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饮茶习俗.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47939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章饮茶习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五章饮茶习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五章饮茶习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五章饮茶习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五章饮茶习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章饮茶习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章饮茶习俗.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饮茶习俗,独饮、对饮、品饮、聚饮,一人得神 二人得趣 三人得味 七八人得乐,第一节 中国的饮茶习俗 一、汉族的饮茶习俗 汉民族的饮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和喝茶之分。大抵说来,品重在意境,以鉴别香气、滋味,欣赏茶姿、茶汤,观察茶色、茶形为目的,自娱自乐者,谓之品茶。凡品茶者,得以细啜缓咽,注重精神享受。 倘在劳动之际,汗流夹背,或炎夏暑热,以清凉、消暑、解渴为目的,手捧大碗急饮者;或不断冲泡,连饮带咽者,谓之喝茶。,(一)汉族饮茶方式 清饮 调饮 汉族饮茶代表性要数品龙井、啜乌龙、吃盖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1、杭州的品龙井 品饮龙井茶,首先要选择一个幽雅的环境。其次,要学会龙井茶的品

2、饮技艺。沏龙井茶的水以80左右为宜,泡茶用的杯以白瓷杯或玻璃杯为上,泡茶用的水以山泉水为最。 品饮时首先观察多变的叶姿 尔后深深地嗅一下龙井茶的嫩香 然后缓缓品味,清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2、啜乌龙 啜乌龙茶很有讲究,与之配套的茶具,诸如风炉、烧水壶、茶壶、茶杯,谓之“烹茶四宝”。泡茶用水应选择甘冽的山泉水,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 啜茶时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 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口中迥旋品味,然后茶汤入肚,3、吃早茶 吃早茶是汉族名茶加美点的另一种清饮艺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当场点茶,品味传统香茗;又

3、可按自己的口胃,要上几款精美清淡小点,如此吃来,更加津津有味。 4、大碗茶 喝大碗茶的风尚,在汉民族居住地区,随处可见,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或大桶装茶,大碗畅饮,热气腾腾,提神解渴,好生自然。,5、成都盖碗茶 盖碗茶盛于清代,如今,在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地,已成为当地茶楼、茶馆等饮茶场所的一种传统饮茶方法,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饮茶。 饮盖碗茶一般说来,有五道程序: 一是净具 二是置茶 三是沏茶 五是品饮 四是闻香,二、茶与风俗 1、三茶 2、食茶 3、茶礼 4、新婚请茶 5、新婚三道茶 6、苏州跳板茶 7、新娘茶 8、腌茶酒 9、腌菜茶,10、新婚交杯茶 11、新婚合杯茶 12、闹花夜 1

4、3、福安新娘茶 14、台湾婚礼茶宴 15、跪茶 16、新娘茶 17、摆茶宴 18、茶 盘 钱,三、 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 (l)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2)维吾尔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3)蒙古族: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5)哈萨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6)壮族:打油茶、槟榔代茶。 (7)彝族:烤茶、陈茶。 (8)满族:红茶、盖碗茶。 (9)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 (10)黎族:黎茶、芎茶。 (11)白族:三道茶、烤茶、雷响茶。

5、 (12)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烧茶。 (13)瑶族:打油条、滚郎茶。,(14)朝鲜族:人参茶、三珍茶。 (15)布依族:青茶、打油茶。 (16)土家族:擂茶、油茶汤、打油茶。 (17)哈尼族: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 (18)苗族:米虫茶、青茶、油茶、茶粥。 (19)景颇族:竹筒茶、腌茶。 (20)土族:年茶。 (21)纳西族: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 (22)傈僳族: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 (23)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 (24)畲族:三碗茶、烘青茶。,(25)高山族:酸茶、柑茶。 (26)仫佬族:打油茶。 (27)东乡族:三台茶、三香碗子茶。 (28)拉祜族:竹

6、筒香茶、糟茶、烤茶。 (29)水族:罐罐茶、打油茶。 (30)柯尔克孜族:茯茶、奶茶。 (31)达斡尔族:奶茶、荞麦粥茶。 (32)羌族:酥油茶、罐罐茶。 (33)撒拉族:麦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34)锡伯族:奶茶、茯砖茶。 (35)仡佬族:甜茶、煨茶、打油茶。,(36)毛难族:青茶、煨茶、打油茶。 (37)布朗族:青竹茶、酸茶。 (38)塔吉克族;奶茶、清真茶。 (39)阿昌族:青竹茶。 (40)怒族:酥油茶。盐巴茶。 (41)普米族:青茶、酥油茶、打油茶。 (42)乌孜别克族:奶茶。 (43)俄罗斯族:奶茶、红茶。 (44)德昂族:砂罐茶、腌茶。 (45)保安族:清真茶、三香碗子茶

7、。 (46)鄂温克族:奶茶。,(47)裕固族:炒面茶、甩头茶、奶茶、酥油茶、茯砖茶。 (48)京族:青茶、槟榔茶。 (49)塔塔尔族:奶茶、茯砖茶。 (50)独龙族:煨茶、竹筒打油茶、独龙茶。 (5l)珞巴族:酥油茶。 (52)基诺族:凉拌茶、煮茶。 (53)赫哲族:小米茶、青茶。 (54)鄂伦春族:黄芹菜。 (55)门巴族:酥油茶。,(一) 藏族酥油茶 藏族 候高寒干旱,他们以放牧或种旱地作物为生,当地蔬菜瓜果很少,常年以奶肉、糌粑为主食。“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 (二)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大凡在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拜师学艺等喜庆日子里,或是在亲朋宾客来访之际,都

