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17594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8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统计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统计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统计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统计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统计学,STATISTICS,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目 录,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第五章 平均指标 第六章 变异指标 第七章 抽样调查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九章 统计指数 第十章 时间数列分析 第十一章 统计预测 第十二章 统计信息系统 第十三章 统计综合分析,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第三节 统计基本要素,【学习目标】本章是统计学的总纲。目的是明确统计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便对本学科有一个基本了解,为系统学习全书内容,掌握全书的逻辑体系和各

2、章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第四节 统计职能,第五节 统计的方法论基础,第六节 统计活动过程,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一词本身就有“计数”和“汇总”的意思。但人们常说的统计,一般是泛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一、统计的概念,第一章 总论,1、统计工作: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 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决策,2、统计资料: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3、统计学:研究事物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具有密切关系。 “统计是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科学”。,第一章 总论,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 统 计 学,工作与工作成果关系,实践与理论关系,

3、【专栏11】,统计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不过在早期还没有出现“统计”这样的用语。 统计语源最早出现于中世纪拉丁语的Status,意思指各种现象的状态和状况。由这一语根组成意大利语Stato,表示“国家”的概念,也含有国家结构和国情知识的意思。 根据这一语根,最早作为学名使用的“统计”,是在十八世纪德国政治学教授阿亨瓦尔(G.Achenwall)在1749年所著近代欧洲各国国家学纲要一书绪言中,把国家学名定为“Statistika”(统计)。原意是指“国家显著事项的比较和记述”或“国势学”,认为统计是关于国家应注意事项的学问。,“统计”词语的产生,第一章 总论,此后,各国相继沿用“统计”这个词,并

4、把这个词译成各国的文字,法国译为Statistique,意大利译为Statistica,英国译为Statistics。日本最初译为“政表”、“政算”、“国势”、“形势”等,直到1880年在太政官中设立了统计院,才确定以“统计”二字正名。1903年(清光绪廿九年)由钮永建、林卓南等翻译了横山雅南所著的统计讲义录一书,把“统计”这个词从日本传到我国。1907年(清光绪卅三年)彭祖植编写的统计学在日本出版,同时在国内发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本“统计学”书籍。“统计”一词就成了记述国家和社会状况的数量关系的总称。,第一章 总论,【专栏11】,“统计”词语的产生,统计的实践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它是适应人类

5、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二、统计实践的产生和发展,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就出现了社会经济统计的萌芽。从公元前21世纪夏禹立国开始,中国的统计不仅详细地记录重大历史活动成果,如人口和土地数字记载,而且明显地被新兴的奴隶制国家用作治国的手段。到了西周时期,人口调查开始确立了一些制度。户籍制度在春秋时期有所发展。,古埃及公元前29世纪左右,统一的埃及专制统治机构开始形成。从那时起,就先后开始了全国性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有了人口和财产数字记载。,三、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

6、学,现代统计学,国势学派,政治算术学派,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社会经济统计学派,统计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阔。从学科发展趋势看,统计学必将由描述统计向管理统计的方向发展,必将与信息科学紧密结合。,四、现代统计学的发展趋势,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建立,概率论和其他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统计机构的进一步完善,信息处理手段的自动化,“现代统计”的四大标志,【专栏12】,中国文化与中国的统计科学,第一章 总论,华夏文化是世界上有数的几大文明之一,有关统计的方法,统计思想及统计工作,与中国的古文化渊源紧密相连,都可以往上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

7、四千多年的夏王朝,统计工作就有了。从客观环境上看,中国的统计工作开展虽早,但它是以为奴隶主和封建王朝征收徭役、赋税和管理国家的需要而建立的,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关系极少。尔后,由于中国始终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所以统计学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学科,这是中国的显著特点。 从主体上说,无论是做统计的实际工作,还是搞统计的理论研究的,都是一群知识分子。很显然,知识分子的心态结构,群体人格对一国统计的发展进程有着重大影响。,【专栏12】,中国文化与中国的统计科学,第一章 总论,中国谓之为“士”的知识分子,就其思想来说是儒家的传统经典思想,思维方法是崇拜权威,

