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77260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现代史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世界现代史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世界现代史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世界现代史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世界现代史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史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现代史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世界现代史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 (19171945),考点回顾 1、俄国十月革命 2、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4、罗斯福新政,一、十月革命 掌握十月革命的过程、特点、影响;理解十月革命过程中一些重大事件的实质及影响,如二月革命、四月提纲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对俄国历史的影响: (1)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2)保持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 (3)加速了苏联的现代化进程。 国际影响和意义: (1)冲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大格局; (2)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

2、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从十月革命的历程看其特点,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使俄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2.从革命的道路看:它走得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紧密相连。,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 -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 第二次

3、:面对现实的实验 -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 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 -斯大林模式建立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 经济严重匮乏,.内容:,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实行余粮征集制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商品贸易 实物配给,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3.评价:,基础考点,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请思考: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材料二:1919年,俄国一普特粮食的价格为 国家征购价:6卢布, 国家零售价:30

4、卢布 黑市价格:200卢布,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思维拓展:全面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客观条件; 它具有经济权力高度集中和物质利益平均主义的特点,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甚至采用强制手段,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理论上的错误:,侵犯了富裕农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广大中农和贫农的利益,从而动摇了工农联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全国性的饥荒和严重的政治危机;,实践上的后果:,余粮收集制,超出了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限度,造成政府控制过严,卡

5、的过死,并且使资产阶级完全站到反革命一边;,全盘国有化:,取消市场,否认货币和价值规律,影响了正常供应。,取消商品贸易:,经济上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造成了工业生产的严重衰退,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经济政策,1.背景:,2.内容,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农业 工业 贸易 分配,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3.特点,基础考点,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内容,余粮收集制,高度集中管理 一律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粮食税,经济核算 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

6、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缓和了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 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 积极性,比较两种政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特点: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1、背景: 2、目的: 3、内容: 4、效果:,苏俄: 中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制约生产力的发展,而且造成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十年“文

7、革”使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都要发展生产力,改革不适当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1)都从农村改革入手: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所有制的多样化发展经济:新经济政策放开商品市场,允许私人办企业;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也鼓励私人办企业,,新经济政策取得很大效果,但列宁逝世后,即被高度集中的体制所取代; 我国在邓小平之后仍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发展,斯大林模式,2、标志:,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1、形成:,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形成。,3、含义:,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

8、主义政治经济体制。,4、特征:,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治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思想上: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 个人崇拜盛行。,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是怎样形成的?,形成原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历史传统制约; 再加上斯大林的个人因素。,形成过程:,工业: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农业:搞集体农庄,实行全盘集体化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政治:高度集权,缺乏民主监督,个人崇拜盛行。 最终形成了高度集权,以行政手段实施计划经济的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

9、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间,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理由:老路时间长,资金积累要经历一个过程; 增强国防力量,优先重工业可以防御帝国主义战争的威胁,保卫国家。,阅读材料 材料一 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

10、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1、材料一表明苏联中央在农业集体化决策上有什么变化? 可能带有什么问题?,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的现象,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苏联改变农业政策,加快集体化进程(全盘集体化); 问题:采用行政命令,不可避免出现强迫,由于有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行为,引起农民的不满与抵制; 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材料二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评论说:

11、“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那有这样的道理。” 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情况和毛泽东的评论,谈谈“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利: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奠定基础; 国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而且培养大批专家。 弊: 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它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在历史上起

12、过积极作用。它曾使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这种制度有它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苏俄(联)初期探索和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巩固苏维埃政权,建立社会主义 的经济基础,世界工业强国,三、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来势凶猛、波及范围广、时间特别长、破坏性大,(1)基本矛盾 (2)贫富差距 (3)分期付款 (4)股票投机,【思考】: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为什么会迅速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罗斯福新政实

13、施的背景,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影响,(3)世界 局势:,(1)经济:,(2)政治:,极大的破坏了生产、浪费社会资源,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局势紧张,-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思考】: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政策: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影响: 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交织在一起,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境地。 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信心,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到崩溃边缘。,教训:,资本

14、主义经济自我调整是有限度的,政府必须适当干预,1、新政的实施 (1)第一阶段1933-1935 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2)第二阶段1935-1939 长远改革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整顿银行业, 克服金融危机,紧急银行法,银行信誉恢复,促进金融业正常运行,为工农业生产恢复提供了保障,恢复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保证了农民利益,对农业的复苏起到积极作用,复兴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工业生产逐渐恢复;劳资矛盾有所缓和。,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险法,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社会稳定;缓解了就业压力;扩大了内需; 保护了环境。,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5、报纸咒骂罗斯福太迁就工人,是“敲富人竹杠”、“天天吃烤百万富翁”!社会保障法出台后有人说“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共产党。 罗斯福说:“在美国从来没有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有着更坚定的信仰!” 这些人为什么骂罗斯福?他们与罗斯福有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两者分歧在哪里?,反对原因:新政保障劳工利益,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国家干预的方式与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相违背,不被理解;,无根本冲突:新政是从根本上维护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利益; 两者分歧:政府干预经济,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深远影响:,减轻了危机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帮助美国渡过危机,A、开创了国家干

16、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经济运作模式调整 B、奠定美国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础 C、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新政到底 “新” 在什么地方?,1.新的政策:,2.新的模式:,4.新的起点:,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 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 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3.新的特点:,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他们是谁?你同意上面的观点吗

17、?为什么?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同之处:,敢于直面困难,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勇于创新,善于借鉴,大胆尝试;,以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为己任,探究,比较苏、美、中三国农业经济政策的调整,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改善工农联盟;生产恢复;政权得到巩固,成立农业调整署,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国家干预经济,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遏制了法西斯,保护了民主制,开创了新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制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