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新课程培训高考考试说明解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58215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59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新课程培训高考考试说明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高三历史新课程培训高考考试说明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高三历史新课程培训高考考试说明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高三历史新课程培训高考考试说明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高三历史新课程培训高考考试说明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新课程培训高考考试说明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新课程培训高考考试说明解读.ppt(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新课程培训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福州三中 马平 E-Mail:,2009.7.10,一、考试说明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1、符合选择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 2、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以三维目标为考核目标)。 3、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考查融为一体。 4、考查考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5、考查考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考查考生的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7、命题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 8、命题注重贯通古今,关联中外。 9、命题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鼓励考生从历史中学会思

2、考。 10、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2. 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的理念究竟是什么?,新老高考的对接,老高考“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新高考?,聂幼犁:“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准备做的、等着做的和等着看的人都开始关心高考这一事实上的末日审判,高考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成了课程改革的焦点。因此高考必须提高以课程标准为准则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必须最大限度地遵照课程标准的规定来命题和实施,使那些按照课程标准及其方向教学或学习的学校和学生得到较好的成绩,使那些不按照课程标准及其方向进行教学或学习的学校和学生得不到好成绩。因势利导

3、,借迎考之力,克应考之弊考试的竞争就可能转化为按课程标准教学或学习的竞争,课程标准才可能真正变成教师、学生内在的学习宗旨和标准。” 应当让高考成为课标忠实的“仆人”和有力的“杠杆”,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问题:,中学历史应该教什么? 中学历史应该怎样教? 中学历史应该持什么观念去教? 这三个问题,是新旧课程都同时面对的,而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解答,也就成为了新旧课程的分水岭。,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教什么?,旧课程:教历史教材教材观 新课程:教历史课程课程观,中学历史课程应该怎样教?,旧课程:为记忆而教学会记忆 新课程:为理解而教,为行动而教 学会理解,中学历史课程应该持什么观念去教?,旧课程:学历史是为

4、了认识过去的事物 过去性 新课程:学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实、关注 未来时代性、实践性,3、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考查融为一体。,24(2007年广东省历史高考试题)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5、考查考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学习方法分析和解

5、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考命题,主要体现了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的特色。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的高考命题,主要体现了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践是检验历史、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特色。 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则体现了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色。,6、考查考生的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六个方面的内容)。,(1)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培育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 (3)培育健康的审美

6、情趣: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4)培育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5)培育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6)培育全球史观和世界意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7、命题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26(9分,2007年广东省历史高考试题)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

7、,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书55人;元史1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和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2分)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

8、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3分),答案:(1)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3)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例

9、题2、(08江苏卷)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答案】A,9、命题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鼓励考生从历史中学会思考。,29(14分,2007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

10、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中国近代化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做解释。,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29、(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

11、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经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

12、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聂幼犁:“新高考如果偏向某一版本,这个版本就会在事实上一统天下,教科书多样化的开端就会扼杀在摇篮里;如果在各种版本的教科书中求同就会产生凌驾于多种版本教科书之上的求同版,使经国家审查的多样化的教科书变为陪衬,大大增加学生的负担。”,10、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二)考核目标和要求,读取信息(获取和解读信息)、 辨别历史(调动和运用知识)、 阐述历史(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1获取和解读信息(读取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

13、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从备考的角度来说,复习备考就要求做三个方面的工作: (1)教会学生如何“阅读理解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教会学生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教会学生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将有效信息提炼成完整、准确、合理的观点”。,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如何进行“辨别”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作三个工作: (1)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别”所学知识中哪些是历史现象、历史事实?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别”所学知识中哪些是历史解释? (3)有

14、意识地引导学生“辨别”所学知识中哪些历史结论和历史观点。,培养“辨别”能力的教学示例: 岳麓版教材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最基本的含义就是“爱人”,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要爱其他人。孔子仁爱的对象大大超出了家族和等级的界限,他还进而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但孔子的“仁”是一种有等差的爱,由亲及疏,爱的程度是逐渐降低的。”,培养“辨别”能力的教学示例: (1)属于“历史事实”部分的内容是:孔子的“仁”主要是指“爱人”。 (2)属于“历史解释”部分的内容是: “仁”最基本的含义就是“爱人”; “(作为个体和家庭之中的)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要爱

