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建筑.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81923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9.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美学建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旅游美学建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旅游美学建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旅游美学建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旅游美学建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美学建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美学建筑.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中国古建筑欣赏,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中国古建筑在旅游中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了解古建筑的审美特征与形式特征的区别,掌握其审美价值。 教学内容 1.中国古建筑的形式特征:城池建筑、宫廷建筑、陵园建筑、 寺庙建筑、石窟建筑、佛塔建筑、桥梁建筑 、中国古建筑的审美特征:结构形式、群体组合、装饰色彩、 人工美与自然美的结合。,旅游美学,中国古建筑与欣赏,建筑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目的,运用一定建筑材料(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 ),遵循一定的科学、美学规律,所作的空间安排。,旅游美学,中国古建筑与欣赏,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

2、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旅游美学,中国古建筑泛指近代西方文明决定性地影响中华文明之前,在中国古文化主导下产生的建筑物、构筑物、建筑方法和相关体制。中国古建筑的影响范围遍及半个亚洲和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在世界建筑历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旅游美学,中国古建筑与旅游,旅游美学,中国古建筑,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了城市(城池),在古代,城市是奴隶主和封建主对劳动人民进行 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的据点,也是统治集团奢侈消费的安乐窝。城市建设是 为这些目的服务的。另一方面,城市又集中表现了古代经济、文化、科学、 技术等方面的成就。,一、古城建筑,

3、旅游美学,城墙 在古代建造的城防工程,作为保卫城市、抵抗入侵的凭借,由箭楼、闸楼、城楼、角楼、敌台、敌楼、堞墙、垛口、吊桥等防御工事构成了一整套坚固的城防体系。,一、古城建筑,旅游美学,长城 在古代建造的城防工程,作为保卫城市、抵抗入侵的凭借,一般由墙体、城门、城楼等组成。,一、古城建筑,旅游美学,明代南京城 中华门 复原图,旅游美学,一、古城建筑,开封城墙,旅游美学,一、古城建筑,“宫”在我国出现是相当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100 年到公元前 1600年的夏代。古书上记载有:“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湿”、“禹作宫室”等。从 秦朝开始,宫被指定为帝王之所,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旅游

4、美学,二、宫殿建筑,“殿”的称呼是从史记记述阿房宫“前殿”时开始的,它是指宫中 容纳众人的大堂。一般是高大雄伟的单体建筑,体现出一种威严和权势,表明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旅游美学,二、宫殿建筑,“汉三宫” 未央宫,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萧何主持所筑 。 长乐宫,始建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年后竣工。 建章宫,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 。,旅游美学,二、宫殿建筑,建章宫复原图,旅游美学,“唐三宫” 太极宫兴建于隋代,当时称为大兴宫。唐初的两位皇帝主要居住在于此。 大明宫在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龙朔三年(公元663年),高宗迁入大明宫听政。 兴庆

5、宫的前身是唐玄宗即位以前的邸宅,唐玄宗即位后,将此地扩建,形成又一个宫殿区。成为皇帝听政与生活的中心。,旅游美学,二、宫殿建筑,“明清故宫”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从明朝永乐五年(公元 1407 年)起,明成祖朱棣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了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经过 14 年的时间, 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群。清朝沿用以后,只是部分重建和改建,总体 布局基本上没有变动。,旅游美学,二、宫殿建筑,明清故宫,隋,旅游美学,旅游美学,从故宫的总体布局来说,分前后两大部分,俗称外朝和内廷。前部主要是宫殿,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前面(即外朝)有太和门,两 侧又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这部分宫殿

6、是封建帝王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 后部(即内廷)由乾清宫、坤宁宫和东西六宫组成,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在清代也是皇帝日常活动的场所。,明清故宫,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群 。,旅游美学,三、陵墓建筑,封土形制:是关于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 大型陵墓的建造是中国封建伦理对孝道的一种规定,谓之“厚葬以明孝” ,也是对帝王生前就安排死后的 “奢侈生活”行为的维护。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了“覆

