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籍管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57315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籍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城市地籍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城市地籍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城市地籍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城市地籍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地籍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籍管理.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城市地籍管理,第5章 城市地籍管理,5.1 地籍管理概述 5.2 土地调查 5.3 土地分等定级 5.4 土地登记 5.5 土地统计 5.6 地籍档案管理,5.1 地籍管理概述,5.1.1 地籍与地籍管理 (一)地籍概述 (二)地籍管理概述 5.1.2 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一)地籍管理的内容 (二)地籍管理的原则,(一)地籍概述,1.地籍含义 地籍的定义: 地籍是土地的户口,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含图)。 地籍的性质: (1)空间性:由于土地具有位置固定性,土地界址的变动可能带来土地权属面积的增减,所以,地籍的内容不仅需要记载在地籍

2、簿册上,同时还应在图册上标绘清楚,并做到图册与簿册一致。 (2)法律性:体现地籍簿册的可靠性,地籍图册上的界址点、界址线的位置和地籍簿册上的权属记载及其面积的登记等都应有法律依据,甚至有关法律凭证还是地籍的必要组成部分。 (3)精确性:地籍资料的取得一般需要通过实地调查,并运用先进的测绘和计算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 (4)连续性: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建设规模的扩大,土地的基本状况会经常发生变化,必须经常更新,保持资料的记载和统计数据的连续性,体现其现势性。,(一)地籍概述,2.地籍作用 (1)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调整土地关系、配置土地资源、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征收土地税) (2)为维护土地产权

3、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3)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 (4)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 3.地籍的分类,(二)地籍管理概述,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建设地籍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工作或措施,即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而采用的以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建立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技术和法律措施,也称地籍工作。 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权属管理。 地籍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地籍管理的内容,1.土地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 3.土地登记 4.土地统计 5.地籍档案管理,地籍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其各项内容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需

4、要相互联系和衔接的。地籍管理内容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地籍资料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和完善。,(一)地籍管理的内容,1.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使用和权属状况以及土地要素的动态变化情况而进行的调查。 根据土地调查的内容侧重不同,可以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 土地分等定级是在土地利用条件调查与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以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为主要依据所确定的各类土地等级和基准地价。 3.土地登记 土地登记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程序将土地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的一种法律行为。,(一)地籍管

5、理的内容,4.土地统计 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用途、分布及权属状况等进行系统、全面、连续的调查、分类、整理和分析,为国家提供土地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5.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档案管理是指对地籍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文字、图标、音像等历史记录进行系统地立卷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二)地籍管理的原则,1.地籍管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法律制度实施 2.保证地籍资料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现势性 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第5章 城市地籍管理,5.1 地籍管理概述 5.2 土地调查 5.3 土地分等定级 5.4 土地登记 5

6、.5 土地统计 5.6 地籍档案管理,5.2 土地调查,5.2.1 地籍调查 5.2.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5.2.3 土地权属调查 5.2.4 土地条件调查,5.2.1 地籍调查,(一)地籍调查的单元和内容 (二)地籍调查工作的程序 (三)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资料,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利用一定的方法,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形成地籍图和簿册的过程。 地籍调查以权属调查为核心,是土地登记的前期工作和法定程序。,(一)地籍调查的单元和内容,地籍调查的单元:一宗地。 所谓一宗地是指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宗地的划分

7、主要是以方便权属管理为原则,因此原则上一宗地由一个土地使用单位使用。 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调查两个方面。 权属调查:又分为宗地权属状况调查、界址点认定调查、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等三项工作; 地籍测量:又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碎部测量、基本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等四项工作。,特例:混合宗。,(二)地籍调查工作的程序,地籍调查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那位在充分准备、周密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提出任务,确定范围、选用方法、经费统筹、人员组织、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地籍调查的实施可大体分为五个阶段: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收集、调查范围的确定、技术设计、表册

