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历史成绩.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49361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5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历史成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如何提高历史成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如何提高历史成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如何提高历史成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如何提高历史成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历史成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历史成绩.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历史成绩,瑞昌第二中学 柯长虹,(一)注重历史知识的记忆,高考“能力要求”中的记忆主要是指对学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和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等的再认再现;同时也是指对历史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再认和再现。记忆是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层次,任何高层次的能力及其运用都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加强记忆的过程和方法很多。如有人提出勤奋是根本、背诵是益友、争论是法宝、理解是基础、重复是窍门、趣味是媒介、联想是捷径、应用是动力、简化是助手、卡片是仓库的主张。还有如同异法、等距记忆法、归纳记忆法、特征记忆法、口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和理解记忆法等等。反复刺激和深刻理解是最重要的两点

2、。,将全部应考内容逐章逐节、逐行逐句反复熟记,查漏补缺,按线索和规律梳理整合知识,要沉得住气,切忌心浮气躁,走马观花。做题时发现问题应马上回到课本,深化缺失知识段的记忆,对重要的主干知识,还要去默写。,先死而后生 静心不烦躁,基础是能力的源泉和根本,为此要“先死而后生”,只有下苦功夫把书本知识死记住,才能经大量的训练后升华为活的各种技能。,准确、系统掌握教材知识是迎考复习的基础,(l)导言,属宏观知识,它搭建章节知识结构框架和为具体史实在历史发展线索中定位。,(2)课文大、小字,是教材的主体内容,其中大字是复习的重中之重。,掌握大字,首先是记要记“死”、背要背“硬”。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无疑是正确的,但理解不能代替记忆。,其次,理解要深。理解知识,即掌握历史事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区分历史事物的表层现象和内涵本质。,特别要指出的是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一是同一历史概念的隐性知识,如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字面表意是学习西方和抵御侵略,隐含的目的是“强国”;二是不同概念之间的隐性联系,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扩大了学习西方的内容,但两派都不懂得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更不懂得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这一制度,这要挖掘的隐性联系。,小字是对大字的延伸和补充,它更具体、翔实,可视情况掌握:知识性记述,浓缩成要点;情节性描述,转化为理性认

4、识;观点结论性分析,与大字同等掌握。,(3)表格、地图和文献资料是复习的重要内容。,表格中具体年代、繁琐数字不需要机械记忆,但要从年代、数字的变化中探寻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地图掌握注意两点,一是与重大历史事件、现象相联系,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和历史演变趋势的地图,如1999年高考分别考查了战国政治地理形势和德国不同时期疆域变化所反映出的国际关系演变;二是对图中内容,首先掌握教材述及的内容。,文献资料是考生复习时易忽略的内容,高考对教材文献资料的命题技术不断提高。,如1999年“生女直”题,要求考生联系教材正文,判断文献资料提供的生女直换铁的主要用途。,对教材文献资料,一要读懂,二要分析与正

5、文的关系,三要能说明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4)注释不是章节知识复习的重点,可作浏览式掌握,但在某些专题知识的序列中有它的重要位置。,如“奇怪战争”是注释内容,把它放到绥靖政策这个知识结构中,可以看出它是英法绥靖政策在战时的继续。,(二)加强历史知识的理解,理解是指能抓住历史事物的实质,从本质上把握历史知识,其主要表现行为是解释、转换和推论。,历史学科的理解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科书中表述的理解,掌握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二是对高考相关内容的理解,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理解相关内容。,历史学习中,理解的能力最为重要,如果说记忆是基础,那么,理解就是核心。,第一,“理解”居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承前“

6、记忆”,理解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之上的,同时它对记忆又有反作用,没有理解的记忆是无效记忆。后启“应用”,历史知识的应用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没有理解的知识是无法应用的。况且,转换、推断本身就已涉及到应用层次了。,第二,高考中超过“理解”能力层次的试题依然不多。高考试题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隐性知识的挖掘,而考生往往对隐性知识及其深浅度的挖掘感到非常棘手,实际上对历史知识的把握如果能达到理解的层次,即对历史知识能够解释、转换和推断,隐性知识的挖掘就到位了。,1解释,即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历史知识的含义,包括概述一个历史事件,说明一个历史概念,解释一个历史问题,举出一个历史实例等等。对历史知识的解释要注意内

