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18021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风筝引起的触电事故,同学们见过这些标志吗? 那么,高压为什么危险呢?电压越高对人身的危险性越大吗?,同学们见过这些标志吗? 那么,高压为什么危险呢?电压越高对人身的危险性越大吗?,人体对不同电流的反应,问题1:人体的安全电流,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 100mA时,只要很短时间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发生触电事故。,家用空调器的电流 约 5A 家用电冰箱的电流 约 1A 房间灯泡中的电流 约 0.2A 手电筒中的电流 约 200mA,我们的人体能承受多大的电流呢?,问题2:,为什么我们在实验室做电学实验时,经常接触裸露的导线,而没有发生触电事故呢? 提示1:灯泡通电时,里面的电

2、流达到200mA左右。 提示2:人体两手间的电阻约5000,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I=6V/5000=1.2 mA,问题1:,问题2:,当我们不小心接触到了家庭电路里面的火线,为什么有手部麻痹、肌肉抽搐的感觉呢?试通过计算说明这个问题。 提示1:家庭电路电压为220 V 提示2:人体电阻按平均值5000计算,此时通过人体的电流:I=220V/5000= 44 mA,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由欧姆定律:I=U/R 可知 当R一定时:U增大,I随着增大 所以电压越高,触电时,通过人体电流越大,对人的生命危害越大。,高压触电的两种形式,高压电弧触电,高压跨步触电,归纳:高压

3、触电是由于人靠近高压带电体造成的, 所以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当人体用湿手触摸电器时,人体电阻变小,通过人体电流很大,同时用电器潮湿后,很容易变成导体,产生漏电等现象,造成触电事故。,问题3:,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电, 不靠近高压电.,不弄湿用电器 不损坏绝缘体,电路的通路、断路、短路,1.通路: 正常接通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够正常 工作,2.断路,电路没有接通,而使用电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就是断路,你知道上述故障的原因吗?,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当人体用湿手触摸电器时,人体电阻变小,通过人体电流很大,同时用电器潮湿后,很容易变成导体,产生漏电等现象,造

4、成触电事故。,问题3:,电路的通路、断路、短路,1.通路: 正常接通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够正常 工作,2.断路,电路没有接通,而使用电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就是断路,你知道上述故障的原因吗?,用电器局部短路,3.短路,在电路中,如果电流不流经用电器, 而是电源两极直接相连,我们就说 电源短路了。,想一想,1.短路为什么会发生危险?,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导致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 会非常大。这样大的电流,电源不能承受,会造 成电源损坏;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电流太大, 会使导线的温度升高,严重时可能造成火灾。,2.造成短路的原因有哪些?,(1) 线路老化,绝缘层破坏而造成短路。 (2) 弄湿电器,使绝缘层受

5、潮变为导体造成短路。 (3)电压过高,绝缘层被击穿 (4)小动物跨在裸线上。,雷电触电,(1)什么是雷电?,在雷雨天气,云团上常带有大量电荷,云团与云团之间,或云团与大地之间可发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发光、发声、就是闪电和雷云层之间、云层和大地之间的电压可达几百万伏至几亿伏,放电时电流可达几万安至十几万安。,(2)雷电触电是怎么回事?,云团与大地之间发生强烈放电时,即发生了“落地雷”这时,高大的建筑物、大树、室外天线、和行进在空旷的原野上的人都可能成为放电的路径造成建筑物、树木被烧毁,人受到“雷击”。,(3)生活中怎样防止雷电触电?,a高大的建筑物、室外天线等必须正规地安装避雷装置,绝 不能破坏这

6、些装置 b雨天不能在大树下或高大建筑物下避雨 c. 应该留在室内,关好门窗。 d. 打雷时不要接听或拨打电话。 e. 不宜在空旷场地打伞。 电视、天线、充电器、各家用电器的插头要从插座上 拔下。,防雷设施避雷针,为什么避雷针能防雷电?,高大建筑物的顶部都有针状的金属物,叫做避雷针,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把雷电引入地下,就可以避免雷击。将避雷针应用在各种高大建筑物上就可以免除被雷电击毁的危险。,避雷针通过尖端放电,使电荷不过多积累, 避免强烈的放电。,小结 一、电压越高,电流越大,越危险 1、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不弄湿用电

7、器, 不损坏绝缘层。 二、断路和短路 电路故障非断则短,断无电流,短有强电流。 三、注意防雷 安装避雷针,小试身手,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下列保护措施正确有效的是( ) A. 马上用手把触电人拉离电源 B.喊电工来处理 C.马上用剪刀剪断电源线 D.马上用绝缘体使触电人脱离电源线,D,石墨炸弹被用来破坏敌方的用电设备,这种炸弹会在空中散布大量的石墨丝,这些石墨丝是_(填“导体”或“绝缘体”)飘落到供电设备上会造成_(填“短路”或“断路”),从而使供电设备瘫痪。,大显身手,导体,短路,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4V,电阻R1R220 ,两只电流表的量程均为0-0.6安培。当闭合开关时,两只电流表

8、的示数均为0.2A。若故障由这两个电阻中的其中一个引起,则出现的故障是( ) A. R2短路 B. R2断路 C. R1短路 D. R1断路,比一比,赛一赛,课外链接,关于避雷针,早在公元220年至265年的三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避雷室的设备,这在当时的建筑物上都可以看到。公元420年至589年的南北朝时期的建筑物上也有“避雷室”。 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宋朝时期的建筑物上也都有不同形式的避雷设备雷公柱。避雷室、避雷柱,这些设施都是为了避免雷击而设置在各种建筑物上的。这些避雷设置,要比以前认为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于公元1752年发明避雷针要早得多。 公元1752年富兰克林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

9、和他的儿子)在费拉尔德亚城雷雨交加的一天进行了捕捉雷电的实验。他和他的儿子将一只带有铁丝尖 端的丝绸做的风筝放上了雷电轰鸣的雨空。不久由于风筝有铁丝,立即从云中导下了电,直传到铁丝末端钥匙上,并放出火花。他将钥匙接触莱顿瓶(一个可充电的设备)把雷电储存起来,使之充电。这个惊人的实验结果,打破了关于“静电”和“动电”的绝对分割开的归说法,为电学发展作了很大贡献。富兰克林这一发现,使他想 到高大的建筑物经常有雷电击毁的情况,若把铁丝绑到高大建筑物的顶端,把雷电引入地下,不就可以避免雷击吗?于是他搞了避雷针。当他的避雷针应用在各种高大建筑物上时,免除了雷电击毁的危险。 以后,人们认为避雷针是美国人福兰克林最先发明的,苏联认为避雷针是18世纪时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发明的,然而事实证明避雷设备和避雷针是中国最早发明的,而且要比美国人、俄国人早1000多年。 这个结论是由华南工学院建筑系龙庆忠教授,经过长期调查研究提出来的,并发表了论文,在论文中用大量的史科和实物证明避雷针是我国最早发明的。 这个结论不仅我国科学工作者证明了,而且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列 戴马甘兰也证明中国人发明避雷针要比欧美国家早。因为他在我国旅行中也发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物上早就有避雷设置。,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