8、、仪器和工作准备、技术培训等。 2.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3.内业工作 在外业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室内量算面积,绘制宗地图和地籍图,整理地籍档案资料。,(三)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资料,地籍调查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成果资料: 1.地籍原图及分幅结合表; 2.土地权属单位地籍图; 3.宗地图; 4.权属单位的土地面积和地类面积统计表; 5.地籍控制测量成果; 6.地籍调查说明书; 7.其他,5.2.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果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程序 (四)土地利用的变更调查,(一)土地利用现

9、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的,其任务是分县(市)查清各权属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和分类面积及其分布状况,并逐步汇总各乡(镇、街道)、县(市)行政区的土地总面积和分类面积及其分布状况,为建立土地登记、统计制度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位,农区到村(行政村),林区和牧区到乡,并按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结束后,应提交如下成果资料: 1.县(市)、乡(镇、街道)、村各类土地面积和土地总面积统计表; 2.县(市)、乡(镇、街道)土地利用现状图; 3.县(市)、乡(镇、街道

10、)土地边界接合图; 4.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 5.无争议权属界线协议书和有争议权属界线的土地争议缘由书; 6.县(市)土地利用调查报告和乡(镇、街道)土地利用调查说明书。,(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位:图斑。 所谓图斑是指在实地属于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二级地类)、属于同一权属单位、同在一个图幅内且外围为固定实物界线的封闭地块。 图斑是地类划分的最小范围,在量算面积时,图斑又是最小的量算单位。 图斑的编是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调绘的先后次序编号。,(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程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按完成的顺序及工作方式、内容,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八大步骤。 1.

1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和用品准备等。 2.外业工作阶段 外业工作,即外业调绘与补测工作,包括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行政区划界和土地权属界的调绘、地类调绘、线状地物调绘、零星地类调绘、新增地物补测、调绘航片的整饰和检查等内容。 3.内业工作阶段 内业工作阶段包括航片转绘、土地面积量算、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的编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或说明书)的编号等四个相继的步骤。 在进行成果整理时,必须严格做到图(图上反映的内容)与数(面积数据)相符。 4.验收归档阶段 验收归档阶段的内容包括成果检查验收以及成果资料归档两个步骤。,(四)土地利用的变更调查,土地利用

12、变更调查(以下简称变更登记)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的调查,以保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准确可靠的现势资料。 变更调查的内容包括地类变化情况、土地权属变化情况和权属界变化情况等。 变更调查的工作程序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本一致,也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调查和验收归档。,5.2.3 土地权属调查,(一)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 (二)权属调查单位 (三)宗地和界址点编号 (四)权属调整程序和方法 (五)绘制宗地草图,(一)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权属调查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

13、其权利所记得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界线、权属状况和使用状况等的调查。 宗地位置指宗地所在区、街道、门牌号及四至;界线指界址点(即拐点或转角点)及其间的连接直线,即界址线(权属界线);权属状况主要指权属性质和权属来源;使用状况指土地用途、土地等级、地价和共用情况。,界址调查是权属调查的关键; 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核心; 最大的难点是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二)权属调查单位,权属调查的基本单位是宗地,即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宗地的划分应以方便土地管理为原则。 一般将具有独立使用权的一地块划分为一宗地,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14、1.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地块,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应该共同处理宗地。 2.对大型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用地内的经济上的独立核算单位用地,应独立划宗,并确立其使用界线和面积。 3.对只有一个法人代表的特大宗地,如宗地内明显不同,并且不同用途的面积较大,利用类别界线明显(有线状地物),可划分为若干宗地。 4.对大型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特大宗地,如被公用道路、河流分割,应划分为若干宗地。,(三)宗地和界址点编号,1.宗地编号 编号按行政区、街道(或图幅)、宗地三级进行。较大城市可按行政区、街道、街坊(或图幅)、宗地四级编号。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宗地号在地籍图上统一自左到右,自上到下,由

