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的写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198209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96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通讯的写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人物通讯的写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人物通讯的写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人物通讯的写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人物通讯的写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物通讯的写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通讯的写法.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通讯按报道题材分四大类,通讯按报道题材分,一般分为 人物通讯、 工作通讯、 事件通讯、 概貌通讯四大类。,一篇人物通讯要写出个性和特点,人物通讯是写人的报道。人物通讯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 写人的 言行、故事、精神、观念等 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深刻、更详尽、更生动的新闻体裁。通讯有许许多多名目,如:特写、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记者来信、新闻小故事等等。人物通讯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新闻载体尤其引人注目。,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分为 1传记

2、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2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3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选择新闻人物,要注意如下标准:,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 有能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 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人物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物通讯的常用手法,1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异点 2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3借他人之口刻划人 4借景写人,人物通讯写作

3、,写人不可缺少的要素: 、人物的外貌特征。 、人物言行。 、细节描写、引述人物观点、揭示人物精神。 、精选五六个故事情节,揭示社会意义 5、注重景物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6.选择叙述角度,结构长篇文章。,1.人物的外貌特征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描写例: 他是短小而纤弱的,穿着一件乳白色的长衫,软底的中国式鞋子。他没戴帽,剪得短短的头发,象一把刷子似的直立着,在结构上,他的脸和普通中国人的脸并不两样,可是他在我的记忆中,却是我以前从未见过的动人心弦的脸。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记鲁迅,人物外貌描写要用一句话抓特征:即核心句,抓人物外貌描写要用一句话抓特征。 没有这句话就没有核心句。 没有核心句就留不下

4、印象。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体态等外貌特征的描写,它往往能传神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人物外貌描写一句话抓特征:即核心句,大红的毛衣,深灰的暖帽,舒展的面庞,和蔼的笑容,闪烁的星眸,这就是记者见到的身患食管恶性肿瘤,一年中做了开胸、开颅等三个大手术的孟二冬教授。 黑色的钢琴,一幅题为“春意浓”的国画,画中粉红的春桃,三只缠绵飞绕的蜜蜂,显露出无限生机。这就是记者走进的孟二冬教授的家。 罗旭 王庆环走近孟二冬教授,人物外貌描写一句话抓特征:即核心句,新闻作品的肖像描写是速描。 比较小说: 三国演义里写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5、”。写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若巨雷,势若奔马”。 形容词多文学化太强。,人物外貌描写,人物外貌描写不一定要在通讯的开头写, 可以做主题暗示,人物性格、内心情感揭示等。,2. 人物有代表性的言行的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 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 言语的适当运用,这些对表现人物性格、情感,深化文章主题都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通过行动刻划人物,通讯中的人物是行动着的人物。人物的思想、性格,都要靠行动进行刻划。高尔基关于文学创作曾说过这样的话:“为了使艺术作品有说服力,有教育的力量,要尽可能地使人物多行动,少说话。”这段话对于通讯也同样适用。一个不行动的人,也许有他的“

6、心迹”,却没有“事迹”,没有“事迹”也就没有新闻。,人物有代表性的言行的描写,黄昏恋,情归何处2001 年 杭州第二社会福利院,用的几乎都是老人们的原话,细细琢磨,相当出彩: 例一: “黄昏恋”的老人喜欢使用暗号。比如,试探对方是否嫌自己老,老太太就递上一袋蜜枣说:“上面有许多皱纹,不晓得你喜不喜欢?”如果对方有心,就会接话说:“枣上的皱纹越深越甜。”双方一旦锁定关系,就会手拉手像年轻“拖友”般亲热。,有代表性的言行的描写例二:,只听一位大伯满面红光地对身边的大妈说:“早知道你也喜欢我,我老早就同你摆鸳鸯谱了!” 大妈拧一把大伯的手背肉说:“现在喜欢你,不等于老早就喜欢你;今天喜欢你,不等于明

