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pt.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96413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章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四章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四章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四章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四章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章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章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pt.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经济发展方式涵义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1、经济发展方式的涵义 2、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选择过程,1、经济发展方式的涵义,一般而言,经济发展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 一是侧重于实现更多经济产出的单纯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实现的外延扩张式的粗放型增长。 (核心追求是实现国民经济更快的增长速度和总量的扩张 ),二是侧重于追求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高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实现的内涵式的集约型增长 (实质在于不仅包括单纯的经济增长,而且全面地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 ),2、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选择过程,“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

2、”。 -1987年党的十三大 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 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其内涵也从一个转变扩展为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涵:要从投资驱动型增长转向基于生产率提高的增长;要从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要从靠外需弥补内

3、需不足转向以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主的需求结构。 吴敬琏,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提出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原因,(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提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加速推进。 -2010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2010年,温家宝总理全国人大年度例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原因,传统发展方式存在的不协调、不平衡与

4、不可持续性的问题,迫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1、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不协调 2、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过于依靠第二产业。 3、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高。 4、科技创新不够,科技进步贡献率低。,1、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 -马克思 投资率长期偏高,世界各国投资率平均是20%多一点,我国2007年投资率达到42.1。 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近年来一直在50%左右徘徊,而世界平均水平在78%上下,其中美国为86%左右、日本为73%左右。 1978年我国消费率为62.1%,2008年降为48.6%,下降13.5个百分

5、点。,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 从1978年的9.7上升到最高2006年的65。同期美国和日本的外贸依存度约占GDP的2025。 出口占GDP的比重 从1978年的4.6上升到2006年高点超过35。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比率为1014。,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过于依靠第二产业。,我国人均GDP从2002年起超过1000美元,到2009年已达3600美元;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并没有随着人均GDP成倍增长而提高,一直在40%左右徘徊。,500强企业产业分布失衡,多集中在重化工领域。而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大企业发展滞后。 -中国企联和中

6、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服务业企业不足30%,营业收入所占比重不足40%。 2011世界企业500强中服务行业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人均超过了50%,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致使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靠第二产业特别是“两高一资”行业(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制约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制约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高。,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表观消费量

7、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15%,火电供电煤耗高20%,水泥综合能耗高23.6%。,2009年,我国GDP占全球总量的8%,但消耗了世界能源消耗量的18%、钢铁的44%、水泥的53%。 我国一些主要矿产品(如原油、铁矿石等)的对外依存度已从1990年的5%上升到这几年的50%以上。,截至2010年底,我国耕地总数不足18.26亿亩,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4,只有美国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4、科技创新不够,科技进步贡献率低。,

8、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低,技术对外依存度很高。我国是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但核心技术几乎都是外国的。我国号称“世界工厂”,但几乎没有世界名牌,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比发达国家低个百分点左右。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总额的24%,但自主品牌不足1%,且没有一个世界名牌。美国商业周刊和国际品牌公司2006年公布的全球100个著名品牌中,美国拥有50个,欧洲占有38个,亚洲也有11个(其中日本8个、韩国3个),而我国却一个也没有。,三、导致不协调不全面和不可持续性的传统发展方式的体制性因素,1、分配机制不完善导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抑制了居

9、民消费需求的提高。 2、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导致要素价格扭曲,加剧了产业结构的失衡。 3、政府转型滞后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现行财税体制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收入分配的公平。 4、重经济增长的政绩考核机制,1、分配机制不完善,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是向资本和政府倾斜的,企业可支配收入比例不断上升、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也持续增加,二者的增加都在压缩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所占的份额。,2、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自然资源等。如果这些要素的价格不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甚至被人为压低,就会降低投资成本,加速生产扩张。生产扩张所带来的产能不能被低报酬劳动者的购买力所消化,就会产生生产过

10、剩,并引发一系列的结构性矛盾。当前,我国价格形成机制,尤其是资源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严重偏离市场供求。,3、政府转型滞后,当前,我国政府仍然控制着很多资源的配置权。政府的资源控制、项目审批、价格管制、行政性垄断等权力,削弱和排斥市场在一些领域的资源配置功能。出现有些政府部门和垄断行业吃着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红利”,同时把经济发展失衡的代价转嫁到所有的市场主体和社会成员的情况,也弱化政府宏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4、现行财税体制,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是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沿袭下来的,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间虽进行了一些局部调整,但总体框架

11、没变。随着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容易使地方政府热衷于引进和发展税收贡献比较大的大项目,从而产生投资扩张的冲动。,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000多亿元,人均的财政收入相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稍微少一点。如果加上卖地等收入,就超过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说明我们现在财政收入水平应该是很高的。财政支出更多,2009年70,000多亿元,人均的财政支出比农村的人均收入高多了。如果我们把财政支出做个比较大的调整,那么我们可以比较大幅度地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包括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2008年,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4%,社保与就业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