15、1号开始顺序编号。图幅编号时,一宗地分散在几幅图上的称为破宗。破宗的宗地号在有关图幅中的上、左边一幅图内编号,但必须在其他几幅图的破宗地上标记该图幅编号及其宗地号。 2.界址点编号 为了顺利进行地籍测量和便于对地籍调查成果的管理,需要根据各地使用的图件资料及测量方法,选择不同的编号方法。 其主要编号方法有:按宗地编号、按图幅统一编号、按地籍街坊统一编号。,(四)权属调整程序和方法,1.准备工作 即准备调查工作用图、预编宗地号及发放指界通知书。 2.实地调查 其主要任务是在现场明确土地权属界线。具体内容是现场指界、界标设定、填写地籍调查表等。而调查的目的是确保该宗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 (1)指

16、界 (2)设置界址点标志 (3)填写地籍调查表,(五)绘制宗地草图,1.宗地草图的作用 宗地草图因具有的堪丈数据不同,其作用亦不同。一般来讲,宗地草图可用于处理土地权属纠纷,恢复界址点,用于绘制地籍草图,检核各宗地的几何关系、边长、面积、界址坐标等,以保证地籍原图的质量;用于计算规则图形宗地面积;用于日常地籍管理工作。 2.宗地草图内容 (1)宗地编号和门牌号,土地使用者名称,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编号及界址线,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和使用者名称或者相邻地物。 (2)在相应位置标记界址边长、界址点或界址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距离和条件距离。 (3)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方位所必需的或者其他需要

17、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4)土地实际用途。 (5)指北线、作业员签名、作业日期。,5.2.4 土地条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是指对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并据此评定土地质量,进行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在土地自然条件方面,主要调查收集以下资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主要农作物生物学特性、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资料。 对于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调查收集资料: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条件、土地资源、人口、劳动力、土地利用的经济情况、耕地(林地、牧草地)的投入产出水平等的相关情况的资料。,第5章 城市地籍管理,5.1 地籍管理概述 5.2 土地调查 5.3 土地分等定级 5.4 土地登记 5.

18、5 土地统计 5.6 地籍档案管理,5.3 土地分等定级,5.3.1 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5.3.2 城镇土地定级,5.3.1 土地分等定级概述,(一)土地分等定级的类型和等级体系 (二)土地分等定级的原则 (三)土地分等定级方法体系,(一)土地分等定级的类型和等级体系,土地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极化的过程,是以获得土地质量状况为目的的一项地籍管理工作。 按照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土地分等定级可以分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分等定级成果的用途:为土地估价提供控制区域;为确定土地税额、土地征用补偿提供依据; 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

19、合理组织城乡土地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二)土地分等定级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 为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主导性原则 增强土地质量评定的科学性和简捷性 3. 地域差异原则 不同地域土地利用效益和生产力 有明显差异 4.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不同等级间收益有明显差异 5. 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 尽量量化 6. 可行性原则 选用的指标和方法符合客观实际,便于工作开展,(三)土地分等定级方法体系,1.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2.级差收益测定法 3.地价分区定级法,5.3.2 城镇土地定级,(一)城镇土地定级程序 (二)土地定级因素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 (三)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 (四)土地定级因素分值

20、的计算 (五)土地级别初步划分 (六)级差收益测算 (七)级别边界落实、成果整理、验收,(一)城镇土地定级程序,(二)土地定级因素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1.土地定级因素选择 定级因素选择原则:(1)因素指标值的变化对土地级别有较显著的影响;(2)因素指标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3)因素的覆盖面广。 定级因素:(1)繁华程度;(2)交通条件;(3)基础设施;(4)环境条件;(5)人口状况。 2.定级因素权重的确定 定级因素权重反映各因素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权重值与因素对土地质量影响的大小成正比,其数值在01之间,各选定因素的权重值之和等于1。,(三)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定级单元是评定土地级别的基本