7、天也喜欢你!” 大伯眼睛一瞪,喉咙梆响:“喂喂喂,都几岁了? 又不是二十来岁,你再这样有趣,我实在吃不消”,人物言行描写例子,当有人介绍我们认识的时候,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动作)用锐利的眼睛审视着我, (动作)带着老相识的语调玩笑似地说: “你来了,这好极啦!你不是喜欢打架吗?这里将要大打一场架。”,人物动作、行为描写例子,我所预料的列宁并不是这样。我觉得他缺少着什么东西。他喉音中卷着“P”,(作者感受)把两手交叉地插在腋下,他很洒脱地站着。(再写动作)总之,这整个人是太朴素了,他身上感觉不到有丝毫“领袖”的风度。(评论)我是一个文学工作者。这个职业逼着我注意琐细的事情,这个义务已经变成习惯

8、了,有时候是一种讨厌的习惯。 高尔基列宁,3.人物精神态度描写(细节与引语),人物消息与人物通讯不是篇幅长短的差异,而是写人物故事与写人物精神的差异。 消息通过故事反映精神; 通讯通过写人物细节和引语 描写细节揭示人物精神。 人物引语表现人物做事的态度。,人物精神态度描写,怎么反映精神?态度怎么写? 描写细节揭示人物精神。 人物引语表现人物做事的态度。,写人要写独特细节。,精选细节展现性格 选好细节是写活人物的一个关键问题。有时,一个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就能写出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来。,学会用感人的情节和细节使故事出情,写作手法是捕捉主人公在某个特定环境中所流露的动人情节,而这情节对读者又是陌生的

9、,不曾见过的,否则,情感共鸣就会因“似曾相识”而大大减弱。,情节生动,情节是一系列事件具有逻辑性的组合。情节安排注意两点 完整、丰富、曲折。 通讯的情节相对来说是比较完整的。西方哲人亚里斯多德曾在诗学中下过定义:“我所谓完整是指一件事物有头,有中段,有尾。”通讯的情节就是这样的:有头有尾,中段饱满。 通讯的情节还要求丰富充实。还要有一定的波澜和曲折,态势忽而下跌、忽而上扬、继而再下跌、再上扬、跌宕起伏,总是让读者保持阅读的浓厚兴趣。 典型、生动、深刻 有些情节不仅十分动人,对刻划人物、表现主题也有着突出的作用,这就是典型的情节,同时也是生动的、深刻的情节。,人物通讯 医德贵仁 医术贵精,铜陵有

10、色报 曾发表 人物通讯 医德贵仁 医术贵精 讲的是有色职工总医院退休后又返聘的原放射科主任路宝权的事。 这篇文章因为有了具体的细节描写,而使得主人公的事迹更加真实、感人。,人物通讯 医德贵仁 医术贵精,“一次,一位乡下老太太操着浓重的乡音向他(路宝权)咨询,他把耳朵凑近她, 一遍又一遍地听,一遍又一遍地解释,感动了周围的病人,也深深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医护人员。” 这个细节体现的是路宝汉高尚的医德。,描写细节揭示人物精神,一位留着长头发的年轻人上了车,摆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评价) “啪”一口痰顺口而出,唾在地板上。小伙子抖着腿若无其事地看着窗外。(细节),描写细节揭示人物精神 人物引语表现人

11、物做事的态度,她走到小伙子身边,面带笑容地(细节)说:“这是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污染环境,对您的健康也不利啊!”(引语) 没等李素丽把话说完,小伙子冷冷地瞪她一眼,示威似的又在洁净的地板上吐了一口痰。(细节) 车厢里乘客气愤了。 人们一齐把目光投向李素丽。,描写细节揭示人物精神,她转身回到售票台,从自己的挎包里取出一团卫生纸,走到小伙子跟前,俯下身子,黓黓地擦去地板上的两块痰迹。(细节) 小伙子低下了“高贵”的头,再也没有抬起来。到站下车了,小伙子拿着月票特意走近售票台,低声对李素丽说:“大姐,对不起。” 北京有个李素丽,描写细节揭示人物精神,人物通讯通过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精神品格,避免记者自己

12、跳出来评价的主观化、概念化。 细节的描写。人们之所以记住中国的大吝啬鬼严监生,是在于记住了他临终时看着油灯的两根灯芯伸出的那两根手指; 而记住外国的吝啬鬼葛朗台,是记住了他在昏暗的灯光下数金币的细节。,描写细节揭示人物精神,最初在电视上看张铁林演皇上,心里是很不能接受。一个皇上整天不好好坐殿, 终日就是寻找一个被丢在民间的“还珠格格”。那部戏一下就火了赵薇,而张铁林, 更是把危坐殿堂之高的皇帝,干脆就演成一个性情随意甚至卡通意味的十足癫人。,人物引语表现人物做事的态度,当时心想:这也太不靠谱了吧?我们祖先历来跪地千人万人之上的唯一,难道就张铁林那副怪样子嘛:一时震怒起来就噘嘴呲牙经常圆瞪牛眼,

