戏剧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诗剧;一类是历史剧。,这两类戏剧,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从相同之处来看,两类戏剧都比较侧重于从历史故事取材,其风格也都具有较为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特征。,从不同之处来看,历史剧,

39、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而诗剧则不仅有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创作,也有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创作。 同时,在艺术形式上,诗剧,主要以诗的形式写人、记事、抒情,如女神中的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历史剧,则更多地是在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写人、写事、抒情。,这里,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两类戏剧的特点。 (一)诗剧的艺术特点 诗剧是一种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戏剧形式。郭沫若是我国诗剧的首创者,他的诗剧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郭沫若这一时期的诗剧作品主要有五部,它们是收入女神诗集中的女神三部曲(即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和收入诗集星空中的广寒宫与孤竹君之二子。,这些诗剧所表现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情绪与他这一时期诗歌所表现

40、的思想情绪是一致的。我们已讲过了他这一时期诗歌(特别是女神)的思想内容,所以,对其诗剧的思想情绪就不赘述了。这里着重讲一讲作为一种特殊艺术形式的这些诗剧的艺术特色。 1、“夫子自道”的写意手法。 这种手法,是郭沫若诗剧的主要艺术手法。,这种艺术手法,在郭沫若的诗剧中表现得十分明显,郭沫若往往根据抒情写意的要求采用神话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事件,并不博考史事,言必有据地去构思立意,而是任意改削,大胆虚构,铺叙展衍,挥洒成文,用以表达一种意念,抒发一种情感,寄托一种愿望,暗示一种理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借古人的骨骸来,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所以,他的诗剧,往往重主观,轻客观;重情境,轻物境;重

41、神似,轻形似;重象征、暗示,轻白描、实写。而且,他的诗剧借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所抒发的感情,所表达的意念,往往是他自己的“实感”,是“夫子自道”。,他在创造十年中谈自己诗剧湘累时就说:“,实际上是夫子自道,那里面屈原所说的话,完全是自己的实感。”的确,湘累中展示的情感与思想,与五四时期郭沫若的“实感”是十分契合的,这种契合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出:,缅怀故土报效祖国的心愿。 对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自由驰骋自我创造的泛神论思想。,如湘累中屈原激情满怀吟唱的话:“我效法造化的精神,我自由创造,自由地表现我自己。我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日月星辰,我驰骋风云雷雨,我萃之仅限

42、于我一身,放之则可泛滥于宇宙。”这种化自我与自然于一体,融主观与客观为一炉的思想,正是“本体即神,神即自然”,“我即神”的泛神论观点。,尽管郭沫若在诗剧中常用写意的手法,借古人的口说自己的话,但在“夫子自道”时,他还是尽可能避免那种纯属向壁虚构,纯属以古人代自己的倾向,力求做到多少有点古书上的依据,多少能表现古人所有或可能的情怀。例如诗剧孤竹君之二子。此剧也属于“夫子自道”性质的创作,但剧中主人公伯夷和叔齐“返归自然”独善其身的行为,就是以伯夷、叔齐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饿死的史实为依据的。,2、以情绪发展为主的结构方式 郭沫若写诗剧象写诗一样,主要是驰骋自己的意念,抒发自己的感情。象棠棣之

43、花,“全部只在诗意上盘旋”。因此,情绪就成了他诗剧结构的焦点或线索。,由此,也使他的诗剧往往“浓化诗意”而“淡化情节”;“重内在旋律”(情绪的发展),“轻外在旋律”(情节结构)。 棠棣之花与湘累只有一个抒情场面,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只着力于人物情绪的宣泄。,女神之再生只注重表现人物思想情绪的抑扬顿挫的“内在旋律”,而对女神们与其中另两个主要人物颛顼、共工的矛盾,诗人并没有展开具体的描写,颛顼、共工两人为“争帝”而进行的打斗场面,主要是为女神的思想情绪的发展作积蓄因素,以引出女神最后造出个新鲜太阳的思想情绪。,3、详写共性情感,略写个性特征 郭沫若在诗剧中,往往详写人物带共同性、普遍性的情感,而略