15、其他人”。(作为社会关系体系之中的)“统治者要施仁政”。 简而言之,孔子的“仁”,就是要“爱人”,爱亲人,爱其他人,施行仁政。 (3)属于“历史结论和历史观点”部分的内容是:“孔子仁爱的对象大大超出了家族和等级的界限。”爱所有的人,撒向人间都是爱,让世界充满爱,实现社会和谐和世界大同。“孔子的“仁”是一种有等差的爱,由亲及疏,爱的程度是逐渐降低的。”,这一教学示例体现出来的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重复教材内容,复述教材知识。 第二个层次:解析教材结构,归纳整理教材知识。(这象我们上面所说引导学生分别“辨别”教材内容中哪些是哪些是历史事实,哪些是历史解释,哪些是历史结论和历史观点。)

16、第三个层次: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分析、体验、感悟、内化历史知识。,第一个设计引导学生分析、体验所学知识的教学设计。,材料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材料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 材料3、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材料4、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材料6、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材料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材料8、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第二个设计引导学生感悟、内化所学知

17、识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场合,孔子对“仁”的解释往往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 颜渊) 材料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有之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学而) 材料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学而) 材料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雍也) 提问:上述四则材料,对“仁”这一概念,分别

18、作了怎样的扩展和完善?你对孔子的“仁”的思想,有何认识和评价?,第一问的参考答案:材料1中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 材料2中将“孝弟”定义为“仁”之本,扩展与提升了“仁”这个概念。君子务本就是要懂得孝敬父母,敬爱兄长。 材料3中对“仁”的概念又一次扩展,即“仁”不仅要做到在家孝顺父母,亲爱兄弟,而且出门在外,还要能尊敬长辈,说话做事谨慎,对朋友讲信用,博爱大众和亲近有仁德的人。要“泛爱众”,要把对家庭的亲情、血缘之爱扩展为对朋友的友爱,对全社会的博爱。 材料4中进一步认为“仁”就是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能为人民大众谋福利,能为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和好处。这是“泛爱众”的最高体现,也是连古代

19、圣贤尧舜二帝也难以做到的“仁”的最高境界,也称“圣”的境界。,第二问的参考答案:孔子把先秦时期的“仁”的思想,发展成为了系统的“仁”的学说,并以此为核心,建构起了孔子的思想体系。 按照孔子在不同场合对“仁”的不同表述,可以看出他的思路是首先通过强调在家里要孝顺父母、亲爱兄弟,培养其对亲人的强烈爱心,作为对仁的基本要求。然后把这种爱心逐渐扩展到家庭以外的人,最后再把这种爱心进一步扩大到全社会,使每个人都有一颗博爱的心。 孔子建构的“仁”的思想和“仁”的学说,主要是为了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每一个人均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只要把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就可以导致一个秩序井然的理想社会

20、的出现。因此,孔子的“仁”的思想和“仁”的学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人类实现社会和谐、“天下为公”的伦理道德途径。,3描述和阐释事物(阐释历史)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在这里,复习备考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这样几项具体的能力上面。 (1)全面、客观、清晰地叙述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能力。 (2)解释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个性特征的能力。 (3)阐释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4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

21、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在这里,复习备考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这样几项具体的能力上面。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独立地分析问题、论证问题的能力。 (3)批判地、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的能力。,26(12分,深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1987年8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2米厚的淤泥所覆盖,船头朝向西南240度,船体保存依旧完好,整艘沉船没有翻、侧,而是端坐海底,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据初步推算,“南海一号”是尖头船,长度为26米以上,宽