13、还一点一点往起端下巴;一时高兴起来又彻底没大没小,眼珠骨碌骨碌竟全是孩子气,举止、挺胸、走路之间,甚至还会挥洒出某种江湖气和混不论。 难道你这演的也叫皇上吗我不由当面向他问道; 哪知张铁林一面严肃声若洪钟般对我回答:“这就叫皇上!,人物引语表现人物做事的态度,“皇上原是给国家定规矩的人,可他那些规矩却都是专为管住别人而定的,可对他自己呢?就是所有规矩都跟他没关系。所以我演皇帝根本就是无法无天随心所欲!”(直接引语表现观点、个性。) 姑且就听他也就是这么有此一说吧。我后来越来越喜欢他这个人,不是因为他这套皇帝戏说,而是因为别的。,描写细节揭示人物精神,唐山老家的两个“爷爷”或是两个“孙子” 张铁

14、林的整个学龄前时光,是跟爷爷、奶奶在唐山长大的。当时父母一生下这个儿子,就匆匆去投身解放初期的大学求学、思想改造和滚滚革命洪流中去了。于是张铁林就被寄养在了唐山老家。,描写细节揭示人物精神,张铁林的爷爷原是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后来又成了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中医,他为人清高但从不拘小节,因此宅内的上下门风很是自由闲散,所以张铁林在跟爷爷、奶奶的相处之间,并无过多老幼尊卑的繁缛拘礼之分。 张铁林从小性格顽皮淘气好奇贪玩,见有皮影挑担者从门前经过,就把爷爷还没穿坏的旧鞋,一双一双偷出去换皮影人,,描写细节揭示人物精神,爷爷不穿的旧鞋基本都被孙子偷光,可爷爷却并不因此而对他有更多责怪。 再说回到家里,他们

15、爷儿俩当年因为争吃红脸生气的细节就更多了。比如一顿晚饭,奶奶蒸好一碗鸡蛋羹端上桌来,就一定要事先做好分配的绝对平均。偶然一次,手里的勺划得偏了些,将碗里蛋羹分成了6:4;让张铁林得到了6而爷爷只得到了4;于是爷爷脸上就会立刻挂相,,描写细节揭示人物精神,可转过天来,奶奶烙了一张香喷喷的葱花饼,下刀切饼时不小心又分出了块儿大块儿小,这回是大块分到了爷爷跟前,小块被放到了张铁林盘子里,于是爷爷就会吃得香,而孙子却马上心里感觉很是不爽。到如今张铁林演戏中还经常双目圆睁,总喜欢盯着眼前的物件不转眼珠,估计就是当年和爷爷争食时落下的一个习惯。 “皇上”和他的“月亮公主”,人物通讯悬念照应,上述通讯写得好

16、在: 作者找新闻热点,然后铺垫做悬念。 悬念由人物的直接引语破解。 再由直接引语引出经历故事,来反映人物性格成因。 最后回到开头进行照应,同时整章的中心突出。,4.人的内心世界描写,怎样才能使大家产生共同的兴趣,感到可读呢? 只有写人物的思想、感情、情绪因为人们的思想能够互相交流,引起共鸣,喜怒哀乐能够互相感染。,人的内心世界描写,写人要写内心世界,并不是要求你单纯地去写一个人物的内心活动, 而是强调更多的通过写一个人的事迹,来反映他的精神世界。,老劳模 白良太,他在井下当打眼工时,右手腕被火花撕开一个6 寸长的大口子,伤口感染了还坚持打眼好几天,后来被送进医院,第二天自己又偷偷跑到井下撑起了

