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08271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文言文阅读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文言文阅读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文言文阅读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文言文阅读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之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列出了高中生应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它们是: 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

2、如何积累文言实词? 第一步,阅读文言课文和课外文段时注意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二步,有意识地一个词一个词地记忆。 如:卒(z) (1)名词 步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 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全卒为上,破卒次之”(谋攻); 差役,“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左忠毅公逸事。 (2)动词 死,“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 完毕、结束、成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3)副词 终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 (c)同“猝”,仓促,“五万兵难卒合” 赤壁之战,一、古今异义词,文言到白话,大多数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情况: (1

3、)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词义扩大的特点是: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在今义之中。 如“江”“河”,本义:专指长江、黄河; 今义:泛指所有江河。 如“中国”,本义:中原地区; 今义:全中国。,(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如“怨”,古义:恨 ; 今义:不满意,责备 。 如“谷”,古义:粮食作物的总称; 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 在南方专指稻谷。 如“迁”:古义:迁移、变换, 调任、升职, 贬谪、流放; 今义:迁移、变换。,(3)词义转移 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

4、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个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 如“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如“慢”,古义:怠慢; 今义:指速度缓慢,与“快”相对。 如“牺牲”,古义:指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猪、羊、牛等牲畜,属名词; 今义: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属动词。,(4)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 现在用“很”字,表示程度不怎么高了;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 今义则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 如“恨”,古义多表示遗憾、不满意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义, 后

5、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6)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如“卑鄙”,古义: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中性词; 今义:品质恶劣。 如“爪牙”,古义:勇士、武将; 今义:“帮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 如“锻炼”,古义:玩弄法律、陷人入罪,贬义; 今义:完全是褒义。 如“谤”, 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过失; 今义:恶意中伤。 如“目”改称“眼睛”, “日”改称“太阳”, “寡”改称“少”。,【附:常见古今异义词】,1行李:古,出使的人, 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 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

6、,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 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 如“惟君左右之”; 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 今,导致死亡。,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 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 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今,某一区域。 11

7、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 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 今,面貌。,13至于: 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 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 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 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今,山东省。

8、,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 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 今,搀扶老人。,23.怀抱:古,思想抱负, 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

9、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 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 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8.从而:古,两个词, “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 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 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

10、,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2.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 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3.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34.从事:随从人员,名词, 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今,干某项事业。 35.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 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6.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 今,寺院的主持。 37.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 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8.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

11、上,颜色不少变”; 今,色彩。 39.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今,不可以。 40.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41冼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今,给马洗身。 42.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今,向上级报告。 43.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 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44.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今,数量少,不重要。 45.辛苦:古,辛酸,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46.侥幸:古,幸运,如“庶刘

12、侥幸,保卒余年”; 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 47.成家:古,安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今,娶妻。,48.少年:古,青年,如“吾与当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 今,少年儿童。 49.志气: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50.强者:古,身体强壮的人,如“少而强者不可保”; 今,多指精神意志方面强的人。 51.错置:古,相互交错,如“嘉木异石错置”; 今,放错了地方。 52.牢笼:古,包罗,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今,关住鸟兽的东西。 53.同归:古,一样的归宿,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今,一同回去。 54.形容:古,形体容貌

13、,名词,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今,动词,描述。,55.风流:古,风韵,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今,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56.态度:古,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今,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57.风骚: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今,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58.偏僻: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 今,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59.落后:古,行动落在后面,如“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 今,思想不进步。 60.尴尬:古,容易出麻烦,如“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今,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61.吹嘘:古,嘴里

14、嘘气,如“那十一个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今,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62.左右:古,反正,如“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 今,左边和右边。 63.细作:古,侦察军事情报的人,名词,如“孔明急唤细作问之”; 今,小气,吝啬,形容词。 64.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 今,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形容词。 65.理会:古,办法,名词,如“忽见高翔兵到,二人共说魏兵不知何处,正没理会,又不见王平兵到”; 今,关心,在意,动词。,66.约束:古,准备,如“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曾无约束”;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67.萧条:古,空虚,如“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

15、; 今,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68.整顿:古,整理,如“暂往柳监生寓中整顿行装”; 今,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69.曲意:古,委婉,如“十娘亦曲意抚慰”; 今,违反自己的本心。 70.同志:古,形容意见相同,如“郎君言及,足见同志耳”;今,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共同奋斗的人,或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 71.方面:古,独当一面,如“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意”; 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72.野马:古,春天林泽间的雾气,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今,野生动物的一种。 73.果然:古,饱的样子,如“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今,与事实相符。 74.春秋:古,一年,如“蟪