7、斗方上”式、“因山为陵”式和“宝城宝顶”式的演化过程。,旅游美学,三、陵墓建筑,“覆斗方上”式 :就是在地宫上方用黄土堆成三阶逐级收缩的方形夯土台,形状很像倒扣的斗。这种封土形制沿用的朝代最多,自周朝一直延续到隋朝。之后又被宋朝继续选用。,旅游美学,三、陵墓建筑,秦陵,旅游美学,“因山为陵”式 :就是将墓穴修在山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以墓道与山体外相连,整体气势宏大,雄伟壮观。唐朝帝王陵墓使用这种封土方式。,旅游美学,三、陵墓建筑,昭陵,旅游美学,“宝城宝顶”式 :是在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穹隆顶宝顶。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

8、。,旅游美学,三、陵墓建筑,宝城宝顶,旅游美学,四、寺庙建筑,旅游美学,寺庙建筑起源于古印度,从北魏时期开始在我国出现,到唐宋时期达到顶峰,明清时期也有大量的修建。 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以及佛教信仰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寺庙建筑大量涌现,在艺术和工艺上都达到了高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四、寺庙建筑,1.汉传佛教寺庙(白马寺 少林寺 相国寺) 2.藏传佛教寺庙(大昭寺 布达拉宫 扎什布伦寺 ) 3.南传佛教寺庙(西双版纳勐罕寺 瑞丽遮勒寨大金塔寺 ),旅游美学,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共有大小金顶14座,扎仓4个,经堂56座,房屋3600余间,寺僧800余名,总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旅

9、游美学,西双版纳勐罕寺,南传佛教佛寺建筑形式与结构上多受缅、泰建筑风格影响,屋顶高起,坡度较大。有一部分受干阑式结构的影响,下面凌空,上建殿堂。,旅游美学,五、石窟建筑,旅游美学,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五、石窟建筑,旅游美学,印度 中亚 新疆 河西走廊 黄河中下游。,北魏(386534)、隋(581618)、唐(618907), 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唐代以后逐渐减少。,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

10、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旅游美学,莫高窟,六、佛塔建筑,旅游美学,塔是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东方传统建筑。是一种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浮屠”“佛塔”、“宝塔”等。,六、佛塔建筑,旅游美学,塔的建筑形式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梵文stucircpa ) ”,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在漫长的历史中曾被人们译为“浮图(Buddha,梵文)”“塔婆(Thupo,巴利文)”等,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六、佛塔建筑

11、,旅游美学,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窣堵坡与中土的重楼结合后,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西安大雁塔 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旅游美学,楼阁式塔,嵩岳寺塔为砖筑重檐式塔 位于嵩山峻极峰下嵩岳寺中,初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历经1400多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旅游美学,重檐式塔,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由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尼泊

12、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塔体砖石结构,高50.9米,由塔座、塔身和塔刹组成。,旅游美学,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塔在造型上属于印度形式,但在结构上(如宝座上的短檐、斗拱和宝座顶上的琉璃罩亭等),明显地表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建筑和外来文化互相结合的创造性杰作。,旅游美学,金刚宝座式塔,七、桥梁建筑,旅游美学,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称为桥 。 “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七、桥梁建筑,旅游美学,我国古代的桥梁建筑,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土、木、石、砖、藤、铁等建筑材料,建造了数以百万计、类型众多、构造新颖的桥梁,点缀着祖国的江山,增添了壮丽色彩。,1.梁桥 中国最先建造的桥梁类型 2.索桥 受攀藤而渡的启发而创建 3.浮桥 受乘船过河的启发而创建 4.拱桥 把建造城门用的拱券结构用于建桥,旅游美学,中国古代桥梁“四大兄弟 ”,七、桥梁建筑,旅游美学,赵州桥,又名大石桥,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弓形石拱桥,净跨37.02米,拱矢高度7.23米,大约于隋朝开皇末、大业初(605年)修建,由著名匠师李春、李通等建成,到今天已有一千三百七十余年,是一座高度的科学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 。,赵州桥,旅游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