17、钻机。,记者在采访时特意问他,他当工人时那么玩命的工作,究竟为了什么?,谈起这些,白良太老人感慨地说,那时工人的思想境界很高,工作起来心无杂念,大家以矿为家,连续工作一两个星期不回家是常事。 老人又说,那时候工作不图报酬,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张奖状,就是最好的荣誉奖励。,写人物的感慨,白良太老人的这两段感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读者看到了那个时代主人翁的崇高的思想境界。,5.人物通讯要写出社会意义,试想一下,一篇报道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一罗列事迹上,而不去揭示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就不会给我们如此深刻的启迪。,6.人物通讯中的景物描写,人物通讯中穿插必要的、真实的散文式的景物描写,不但可给文章增色

18、,更能给人物形象塑造添上精彩的一笔。,人物通讯景物描写中追求散文美,穆青为中国新闻里树立了典范。他不但是“散文式新闻”的倡导者,而且是杰出的实践者,当然也是在人物通讯景物描写中追求散文美的榜样。,从修辞的角度来列举景物描写:,(1)背景式景物描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开头有一段,“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严重的灾荒景象啊! 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种“严重灾荒”背景式的景物描写,使焦裕禄出现在兰考这个“灾荒的舞台”上,更呈现出了一个有决心、雄心和信心的形象。,(2)

19、衬托式景物描写,同样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风雪铺天盖地而来。此风响着尖厉的哨音,积雪有半尺厚。焦裕禄迎着大风雪,什么也没有披。” 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衬托出焦裕禄披风斗雪、不顾肝疼访贫问苦的爱民精神和公仆形象。,(3)象征式景物描写,在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第二部分开头有这样的描写: “1970 年春天。一场冰雹,把棉苗打成光杆。可是,棉苗不管枝断叶残,仍然顽强地继续抽芽。” 形象而生动地树起了吴吉昌不怕磨难的英模形象。,(4)拟人式景物描写,在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第一部分中有这样的描写: “白杨在迎风呼号,那是为老汉在呜咽,还是因不平而愤怒?!”,白杨本是树木,没有感情,然而在这里白杨就是吴吉

20、昌,吴吉昌就是白杨。,叙议结合,通讯虽以叙事为主,但不忌讳议论,评论性甚至是它的一个基本特点。当写到动人之处时,作者常会不失时机地站出来评论一番,用自己的思想或见解加强对读者的影响。 即事生情,缘性见理 即事生情,就是作者因受自己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的影响而产生的强烈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推动作者全身心投入写作的内在动力,也是作品感染读者的前提和基础。 缘情见理,是说通讯中议论成分,多数并不是赤裸裸的理性判断,而是以抒情的面目出现,亦抒亦议,亦情亦理。,叙议结合,画龙点晴,言约意丰 通讯中的议论,必须十分精练简约,不是长篇大论式的,而是画龙点睛式的。通讯虽然不排斥议论,但是它的议论往往都融化在叙事之中

21、了,如盐融于水,其味虽有,其形则无。偶尔有专门用以抒情议论的文字,也必须是十分精练的。,人物通讯写作要过好“五关”,写人物通讯,首先要实事求是,切忌虚构情节,故意拔高; 其次要过好“主题、矛盾、细节、激情、文采”这“五关”。 在行文中,要善于抓住矛盾(主人公与环境的矛盾、自身内在的矛盾等),记者从采访到写作的整个过程,都要充满激情,采用叙述、描写、议论、细节刻画等诸多手段,使其具有一定文采,从而才能使文章打动人、感染人,达到宣传效果。,人物通讯写作的“五忌”,一忌“有人无魂”。这与选材紧密相关。有的文章,因为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能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虽然把报

22、道对象的经历、事迹写了一大堆,但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有表现出来,使得文中人物缺乏“精气神”。 二忌“有魂无人”。即作者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了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的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只有“幽灵”而已。,人物通讯写作的“五忌”,三忌“千人一面”。有的人物通讯,作者在写作时手法单一,不能出新,笔下人物要么和自己以前写过的人物雷同,要么与别人笔下的形象相似,缺乏个性,没有特色,看了有似曾相识之感。 四忌“褒一贬百”。人物通讯虽然写的是某一典型人物,但不能压低一片,抬高一个,故意把群众写得落后、矮小,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