8、几千年来历代士子无不是代圣人立言,咀嚼儒家经典,师承前人陈说,耗费了一生光阴,极少独立思想,就其职业来说,唯一的便是登科入仕,除此之外,别无栖身之地。士子们亦即士大夫们的职业价值观中“治人”是上乘之道,所谓“劳心者冶人,劳力者治于人”,“治物”是下乘小术,称为“力士”或“方术”,是劳力者小民的本份。而朝廷应试无非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类的“起、承、转、合”八股文章,即使入了仕的,已都成了守旧的官僚,在这样的桎梏下,一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包括统计学),自然得不到研究发展。,第一章 总论,第二节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一、统计学的对象,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客观

9、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第二节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二、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第一章 总论,1. 数量性,2. 总体性,3. 客观性,4. 具体性,第二节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三、统计测定的层次,第一章 总论,定比尺度(比例尺度),定类尺度(名义尺度),定序尺度(顺序尺度),定距尺度(间距尺度),第二节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第一章 总论,按现象性质差异进行的辨别与区分。测量结果形成定类变量或定类指标。,定类变量或指标确切的值是以文字表述的,可以用数值标识,但仅起标签作用。,定类变量或指标的各类别间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大小、优劣之分。,例如:,定类尺度,性别、种族、运

10、动项目等等,第二节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第一章 总论,定序尺度,按现象顺序差异进行的辨别与区分。测量结果形成定序变量或定序指标。,定序变量或指标确切的值是以文字表述的,也可以用数值标识,也仅起标签作用。,定序变量或指标各类别间有高低优劣之分,不能随意排列。,第一章 总论,第二节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第一章 总论,定距尺度,按现象绝对数量差异进行的辨别与区分。测量结果形成定距变量或定距指标。,定距变量或指标的值以数字表述,有计量单位,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定距变量或指标各类别间自然有大小之分,但没有绝对的零点,不能乘除计算。,第一章 总论,天气预报:沈阳:最高温度3,最低7 大连:最高温度6,最低

11、2,两地最高温度相差3 沈阳最低温度较大连最低温度低5 大连最高温度是沈阳最高温度的2倍,温度,第二节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第一章 总论,按现象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进行的辨别与区分。测量结果形成定比变量或定比指标。,定比变量或指标确切的值也以数字表述,有计量单位 ,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定比变量或指标有绝对意义上的零点,既可以加减运算,也可以乘除运算。,定比尺度,第二节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第一章 总论,零高度,零重量,零体积,零面积,零人口,零产量,零资产,真正的零: 一无所有,统计工作具有多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统计方法。但从全过程来看,主要有下列几种基本的统计方法:,四、统计学研究的基

12、本方法,第一章 总论,第二节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归纳推断法,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设计法,第三节 统计基本要素,第一章 总论,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从数理统计中借用来的名词,在数理统计中又称母体,与样本相对应。,统计总体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包含的单位数是有限的。无限总体是指总体中包含的单位数是无限的。,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一)统计总体,第三节 统计基本要素,(二)总体单位,第一章 总论,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基本单位或元素称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它是

13、各项统计特征的原始承担者。,总体、总体单位,总体、总体单位,总体或总体单位的区分不是固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三节 统计基本要素,第一章 总论,第三节 统计基本要素,二、标志与指标,第一章 总论,标志,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品质标志:用文字表示属性,分类,数量标志:用数字表示特征,不变标志:各单位具体表现相同,可变标志:各单位具体表现不同,第一章 总论,标志,标志值,第三节 统计基本要素,第一章 总论,(二)指标,统计指标的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对统计指标的概念,一般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和使用方法。一是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二是指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

14、值 。,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名称,具体数值,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构成要素:,数量性:统计指标是数量范畴,“没有没有数量的指标”。,某系男生数量占全系学生数的比重为100%,某系学生的性别为男,“男”不是数量,因此这不是指标,而是标志。,第一章 总论,具体性:总体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特征,即统计指标“质的规定性”。,住本地(乡、镇、街道),户口在本地; 住本地半年以上,户口在外地; 住本地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 住本地,户口待定; 原住本地,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常住人口,指标解释,第一章 总论,综合性:对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说明,是由个体数量综合而来的。,平均分数,第一