21、空间单元和各定级因素分值计算的基础,是内部土地特性和区位条件相对均一的地块,同一单元的同一主要因素分值差异不得大于或等100/(1+n)(n为拟划分的土地级数)。 定级单元的面积一般在5-25公顷之间。 常用的定级单元划分方法有: 1.主导因素判定法 2.网格法,(四)土地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原则: 1.总分值与土地优劣成正相关,总分值越大,土地质量越高,级别越高; 2.分值体系采用0-100分的封闭区间。 情况1:得分值只与因素指标的显著作用区间相对应。因为某一因素指标在某些区间上的变化,对土地优劣无显著作用。 如:绿地覆盖度在0-50%之间对土地有一定影响,但大于50%后,其作用几乎和50

22、%相当,这是0-50%就称为绿地盖度的显著作用区间。,(四)土地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情况2 得分值与因素涉及的呈点、线状分布的设施规模等有关,及与土地与设施的相对距离有关,其分值计算步骤以商服繁华影响度、公交便捷度等为例。 1.商服繁华影响程度作用分的计算 2.公交便捷度作用分计算,(五)土地级别初步划分,1.计算单元总分值 在因素分值计算的基础上,计算出单元总分值,并据此划分土地级别。 土地定级单元总分值计算采用因素加权分值和法。 2.初步划定土地级别 土地级数依不同城市规模及复杂程度而定,一般大城市分为510级,中等城市分为47级,小城市以下分为35级。 土地级别划分方法有:(1)总分数轴

23、确定法、(2)总分频率曲线法、(3)总分剖面图法。,(六)级差收益测算,通过级差收益测算,检验土地级别初步划分是否合理。 若不合理,则需要重新调整初步划分的级别,直至合理; 若合理,则进行下一步工作。,(七)级别边界落实、成果整理、验收,有1:5 00或1:1000图件的城镇,可在室内按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土地级别边界;没有大比例尺图件的城镇,分级工作底图上的土地级别界,必须实地落实或核对每一处的土地级别边界,并附文字详细说明级别边界经过的地点。 土地级别界线确定后,要编制土地级别图,进行面积量算、成果验收归档。,第5章 城市地籍管理,5.1 地籍管理概述 5.2 土地调查 5.3 土地分等定级

24、5.4 土地登记 5.5 土地统计 5.6 地籍档案管理,5.4 土地登记,5.4.1 土地登记的概念和意义 5.4.2 土地登记的类型和原则 5.4.3 土地登记的内容、程序和主要文件 5.4.4 初始土地登记 5.4.5 变更土地登记,5.4.1 土地登记的概念和意义,(一)土地登记的概念 (二)土地登记的目的和意义 (三)土地登记的特点,(一)土地登记的概念,土地登记是指土地权利人或土地权利变动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向国家主管机关提交申请书及有关的产权证书、协议书(或让与书)、契证等,要求登载记录土地权利或权利变动事项,该机关经审查确认无误后,将土地的权利或权利变动事项记载于国家土地登记

25、册的法律过程。,(二)土地登记的目的和意义,.土地登记确认了土地权属关系,是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 2.土地登记还确认了土地权属变动关系,是保护土地商品交易安全,维护土地商品交换正常秩序的重要法律手段。 3.土地登记是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监管的关键措施。 4.土地登记是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地登记,还可以有效地保护耕地。 5.土地登记是土地管理主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掌握土地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源,是国家收取的地租、税、费的依据。,(三)土地登记的特点,1.采用形式主义立法; 2.采用实质审查主义; 3.登记有公信力; 4.强制性登记;

26、 5.登记薄的编成采取物的编成主义; 6.颁发权利凭证; 7.土地登记不仅登记土地权利的静态,而且登记土地权利的动态; 8.土地登记不及地上的建筑物和附着物。,补充: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宪法的规定:六、九、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土地管理法 8,2,9,10,11,12,13 城市房地产管理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补充: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宪法的规定:六、九、十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

27、九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十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