23、、高大。 五忌“一好百好”。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不能为了塑造典型,把人物故意拔高,写得“高、大、全”。过去那种把新闻人物写成没有七情六欲、满口豪言壮语的“神”的做法,是违背新闻实事求是原则的,应该摒弃。,注重典型事例的选择,应当选择那些特殊环境、特殊事件、特殊时间发生的与人物相关的事例。 如新华社刊发的通讯浩然正气留人间嵩山三日泪不干追忆警察任长霞一文,写了任长霞装扮成农村妇女深入发案现场3个多月,追踪抓获罪犯的事例;写了黑恶势力头目王松到她的办公室行贿,却带着一副手铐走出公安局的事例;写了她在大接访中给受害人陈秀英拿钱买东西吃的事例。这些事例,突出了任长

24、霞不畏邪恶的凛然正气和她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典型事例的选择,新闻要求简洁明快,篇幅所限,写多少细节,用多少典型事例,在写作中也应当注意。这就是人物通讯中材料“量化使用”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3000字左右的人物通讯中,选用3至5个典型事例,对三、五处细节进行刻画就可以了。,注重表达方式,通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因较详细而深入地报道人物和事件,故叙述的运用不宜如消息一般概括,事实的叙述宜具体、形象、生动,但又不宜过于铺张、拖沓,更不能过于舞文弄墨、转弯抹角。,描写,描写要直观。通讯是新闻体裁,其描写不能靠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的修饰和夸大的形容。为此,记者要深入现场、亲眼目睹,描写环

25、境、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貌,真实地表现出新闻性和现场感。,议论,议论要精当。文学作品中的抒情和议论,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其情是真的,而景、物和人、事则不必真。而通讯的议论、抒情皆须缘事而发,所谓“因事生情、情不离事”。并且,通讯中的抒情、议论不可滥用,要用在适当处,通常是开头之处作诱导、关节之处作渲染、衔接之处作粘合、结尾之处作点晴,其宗旨是揭示本质、升华主题,使人物形象生辉,激发和启示读者。,议论,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文中的议论:“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虽仅是一句话议论,但极为精当。 又如“任长霞是警察的典型,更是一名典型的警察,她放弃了自己,不得不放弃了自己

26、。她没有充足的睡眠,永远熬夜;她没有假日,被工作没收了。”“任长霞为世人留下了一道需要回答的问题:一个共产党人应该留下什么名声,应该留下什么样的背影,什么样的作为会让人在她的肉体消亡后还肃然起敬?又有什么样的精神能穿越变迁的时代,非但不朽,反而常青?”两处议论,发人深省,将文章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1.写人物就是写个性,为什么要写这个人?之所以写这个人,往往是因为这个人身上的某种个性吸引我们,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或者这个人做出某种非同寻常的事也罢,都和这个人的个性有关。 一个人一生做很多事情,而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的事并不是很多,记者在采访中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多事情我们采访到了,哪些事情

27、能进入我们文中,大有讲究。一个人在重大关口所做出的选择最能体现这个人的个性。就拿一些创业英雄来说,之所以做成功,恰恰是这个人的个性决定的,是他和别人不一样的个性在起作用。 我们现在写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把他的业绩写出来,采访到很多故事,但找不到这些故事和这个人的个性有何关联。我们不是在表现个性,而是罗列事迹。,2.写人物要突出人物的某个侧面,这和第一个问题还是有关联的。每人的性格都很复杂,有矛盾。每个人都有一个很朴素的底色。在有限的篇幅里,要能抓住这个人的底色展开。 一个四十六岁的团干部不转业,干得津津有味,他做了很多事。具体到写这篇报道,怎么组织材料?怎么让主题不散?作者就围绕着一个“痴”字

28、,所有的材料主体性非常强,就围绕这个字,写出来就不会散。 写“抠门谢老太”。这个人省吃俭用,抠到一个常人无法想像的地步。报道写她一生的“抠”和死之前的“不抠”。在组织材料时始终围绕着谢老太怎么抠,怎么省这一个点上。所以一千五百字的篇幅,最好能用两个字或一个字来概括,你写的东西才不会散乱。,写人物要突出人物的某个侧面,曾经写过的一个公务员,就写他两个字本份。他身上可能还有其他个性,但我就围绕着他的本份写。 像写“傻得出奇的红娘”,一辈子无偿给人当红娘,不收费。 上述几个人物,可以概括的几个字都是这个时代稀少的品质。他们身上的这种品质非常稀少。写人物就是要突出人物的某个侧面。,3.人物报道切忌写成

