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章节例研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58294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如何做章节例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教师如何做章节例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教师如何做章节例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教师如何做章节例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教师如何做章节例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做章节例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做章节例研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案例? 课例1从实物到算式的“数学化”过程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73=2 1,Freudenthal研究所的达朗其(Jan Lange,1996)在ICME-8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荷兰的一堂课:81名家长出席学校家长会,每张桌子可坐6人,需要布置多少张桌子?一类学生具体地摆桌子;第二类学生经历了具体到形式的抽象;第三类学生套用算式去做。实际上,三类学生中只有第二类才真正体验到了“数学化”的含义。,问题诊断 纠缠于区分等分除与包含除,未突出“有余数”本课教学要点. 苦练试商技巧,习惯于程式化训练:3( )7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未关注试商的实际意义. (3)

2、用形式类比的方法表面地寻找规律,记住结论. 16531 17532 18533 19534,余数(1、2、3、4)与除数(5)比较大小,得出余数小于除数,忘记了对小学生来说“数学就是生活”,第三轮指导:关注策略改进,行为跟进, 课例的内涵?,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改进。 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课例研究是教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教学相长的阶梯。 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克服了以往通识培训

3、、技能培训学科缺失的不足。, 课例由哪些要素构成?,背景与主题 问题提出 选题价值 核心理念 情境描述 环绕主题 理清脉络 生动具体 问题讨论 关键性事件 深入讨论 思维碰撞 反思与诠释 实践反思 理性解读 超越经验,3。课例研究的三个环节,说课评课 反思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 提出新的教学理 想和设计,继续观察、分析和改进。,备课说课 教师表达个人的教学观念,关注的焦点、对学生需求的了解与对课程的理解;帮助理清教师的教学理想。,上课观课 共同搜集课堂教学资料,分析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弄清教师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教学设计,反馈会议,课堂观察,二、课例研究的类型,教

4、学设计研究 课堂教学诊断研究 课堂教学改进研究 错位排课,先行课制度: 试用新教材,心中无底,同头课教师集体备课,错位排课,由其中一位教师提前一周上课,集体听课评课后,再相继跟进。 连片研修,连环改进: 连片研修,利用区域学科协作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连环改进。 同课异构,网上会课: 学员将自己的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课后反思上传到网上,邀请专家、教研员和有兴趣的老师评课议课,相互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推选出最有创意课、最有争议课、最有价值课、最有效益课,集中会课,展示分享。,教学设计课例研究,二、课例研究的类型,教学设计研究 课堂教学诊断研究 课堂教学改进研究 一种教材几种教法(同课

5、异构,相互观摩) 跨文化横向比较(勾股定理,TMS项目) 职初教师与专家教师比较研究(师徒制) 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热点) 行动教育的改进模式(三次实践,两次反思),L.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差别。,三、教师专业知识分析的框架,L.舒尔曼 :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 学科知识 一般教学知识 课程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 教育情境知识 关于教育的目标、价值以及 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990年 P.L.

6、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PCK)解析为四部分: 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 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 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 将特定学习内容显示给学生的策略的知识 教师知识基础框架,尤其是其中的核心成分PCK明晰化之后,利用PCK解决问题的教学技能也渐渐被开掘,这大大厘清了世界各国对教师资格的认证以及 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 向度。,格罗斯曼对PCK的细化研究,学科教学知识(PCK)维恩图,普通PCK:指适用于科学、数学、艺术历史和语言等领域教学知识。 学科PCK:指在领域内的某学科或主题的教学知识。 话题PCK,是最具体层次的

7、PCK,指学科内具体内容的教学知识。,话题PCK,学科PCK,普通PCK,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分类,小学数学专家与非专家教师PCK差异比较 (北师大李琼 香港中文大学倪玉箐、萧宁波,2008),例学生在异分母加法时的典型错误: 非专家教师:虽然发现了用错分数加法法则,未发现学生受“整数加法的负迁移”,直接从加法法则入手,纠错。强调记住法则,学会运用。 专家教师:也强调分数加法法则,更注重从分析学生错误概念本质入手,深层理解。特定学习内容只有与学生思维特点结合,才能转化为教师的PCK。 12 + 24 = 36 (相同整数单位的整数,可以直接相加) 0.5 + 0.8 = 1.3 (相同小数

8、单位的小数,可以直接相加) (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 (不同分母分数相加,先要转化为相同分数单位 的分数,才可以相加),小学科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重要的科学基本概念及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 重要的科学基本概念及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李晶),教师知识:从上到下 课堂教学:从下到上,哲学观点 跨学科的主题 学科视角、核心概念和方法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研究主题 (揭示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在科学教学中怎样突出最有价值的知识 -以“动物器官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互适应”为例,讨论问题:哺乳动物眼睛的位置与其食性有无关系? 问题一:小兔子的眼睛长在哪里(事实水