28、土地。,5.4.2 土地登记的类型和原则,(一)土地登记的类型 (二)土地登记的原则,产权登记制度,契约登记制度,托伦斯登记制度,土地登记制度,要经过登记才具有法律效应,以契约为主要要件,自愿 强制,登记后,(一)土地登记的类型,法律意义上分类,土地登记涉及地区分,城镇土地登记制度,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土地登记制度,(一)土地登记的类型,登记的时间和任务上分类,初始土地登记制度,变更土地登记制度,土地登记制度,土地总登记,日常土地登记或经常性土地登记,初始土地登记是一种基础性的登记,是普通的土地权属登记。即是在规定的期限内,对本辖区范围(全县或全市)内的全部土地,或者城镇村庄内部的土地,或者全部

29、农村的土地进行普遍的登记。 变更土地登记是相对于初始地土地登记来讲的,是初始土地登记的延续并按照实际变化情况对其进行的补充和修正。,(一)土地登记的类型,(二)土地登记的原则,1.依法的原则 2.地域管辖的原则 3.申请的原则 4.审查的原则 5.公示的原则,5.4.3 土地登记的内容、程序和主要文件,(一)土地登记的内容 (二)土地登记的一般程序 (三)土地登记的主要文件,(一)土地登记的内容,土地登记的内容是指反映在土地登记簿内的登记对象质和量的要素,包括土地权属性质与来源、土地权利主体、土地权利客体以及与这三方面直接相关的其他内容。 1.土地权属性质与来源 土地权属性质是指附着在某宗土地

30、上的权利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权利。 土地权属来源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最初取得土地的方式。它对于确定土地权属性质,判断某宗地是国家所有还是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人对该宗地的土地使用权是国有土地使用权还是集体土地使用权至关重要。 2.土地权利主体 土地权利主体是指土地权利人,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国有土地使用权人、集体土地使用权人和土地他项权利人。 3.土地权利客体 土地权利客体主要包括土地的坐落、 界址、面积、用途、使用条件、 等级、价格等。,(二)土地登记的一般程序,不同类型的土地登记在登记的具体程序上虽然不尽相同,但从一般意义上说,土地登记的程序可分为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

31、颁发土地证书五个步骤。,(三)土地登记的主要文件,主要文件,5.4.4 初始土地登记,(一)初始土地登记的特点 (二)初始土地登记的程序,(一)初始土地登记的特点,1.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他项权利者依法拥有或使用的土地,在拥有和使用期间,无论是否发生过权利的变更等,都必须按照土地登记通告的要求,向土地登记机关提出登记申请; 2.初始土地登记需要政府发布通告,而变更登记则不需要; 3.阶段性; 4.作业面积大; 5.集中性。,(二)初始土地登记的程序,一般把初始土地登记的工作程序分为五个阶段:准备工作、申报、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颁发证书。 初始土地登记的准备工作分为组织准备、行政准备和业

32、务准备三方面的工作。,5.4.5 变更土地登记,(一)变更土地登记的内容 (二)变更土地登记的程序,(一)变更土地登记的内容,1.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设定登记 2.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 3.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4.注销土地登记,补充:注销土地登记有哪些类型?,1.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被全部征用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成员依法将建制地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注销登记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 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租赁期满,未申请续期或续期申请未获批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 4.因自然灾害等造成土地权利灭

33、失的土地使用权或者土地所有权注销登记 5.土地他项权利终止的土地他项权利注销登记,(二)变更土地登记的程序,变更土地登记的申请:土地变更的各方面共同申请,申请时间各有不同,申请内容不同 变更地籍调查 变更土地登记的审核 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2)书证原则 (3)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4)回避原则 (5)并案审核的原则 方法、要求:三审定案,编号,变更后宗地编号有明显的联系,但不能重号一宗地 多宗地 以原宗地中编号最小编号为新的宗地号再+支号 多 宗 一 宗,(二)变更土地登记的程序,注册登记,(1) 受理申请登记 (2) 权属审核(初审、外业调查、复审) (3) 审批 (4)