44、写甚至不写人物的个性特征。郭沫若的诗剧里的众多人物,不论是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人物,多数是类型化的,而非活生生的“这一个”,这些人物所抒发的感情也往往是某一类型人的总括性的情感,这些感情很浓烈,但并不独特。,诗剧中也写人物的行动,但比较简单,而很少有能表现个性特征的具体细节的逼真描写。如屈原、聂政、伯夷、叔齐、女神之再生中的娥皇、女英等,他们都是某种情绪的形象化,而不具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屈原的身在江湖而心恋故国的沉郁情感,聂政的“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献身精神,伯夷、叔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的高洁情操等,都带有明显的类别性,而个性却不鲜明。,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种特色,主要与诗剧这种特殊的艺术

45、形式的功能有密切关系。因为,诗剧的主要功能就是抒情写意,郭沫若正是看中了诗剧的这种功能,而他自己也以自己的慧心充分发挥了诗剧的这种功能。所以,形成这一特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不过,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在郭沫若的各个诗剧中虽然难以看到主人公鲜明的个性,但在他全部的诗剧里都可以看到一个作为情绪主体的个性特征很突出的形象,这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个“自我形象”,感情炽热而深沉,心胸坦率而忧郁,性格豪爽而旷达,并且闪烁着五四爱国、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光芒。象这种既有时代投影又有独特个性的生动感人的“自我形象”,是郭沫若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杰作,在新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以上,我分别地介绍了郭沫若诗剧

46、的艺术特色,分别介绍是为了表述方便。事实上,郭沫若诗剧的这些艺术特色之间是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如果说“夫子自道”的写意特色是郭沫若诗剧的主要特色的话,那么,“以情绪发展为主的结构方式”和“详写共性情感,略写个性特征”的特色则正是由“夫子自道”的写意特色决定的。,正因为郭沫若的诗剧是以写意抒情为主的,所以,郭沫若在诗剧中就“浓化情绪”、“淡化情节”,以情绪发展为诗剧的主要结构方式。也正因为诗剧“淡化了情节”,也就决定了郭沫若不可能详写人物性格的发展以刻画人物的个性,又因为“浓化了情绪”,所以也就在突出抒情的时候,使人物所抒发的情感,有更多的共性特征,而缺少个性内涵。,郭沫若诗剧艺术特色的这种内在

47、联系性,是我们在学习、研究郭沫若诗剧时应给予注意的。也是我们在思考类似问题时应注意的。 当然,郭沫若诗剧还有一些艺术特色,如“浓烈的抒情性”。这因为是诗剧最一般的特点,也是诗剧中最明显的特点,所以这里略去不讲。,(二)历史剧的特征 郭沫若不仅是我国新诗剧的首创者,也是现代中国历史剧的第一个尝试者,他开辟了现代中国历史剧创作的新天地。 郭沫若早期历史剧的代表作是三个叛逆的女性,它由三部独立的历史剧组成: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1、构思立意的现实性与主观性 “现实性”表现在郭沫若的历史剧虽然取材于历史的故事,写的是历史人物,但其构思立意的基点却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主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以先进

48、的时代意识为指导,确立作品的主题。他的卓文君与王昭君主题的确立,就直接来自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封建的时代意识。,他曾在写在后面一文中说:“女人在精神上遭劫已经有几千年了,现在是该她们觉醒的时候了呢。他们觉醒转来要求他们天赋的人权,要求男女彻底对等”,“我怀着这种想念已经有多少年了,我在历史上很想找几个有为的女性来作为具体的表现。我在这个作意之下便作成了我的和”。,卓文君一剧中,对封建礼教的抨击与王昭君中对封建皇权的批判主题都显然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时代意识。,以现实的重大事件为契机,用历史故事隐喻现实,“借古鉴今”。郭沫若聂嫈一剧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了这种特点。 聂嫈写于1925年6月,这一出戏剧的构思,来源于当时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当时的郭沫若在上海亲眼目睹了五卅运动的爆发,也亲身经过了“五卅惨案”的发生。当时他想将这个显示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力量的五卅运动用现代戏剧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计划写一个三幕剧。但在构思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