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二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27119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第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马原第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马原第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马原第二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马原第二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第二章.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世界“可知否”,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可知论,不可知论,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规律,真理与价值,本质论,规律论,目的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实践统一,方法论,物质世界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这就是哲学上的认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同时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分析了认识活动的最高成果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

2、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重点与难点,重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理解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认识的辩证过程及规律 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关系与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难点: 认识的本质以及如何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界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含义 具有一定思维能力,从事社 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自然性 1.主体()特征 社会性 意识性 个人主体 ()形式 集体主体 类主体,()含义 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所指向的对象 客观性 2、客体 ()特征 对象性 社会历史性 自然客体 ()形式 社会客体 思维客体,含义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 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 3.主客体间的 具的程序和方法 中介(工具) 物质工具 分类 精神工具,4主体和客体的关系,5.主体和客体

4、相互作用包括的主要环节,实践方案实践活动反馈调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提出课题,创造工具,提高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提供了认识的可能,鲁迅: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 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过,蜘蛛也 一定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 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恩格斯:“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荀子: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 若知之

5、,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行之,明也。”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哲学史上对什么是认识的不同回答,(二)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的科学界定,(一)哲学史上对什么是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理论前提: 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 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反映论 观点: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理论前提: 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 认识路线: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先验论 观点:认识先于物质先于实践

6、经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离开实践考察认识 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 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 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是直观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是能动的反映论,(二)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的科学界定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结论,三、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一)从实践到认识 (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含义: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 1.感性认识 认识,是认

7、识的初级阶段 特点:直接性、具体性、形象性 形式:感觉、知觉、表象,含义 :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 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理性认识 特点: 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 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与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 相互区别 反映的方式不同 反映的深度层次不同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相互联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 相互渗透 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唯理论 经验论,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批判,洛克 霍布斯,笛卡尔 莱布尼茨,4.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基础获取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途径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去粗取精 去

8、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归纳与演绎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具体 逻辑与历史,(二)从认识到实践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 1.理性认识向实践 实现认识的目的 飞跃的必要性 检验和发展认识 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 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 跃的条件和途径 要为群众所掌握 正确的实践方法,(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 ()含义:实践认识实践 主观认识能力实践范围的限制 ()原因 科技条件的限制 客观 客观过程发展程度的限制,2.认识运动的无限发展 ()含义: 实践 认识 实践 认识 实践 ()原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无限性,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内容

9、: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 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意义,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与谬误 (二)真理的客观性 (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与谬误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与谬误相对立的哲学范畴,(一)真理与谬误,()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认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互相区别 根本区别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 ()互相依存 ()互相转

10、化 启迪: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树立终 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二)真理的客观性 含义 意义,(1)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 (2)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1)反对主观真理论 (2)反对真理多元论 (3)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 相对性,真理,客观内容的无条件性 同世界接近的无条件性,广度的有条件性有待拓展性 程度的有条件性有待深化性,含义,关系 ()相互区别 ()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 相对之中有绝对 相互包含 绝对之中有相对 ()辩证转化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方法论意义,是反对真理观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的有力武器,是如何正确对待马列主义的理论

11、基础,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认识活动中的逻辑证明,(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 真理的本性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实践的特点具有直接现实性可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2.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真理标准,确定性:绝对性 客观性、唯一性 不确定性:相对性历史性、社会性,2.逻辑证明不是检验真理的第二个标准,逻辑证明了的东西最后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逻辑证明是主观范围的活动,用于逻辑证明的公理来自于实践,(二)认识活动中的逻辑证明,1.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实践检验真

12、理过程中的必要补充,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的含义 价值是揭示外部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 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 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客观性 价值的特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性 多维性,(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含义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特点,价值评价,以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结果以主体的情况而变 价值评价依赖知识认识,(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1.价值评价的功能 是推动着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 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 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 .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真理 客体性 条件性 统一性,价值 主体性 目的性 多样性,追求真理 创造价值,前提和基础 动力和归宿,正确把握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弘扬两种精神: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坚持两条原则: 坚持真理原则遵循真理尺度 坚持价值原则符合价值尺度,把握一个方向: 促进真理和价值具体历史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