12、0.9%,两项合计占15.3%,这比人均3000美元-6000美元阶段其他国家平均用于这两方面的支出低了整整16个百分点。因为那些国家这两项支出平均占全部财政支出的31.9%。,我们现在国有企业每年有10,000多亿元利润,如果拿出30%-50%用于充实社保基金等,这就是3000亿-5000亿元以上,把这些钱用于民生项目,包括社保等,就可以增加好几千亿元,现在我们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不完善,国有企业利润上交比例太低了,这也是很不合理的。,4、重经济增长的政绩考核机制,由于我国对官员的考核长期以地方经济GDP增长为主的标准,也使得一些地方出现唯GDP增速论干部上下的简单做法。这样造成的不利后果

13、,即是使部分地方领导单纯追求短期经济增长,不顾长远协调发展,对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不闻不问,甚至为了“政绩”不惜损害群众利益,致使一些地方GDP增速虽快,但群众却无法分享发展成果,有的地方还因追求畸形发展背上沉重债务。,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国民幸福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深化生产要素改革,深化金融、财税体制改革,(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改革干部考核标准 (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科

14、技创新、加强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国民幸福,(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以政府为主导。政府除了采取宏观调控,以财税和金融杠杆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外,还要加快自身转型,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实现从经济增长型政府转向公共治理型政府,从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从追求GDP的政府转向追求GNH(国民幸福)的政府。,(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第一,逐步形成居民、企业、政府可

15、支配收入协调增长的机制,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中的比重。 第二,逐步形成劳动报酬与资本回报合理分配企业收益的机制,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 第三,促进有助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机制的形成。,第四,逐步形成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的经济机制,在二次分配中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第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倾向。,(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深化生产要素改革,深化金融、财税体制改革,第一,通过资源能源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改革来重新配置资源,改变资源配置扭曲的现状。,第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要强化财政的公共服务职能,向调结构、保公平、惠民生转变;在政

16、府间财政安排上,通过全面推进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完善地方税收体系,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权事权关系;在税制改革方面,降低总体税负,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同时调整税收结构,合理分配税负,使税收真正体现“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第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防范并化解金融风险,构建既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体系。,第四,推进国有垄断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领域的改革。,(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改革干部考核标准,把民生福祉指标、环境指标、社会安全指标、人文指标等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成果

17、的“硬”指标,彻底转变片面追求GDP发展的传统激励模式。,(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加强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1840年的时候,清朝的GDP是英国的6倍,占世界的33%,英国的GDP占世界的5%,清朝的GDP比英国大得多,清朝军队又有100多万人。虽然我国GDP的规模很大,但由于其构成是茶叶、蚕茧、瓷器等,而西方国家的GDP构成则是机器设备、坚船利炮,结果我们还是落后,加上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最终是被动挨打。,(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传统的粗放发展方式下,增长主要是靠自然资源和资本的投入拉动。因此随着生产的增长,增长得最快的是来自土地和

18、资本的收入。由于政府能够低价征地,土地收入绝大部分归各级政府所有,资本收入则归政府和富有的人群所有。而以上的两种主体的消费倾向偏低,所以其收入增加对消费占GDP的比重并没有多大助益。上述生产函数的分析告诉我们,要促进居民消费,办法有二:一是增加就业;二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依靠这两项生产要素拉动经济发展的结果,就是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和专业人员的收入的增长。 人们以什么方式加入生产,就以什么方式加入分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结构需要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连年追求超高速经济增长也成为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各地为了追求短期超高速经济增长,不断加大投资,而且大上工业特别是重化工项目

19、,挤压消费。投资增速过高,粗放扩张,必然要付出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要求财政从经济建设型财政转为公共服务型财政,财政支出主要应用于公共服务而不是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支出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外主要用于“三农”,如兴修水利、改良品种、推广农业先进技术、种粮直补等。应大幅度增加公共服务支出,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培训与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建设等,从而有效提高公众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说到底是改革没有完全到位,权力不但顽固地不肯退出市场,反而强化对市场活动的干预压制所造成的,根本解决之道就只能是坚持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和民主法治化的政治改革,使

20、公共权力的行使受到法律的约束和民众的监督。,“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就目前而言,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市场、汇率机制、教育科研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问题亟待我们一一破题。,如政府依旧保持对部分重要资源有过大的配置权力;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政绩的主要考核标准;财税体制缺陷,比如以生产型增值税为主的收入结构、重要支出责任的过度下移等,促使地方不能不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要素价格扭曲,鼓励资源浪费。这些障碍迟迟得不到消除。,其次,鼓励创新和创业的制度环境还有待建立。改革开

21、放以来,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了很大进步,有很多技术都达到或接近世界前沿。但是这些发明的商业化、产业化却步履维艰,原因就是能够鼓励创新和创业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治环境、社会舆论环境没有建立起来。近几年兴起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外流潮,充分说明了这方面形势的严峻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

