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评作文在普通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90037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1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伴互评作文在普通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同伴互评作文在普通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同伴互评作文在普通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同伴互评作文在普通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同伴互评作文在普通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伴互评作文在普通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伴互评作文在普通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同伴互评作文在普通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2010.6.23,概要,研究内容 理论背景 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问题 研究方法,1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探讨同伴互评作文在普通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在基础作文写作过程中的词汇运用、文体结构和语句连贯性这三方面能力的影响以及同伴互评这一教学策略能否促进学生提高作文评改能力。,2 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皮亚杰关于建构主的基本观点就是:人们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立起来,并在“平衡 不平衡 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 (1)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 (2)社会建构主

2、义理论虽然强调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但这种建构不是任意建构,而是需要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即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3)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1.2.2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主要特征 (1)提供社会协商作为学习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 培养反思能力 (3)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1.2.3 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策略 (1)目标指引,创设情境 小组讨论 (2)独立探索,积极体验 独立写作 (3)合作学习,营造民主气氛 同伴互评 (4)反思评价,意义建构 教师点评 这一部分需要提供来源说明谁

3、提出和制定这些指标?,1.3 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 有关同伴互评在二语写作中的运用研究。研究者最关注的两个焦点是 学习者对同往复评价的态度以及这种评价方式对写作可能带来的影响。Partridage(1981)被认为是最早对学习者关于同伴评价的态度进行实证研究的人。 关于同伴评价效果的研究,争议很多。大部分研究都反映同伴评价对学生产生了不同方面的积极影响(Villamil & De Guerrero, 1998;Berg,1999;Tsui & Ng,2000;Min,2005;Miao,Badger & Zhen,2006)。,1.3.2 国内研究 国内对同伴互评的研究也很

4、少,而且大都停留在引进和介绍国外理论和方法的水平上(叶绿青1999;张坚,2000;张英等,2000)。 有的研究显示,学生对同伴反馈持欢迎态度(莫俊华,2007), 而有的研究则表明学生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方式,对其持否定态度。(张敏,2007) 最近,Miao等人(2006)在广东一所大学的研究发现: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都能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质量,不过教师评价的效果被为更好。,2.1本论文课题的理论意义 从前面的研究综述可知,国内外对于同伴互评在二语写作中的运用研究对象也大多是大学生,研究方法也大多采用实验研究,而在普通高中生中开展此类的研究很少。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同伴互评这一教学策

5、略对普通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词汇、文体结构以及语句连贯这三方面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同伴互评对学生作文批改能力的影响。,2.2 实践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教师对过程教学法产生的兴趣,并尝试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李森,2000;吴锦、张在新,2000;张吉生、周平,2002)。 由于同伴互评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在写作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评价同伴的文章,有利于学生从读者的角度思考文章的写法,从而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应如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这种做法能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修改、审校和组织、归纳的能力。,3.1 研究目的: 本研究试图通过

6、在普通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引入同伴互评这一教学策略来解决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以下问题: (1)用词不准确; (2)文体意识不强; (3)语句间缺乏连贯性,逻辑混乱。 (4)以及促进学生提高作文批改的能力。 3.2 研究问题:用疑问句来提问? 运用同伴互评教学策略对普通高一年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作文批改的能力的影响。,3.3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 3.3.1 发现问题: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我根据高考英语基础作文写作评分标准对学生英语习作的批阅,总结出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篇章层面上:文章结构不符合英语习惯,篇章连贯 性差,文章内容单薄,段落扩展不力; 在句子层面上:句子衔接差,大量的短句充

7、斥全文, 句式表达严重汉化; 在词汇层面上:用词不准确,使用的不能使用新学到 的词汇; 在基础语言知识层面上:简单错误较多,拼写、语 法、搭配等,同样的错误会多次,反复出现。,3.3.2 寻求对策 首先我 开展反思,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现在所采用的写作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基本遵循教师布置题目 学生写作 教师阅读修改 教师讲评反馈的线性模式。教师通常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其意见就是最终裁决,学生很少有机会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教师所给出的评价往往都是严肃有加。所以教师的评价往往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 这一段与学生写作中的语篇、词汇语法错误有联系吗?,在对自身的反思后,我通过问卷和访

8、谈开展对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现行写作教学方法的认可度,以及学生对教师反馈的回应。 调查结果表明:1. 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没有兴趣。他们只为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才进行英语写作练习,因此在成文后,他们不会花时间去仔细检查检查诸如拼写、语法之类的错误。 其次,在写作中,他们不考虑遣词造句,更不会刻意运用英语写作技巧,他们认为在实际写作中无法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与实际写作变成了简单的翻译过程,因此写出的文章结构不符合英语习惯。,第三,他们认为自身的语文能力也是阻碍他们成功 写作的原因。比如词汇量少,语法知识薄弱,造成文中充斥着大量短句,表达严