9、平问题,从观察入手) 问题二:观察马、牛、猫、虎的眼睛长在哪里,你有什么发现?(问题意识比较分类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问题三:动物眼睛的位置不同的背后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吗?(根据动物食性分类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寻找器官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问题四:自然界还有什么现象也符合你总结出来的规律?(把具体的动物食性与器官位置的概念,上升为相互适应的科学观念) 问题五:你还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什么问题?(在主题范围内发现解决问题,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同时要实现对人、对世界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科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设计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下位学习”的机会,尽可能把“下位学习”与“上位学习”有

10、机的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减少并列学习的机会。 奥苏伯尔,学科 核心内容 及联系,怎么学 (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科学思想、精神、方法、态度,学科教学结构图,四、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要素 主题明确,围绕研究主题观察与分析 研究线索清楚 具有关键性事件 过程性资料详实 研究结论和反思,研究程序: 选择学科、年段、学校,由学员、备课组教师、其他人员共同组建研究小组; 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分工和成果形式、组织相关培训; 精心选题和选择课例,查阅相关文献; 研究实施,详细占有资料数据;分阶段交流、指导和监控; 撰写初稿,提炼观点,斟酌修改,制作成文本课例报告或视频课例; 同步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科协作组

11、,交流研讨。,如何选题: 小学语文初、中、高段朗读教学要求(不便具体操作) 故宫博物院课例研究(有课例,无主题)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而不当) 小学语文体验式朗读教学研究(切口小,必要可行) 选题依据: 课改热点 核心知识 学科优势 研究基础 切口要小 共同关注,查阅文献:,查阅文献类型: 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如“小学语文体验式朗读教学”相关研究 与课例相关的:如小学语文三年级“小珊迪”教学设计 查阅文献方法: 通过网络、杂志查阅检索最新、权威、代表性文献; 对照文献找差距:哪些自己想到别人没想到;哪些别人想到自己没想到;别人已从哪些角度研究,自己从哪个角度突破?,1.研究主题之下选

12、择一节课,组织观课活动,现场分工记录,课例研制 工作程序,2. 确定评价、分析和研究的视角和重点,进行个人反思和集体研讨,3. 结合录象带分析、集体研讨反思,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再分析,4. 提出具体改进建议,重新设计、观察、连环跟进,直至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5. 从材料中筛选提炼基本观点,将观点与材料组织起来,形成报告文本,6.修改完善课例研究文本,交流与存档,让教师亲历一次规范的教学研究过程,课例2 作文指导课如何让学生 “乐于表达 易于动笔” 我是一个 的孩子课例研究 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小学课例研究小组,第一轮课教师急于告之,学生不会动笔,原经验课堂教学阶段:执教老师凭借自身的原有经验进行

13、独立备课,这是教师成长的基础。 在这节课上,教师当堂精批细改了两篇例文,反复告诉强调习作的要求。教师本以为学生都会改了。但课后访谈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的大部分讲解内容并没听进去,缺乏修改预作的积极性,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预作基本上没做修改。执教老师愕然发现自己的教学预想与学生的实际获得相距甚远,自己对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了解甚少,自己精心指导了半天,学生却不知从何改起。教师对此感到茫然而困惑。 分析其原因: 一是教师要求过急过高,教师精心修改加工的第一篇范文拔的过高,严重脱离了初学写作学生的实际,使不少学生望而生畏; 二是教师详批细改的第二篇例文,只是指出了这篇习作的问题,学生并没有联系对

14、照自己的问题,因此对预作修改不得要领。 三是在现场观察中大家都察觉到,当同学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时,原本比较沉闷的课堂 ,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许多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无疑是对课堂教学改进的一个重要提示。,第二轮课能够积极表达,仍然很少动笔,在首轮课教学反思之后,课例研究进入教学新设计阶段:课题组成员围绕教学内容和研究主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集体交流,开出了三个处方; (1)作为四年级写作起始阶段的第3篇命题作文,应定位在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要求不要过高过多。欲速则不达,反而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2)建议设计“讲故事,猜特点”教学活动,一来可以调动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二来可以训练如何将材料与

15、观点相统一。 (3)建议教师写下水文,讲自己小时侯贪吃的故事,既可以拉近写作与学生的距离,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如何写真实,写具体。 课堂观察发现:学生能够积极表达,但仍然很少动笔。学生在“讲故事,猜特点”环节表现异常活跃,发言非常积极。不足是,当一位小朋友讲自己如何任性,对奶奶动不动发脾气,而习作题目却定为“我是一个淘气的孩子”,老师未加辨析指导。课上老师虽然安排了互评互改全班共改活动,但由于学生没有找到自己的具体问题在哪里,结果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动笔修改。,第三轮课学生乐于表达,人人动笔修改,在新设计下教师行为改进阶段:课题组再次集体交流,就第二轮课存在问题与第三次课的改进措施开展研讨,特别强调

16、运用激励手段,将互改、自改、共改三个环节有机结合,使学生人人有针对性的修改。执教老师又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三次教学设计,布置第三个班的预作并全方位优化课堂教学。而后进行了第三次课堂教学。 与前两轮课对照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教学效果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老师用心激励,善于引导,基本做到了学生乐于表达,人人动笔修改。,改进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调整,第一轮课教学目标: (1)要通过一件事写自己的某一个优点或特点,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2)通过本次习作使学生清楚的了解一篇文章的基本构成,学会抓住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把文章写具体。 (3)帮助学生寻找最能表现自己优点或特