34、 收费、发证 (5) 归档,补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登记方法,土地使用权出让登记 合同签定15日内 土地使用权转让登记 合同签定15日内 土地使用权继承登记 发生继承事实30日内 土地使用权出租登记 合同签定15日内 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 合同签定15日内 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合同重新签定30日内,第5章 城市地籍管理,5.1 地籍管理概述 5.2 土地调查 5.3 土地分等定级 5.4 土地登记 5.5 土地统计 5.6 地籍档案管理,5.5 土地统计,5.5.1 土地统计的内容和程序 5.5.2 土地统计类型 5.5.3 土地统计表和土地统计图 5.5.4 土地统计分析,土地

35、统计,土地统计是地籍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 土地统计可以保证地籍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地籍信息的现势性,进而准备及时地为土地管理提供全面、系统的统计信息。 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和有关资料,对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地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土地管理基础性工作。,5.5.1 土地统计的内容和程序,(一) 土地统计的内容 (二) 土地统计的程序,(一) 土地统计的内容,1.土地总面积 2.土地质量等级 3.土地权属状况 4.土地利用状况 5.土地位置界线,(二) 土地统计的程序,1.土地统计设计阶段 2.土地统计调查阶段 3.土地统

36、计整理阶段 4.土地统计分析阶段,5.5.2 土地统计类型,我国现行的土地统计制度,按土地统计的目的、内容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统计和年度土地统计(日常土地统计)两类。 (一)初始土地统计 (二)年度土地统计 (三)初始土地统计与年度土地统计的关系,(一)初始土地统计 初始土地统计是利用有关统计图和表册,对土地的面积、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的数量表现所进行的首次系统的记载和分析,是土地统计工作的起点。 (二)年度土地统计 年度土地统计指的是在初始土地统计的基础上开展的对土地数量、质量、地权、地类等变化状况所进行全面核实,特别是对变化图斑面积和界线进行实地测量及图上注记,并记录其变更的

37、面积、原因、性质,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过录和分析的全过程。,(三)初始土地统计与年度土地统计的关系,补充:基层土地统计与国家土地统计,我国现行的土地统计制度,是依据统计法、土地管理法及其他相关行政规章制度而制定的,是国家统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土地统计报表的报告程序的规定,土地统计又分为基层土地统计和国家土地统计两个层次。,基层土地统计:泛指县级以下的乡(镇)土地管理所和村级生产单位(国营农、牧、渔场的生产队),以及其他非农业建设的用地单位等所从事的土地统计工作,包括做好年报、开展专题调查、初始的和经常的土地统计、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的建立和管理,以及各项土地统计制度的执行和完善。基层土地统计

38、是反映土地变化最真实可靠的信息,它是特定时期内对某地块基本要素的反映。,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土地变更调查记录一览表 土地统计台帐 土地统计簿 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国家土地统计:县级及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土地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等全部土地统计工作。它包括:土地统计的有关制度与方法的设计;按国家统一制订的土地统计报表制度,定期完成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的填报和汇总;检查和监督国家下达的用地计划执行情况,为国家制定政策、编制规划提供科学的土地信息等方面的工作。,国土资源完成情况(一、二) 土地利用状况 耕地增减变动情况 审批用地情况(一、二) 土地整理、开发、复垦 土地供应及收益情况 土地

39、使用权流转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5.5.3 土地统计表和土地统计图,(一)土地统计表 土地统计指标由两个部分构成: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土地统计表包括总标题、统计指标名称、权属单位或统计单位名称、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填报单位、填报人、填报日期、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机关和批准文号等内容。 土地统计表一般采用开口式,即表的左、右两端不划竖线。表的上、下基线用粗直线画出,其余则用细线画出。 (二)土地统计图 已完成地籍调查或土地利用现状详查的县市,可以采用地籍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土地统计图。 在编绘土地统计图时,首先要对各级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和地类界线进行校核,以消除面积的重叠或遗漏。然后,用黑

