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54659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2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代文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元代文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元代文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元代文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元代文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代文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代文学.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元代文学,元代历史短暂(1234一1368)当时传统文学样式诗词、 散文等处于衰微境地,通俗文学却有很大发展,成就最高 的是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第一节:元散曲-中国最自然之文学 散曲与词的关系最密切,体制也最相似,都是有固定 格律的长短句形式。故又叫“词余”,但散曲有自己的特点。 一、格律形式方面,比词更富于变化更自由。具体表现为: 1)规定字数外可添加“衬字”,从一字到十几字不等。 2)韵脚可以平仄通押,通首同韵 3)对仗变化较多。除最通常的两句相对,还有三句对, 以及四句之间两两相对。 4)句式变化较大,比起词来更显得参差不齐。,关汉卿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

2、响当当一粒 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 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 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 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 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侯, 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 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 烟花路儿上走!,二、在语言方面,比词更为通俗。具体表现为: (1)大量运用俗语和口语。 (2)句法比较完整,不大省略虚词; 散曲的总体风貌:活泼灵动、浅显直露。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类。 小令是用单支曲子写成; 套数是用两支以上的同一

3、宫调的曲子相连而成的组曲。 元代散曲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散曲创作的中心在北方,主要作家有关汉卿、 马致远、张养浩等。前期散曲内容以歌唱山林隐逸和描写 男女风情为最多。如关汉卿大德歌 夏: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叫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元代前期散曲艺术风格大豪爽直率、质朴自然的风格, 以“本色”为主。 马致远风格与众不同,通俗工雅并存,在保持散曲 特有艺术风格同时,常有诗词的意境和秀丽的画面感, 语言自然清丽、雅俗共赏。前期作家中留存作品最多, 评价最高,被称为“曲状元”。 P116马致远双调夜行船 秋思 : “看密匝匝蚁排兵,纷乱

4、乱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 “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 该套曲是传统“悲秋之作”,悲抑中透出旷放,情感浓烈 意象独特鲜明,色彩斑驳绚丽,才情富赡,笔罗万有,曲 文酣畅淋漓,极富艺术感染力。语言明爽流畅一吐为快, “鼎足对”“博喻”的运用巧妙。,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连用十个意象,将景物、季节与人的感应表现得淋漓尽致, 深得唐人绝句之妙,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元代后期散曲 后期散曲创作中心转移到南方,重要散曲作家有乔吉、 张可久、睢景臣等人。多描写江南美丽的湖光山色、城市 的繁华享乐。 如张可久金字经

5、 春晚: 惜花人何处,落红春又残。倚遍危楼十二阑, 弹,泪痕罗袖斑。江南岸,夕阳山外山。 后期散曲进一步雅致工丽接近词风,生命也就终结。 后期作家中,还是有质朴豪爽的风格见长的,如睢景臣等。,睢景臣以一曲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著名。看看其中的一煞和尾: 春采了俺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涂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作汉高祖? 兰楚芳风情: 我事事村,他般般丑,丑则丑村则村意相投。则为他丑心儿真,博得我村情儿厚。似这般丑眷属,村配偶,只除天上有

6、。,第二节 元杂剧 杂剧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 当时创作演出十分繁盛,有名作家一百多人 剧目七百多种。题材丰富,广泛涉及社会各方面 折射出一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以大德年间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是元杂剧最为繁盛时期,“元曲四大家” 的“关郑白马”,除郑光祖年代稍晚,其余都生活在 元前期。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梧桐雨; 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是元杂剧前期名作。,二)到元杂剧,戏剧才走向成熟。它有以下特点: 1)结构:基本是四折、通常加一段楔子为一本。 2)唱词:剧本核心是唱词,用于抒情,韵律严格,以符合演唱需要;可增句或加衬字,方便自由的表情达意。 3)宾白:剧本

7、说白为宾,称“宾白”。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主角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重要作用。 4)科范: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 5)角色:分旦、末、净、外、杂五类,每类分若干小类,旦又分正旦、帖旦、搽旦等,把剧中人物分若干类型,便于程式化表演。,一、关汉卿:以崇高的现实精神 建构戏曲的审美范式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作品涉及多种社会 生活层面和人物,深刻揭示了社会黑暗,反映了受 压迫者的生活遭遇和理想,赞美了他们顽强的斗争 精神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作品可分类为: 1、公案剧。又称“社会剧”,如窦娥冤。通过公案故事,揭示深刻的社会问题,表现广大人民对公平社会秩序和安宁

8、生活的向往。 2、爱情婚姻剧。如拜月亭、望江亭等。同时还反映了弱者对于社会邪恶势力的反抗,带有社会剧的意味。 3、历史剧。如单刀会等。表现深沉历史感。,二、王实甫与西厢记 (才子佳人模式的新突破) 元杂剧影响最大的作品。王实甫极富艺术才华,以一部西厢“天下夺魁”。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以崔、张二人爱情所遇到的阻挠和破坏,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生活的摧残;并通过他们的美满结合,歌颂了青年男女对于爱情的诉求,以及他们的抗争和胜利。虽然剧中的胜利是以双方的妥协,以陈旧的大团圆的模式来完成的,但毕竟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从而对封建礼教形成了强烈的冲击。,P12

9、0 西厢记长亭送别(王实甫) “抒情诗剧”风格的展现: 1)情景交融、景为情设,情由景生, 极富诗情画意。 “离人伤别”和“暮秋时节”相互交融 2)曲词华美典雅,优美精湛。 化用宋代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3)艺术手法多样化,写情生动真切。 多种修辞手段的综合运用。,三、纪君祥和赵氏孤儿 纪君祥,大都人。剧作仅赵氏孤儿完整保存。 该剧很早便传入欧洲, 1753年,法国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将其改编为歌剧中国孤儿,并注明 “五幕孔子的伦理剧”,歌颂中国传统道德精神,但 最吸引人之处实际上是剧中人物在道德完成中表现 出的人格力量。 故事情节主要根据史记赵世家所载春秋 晋灵公时赵盾和屠岸贾两个家族矛盾斗争的历史故 事敷衍而成。 强烈的复仇意识、连续不断的人物矛盾、 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尖锐的戏剧冲突贯穿全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