7、涵的准确和外延的完整。,2转换或转化,指学生能将历史知识准确完整地从一种特定术语,或一般叙述的语言文字,或形式,转换成为另一种特定术语,或一般叙述的语言文字,或形式。,3推论或推断,由已知的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如根据给定的有关历史事物的材料,估计或预测其发展趋势;根据特定历史事件的条件,对其后果、影响等进行推断。,要准确把握历史事件、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大凡较难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在历史事件及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上做文章。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在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例1 下列有关北魏时期均田制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8、( )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B它将全国所有土地实行分配 C它是寓土地和赋税制度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关系 D它对隋唐时期我国的社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C,例2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 A禁绝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B,例3 皖南事变反映出( ) A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政变故伎 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 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国共产党决裂 D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C,例4 14、15世纪欧洲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标志是 自然力利用的增多 机器的使用 行业分工更细 社会分工扩大 A

9、B C D,A,例5下列关于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各项表述,正确的有 A两者都反对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统治 B前者缺乏新的斗争纲领,后者是为资本主义前途而斗争 C前者的领导力量多为农民领袖或王公贵族,后者多为民族资产阶级代表或地主 D前者反对的侵略势力是殖民主义,后者反对的是帝国主义,ABCD,由此可见,高考注重对历史事件、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考查的导向,给高三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唯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把课本中重要概念、关键字词真正弄懂吃透,才不至于面对扑朔迷离的选项感到茫然,乱猜一气。,历史学科中有许多概念和专有名词,其中也包

10、括若干哲学或经济学上的概念或名词,因为历史学是个综合性的学科。例如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土地所有制、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赋役、徭役、天干地支、绝对君主制(教材中译作“专制君主制”)、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制、资本原始积累、简单协作、手工工场、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世界格局所有这些都是一种概念或名词,各有特定的含义,一定要准确地搞清楚。,(三)要学会总结规律和找出特点,人类历史有客观的发展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历史有大的规律,如史前时代、古代、近代与现代的演进。也有小的规律,也就是在相对短一些的时段里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例如商品经济必然取代自然经济,在漫长的

11、历史发展中,它只是某一时段中的现象,但也是一种规律。在这个时段里,凡是有利于这一发展趋势的现象,就应给予肯定的评价。,(四)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地看历史,力求为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等等求索到更准确的定位。,历史书一章一节地写,历史教学一课一课地讲,每个章节和每一堂课大多是一个微观的小范围,甚至只是某一事件。但是,所有这些都是历史长河中的组成部分,或是当时某个大范围中的一个局部,在从小处着手的同时,还要从大处着眼。如此才能探索到更接近科学的结论。,微观研究是宏观概括的基础,两者必须结合,但不能偏离。对若干微观现象的史实没有揣摩清楚,宏观概括是难以进行的,勉强得出结论也不可靠,甚至是错误的。,(五)

12、要突破思维定势,实事求是,以实践检验的结果作为立论的依据。,改变教材造成的思维定势,引进史学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和新观点,是高考检测考生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审视历史能力的重要命题方式。,如1995年高考第38题第问: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如1998年高考第45题要求考生对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作出评价。,例6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

13、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例7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例8 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的许多政略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发挥过积极作用。列举这些政略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六)重视历史知识网络的建构,每一学科的知识都自成体系,以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

14、络,形成独特的知识框架。复习工作是教师指导学生自我构建学科知识的体系、框架和网络。把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的链接,在知识的链接点上可以产生出生长点。这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学生考试答题时,就好像上网一样顺着知识网络寻找问题的答案。,儒学思想、农业科技、城市变迁、对外开放、救亡图存、向西方学习、改革探索、民主革命、党的建设、国共关系、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国际格局、大国兴衰等等,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生发能力,建构网络的良好素材。,结合学科主干内容,联系社会理论和现实,利用历史知识网络,对学生进行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和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和方法训