16、蛄不知春秋”; 今,春天与秋天。 75.羊角:古,旋风,如“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今,羊的触角。 76.虽然:古,虽然这样,如“虽然,犹有未树也”; 今,连词。 77.无功:古,忘记立功,心无作为,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今,没有功劳。,78.部署:古,分部安排,如“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 今,安排,布置。 79.作案:古,作几案,如“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 今,进行犯罪活动。 80.舅姑:古,公公婆婆,如“既而将诉于舅姑”; 今,舅舅和姑姑。 81.流涕:古,流眼泪,如“言讫,嘘唏流涕”; 今,流鼻涕。 82.通达:古,到达,如“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 今,通行无阻。 8

17、3.珍重:古,保重,如“负载珍重,不复言矣”; 今,爱惜。 84.失意:古,意见不合,如“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 今,不得志。,85.谴责:古,处罚,处分,如“前所谴责,因而获免”; 今,斥责,责备。 86.县官:古,官府,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今,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87.无道:古,不称道,不称赞,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今,暴虐,没有德政。 88.无伤:古,没有关系,如“无伤也,是乃仁术”; 今,没有受到伤害。 89.妻子:古,妻子和儿女,如“兄弟妻子离散”; 今,只指妻子,不指儿女。 90.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 今,棉布作的衣服。 91.中国:古指中原

18、,如“莅中国而抚四夷”; 今,中华人民共和国。,92.意气:古,辞意和语气,如“意气勤勤恳恳”; 今,志趣和性格。 93.勤勤恳恳:古,诚恳的样子,如“意气勤勤恳恳”; 今,勤劳而踏实。 94.寒心:古,因恐惧而心冷,如“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 今,失望而痛心。 95.变色:古,变了脸色,如“同子参乘,袁丝变色”; 今,变了颜色。 96.苟合:古,以苟且的态度来适应皇帝的心意,如“苟合取容”; 今,不正当的结合。 97.殷勤:古,感情深厚,如“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今,热情而周到。 98.亲近:古,皇帝亲近的侍从,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今,亲密而周到。,99.尘埃:古,监狱,如“

19、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今,尘土。 100.卑鄙:古,地位低,见识浅,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品德低下。 101.便宜:古,方便,适合,如“可以便宜从事”;价格低廉。 102.不过:古,不超过,如“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今,表转折的关联词。 103.多谢:古,多多劝告,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今,很感谢。 104.反而:古,返回,从而,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今,连词,跟上文意思相反。 105.反复:古,扭转并恢复,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今,多次重复。,106.逢迎:古,迎接,如“蹑履相逢迎”; 今,奉承,拍马。 107.感激:古,感动,奋激,如“由是

20、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今,深深的感谢。 108.故事:古,旧事,前例,如“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今,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109.诡辩:古,骗人的话,如“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今,无理狡辩。 110.交通:古,交错相通,如“叶叶相交通”; 今,运输业总称。 111.结束:古,整装,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今,完结。 112.具体:古,具备形体,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今,不抽象的。,113.绝境:古,与外界隔绝之地,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走投无路之处。 114.开张:古,开放,不堵塞,如“诚宜开张圣听”; 今,开业。 115.可以:古,可以靠,可以用来,如“忠之

21、属也,可以一战”; 今,能够。 116.烈士:古,刚直侠义之士,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今,为正义牺牲的人。 117.平方:古,平整,方正,如“石苍黑色,多平方”; 今,相同数的乘积。 118.亲戚:古,父母兄弟等亲属,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今,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的成员。,119.穷困:古,窘迫,走投无路,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贫穷困苦。 120.人情:古,人民的普遍情况,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今,情面,送礼。 121.身体:古,亲身体验,如“身体力行”; 今,躯体。 122.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今,集团领导人。 123.私心:古,自己的志愿、心愿,

22、如“恨私心有所不尽”;今,自私的心理。 124.私人:古,党羽,亲信,如“以在忠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今,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125.无论:古,不必说,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今,条件连词。,126.牺牲: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如“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今,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 127.响应:古,像回声一样应和,如“天下云集响应”; 今,用言语行动来表示赞同、支持某倡议、口号等。 128.向前:古,先前,如“凄凄不似向前声”; 今,向前方。 129.行为:古,品行,作为,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 130.宣言:古,扬言,如“(廉颇)宣言曰:

23、我见相如,必辱之”; 今,宣告,声明。,131.以便:古,以便带来便利,如“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今,表目的的连词。 132.以往:古,从,向,如“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今,过去。 133.以为:古,把当作,如“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今,认为。 134.因而:古,趁着,如“不如因而厚遇之”; 今,表结果连词。 135.于是:古,在(到)这,如“不能进于是”; 今,表承接。 136.约束:古,盟约,如“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限制。,137.指示:古,指出,给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 今,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138.智力:古,智慧和力量,如“可谓智力孤危”