8、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三)土家族的擂茶 擂茶,又名三生汤,是用生叶、生姜、生米仁,等三种生原料经混和研碎加水后烹煮而成的汤,故而得名 (四)苗族的八宝油茶汤 居住在鄂西、湘西、黔东北一带的苗族,以及部分土家族人们,有喝油茶汤的习惯。他们说:“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日本的茶道人口约达1000万,将近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90%以上都是女性。在京都,你不应问女性“您是否学习茶道”,而应问“您学习的是哪家茶道”。,第二节 日本茶道,茶道在日本 一是作为礼仪教育,以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二是作为心理辅导的重要一课,是白领阶层缓解压力、寻找心理平衡、消除身心疲劳的好方

9、式 三是茶道作为一门文化学科的分科,列入了大学教程,一、日本茶道概念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是以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日本茶道的“四规”、“七则”,“四规”:“和敬清寂”

10、为日本茶道的宗旨 七则”: 茶要浓、淡适宜; 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 茶水的温度要与季节相适应; 插花要新鲜; 时间要早些,如客人通常提前 十五到三十分钟到达; 不下雨也要准备雨具; 要照顾好所有的顾客,包括客人的客人。,日本茶道的宗师,荣西禅师著吃茶养生记,遂开日本茶道之先河,被奉为“茶祖”。 创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二三一五零二年),武野绍鸥是杰出的大茶人(公元一五零二一五五五年)。他对村田珠光的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还把和歌理论输入了茶道,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素淡、典雅的风格再现于茶道,使日本茶道进一步的民族化了 在日本历史上真正把茶道和喝茶提高到艺术

11、水平上的则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公元一五二二一五九二年),,(二)日本茶道历史 公元8世纪,也就是奈良时代(天平文化)绿茶传入了日本。 平安时代(公元804年) 最澄大师入唐至天台山学法的回国时带回茶籽,成为茶叶引种日本第一人,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镰仓时代(1168年、1187年)日本荣西禅师两度入宋学禅著吃茶养生记人称“日本茶经”)现身说法大倡吃茶养生之道,遂开日本茶道之先河,被奉为“茶祖”,日本茶道中的“抹茶”也是从镰仓时代开始的。 14世纪室町时代以后,茶树的栽种已普及起来。把饮茶仪式引入日本的是大应国师,后有一休和尚。,年年村田珠光,吸收禅院茶礼,以朴素、淡泊

12、为主,屏弃一味崇尚中国茶器、追求豪奢的作法,创立了具有禅理的茶道,创造了更为典雅的品茗形式,他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创始人。 现在,日本流行的茶道,是在16世纪后期由茶道大师千利休创立的。,三、日本茶道流派 (一)千家流派 千家流派的始祖是千利休。千利休的孙子宗旦(亦称千家中兴之祖)隐居时期,千家流派分成了三个系统。 表千家 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二)薮内流派 始祖为薮内俭仲,该流派的座右铭为“正直清净”、“礼和质朴”。擅长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 (三)远州流派 始祖为小堀远州,主要擅长书院茶,(四)江户时期(17世纪) 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

13、抹茶道、煎茶道。 抹茶道:由村田珠光奠其基,中经武野绍鸥的发展,至千利休而集大成的日本茶道又称抹茶道,他是日本茶道的主流。抹茶茶道是在宋元点茶道的影响下形成的。 “煎茶道:在中国明清泡茶道的影响下,日本茶人又参考抹茶道的一些礼仪规范,形成了日本人所称之的煎茶道。,四、日本茶道礼仪 按照茶道传统,宾客应邀入茶室时,由主人跪坐门前表示欢迎,从推门、跪坐、鞠躬,以至寒喧都有规定礼仪。,1、鞠躬礼仪 根据鞠躬的弯腰程度可分为真、行、草三种。“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草礼”用于说话前后。 整个茶会,主客的行、立、坐、送、接茶碗、饮茶、观看茶具,以至于擦碗、放置物件和说话,都有特定礼仪

14、。 2、参加茶事的客人所坐的位置: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 3、 敬茶 敬茶时,主人用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边,跪地后举起茶碗(须举案齐眉,与自己额头平齐),恭送至正客前。一碗一碗注,一碗一碗献。,4、品茶 正客接过茶碗也须举案齐眉,宾客叩头谢茶、接茶,主人亦须叩头答拜、回礼。待主人最后亦自注一碗,始得各捧起茶碗,轻嗅、浅啜、闲谈。 5、喝茶礼仪 将茶碗放在左手上,用右手向顺时针方向转两下,用三口半喝先,客人饮茶时口中要发出“啧啧”的赞声,表示对主人“好茶”的称誉。用手指将自己的唇印搽掉(不能沾茶碗正面),用怀中的手纸把手搽一搽,将茶碗逆时针方向转两次,茶碗的正面对着自己一观赏(造型、色泽、花纹、陶艺、底部淘章)称赞奉还主人。,日本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