22、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身规律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一是,经济运行正式规则与政治体制的关系;二是,市场经济体制正常有效运行的外在条件。,“经济运行中的正式规则是由政治体制来定义和保证实施的,因此政治体制是决定经济绩效的基本因素” 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思,经济运行中的正式规则,主要包括“规定了所有权归属、使用、收入权和财产权,以及资源和法律中提到的各种资产转让权”,也即一种经济制

23、度或体制。,经济制度的预期功能的释放离不开政治体制的保障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对经济制度取得良好的经济绩效往往是决定性的。同样,经济运行中的正式规则的变迁必然也要求政治体制的变革与调整以适应前者不断取得良好的经济绩效的需要。基于这种逻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然首先意味着经济规则的变迁,必然也呼唤着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的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随着经济

24、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马克思,“国家的存在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国家又是人为的经济衰退的根源。”,政府权力的恰当配置与规制对经济繁荣的意义,说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经济发展的逻辑也决定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诉求。,从新中国建立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是“首先利用政治权力的最本质的工具强制性力量确立了国民经济的基本框架;在新的经济制度建立后,共产党又将其初始的政治权力组织结构完备,形成了政治权力支配经济制度的基本秩序” 杨光斌,所谓权力经济,“是指一种权力(国家权力、政治权力或政府权力)构成了一个社会

25、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并且左右着经济运行方式、经济发展及其动力机制的一种经济形式和经济形态”,从经济体制方面来看,“权力决定着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速度、力度、后退或前进、目标和方向以及经济体制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规律”;从经济运行的方式来说,“权力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垄断和竞争、繁荣和萧条、社会资源的行政配置或市场配置等”;从经济发展来看,“权力构成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隐性的但往往起最后作用的要素”。而且正是权力在经济运行中的如此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导致了我国产业结构“纵向上的僵化和横向上的分割,出现畸形经济和诸侯经济”,而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所必须批判和反思的经济形态。,二、经济发展方式转

26、变的价值诉求呼唤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其实要实现一种“包容性增长”,即不仅是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而最重要的是要打破“GDP情结”,结束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价值追求,“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最终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消除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东亚的经济增长可以用要素投入的增加来解释,而不是归因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克鲁格曼,

27、问题,第一,由于增长主要是依赖要素投入,特别是那些比较有利于实现增长的如社会固定资产的投入,因此用于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的医疗、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以及其他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福利的投入不足,就造成人们无法充分享受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益和实惠。,第二,资源受到掠夺性开采,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由于增长主要是依赖投入的增长,这个投入不仅包括资本、劳动力,当然也包括资源的投入,在没有技术进步这种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作为保障的条件下,必然会带来靠大量掠夺性开采资源和投入来拉动增长,从而也导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且“环境严重污染问题说明生产者的大量生产成本被外部化,没有纳入其私人成本考虑和计算,而是成为社会成

28、本”,第三,城市化、工业化以及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来的因拆迁、土地侵占而引发的公权与私权的矛盾与冲突直接威胁着社会稳定。,第四,严重的腐败问题。 “让我们设想一个组织的尽善尽美,无比幸福的社会;要彻底搞乱这个社会,只要将优免给予一些人而使其他人丧气就足够了,这点不是很明显吗” 西耶斯,第五,贫富差距、收入差距在地区之间、阶层、群体之间越拉越大。,“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邓小平,这种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

29、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变成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首先,以权力过分集中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制为前提的政治锦标赛,必然导致地方各级政府官员的向上负责的取向,毕竟其晋升与否往往决定于上级的态度和意见,而“所受的水平方向的监督与制约非常有限,尤其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对象民众与企业不能直接影响地方官员的任命,虽然他们是最有资格和能力监督和评价政府服务质量的主体”,第二,政治锦标赛考核指标要求是可衡量与可观察的,即“政府官员的晋升高度依赖于一些可测度的经济指标”

30、 凡是有利于GDP增长的事情,政府就大力投入去做,而那些对GDP增长没有贡献或贡献不大的但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的诸如教育、文化、医疗以及社会保障和其他形式的福利的,在公众没有制约政府权力的条件下,政府则往往缺乏投入的动力与兴趣。,第三,在政治锦标赛的指引下,既然考核的指标主要是可测度的经济指标特别是GDP,那么政府就会为了GDP的增长而“苦心孤诣”地寻找各种“经济增长点”,于是“一些地区的政府官员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甚至编造经济增长数字”并且为了增长,掠夺性地开采资源而不顾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引进一些高污染的、技术含量低的企业,而不顾对当地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居民的生命健康的严重危害。,第四,政治锦标赛还带来地方政府之间的“不合作”倾向,因为地方政府之间合作带来的任何“双赢”都会增加对方胜出的砝码而削弱自己胜出的可能。,在当下的中国,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并不是要照搬别国的政治体制模式,而是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须明确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它是在社会主义宏观政治制度框架内的调整与变革,并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质,“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 邓小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