22、度10余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可能近800吨。按照这条船的载货量计算,文物总数将达到六万件到八万件。 目前,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瓶、碗、盘、碟分别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30种。起获的文物还有:船上用麻石制的长方形条板的“锚”;一些古船身上的碎木块,其材质大部分是马尾松木;一条近2米长的鎏金腰带;一只硕大的金戒指;一只鎏金龙纹手镯;两具眼镜蛇遗骨;在“南海号”沉船点发现的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古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最近的是南宋初年的建炎元宝;还发现了铜镜、朱砂、胭脂盒等。,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23、“南海一号”考古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它是否是中国制造的船只”。在上述那些已出水文物中,可以直接用来考证这一问题的是什么?(2分)(发现问题论证问题) (2)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沉船。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一下,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2分)(独立地分析问题、论证问题) (3)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远洋货船。为了那一次远航,“南海一号”在沉没之前可能到过当时中国的哪几个港口?(2分)它又将驶向哪些地方?(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4分)(独立地分析问题、论证问题,批判地、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2

24、6(12分)(1)用麻石制造的船“锚”, 制造船身的马尾松木。(2分) (2)青瓷,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答对任何一种给1分,此问得分共计2分) (3)到过的港口:宁波(明州)、杭州、泉州、广州。(答对任何两个均可得分,共2分)。理由:它大量装载有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地的瓷器;还有铜镜、朱砂、胭脂盒、金腰带、金戒指、金手镯等等。(2分) 驶向的地方:南洋(东南亚)、印度(南亚)、阿拉伯(西亚)(答对任何两个均可得分,共2分)。理由:沉没时船头朝向西南240度;船上有鎏金腰带、金戒指、金手镯;有两具眼镜蛇遗骨。(答对任何两个均可得分,共2分),2008年广东历史卷,阅读材料,结合

25、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兔 【得名】 【集解】(时珍曰)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 肉 【气味】辛,平,无毒。(弘景曰)兔肉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藏器曰兔,子从口出,故妊妇忌之,非独为缺唇也。 【主治】补中益气 【发明】其性寒而解热,故又能治消漏,虚寒者,宜戒之。 【附方】 血 【气味】 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五十一卷,“兽部”,问题:,(1)本草纲目一般分那几个门类来介绍一种药物?在中纠正了前人关于兔子功用的什么错误说法?(4分) (2)从材料看,本草纲目有何不足之处?(2分) (3)总结本草纲目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的主要贡献。(3分),参考答案,(1)释

26、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望月而孕。 (2)没有否定或纠正前人的某些错误说法(如孕妇忌吃兔肉)。 (3)对16世纪以前传统中医药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创立了新的药物分类法;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说法。,(三)高考命题的考试范围与内容 1、必考内容:三本必修教材 2、自由选考内容: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自由选考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自由选考内容三: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方面与“课程标准”的区别:,1.改变了“课标”的结构: 按通史体系排序,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方面与“课程标准”的区别:,2.细化了“课标”的内容: 如: “课标”中“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细

27、化为: 刺史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又如: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细化为: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3.删减了部分内容:,如选修部分删减了: 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西方专制理论、斯宾诺莎“天赋人权”思想、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英国权利法案、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宪章运动、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秦始皇、亚里士多德、

28、克伦威尔、凯末尔、李时珍、詹天佑,(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闭卷,笔答。 文综(史、地、政)满分为300分,其中历史学科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结构和题型: 题型比例:试卷包括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 第卷为考生必答的单项选择题,其中历史学科共12题48分。 第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必答题,其中历史学科共1题(38题),约37分,为历史学科的必修内容。 第二部分为选答题,约为15分。选答题共有3题,考生可从从历史学科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三个模块的试题中选答一个模块的试题。,内容比例(以2009年

29、高考为例) 必考题(85分) 必修一 28分 ; 必修二 28分; 必修三 29分。 中国古代史 31分 ; 中国近现代 22分 世界史 32分,高考命题的难度范围 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二、从新课程高考试题看高考命题要求,2009年福建省高考: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

30、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8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7分),答案: (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

31、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 :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在专治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平均分6.87分,难度值0.458,标准差2.54。),2009年福建省高考: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 行政权委托给国王。 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被编入居住地国民自卫军的男子,享有选举权,称

