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66054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6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八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八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八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八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八 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弄清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取得的成就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了解完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认识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和重视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认识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 教学重点: 1

2、.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 统筹区域发展 7. 我国的就业问题 教学难点: 1.为什么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 3.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 4.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私营经济中出现的剥削现象要不要限制? 教学时数:10课时,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计划(经济)“看得

3、见的手” 特点:自觉性、事前性、宏观性 ()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 特点: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计划的长处:,(1)短期内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点建设 (2)宏观统筹规划:经济总量、重大经济结构 (3)收入分配的调节 (4)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计划的缺陷:,(1)对微观经济难以发挥作用 (2)计划容易脱离实际、造成巨大浪费 (3)经济主体易产生动力不足和效率低下,计划报,市场经济(市场机制)的作用 (1)配置资源 (2)传递信息 (3)刺激生产 (4)分配收入 市场的长处: (1)自发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促进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 市场自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供不应求 价格

4、上涨 利润增加 资源流入 生产扩大 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 利润下降 资源流出 生产缩小 供不应求,市场的弱点:,(1)盲目性、滞后性 (2)“市场失灵”:宏观经济的平衡、经济的外部性、公共产品、收入分配、消除垄断等 案例 1996年7月11日,有渔船在广东雷州海面遇难,渔民请求政府出海救人。雷州市水产局副局长兼渔政海监大队长钟进命令“要收费才开船”,结果五六个小时愣没动窝,生生看着12名渔民遇难。,2.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这种体制在许多方面借鉴了苏联的经验,不过更主要的是由于它有利于解决我国建国初期所面临的严峻的政治经

5、济问题。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初期任务的完成,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历史经验,指出中国要发展,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必须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1.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1

6、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1992年, 邓小平“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 小 平,2.社会主义必须搞市场经济 (1)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 (3)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三、社

7、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体制框架 1.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独立的企业制度 (2)有效的市场竞争 (3)规范的政府职能 (4)良好的社会信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1) 所有制结构方面 (2) 分配方式方面 (3) 宏观调控方面,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和建立途径 (1) 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2) 完善的市场体系 一是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二是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科技市场和信息市场等。,(3) 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a.经济手段 :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 b.法律手段

8、c.行政手段 (4)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养老、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目标 (2)任务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近期改革重点,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所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发展多种

9、所有制经济。 3.各种所有制经济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客观必然性 (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客观需要。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邓小平总结当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教训后得出的结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含义 (1)公有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可以有所差别。 (2)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10、。,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形式 (1)国有经济 (2)集体经济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4.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1)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指公有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它与公有制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不仅可以多样化,而且应该和必须多样化 a.不同类型的公有制必然有不同的实现形式 b.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和不同条件要求有不同的实现形式,(3) 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独资经营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及股份合作制(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股份制

11、应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总之,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 2.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因: (1)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 (1)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对社会经济起着支配和决定作用 (2)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在确保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个别资产阶级分子可能会出现,但不会形成一个资产阶级” 邓小平,“一个国家是否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并不是由

12、国有经济所占份额的多寡决定的。在不存在掌握全部生产资料的一小撮剥削者和一无所有的劳苦大众之间的阶级分化的条件下,只要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政策有效地防止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无论国有经济成分是多少,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是有保证的。” 吴敬琏,4.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1)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 (2)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3)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4)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 (5)非公有制企业

13、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6)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四、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1.努力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2.大力推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3.积极推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实现形式上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经济基础:公有制排除了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 (2)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而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3)直接依据:旧的社

14、会分工仍然存在,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1)这是由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的 (2)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不可缺少的条件 (3)“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基本理论依据,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 (1)劳动者自劳自得(个体劳动者) (2)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里的工人) (3) 按经营分配(农村家庭经营者、个体经济、私人企业主、“三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公有企业的承包者) (4) 按资产分配(利息、股息、红利、租金等) (5) 按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包括凭借知识产

15、权、技术转让或入股、信息咨询等方式获得的收入,三、深化分配体制的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1)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努力缓解行业、地区和社会成员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2)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学、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 (3)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4)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5)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职务消费,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 (6)控制和调节垄断性行业的收入,建立健全个人收入申报制,强化个人所得

16、税征管。坚决取缔各种非法收入。,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逐步提高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3)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落实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推进各类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补充保险。建立健全生育保险制度。 (4)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5)规范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加强社会保障服务管理能力建设。 (6)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7)建立城乡医疗

17、救助制度,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特困户和五保供养对象纳入救助范围。完善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制度。 (8)鼓励开展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并实现制度化。,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什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呢?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为什么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这是清醒审视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2)这是全面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经验教训作出的正确

18、决策 (3)这是立足我国国情确定的科学发展战略,3怎么样才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呢? 必须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着重处理好两个重要关系。 第一是要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与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第二是要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二、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 1.科教兴国战略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3)优先发展教育,2.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

19、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即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第一,可缓解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压力 第二,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两个文明),(3)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处理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处理好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开发与节约并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三,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3.人才强国战略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优

20、化人才结构,完善用人机制,发挥人才作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 第一,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三、统筹城乡发展 1我国的城乡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乡差距逐步缩小。,(1)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支撑)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经济基础)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物质条件) (4)培养新型农民 (5)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体制保障) (6)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21、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四、统筹区域发展 1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 1988年9月,在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方案的汇报时,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这是邓小平明确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2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22、,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3如何统筹区域发展? (1)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2)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市场机制 、合作机制 、互助机制 、扶持机制 (3)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 (4)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五、积极扩大就业 1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中国有近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 2我国就业的基本状况 (1)就业矛盾 (2)人口与劳动力 (3)就业总量 (4)就业结构 (5)失业率,3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1

23、)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突出的位置,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努力控制失业规模。 (2)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的财税、信贷等优惠政策。 (3)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完善对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 (4)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支持并规范发展就业中介服务。,(5)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积极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6)全面建立用人单位守法诚信制度。完善企业裁员机制

24、,避免把富余人员集中推向社会。国有企业要尽可能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措施安置富余人员。 (7)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劳动保护和劳动执法监察,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思考题: 1.中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为什么我国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4为什么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为什么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 6. 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7.如何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8.如何解决我国严峻的就业问题?,阅读书目: 1.邓小平文选第2、第3卷中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江泽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四、五、六、七、八、十一、十二专题,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学习出版社2002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12月3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