9、重汉化。 第四,对于教师批语,他们从来不会在意,因为他们只对分数感兴趣。 从调查结果看来,教师评改收效不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缓慢。而另一种反馈方式学生互评,是对传统反馈方式的一个很好的补充。,3.4 行动方案 3.4.1 分组 首先设计关于英语写作学习动机的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对他们进行写作测验(如何操作?)以了解他们的写作水平(评价标准?) 根据此次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再将两组搭配成对子,四个同学一组。,3.4.2 培训 在学生正式评价同伴作文之前,先对他们进行培训(时间为一周),目的是要学生理解并熟悉评分标准和整

10、个操作过程。培训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发放评分标准并详细解释;谁定的内容? 学生阅读同样一篇文章; 学生写下对这篇文章的评语(从哪些方面写?); 学一参照评分标准,独自给该范文打分;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该文章的优缺点(内容还是语言或是结构方面?) 学生把自己的评分和教师的相比较,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和学生协商,达成对评分标准的统一认识。,附评分标准:务必提供依据或者来源来说明 级别 分数 具体表现 优秀 13 15 要点齐全,层次分明,用词准确,语言流畅,句式丰富。 良好 11 12 要点齐全,用词准确,语言流畅,过渡自然。 及格 9 10 要点齐全,能够用给出词、句式完成任务。 较差 4 8

11、 缺要点或个别句子不通。 差 1 3 遗漏主要内容,词汇贫乏,句式、语法或用词错误较多, 严重影响理解。,3.4.3 学生独立撰写初稿 学生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在小组内讨论有关话题,交流观点,挖掘主题内容,查阅生词、词组,补充有关信息,以便进一步完善或拓展其写作思路。根据讨论结果,小组成员独立完成作文初稿。 3.4.4 小组同伴互评 每次学生互评时,每组评改四篇不同的文章(不包括组员自己的作文,文章的作者姓名隐去),每个组员轮流阅读这四篇文章,以评分标准为依据,写下自己对每篇作文的评语以及作文得分。然后,组员对这四篇作文分别讨论,给与平均分,每篇作文也会有四个评价表, 3.4.5 学生修改后交终稿

12、 文章的原作者看完同伴的评改意见后,继续修改作文,并将最终稿交给教师。同时教师也会对学生的每篇初稿进行评分,并与学生的互评得分进行比较,看看两个分数是否具有一致性。,互评标准: 1. 语言基础方面 1)是否有语言错误?(包括拼写是否正确?所用词语能否恰当 在表意?词的形式是否正确,尤其是名词和动词?) 2)时态、语态、句子结构是否正确,使用是否恰当? 3)书写是否清晰、工整? 2. 表述策略方面 1)议论文体 (1)是否全面呈现了要点? (2)每部分开关是否有恰当的主题句? (3)每个主题句后面是否有恰当的论述? (4)在必要的地方是否使用了过渡词、句? (5)句式变化是否丰富? (6)是否有

13、出色的语句?(请画出),2)说明文体 (1)是否全面呈现了要点? (2)句与句之间意思的表述是否合理并有逻辑? (3)过程、说明或介绍等表述得是否清楚? (4)在必要的地方不否使用过渡词、句? (5)句式变化是否丰富? (6)是否有出色的语句?(请画出),3.4.6 教师点评 每次学生完成同伴互评后,教师随机抽取一到两组的学生互评结果在班上公开点评,指出其作文批改中的可取之处(如能准确发现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能给出相应的修改评语)以及不足之处(如没有能就作文中的错误之处给出正确的修改意见或对正确的表达给出错误的修改意见)让学生引以为鉴。 3.4.7教师对前10周教学反思后,为后10周提出写作教

14、学策略上一些调整,3.4.6 结果与讨论 数据收集 1)调查问卷:开展行动研究前、中、后各一次,主要 是了解 学生对同伴互评这一教学策略的认可程度; 2)访谈,每次进行作文同伴互评后随机抽取四位同学进 行访谈,主要了解他们在同伴互评中存在的问题以 及他们有何改进建议; 3)教学日志;教师3周还是2周写一次 4)每次学生互评作文得分与教师批改得分进行比较 5)开展行动研究前后两次作文测验成绩对比。该行动研 究为期二十周,每周一次写作课。,小组互评标准: 1. 语言基础方面 是否有语言错误?(包括拼写是否正确?所用词语能否恰当 在表意?词的形式是否正确,尤其是名词和动词?) 时态、语态、句子结构是

15、否正确,使用是否恰当? 书写是否清晰、工整? 2. 表述策略方面 1)议论文体(argumentation) 是否全面呈现了要点? 每部分开关是否有恰当的主题句? 每个主题句后面是否有恰当的论述? 在必要的地方是否使用了过渡词、句? 句式变化是否丰富? 是否有出色的语句?(请画出),2)说明文体 (exposition) 是否全面呈现了要点? 句与句之间意思的表述是否合理并有逻辑? 过程、说明或介绍等表述得是否清楚? 在必要的地方不否使用过渡词、句? 句式变化是否丰富? 是否有出色的语句?(请画出),教师还是学生?个人还是小组的作文评价表 1.文章结构是否有条理? 2.是否全面呈现了写作要点? 3.在必要的地主是否使用了过渡词句? 4.句式变化是否丰富? 5.是否有出色的语句?(画出) 6.书写是否工整? 7.有无语言错误?(指出)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