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怎样体现语文味.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56568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怎样体现语文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学设计怎样体现语文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学设计怎样体现语文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学设计怎样体现语文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学设计怎样体现语文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怎样体现语文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怎样体现语文味.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怎样体现 “语文味“,许亚娟,解决三个问题: 一、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是什么呢? 二、案例中缺少哪种语文味? 三、教学设计中怎样体现语文味? 形式:根据案例,研讨解决问题,一、语文教学中的 “语文味”是什么呢?,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味应该是:,语文味应该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语文味的要素是:工具性、人文性,本次课改问题集中表现:,架空的内容分析 游离在文本之外的多样解读 形式化的合作探究 多媒体的滥用(已讲过) 眼花缭乱

2、的的花样活动 (实质),二、请看下列案例中缺少哪种 “语文味”?,【案例一】论语学而教学片断,论语学而教学片断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师生读读讲讲后,教师做了这样的翻译: 先生说:“学习了(知识),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有一个学生提出疑问: 这三句话的意思怎么不连贯呢? 教师告诉学生: 这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第一句谈学习,第二句谈交友,第三句讲为人,意思确实不连贯。 讨论:本案例的语文味不足表现在那里?关于本课内容我们存在哪些疑问?,【案例一】论

3、语学而不足之处,不能正确解读文本, 浅读、误读教材,把握不准教材价值取向,同样的问题在这里出现过:,背影中关于“父亲” 的解读: “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案例二】愚公移山教学片段,师:愚公愚不愚?你怎么看? (学生四人一组,教室里人声鼎沸。一会儿,老师让学生安静下来,然后各个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 生1:愚公不必搬山,应该成立太行王屋旅游公司,发展旅游事业 (生大笑。) 生2:愚公应该有更聪明的方法,可以开隧道,不必千里迢迢地搬山倒土。 生3:愚公可以利用太行王屋二山种果树,卖水果赚钱!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很有创意,大家鼓掌,向他们学习!,【案例二】愚公移山不足之处,教师没

4、有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思考问题,而是误导。 讨论“放野马”,游离“愚公精神”(文本)之外讨论。该讨论的问题没有讨论。该完成的任务没完成,,愚公精神意义,愚公是具有顽强的毅力,坚忍不拔德意志和实干精神的典范,为人称颂,激励世世代代的人们勇往直前,发奋图强,比较:中国石拱桥案例,教师在讲本课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时,有一位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书上写赵州桥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再看书上的插图,赵州桥只不过和我们村的李家桥差不多,比起长江大桥来只是一座一般的大桥,作者却说这座桥非常雄伟,雄伟用的准确吗?” 师: 这位同学读得很仔细,也很会动脑通过比较产生疑问。“雄伟”是否准确?

5、请大家发表意见。,生1:不准确,太夸张了。 生2:我认为准确。赵州桥是不及长江大桥高大,但我们说一个建筑物雄伟,不只是看它的体积如何大。 师:很有见解,能否再具体谈一谈? 生2、看一个建筑物雄伟,不要只停留在体积的大小上,还要看它的气魄和声势。比如我们说雄伟的天安门,并不只是说天安门有几十层楼那么高,我去过天安门那,它还没有我市的商业大厦高,但是它的造型很有气势,见过天安门的没有一个怀疑它的雄伟。课文说赵州桥的雄伟,也是这个道理。 (全班响起一阵掌声。),“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学生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实已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即潜在水平。在学生的

6、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的作用:引领作用,学生在研读课文过程中我们形象地把从”现实水平”向”潜在水平”发展的过程称为“跳一跳,摘桃子”。教师的任务就是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跳”,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经验,发挥自己的水平去“摘”,中国石拱桥优点,教师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教师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对此应该怎样理解,而是在肯定提问学生善动脑筋后,适时引导学生探究辨析。,【案例三】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片段,(师先放美国人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录像。) 师:那么,载人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过程是如何的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画出示意图。 (生开始热热闹闹地讨论,然后小组的代表交