24、; 今,指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135.会议(会计):古,聚会商议; 今,有组织有领导地商议事情的集会。 136.聪明:古,听力视力好; 今,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137.独立:古,单独站立、超凡; 今,脱离原来所属单位,成为另一单位。 138.光景:古,光阴、大概; 今,时光景物或境况。,139横行:古,纵横四方; 今,行动蛮横,倚仗势力做坏事。 140莫非:古,没有不是; 今,副词,表示揣测或反问。 141慷慨:古,意气昂扬; 今,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142从容:古,语言得体; 今,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143风流:古,有功绩有文采; 今,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144经济:古

25、,治理国家; 今,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145中间:古,当中夹杂; 今,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 146秋天:古,秋季的天空; 今,秋季。 147三尺:古,剑,法律条文; 今,一种丈量单位。 148虽然:古,即使这样,可是; 今,连词。 149同志:古,志向情趣相同; 今,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 150文法:古,法令条文; 今,语法。 151无赖:古,无所依恃、无聊; 今,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152无日:古,没有多少日子;今,“无日不”是“天天”之意,表示不间断。,153影响:古,影子和声响; 今,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起作用。 154丈人:古

26、,老人; 今,岳父。 155政治:古,政事; 今,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156青春:古,春天; 今,青年时期。 157提纲:古,抓住要领;今,(写作、发言、学习、研究、讨论等)内容的要点。 158文章:古,法令条文、文采;今,泛指著作。 159消息:古,消失和生长; 今,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 160前途:古,前面的路途。 今,比喻将来的光景。 161丈夫:古,成年男子; 今,女子的配偶。,课堂练习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 1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01年上海卷),第二次,成全,完成,2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01年上海卷

27、),解析:1卒,古义有步兵、军队或地方的基层组织、差役、死、尽、终、完毕、终于等, 今只保留“步兵”一义,词义缩小。 2再,古义为两次或第二次, 今义为“又”,词义转移。,4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延默庵诊之。(03年上海卷),确定,肯定,邀请,3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02年春季上海卷),解析: 3必,有肯定、一定、果真等义。 4延,有延长、伸长、蔓延、引进、邀请等义。,5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03年春季上海卷),相遇,6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04年春季上海卷),古代长度单位,解析: 5值,有相逢、遇到、价值等义。 6寻,

28、有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顺着、不久、寻找、探究等义。,7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04年春季上海卷),猜疑,隐藏,8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05年春季上海卷),解析: 7嫌,有嫌疑、猜疑、嫌怨、怨恨、嫌弃等义。 8遁,有逃走、回避、隐藏等义。,二、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1)意义相近 “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 园,是种树的地方; 圃,是种菜的地方, 此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墨子非攻)。,(2)意义相对 “便可白公

29、姥”,“我有亲父兄” (句中偏指“姥”和“兄”,而“公”和“父”不表示意义孔雀东南飞)。 (3)意义相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只有“亡”表意义出师表)。(秋:时期。此指危机的时刻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只有“远”表意义桃花源记)。 “而某不量敌从寡”(只有“众”表意义答司马谏议书),三、一词多义,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基本的意义,我们称它为这个词的本义; 这个词的其它义项都是由这个本义引申而来的,叫引申义; 有时一个词还有些义项与本义毫不相干,只是由于同音的缘故,被借作他用而产生,我们称这种义项为假借义。 用打比方的方式形成的义项则叫做比喻义。,如1、“畔”,其本义是田界

30、; 田界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的意思, 如河畔、桥畔等; “畔”与“叛”同音,又借用为“背叛”的意思, 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 2、 “爪牙”,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蚓无爪牙之利”的“爪牙”是用其本义; “祈父,予王之爪牙”(诗经), 这里是用“爪牙”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是用其比喻义。,3、“引”,会意字,本义是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即用其本义。(可以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 由“拉开弓”引申为“拉”, “左右或引相如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由“拉”引申为“拉长”, “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 (梅尧臣宣州环波亭) “抽”,“拔出”,

31、“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 (宋史太祖纪),“拿”,“(东郭先生)引绳而束缚之。” 中山狼传 “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史记田单列传 “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 北史周武帝纪 “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欧阳修传 “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退却”,“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课堂练习 写出下列两个“绝”字在文中的含义。 (03年上海卷) 1余与一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 2登不必有径,荒棒密箐,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不见,横渡,解析:绝,有断绝、极、独一无二的、难以达到的、横

32、渡等义。,四、通假字,通假的原则是两个字读音相同或相近。通假大约有三种类型: 1、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叫做通用。如“反”通“返”,“知”通“智”。 2、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叫做假借。如“蚤”通“早”,“直”通“值”。 3、古代只有某一个字,后来为了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选出一个或几个字,让原来的古字专表示另一个或另几个概念,叫做古今字。如:莫暮,益溢。,【附:中学课本中常见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 “板印

33、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不:同“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

34、“横”相对,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士。”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 “南