15、练,是历史教学要认真研究和落实的。,(七)要拓宽视野,援引借助相关学科知识,正像世间万事万物都不是静止、孤立地存在一样,各学科知识虽然自成体系,但又彼此相关相连,因此,历史考查向地理、政治等学科渗透,是高考命题的必然趋势。江苏省虽然不考文科综合,但这类渗透型的题目在高考历史题中还是常有的。,例9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属于 A辽阳省 B岭北省 C黑龙江省 D吉林省,A,例10下列三幅地图(图略)反映了不同时期德国的版图和在欧洲控制区域的情况。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地理搭台,历史唱戏”的试题,以考查地理知识为基础,分析一些社会政治现象

16、对国家的地理条件所造成的后果及影响。考生在解答此题时,应先确定该版图所处的历史时期,然后再联系当时的与该版图有关的史实,加以分析、总结,得出正确结论。,上述此类命题的一再出现,已明白无误地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条信息,即历史考查绝不仅限于该知识体系,考生必须能将文史哲地融会贯通。,关于地理知识方面,我国历代疆域、重要古城、著名古战场、重大工程和当今各省区划分及简称,世界各国位置及首都等,脑库中应储有活地图。,关于政治知识方面,阶级、国家、国体、政体等概念,法律常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形式

17、和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必须熟知,并善于结合具体事例加以阐释运用。,关于经济方面,应掌握有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生产资料所有制、市场经济、生产和消费等常识。,关于语文方面,要打好语法、古汉语、小论文写作等基础,以减少阅读文言文和欧化语句的障碍,言简意赅、有条不紊、史论结合地解答问题。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八)关注“时政热点”问题,所谓“热点”问题,指的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命题向来不避“热点”,如200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主观题就考到了“台湾问题”、“中日关系”、“市场经济”等。200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中的“中美关系”、“欧洲一体化

18、”、“三农问题”等。 200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中的“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中日关系”、“大国崛起”,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往往知识的记忆障碍较小,从而能提高试题考查能力的效果。日常教学就应要求同学们能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引导同学关注时事,关心社会,不断完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重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近几年命题的热点有:古代思想(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制度变迁(如税收制度);民族关系(汉唐、明清)制度创新(汉、唐、元);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与商路的转移;宋元的科技;近代化和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重点);实业救国;民主法制建设;抗战

19、时期的两个战场;改革开放的深化;香港回归十周年;法国史;德国史;美国史;三次科技革命与教育、生产、人才的关系(注意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美国与欧洲和日本关系的演进;三种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战争与和平;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大国兴衰的启示。,(九)要加强解题技巧训练,提高实战能力,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训练要有的放矢,要从提高效率的角度人手,是用一道题去复习一大片,而不是用10道题押一道高考题。,训练的目的 一是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审题能力;,二是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性;,三要注意积累分析问题的一般

20、方法;,四要纠错防偏,提升理性认识;,五要以一带十,讲求科学和效率。,选择题,看清题干的时间、区域等限定词,还得注意是肯定或否定选择,历史选择题要了解某些重要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当然,也要联系时代特征。碰到少数拿不准的选项,到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材料题,先连同设问粗读,然后带着问题精读,解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弄清出处及时间范围;分析关键题句,找出有效信息,打开思路,联系材料依托的教材相关内容,弄清问什么?怎么回答?找出答题的中心和方向;分析作者立场观点,判断材料真伪;提炼观点,分析实质,扼要文字表述。,问答题,首先要审题,审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内容范围;审关键词,如中心词、解答方式词、条

21、件限制词、回答内容词等,接着构思,形成简易提纲。最后行文,注意语言的学科特点及语言的准确性,历史问答题应理顺史实、史论结合,分条表述。,学会将手头的习题进行设计再加工,把收到的各种高考信息进行合理的优化整合,推陈出新。,每年高考命题小组成员动笔前,必先收集浏览各地习题资料,以了解情况,反猜题。然而,问题总是一分为二的,有时,似乎命题人员也会受某些习题设计的启发,或将原习题改头换面,或钻原习题空档冷不防再设新问,或在原习题设问的基础上再加引申。,对于手头的习题资料,决不能满足于就题论题的讲与练,在复习中拿来主义要不得,师生均应尽力在原题的基础上找出新角度、雕琢出新意、引申到新高度,并以此作为一种重要的复习手段,促进复习深化,扩大复习成果。,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