40、墨汁清绘整饰成县土地统计图。,5.5.4 土地统计分析,(一)土地综合指标分析 (二)土地动态分析 (三)土地指数分析 (四)土地平衡分析,(一)土地综合指标分析,1.土地总量指标分析 2.土地相对指标分析 3.土地平均指标分析 4.土地标志变异指标分析,(二)土地动态分析,1.土地动态数列 2.土地动态分析指标 3.土地现象长期变动趋势的测定,(三)土地指数分析,土地统计指数是用来反映土地现象动态发展的相对数,这种相对数用来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的土地现象总体数量的综合变动,如研究土地投资中的物质投入和劳动投入不能直接相加时。 利用指数分析法可以分析土地现象的发展动态,分析各构成因素对土地现

41、象的影响程度,因此,指数分析法又称为因素比较法。 土地综合指数分为土地数量指数、土地质量指标指数。,(四)土地平衡分析,平衡分析是研究土地现象之间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土地平衡分析则是根据土地要素的变化状况编制平衡表,反映土地现象客观上也是相互联系,在数量上具有平衡关系。 由于土地统计自身的特点,某一地类的增加意味着另一地类的减少,故采用土地平衡分析以比较清楚地表明土地的来源与去向。,第5章 城市地籍管理,5.1 地籍管理概述 5.2 土地调查 5.3 土地分等定级 5.4 土地登记 5.5 土地统计 5.6 地籍档案管理,5.6 地籍档案管理,5.6.1地籍档案管理的概念 5.

42、6.2地籍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5.6.3地籍档案的分类和编目 5.6.4地籍档案的鉴定和统计 5.6.5地籍档案的保管和利用,5.6.1地籍档案管理的概念,(一)地籍档案:在地籍管理的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参考价值的文字、数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和客观见证。 (二)地籍档案与地籍资料的区别: 地籍资料是地籍档案的起点,地籍档案是地籍资料的归宿。 (三)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档案管理是以地籍档案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归档、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的总 称。地籍档案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按照 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的原则和要求,科 学的管理好土地管理部门的地籍档案 ,为本部门及国家有关业务部

43、门提供 服务和条件。,5.6.2地籍档案的收集和整理,(一)地籍档案的收集 1.明确归档范围 2.归档确立时间 3.确立立卷部分 (二)地籍档案的整理 地籍档案整理就是处于零乱状态的、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地籍文件材料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 地籍档案整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必须保持地价资料之间的历史关系,即地籍资料在产生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5.6.3地籍档案的分类和编目,(一)地籍档案的分类 1.地籍综合类 2.土地调查类 3.土地登记类 4.土地统计类 5.土地分等定级估价类 6.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检测类 (二)地籍档案的编目 指对各类

44、不同保管单位地籍档案案卷(图集、卡片簿、册集)目录的编制。 案卷目录是查找和利用档案的基本检索工具,也是统计和检查档案的重要依据。 案宗目录包括封面、序言、目次、简称与全称对照表、案卷目录、案卷目录表和备考表。,5.6.4地籍档案的鉴定和统计,(一)地籍档案的鉴定 地籍档案的鉴定包括鉴定地籍档案的真伪、地籍档案的价值及保存期限。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制定鉴定地籍档案价值标准,其次要编制地籍档案保管期限表,第三要剔除并销毁失去保存价值的地籍档案。 (二)地籍档案的统计 地籍档案统计是以表册、数字的形式,反映地籍档案及其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 地籍档案统计主要包括堆积档案的收进、移出、整理、鉴定和保管的数量和状况的登记及对地籍档案利用情况的登记。,5.6.5地籍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地籍档案的保管与利用是指维护地籍档案的完整、安全并为使用者提供地籍档案资料的总称,它是档案室的日常工作。,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