35、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衡:通“横”与纵相对, “外连衡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 “混黄华叶衰。” 皇:通“惶”;恐俱,惊慌。形容词。 “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 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简:同“拣”;挑选。动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 “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 “风吹草低见牛羊。” 景:同“影”;影子。名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6、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副词。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距:同“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离:通“罹”;遭遇。动词。 “离骚者,犹离忧也。 甿:同“氓“耕田的人。名词。“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俛:同“俯”;低头,表示服从。动词。“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缪:同“穆”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

37、绝壁下。”,内:同“纳”接纳。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女:同“汝”;人称代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沈:同“沉”;形容暮霭的程度深。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识:通“志”;记住。动词。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说:同“悦”;愉快。形容词。“秦王不说。”,竦:同“耸”;高。形容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汤:同“烫”:用热水焐。动词。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帖:同“贴”;粘附。动词。“对镜帖花黄。” 庭:同

38、“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亡:同“无”;不。副词。“河曲智叟亡以应。” 惟:通“唯”;只,只有。副词。 “惟陈言之务去。”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邪:同“耶”;呢,吗,疑问语气助词。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与:同“欤”;呢。疑问语气词“是谁之过与?”,奄:同“晻”;日无光。形容词。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厌:通“餍”;满足。形容词。“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形容词。“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要:同“邀”;邀请。动词。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同“邀”;邀请。动词。“张良出,要项伯

39、。” 阴:通“荫”;绿荫。名词。“佳木秀而繁阴。”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 “其级七千有余。” 有:同“又”;再。副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坐:同“座”;座位。名词。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蚤:通“早”;在先,还没到时候。形容词。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振:通“震”;震动。动词。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支:通“肢”;肢体。名词。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直:通“值”;价钱,代价。名词。 “系向牛头充炭直。” 著:同“着”,穿。动词。“著我旧时

40、裳。”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词,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课堂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含义。 1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01年春季上海卷) 2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03年春季上海卷) 3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04年春季上海卷),同“途”,道路。,同“无”。,同“值”。,解析:1涂:按其一般义项讲为“涂抹、涂饰”则不通,联系下文“或望庐而还”,可以推知“涂”同“途”。且此句中“反”同“返”。 2“亡何”,即“无何”,不久。 3、“价直”即“价值”。,二)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

41、望哉!(2001年上海卷)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004年春考上海卷),答案:1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2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解析:1支:同“肢”。 2共:同“拱”。,五、词类活用,1、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 “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 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2、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

42、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一)名词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 规律一:后面有宾语或补语。 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范增数目项王。 赵人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置人所罾(zng鱼网)鱼腹中。 驴不胜怒,蹄之。 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规律二: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二月草已芽 (采草药)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硕鼠) 规律三: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 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 蹄而杀之

43、(黔之驴) 项王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 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商君书) 秦师遂东。 规律四:两个名词连用,一个常活用。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说苑)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课堂练习 指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语: 与郑人盟 。 赵王之子侯者。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鸿门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订立盟约,封为侯,归罪;归咎,合乎道义,游泳,南飞,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 五十者可以衣帛。 (寡人之于国也) 沛公奉卮

44、酒为寿。(鸿门宴)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排列,责备,找借口,穿上,祝寿,南行,2、名词作状语 在文言中,名词经常作状语,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 1)表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其一犬坐于前。 2)表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好事者船载以入。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卒廷见相如。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东割膏腴

45、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 时公兵不满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目见之? 齐威王欲将孙膑。 尔欲吴王我乎?,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活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 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样” 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一个名词处在动词谓语的位置,按照一般的动宾关系解释不通的时候,那么不是使动用法就是意动用法。 (使动或意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一般都有另一个名词或代词。),课堂练习 指出下列句中名词意动用法的词语: 吾从而师之。 (师说)

4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老师,以为老师),(羞耻,以为羞耻),(伴侣,以为伴侣 朋友,以为朋友),二)动词的活用 1、活用如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使动用法。使(怎么样) 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项伯杀人,臣活之。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3、为动用法。(为而)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邴夏御齐侯。 文嬴请三帅。 贪夫殉财。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三)形容词的活用。 1、活用如名词。 将军披坚执锐。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

47、使动用法。(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君子正其衣冠。 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使您富贵的是皇上,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意动用法。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渔人甚异之。 人之将疾,必不甘粱肉之味。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项梁然其言。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课堂练习,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99上海卷) 2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00春季上

48、海卷) 3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04年春季上海卷) 4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 ) (04上海卷) 5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 ( ) (04上海卷),称威,威服,威慑,按旧例,赐给爵位,命名,使正,整理好,解析: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 3名词作动词。4名词作动词。5使动用法。,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至谴,市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 。(00年上海卷) 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00年上海卷),翻译: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袖,把藏在袖子,名词作动词。,翻译:让我们的国君喜欢学习而且不耻于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