17、点的事件,懂得写文章应先选材。,调整后第三轮课教学目标:,(1) 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听故事猜特点、教师写下水文等方式,引导学生乐于写作,在习作中敢于展现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2)体验用一件典型的事例,通过细节描写具体说明自己的一个特点,初步感受一篇文章是如何连段成篇的,体会到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能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互改,使学生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亮点,找到需要修改的问题,完成对预作的初步修改。,从第三轮课教学目标与第一轮课教学目标比较可以看出:,教师对课程标准中关于四年级写作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更加明晰,对学情的分析更加深入。 教师学会了将上位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可操作、可监

18、控的课堂教学的行为目标。 教师注意了将单向的讲授告诉,转化为师生互动,建构生成,最后落实到每个学生学会有针对性的修改自己的习作。,校长:我找到了教学领导的抓手,新课程实施以来,我虽然长期坚持学习并在本校努力推行,但总是存在一些困惑,深感干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很难适应课改的要求。我始终没能找到一个教学管理得力的抓手,非常感谢周卫教授和张东娇教授,把我们领进了课例研究的境地。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我有一个极大的震撼:我们很多老师以往的备课,虽也付出不少的辛苦,却原来是一厢情愿,未必是孩子们真正的需求,结果教学实效性很难体现。、从课例研究中我感悟到:教学设计关键在于寻求教学行为与学生成长需求之间

19、的契合点,两者若不吻合肯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段兰华(校长),课堂观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纸笔加经验判断的听课方式,要求听课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设备、录像设备),全面系统地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相应的专业研究,做出接近事实的判断,一改长期以来粗放化的研究方式,使我们沉下心来进行以“精细化”为品质的课堂观察研究。而传统的教研方式缺少基于主题的研究,研究没有聚焦的内容,无法取得实质性的、针对性的改进。 李 莉(副教导主任),教导主任:我学会了精细化的课堂观察,一连三次走入课堂,教学,反思,调整,再教学,再反思,我在曲折中感受着前进的快乐,同时真真切

20、切地体会到任何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才能变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才会切实可行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身为教师的我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宋金红(执教老师),执教老师:走下第三轮课的讲台,我笑了。,在课例研修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课例研修是课内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以及课外与教学管理者、研究者之间的一种对话。“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商、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出新意和遐想的交谈。”(中国社科院滕守尧:对话理论) 教师从研究者身上学会了对学科教学本质的深入体认,教学研究的科学规范,读书治学的严谨

21、态度。 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到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学习到教师的实践智慧和敬业精神,学习到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管理者通过研究,深入了解了教师和学生,了解到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实情,了解到课改当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到教学研究前沿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了自身的教学领导力。,五、以勒温的螺旋循环行动研究模式为基础的课例研修模式,互助式课例研修模式,以备课组为单位,同头课教师互相合作备课、观课改进的一种课例研修方式。 同事间平等切磋、对话,不是为了考核教学的绩效,也不含有权威的压力。 大家围绕课改中共同关心的问题,采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螺旋循环的形动研修模式,不断研究改进课堂教学。 将

22、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 同步将课例研修中的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记录课后评课反思改进的教学设计,传到网络平台上的学科协作组,邀请校外有经验的教师、专家和同行评点、指导、分享。 初步体验课例研修的模式。,互助式课例研修操作过程,课例报告主要框架,一、研修背景:学校、学员及各课组、研究学科、年级课题、 研究主要问题。 二、研究过程:主要研究过程及方法;“试教学设计”与“改进教 学设计”的主要变化及差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教学程序、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和教学 效果。 三、问题讨论:在课例研修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讨论及分析; 出现捕捉的关键教学事件和讨论及分析。 四、研修结果:

23、课例研修的主要结论和收获; 课例研修中的主要体会和感悟。 五、鸣谢与文献: 鸣谢研修过程中的所以参与者、指导者。 注明参考与文献:作者、题目、出处、时 间,中国教师研修网上传课例研修资源目录 (可自动检索,集约合成),学科:小学语文 教材版本:人教版 第几册:第五册 课题:小珊迪 学时:第一学时 执教者: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徐 资源类别:教材原文 教参资料 说课稿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课堂视频 观课记录 教研记录 反思札记 教学课件 学情分析 自学稿 问卷分析 访谈记录 质量检测 课后练习 课例报告 专家点评 相关文献,参考文献,王洁、周卫、顾冷沅: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革新 郑金洲:课堂教学换进30年的变迁进程,2008年11月中国教师 齐渝华、刘悦主编:怎样做课例研修,2010年10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崔允漷 、沈毅等:课堂观察20问 杨玉东:教师如何让做课例研究,2008年第8期教育发展研究 杨玉东:教研,要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教学事件,2010年3月人民教育 张红:让课堂调研成为一种习惯,2009年3月6日中国教育报 郭钊水:改进教学行为,提高研究能力,2008年9月余杭高级研修班结业小结,请多联系,请多指教!,Zhou_W,手机: 134399598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