15、章 总论,第三节 统计基本要素,第一章 总论,统计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种类:,1.按其说明的现象总体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2.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3.按时间特征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4.按其作用功能不同,可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统 计 指 标,总量指标 (单一计量单位),数 量 指 标,按表现形式 分类,按内容特征 分类,按时间特征 分类,时期指标 (一段时期累计总 量及据此计算的 相对、平均指标),时点指标 (瞬间的总量及 据此计算的相 对、平均指标),按计量单位 分类,劳动指标 (工、台时等)

16、,价值指标 (元、美元等),相对指标,平均指标,质 量 指 标,统计指标的基本分类,实物指标 (吨、台等),第三节 统计基本要素,第一章 总论,(三)标志与指标的关系,标志与指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主要联系有:(1) 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所属的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 统计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互换关系。,其主要区别有:(1)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2) 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第三节 统计基本要素,第一章 总论,统计指标体系是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

17、一系列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整体。,统计指标体系大致可分为两类: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任何总体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三、统计指标体系,财政部制订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销售利润率 总资产报酬率 资本收益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社会贡献率 社会积累率,国家统计局制订的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总资产贡献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产负债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产品销售率,第一章 总论,第三节 统计基本要素,第一章 总论,1. 确定统计指标体系的组成,明确

18、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 2. 确定统计指标的名称、涵义、内容和计算范围 ; 3. 确定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 4. 确定统计指标的计量单位; 5. 确定统计指标的时空范围。,四、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一)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第三节 统计基本要素,第一章 总论,(二)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科学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 全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第三节 统计基本要素,五、变异与变量,第一章 总论,(一)变异,变异是指统计中的标志或指标间的差别,也就是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 变异有属性的变异和数值的变异。,第一章 总论,第三节 统计基本要素,(二) 变量,

19、确定性变量,分类,随机性变量,离散性变量,连续性变量,按变量的性质分,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按其数值是否连续,变量值: 即变量的具体数值,包括标志值和指标数值,总收入总成本费用=企业利润,总收入总成本费用=企业利润(或) 总收入总成本费用=企业利润() 总收入总成本费用=企业利润() 总收入总成本费用=企业利润(或),指受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变量,确定性变量,第一章 总论,指受随机因素影响的变量,周一上午10时12时的股票成交量,行情预期、各种消息、购买行为、资金数量、新股上市、其他,随机变量,第一章 总论,连续型变量,在一个区间内可以连续不断取值的变量,人的身高、体重、年龄 产品的产量(重

20、量、体积、面积等),产值、销售额等价值量,需要使用度量工具取值,身高的例子:,第一章 总论,离散型变量,其一切可能取值都以整数形式出现,并可以一一列举的变量,特定范围的人口数、汽车数量、企业数量、林木株数、畜禽数量等等,取值不需要用工具度量,用计数的方式即可,第一章 总论,六、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第一章 总论,第三节 统计基本要素,2. 大量性,一、信息职能,第一章 总论,第四节 统计职能,二、咨询职能,三、监督职能,统计的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统计的研究方法是从现实现象的各种数量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它反映客观现象内在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统计方法作为一种认识方法,是以唯物辩证法作为方法论

21、基础的。因为唯物辩证法是研究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是研究一切科学的方法论。 概率论可以而且必须在统计学中加以应用,但从认识现象总体规律的角度来说,它不是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第一章 总论,第五节 统计的方法论基础,第一章 总论,第六节 统计活动过程,确定统计的任务或目的 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统计信息的提供与开发,本章小结:,(1)统计一般是泛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正确地确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统计研究的起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其特点有数量性、总体性、客观性和具体性。 (3)统计学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

22、法、统计指标法、归纳推断法和实验设计。 (4)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变异和变量是统计的基本要素,也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概念 ,应该对它们的准确涵义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以利于以后各章的学习。 (5)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它们共同构成了统计的整体功能。 (6)统计活动过程主要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信息的提供与开发。,第一章 总论,复习思考题:,1统计有几种涵义?各种涵义的关系如何? 2统计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认识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 3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大量观察法是否等同于全面调查? 4. 什么是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总体和单位的关系如何?,第一章 总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