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生平创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46659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0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德生平创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歌德生平创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歌德生平创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歌德生平创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歌德生平创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歌德生平创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德生平创造.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歌德,一、生平创作,歌德,歌德(17491832)不仅是迄今为止德国最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时,他还是画家、自然科学家、物理学家、美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并且他长年担任过魏玛宫廷剧院的经理。他多才多艺,是一位真正的天才。,(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歌德在法兰克福的故居,成为人们瞻仰的圣地,歌德与他的银杏树,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歌德与席勒,We love t

2、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 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 胸襟狭隘的庸人”。 -恩格斯,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一、生平与创作道路 (1749-1832),歌德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处于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他是这一时代的产儿和见证 1、早期生活:生于法兰克福中产阶级家庭 ;(莱比锡大学回家养病斯特拉斯堡大学),2、早期创作: 狂飙突进时期(1771.81775.5)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书信体小说少年

3、维特之烦恼 抒情诗 特征: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3、魏玛时期(177517941805) 魏玛意大利魏玛 魏玛古典主义:又称德国古典文学。 是指18世纪末席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行文学创作,使德国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1808出版),4、晚期创作(18051832) 自传诗与真和意大利游记 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1832),美学思想,歌德的美学言论是创作实践和对各门艺术体会的总结,散见于诗与真、箴言与回忆、关于艺术的格言和感想、歌德谈话录。 1. 主张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结合。古典的和浪漫的区分是现

4、实与理想之分。 2. 重视形象思维,从具体形象中表现一般。 3.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是主客观的辨证关系。 4. 提出建立民族文学,第一个提出在各民族文学交流的基础上建立世界文学。,1774年第一版少年维特的烦恼,体裁: 书信体小说 主人公: 维特 绿蒂,1. 爱情的烦恼 2.事业的烦恼 3.社交的烦恼,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维特的烦恼,三、浮士德分析,浮士德是歌德的毕生大作,从25岁开始创作,82岁完成,花了60年时间。 浮士德形象源于16世纪德国民间传说,传说中的浮士德是一个游方术士,用魔术吸引观众。他和魔鬼签订合同,以灵魂

5、换取生前的享乐。最后被魔鬼引入地狱。 英国剧作家马洛将传说改编为剧本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8),描写为一个正面学者。 歌德受马洛影响,把浮士德塑造成一个追求自由,不断进取的叛逆者。,浮士德简介,歌德浮士德是一部韵文悲剧,全剧分两部。 第一部: 中年学者浮士德厌倦旧的书本知识,自杀未遂。魔鬼靡非斯特和他订约,魔鬼充当浮士德的仆人,尽量满足他的愿望。但是在浮士德满足的那一刻,浮士德的灵魂就永远为魔鬼所有。,浮士德与葛丽卿,订约后,浮士德返老还童,恢复青春,与少女葛丽卿恋爱。葛丽卿因用药过度,误杀母亲。哥哥与浮士德决斗而死。葛丽卿神经错乱溺死婴儿,被关进死牢。浮士德悲痛欲绝。,第二部: 浮士德从沉

6、睡中醒来,获得新生,帮助宫廷度过财政赤字。 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助下,与古代美女海伦结合,生了一个儿子欧福良。欧福良因无限制的追求和高飞而早夭,海伦回到阴间。 浮士德围海造堤,领悟到“人需要每天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他情不自禁地说:“时间你真美呀,请你停留!”倒地而死。靡非斯特正要攫取浮士德的灵魂,天使将浮士德的灵魂迎接上天。,浮士德形象,浮士德是十八世纪末十九初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浮士德对人生真谛和崇高理想的无限追求是通过他的需要程度来表现的,反映了启蒙时期资产阶级的探索精神。,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第一阶段:学者生活知识需要 浮士

7、德追求的知识是中世纪的学问,他不满足,要走出书斋。 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 浮士德与葛丽卿恋爱失败,情欲不能开创个性解放的道路。 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 浮士德为宫廷服务,统治者只是把他当作开心取乐的魔术师。他放弃了宫廷生活。,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 浮士德发现了古典美,与古典美的代表海伦结合。但海伦认为“幸福与美不能长久结合”,离开了浮士德。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破灭。 第五阶段:劳动生活自我成就需要 浮士德围海造田,改造自然。创造性的劳动生活,使他感到欢乐和满足。,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需要是人的属性,也是人的本性。它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人的低一级需要满足后,就产生高一级的需要

8、。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类需要层次分为5个层次: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浮士德的需要结构图示,自我成就,美,社会活动,情欲,知识,(高)需要强度(低),浮士德追求的行为动机,从图中可以看出,浮士德的需要结构建立在满足理想、实现人的价值的基础上。浮士德的价值就体现在这种不断肯定又不断否定的层次运动之中。贯穿各个层次的主导行为动机是浮士德探索人生真谛、实现理想、有所作为的创造心理。 浮士德的典型意义: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巨人典型,他所体现的自强不息、永远探索、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在今天仍是应该肯定的。这是浮士德的需要结构

9、给我们的启迪和人物的典型意义之所在。,靡非斯特形象,魔鬼靡非斯特是浮士德的对立人物,又是独特的社会势力的代表。 1. 靡非斯特的精神特征:否定精神。本质是“作恶”,具有“造善”的作用。他从作恶的动机出发,诱惑浮士德沉沦,实际上却推动浮士德向上。因此,他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 2. 作者的代言人:揭露社会罪恶。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艺术特点,在创作方法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巧妙结合。 在戏剧结构上,不受剧情的特殊要求和舞台演出的局限,始终把表现人物作为结构的中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成功地运用了矛盾和对比。 在艺术描写上,大量运用象征手法。 语言风格上,熔抒情、议论、讽刺于一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