29、人物小传,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最多。人物报道人人能写,写好最不易。其中一个最易犯的毛病就是把人物报道写成人物小传。大家生怕漏掉这个人的某一时期或某一段。他少年时怎样,童年时怎样,就写成了小传。这是我们最常犯的错误。我们把这种人物概括为履历式人物。凡是这样写人物报道的,都是采访时自己脑子里的主题意识非常弱,自己没有很成型的想法,让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了,只是有文照录。,4.学会用故事和细节刻画,一个人的行为和语言构成他的性格。我们写一个人不能让记者自己出来,这是常见的毛病。比如这人怎么勇敢、坚强或懦弱,都是记者给贴的标签,其实即便是写,也应该用他自己的行为来写,记者不要自己站出来说这个人怎样,跳出

30、来给人物贴标签,像“这个勇敢的汉子”,“这个柔弱的妇女”等等。你要使用他自己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他的语言。 记者采访时不要老注重他怎么说,要注重他的行为,研究行为,因为行为才能表现出他的个性。,5.人物报道切忌仰视被采访对象,比如采访有权有势或一些大老板,最忌讳的是仰视,当然也不能俯视。最好的是平视。只有平视才能和他平等对话平等交流,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心态才健康。仰视不可能做到客观。特别是采访有名望的人,甚至要有意识的解构或打破他在公众前的神秘形象。要把他拉到普通人的行列。 传奇栏目是写普通人物不普通的一面。写有名望的人的时候就要展示一些他的弱点,这种东西往往最代表一个人的本质。,6.不要做被采访对

31、象的传声筒,他说什么我们也说什么,这是最偷懒的人物报道模式。最厌恶的是“他说”,“他说”,“他又说”,一篇文章大段地引用被采访对象的话,甚至连这人说早年是从哪哪毕业的都引进来。 并不是说访谈这种体裁不可用。访谈体一定要非常慎重地用。像法拉奇都是用的访谈体,用的是够份儿的,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找到恰当的人说恰当的话,这时才可以用访谈体。像徐百柯写过“何谓大国,如何崛起”,都是用的访谈体。恰当的时候恰当的话题出来了。,7.好人物报道通常用三种方式交叉写作完成,一种是陈述,一种是描写,一种是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言语。最怕的是记者在写作时一陈到底,这样的报道容易特别沉闷。如果你能用描写、陈述和引语三种方式交

32、叉出现,文章就不容易沉闷。 谈到描写,一种是记者直接采访时目睹的,另一种是找到目击者请他描述当时的情景,然后再还原场景,还原场景然后陈述。一般新闻主要是叙述为主,但一定要交叉使用描写和引语。特别是你的报道很长时,更要交叉用。一陈到底就简直使人无法读下去。,8.把人物置放到特殊场景中去表现,特殊场景构成特殊的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场景。 江菲写过一个修钢笔的人,一个老的手艺人的职业伦理。记者写他时就把他放在他的钢笔铺里。 包丽敏写的“通往功名之路”,一个研究法律的人,北大的,他常年在下面普及公民意识和法律知识,他利用假期七天去贵州山区普及法律常识,他的举动很有象征意义。他平常做了大量的这方面的事

33、情。 把他贵州之行做为整篇文章的重轴。他平常做的大量的事情作为背景,在叙述贵州之行时不时插入他平常做的事情,作为背景,而新发生的有象征意义的乡村之旅作为重轴。既有新闻意义又不是很孤立的行为。,9.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使用,这看起来是非常小的方面,但确是在人物或其他报道中用得最烂而且是最不恰当的。什么东西能成为引语?不是这个人说了什么话都能成为引语。 首先能作为引语的必须是这个人说的具有个性化的话,只有他才会说这话,带着他身上明显的个人烙印。而且一定要短小精悍,千万不能一引几百字。甚至几十字都长 第二,引语当然不排除陈述和表达他的观点,必须是非常鲜明地表达被采访人的观点。 第三可能大家意识不到,