32、“积极公民”;而处于奴仆地位的、被提起公诉的、破产和不能清偿债务的以及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则属于消极公民,无选举权。 材料二 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二十一者均有行使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 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掌握。 行政权由24人组成的执行会议行使。 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1)在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上,材料一、二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该原则源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部著作?(4分) (2)指出两则材料在国家政体与公民权利规定上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相关规定。(11分),答案: (1)原则:三权分离。著作:论法的精神。(2)差异:材料一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二实

33、行共和制;材料一将公民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以纳税额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选举权利在扩大,有利于调动人民积极性,推动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没有给妇女公民权,有其局限性。 (平均分4.55分,难度值0.303,标准差2.6。),2009年福建省高考: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

34、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纪录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娥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些事。 孙中山全集,(1) 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6分) (2)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9分),答案: (1)华盛顿:推行行政首长定期更替;回归私人生活。孙中山:对袁世凯抱有

35、幻想;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 (2)对他们辞职的评价: 华盛顿:不贪恋权位,在防止独裁、促进国家民主建设起了表率作用。 孙中山: 观点一:以大局为重,不贪恋权位,光明磊落。 观点二:对袁世凯的政治面目认识不清,给民主共和造成损失,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观点三:因内外形势所近,他只能选择辞职,不必苛求。 对孙中山重新投身政治活动的评价:捍卫民主共和,推动民主革命。 (平均分5.23分,难度值0.348,标准差2.255。),2009年宁夏高考: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收成,依契约分,

36、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周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于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药倍息,而公家无所剩其人。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10分) (2)根据

37、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分),2009年宁夏高考: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 材料二 国家权力 国民立法议会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会议,几级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

38、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10分),2009年海南卷 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各项改革,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成效显著,史称“张居正改革”。 材料一 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聚,资格太拘,毁誉失实。臣愿皇上慎重名器,爱惜爵赏。用人必考其终,授人比求

39、其当。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 -明史纪事本 江陵柄政 材料二 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已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才考称职,不次擢用。若但善事上官,干理薄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 毋徒炫于声名,毋尽拘于资格,毋摇之以毁誉,毋杂之于爱憎,毋以一事概其平生,毋以一眚(按:过错)掩其大节。,(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5分) (2)指出整顿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3分),29.(8分)答案要点: (1)严格考核政绩:稳定官吏队伍;任人只唯贤,不看虚名;注重实效和政绩;奖惩

40、分明。(5分) (2)整顿吏治是张居正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了一支高效率的官吏队伍,保证了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3分),我国地兼二带,民糅五族,泱泱大风,匪假外求,天然资格,举世莫吾媲也。而论者乃或欲效颦美国,剖之为若干独立小邦,使各自为政。彼美国沿历史上已成之局,不得已而以此为过渡,我何歆焉?人方务合群小以为一大,我乃思剖一大以为群小,梦想倒颠,宁复过此若夫悲观者流谓共和政体万不能行于我国,至并以咎革命之非计,此其暗于事理,抑更甚焉。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口也,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敝,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

41、革命,为道果可致乎?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位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后政治态度的变化。(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政治态度的变化加以评价。(3分),32. (8分)答案要点: (1)从反对以暴力推翻满清到承认以暴力推翻满清的必要性;从反对共和制而力主君主立宪制到赞同共和制而怀疑君主立宪制。(5分) (2)民主共和逐渐成为

42、时代潮流;梁启超顺应了时局和历史变化。(3分),(2008.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新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两者有何不同?(4分

43、) 梭论: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 严刑峻法,宁夏2008文综卷:4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历史风云网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

44、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历史风云网(美)帕尔默等近现

45、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9分) 41答案要点: (1)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 (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宁夏2008文综卷:4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

46、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为使节气与月份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它完全以太阳视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即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但由于这种纯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不可避免的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心的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

47、很相似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9分),44答案要点: (1)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 (2)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勤于思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海南2008历史卷 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

48、礼帽。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分) (2)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6分),29(8分)答案要点: (1)服饰变化反映了社会变革,有助于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带动服饰变化(2分) (2)同:发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辫子和礼拜帽都被视为旧时代的象征;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意在加速社会变革。(4分) 异:前者侧重于改变传统习俗以利于学习西方;后者主要针对国内民族压迫(2分)。,海南2008历史卷: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分),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