7、流讨论的结果。师用多媒体展示飞船登月的过程示意图。) 师:宇宙飞船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呢? (学生再讨论,再交流,师再用多媒体展示。),【案例三】月亮上的足迹不足之处,重视“人文性”,把“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到不适当的位置,把语文课上成一堂天文知识课。 忽视“工具性”,至于本文作为说明文阅读的知识点,如语言的准确性,说明顺序的选择、说明内容详略的安排等,老师很少提及。,三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读文”不能正确解读文本论语 “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需要正确的引导(讨论游离文本)愚公移山 忽视语文的“工具性”月亮上的足迹,语文味应该是:,语文味应该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

8、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语文味的要素是:工具性、人文性,“语文味”具体体现:,“三味”: “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 “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圈点勾画、批注书写”的“写味”。,【案例四】我爱这土地教学片段,(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末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生1读得平淡。师请生2点评。) 生2:他最主要的是缺少情感,缺少一种泪水含在眼里的深挚爱国情。 师:说得真好,你有这种情感吗? 生2(摇头回答):没有!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教师播放日本侵略我国东北,以及屠杀我国同胞的画面。),师:艾

9、青写此诗正值祖国母亲惨遭蹂躏时,画面上就是当时的局部情况。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诗。 (学生情绪高昂,纷纷举手。) (生3读得富有情感。师再请生2来点评。) 生2:他读得很有感情,但是他对朗读的停顿、重音处理还不是很好。 (师就势引导,学生展开了对语气、语势、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的讨论。学生纷纷试读、纠正,再配合背景音乐齐读,课堂呈现高潮。),读味:,反复地读 思考着读 美美地读,【案例五】纸船教学片段,生:“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中的“流”字能否换成“漂”字? 生1(思考片刻):我认为用“流”字好,“流”表明有明确的方向,而“漂”却是漂泊不定,是没有明确的方向的,文中

10、作者的思念是有明确的方向的,是母亲的身边,而且,我还觉得“流”的速度要比“漂”的速度快,更能体现作者思念母亲之切,希望纸船能快些到达母亲身边。,生2(反驳):纸船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物,我觉得用“漂”字更能体现作者在海上漂泊多日的那种漂泊不定的感觉。 (生争执不下) 师:诗歌是情感的产物,用哪个词,不用哪个词,这与作者当时的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冰心写这首诗选用“流”而不用“漂”,大概也是与她当时的情感有关的吧,是更侧重于表达自己的漂泊不定之感,还是侧重于表达强烈的思母情绪。 生(齐声):当然是侧重于表达强烈的思母情绪。 (学生豁然开朗),品味 :,语文课就得 “咬文嚼字 ”,【案例六】风筝教学片段(

11、陈钟梁),师:当“我”发现小弟弟“苦心孤诣”做出风筝时,“我”怎么了? 生: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师:这里是连续的三个动作。“折断、掷、踏扁”,恶狠狠地,然后,傲然出去了。“傲然”是什么意思?这个“傲”你们会组词吗? (学生解词,做组词练习。),师:请大家拿出纸来,写一句话,把小兄弟“绝望地站在小屋里”的心情写出来。 (老师关注地走进学生中,片刻,有学生站起来) 生1: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沮丧地低下头,泪还是不断话地流下来。 生2: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原先水灵灵的大眼睛变得暗淡无光,他紧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 师:写得真好。,写味 :,语文水平主要看读写能力,尤其是写的能力,语文味具体在“三味”中实现: “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 “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圈点勾画、批注书写”的“写味”。,教师讲课的四个境界: 1.照本宣科 2.云山雾罩 3.故作高深 4.深入浅出,作 业,1有的老师会说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可考试不考这些,即使你花了力气来教学生,学生会理你吗?比如“读”的能力与水平,试卷上有这项考查的内容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2各类文体对读写听说的训练要求是不一样的,请你就某一类文体的训练要求谈谈自己的看法。,新思考网:http:/ QQ群80638544 邮箱:fx_XYJ163.COM,2009年4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