34、引语还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在文章的上下衔接时可起到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避免让文章一陈到底。陈述时让被采访人自己出来说,使整个文章发生了节奏上的变化,衔接起上下两段。,10.写人物方面要追求细节,这里想说一下人物称谓的变化。 写一个人物不要用同一称谓,要不断地变。比方用她,或用她的名字,或用能够代表她职业特点的称谓 总之要不断的变化称谓,让你的叙述不沉闷。不要通篇都是“她”,称谓要灵活转换。,11.引语后面一般会有“他说”或前面有“他说”,“他说”这个讲究很多,这都是细节,但对提升一篇文章非常有用。有时会“津津乐道的说”,有时会“突然跳起来说”。这里有的会把称谓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这个变化

35、要在采访过程中观察被采访对象,要细致观察。这对提升你的写作很有用处。,12.尽量少用小标题,写人物五六百字时,不用小标题,小标题是一种偷懒的表现。 当无法驾驭琐碎的材料把它变成整体时才会用。 一个好记者会根据性格逻辑或其他因素组织材料,不是没办法把这几段融和起来时就用小标题。好的记者应该是一个缝制高手。,13.采访一个人物要采访二十个人,最少应该采访十个人,我们不可能设想写一个人,不采访他周围的人。被采访人经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所以周围人提供的关于被采访者的印象才可能更接近真实的人物。当然很难做到这点。只能做到采访两三个人。写不到位除了技巧大多都是采访不到位。 美联社记者为了写纽

36、约市长,他首先把市长传记看了,所有报道这个市长的看了,然后根据材料采访市长底下的市政厅的人和他的竞争对手以及他的家人,他采访了六十多个人,然后他要求跟着市长走一个星期,一直把这个星期走完,他才坐下来跟市长谈。谈完后材料无限庞大,他自己觉得挺满足,开始整理材料,写出一个六千多字的报道,题目叫“抓住大树”。,14.好的记者要培养自己独特的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文体,这只能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给记者提供一个范围,提供十个不同类型的人物报道,让他们根据这个东西来悟,究竟为什么好,讲不出来,只能揣摩它,这当中有叙事的节奏、语言等等,这种说不出来的东西只能靠悟。 好记者写完东西不署名大家都知道是你写的。

37、 新闻这种东西就是手工作坊,不是流水线,写出一个有精气神的人,好的人物通讯在打动读者的同时,还要反映出时代的气息,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特征。主题是通讯的灵魂。选择一个准确、恰当的主题,才能将人物通讯写得深刻、生动,才能增强读者的吸引力。 通讯的主题,是在采访、写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般是:先有素材,后有题材,再有主题。 人物通讯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 “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人物的本质意义。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生命、才有感染他人的力量。,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人,表现的

38、模范人物愈真实,愈像,就愈有感染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物通讯是所表现新闻人物的文字化的素描,是其基本相貌、性格、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复印或传真。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采访对象的贴近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 贴近,意思就是接近、亲近。也就是说,人物通讯的写作要完全忠实于新闻人物的实际,最大限度地贴近新闻人物的性格、身份、情感等等,写出真实可信的“这一个”来。,写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要注意寻找报道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据此提练报道主题,这样写出来的报道才真正是“这一个人”,是人物真实形象的反映,避免“千人一面”之流弊。 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常常要有几根支柱,这就是能够展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几个光彩的细节

39、,人们读过这篇通讯后,久久不能忘记那几个细节。有了这几根支柱,这篇通讯就立起来了。可想而知,细节在人物通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细节描写有助于增强新闻的可信性,一些好的细节,往往是记者在现场精细地观察获得的。善于观察是一个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英国的泰晤士报总编辑每当召见新来记者时,都要问他到总编办公室来共爬了多少级楼梯,答不上来的要下楼重新走过。这种注意培养记者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猎取细节的本领的做法,值得借鉴。,人物语言,语言,升华人物的思想境界。语言是思想境界的表达手段。人物通讯要写出人物形象的心灵美、个性美,就必须写好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语言。 所谓个性化的语言,就是从语句的思想内容、遣词造句到语气腔调都符合说话人的身份与性格。,人物动作,动作反映人物的性格。性格是人们心理特点的综合表现,是打在人们行动、行为上的不同个性烙印。人物性格只有通过其具体行动来表现。人物行动写得成功与否,是人物通讯能否产生感人力量的关键。 如果善于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那么,既使对人物不加以鉴定式的赞语,读者也自然得出应有的结论。这种结论是读者自觉地接受的,而不是外加的,更不是强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