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分析研究.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260910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6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信息化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分析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企业信息化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分析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企业信息化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分析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企业信息化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分析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企业信息化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分析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信息化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分析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信息化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分析研究.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位论文企业信息化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分析研究An Analysis of Corporate Culture Based on Building Successful Corporate Informatization 2007年 6月19日III摘 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已初见成效,但仍有许多企业信息化不太理想。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收效甚微,甚至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不是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缺乏或者忽视建设与实施信息化相匹配的企业文化。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在信息化建设条件下,为我国企业建设

2、新型企业文化,以成功地适应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并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研究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寻求成功建设企业信息化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与方法,研究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兴趣,是因为它能够不断地给企业注入新的生命活力,给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双重效益。企业文化和企业信息化一样,二者都是企业这个大系统里的子系统,它们不孤立封闭,二者相互影响。通过详细对比分析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因素和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因素,运用归纳分析方法,本文对企业信

3、息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得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又通过对两个典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真实案例的对比分析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企业文化建设要遵循的这些思路的正确性。本文企业信息化中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为:1. 必须把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事关企业的兴衰成败。2. 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培养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家素质。企业文化是“一把手”文化,企业家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3. 培养员工责任心与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4. 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根本。

4、5. 企业文化建设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得到保证。当然,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随着新技术的运用和管理理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所以,与之相对应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随环境和形势的变化进行相应的重构与变革,以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AbstractThe 21st century is an age of information economy, so any company which will want to obtain more strong competitive power has to

5、 realize corporate informatization. At present, many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are spending much money in building information system, but the effect is not good. Even more, it doesnt help building corporate competitive power, but brings heavy load for these companies. Why do these companies fail? An

6、 important reason of it is that many companies lack or ignore the building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which is in line with corporate informatization.In order to find an available solution to build corporate informatization successfully, I work hard at the way to build a new corporate culture which is

7、 vital to the building and management of corporate informatization.So, in this paper it is my aim that finding the way to build successfully corporate inform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informatization and corporate culture.Like corporate culture, corporate informatization

8、 is also a sub-system of the system of corporate. Although they both are sub-systems, they connect each other. With the study of real corporate cases and the analyses by contrasting the factors affect corporate informatization with the factors affect corporate culture, I draw some conclusions for th

9、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informatization and corporate culture. And I find some ways to built corporate culture in line with corporate informatization building. The following analyses of two corporate cases on building corporate informatization confirm them. They are:1. Regarding its buildin

10、g as a strategy 2. Enhancing entrepreneurs quality3. Cultivating team work4. Advocating people oriented5. Advancing with timeOf course, we cant finish building our corporate culture over a night. Corporate informatization keeps continuous change, so corporate culture should do accordingly, too. Key

11、words: corporate informatization, corporate culture, core competitiveness目 录摘 要IABSTRACT目 录1 绪论1 1.1 研究意义和目的1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和研究现状2 1.2.1 信息化发展概述2 1.2.2 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动态2 1.2.2.1国外研究动态2 1.2.2.2 国内研究动态4 1.3研究内容和方法52 基本理论7 2.1 企业信息化基本理论7 2.1.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7 2.1.2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8 2.1.3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11 2.1.4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11 2.1.5

12、 企业信息化对现代企业管理提出的挑战13 2.2 企业文化基本理论15 2.2.1 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15 2.2.2 企业文化的内容17 2.2.3 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20 2.2.4 企业文化的特性21 2.2.5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主要功能22 2.3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因素24 2.4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26 2.5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293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企业文化因素案例分析32 3.1 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介绍32 3.1.1 案例一32 3.1.2案例二33 3.2 案例分析34 3.3 案例总结364 结论与展望37 4.1 企业文化建设应放在

13、战略的高度进行37 4.2培养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家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37 4.3 责任心与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38 4.4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38 4.5 与时俱进,坚持求变、学习、开放与融合39参考文献40致 谢43III1 绪论1.1 研究意义和目的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更是网络经济时代。当前国内许多企业正在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提升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这几年来,随着外资市场准入限制的逐步取消,国内企业越来越面临着国外企业的直接竞争,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不但在产品、技术、资金等硬件方

14、面不如国外先进企业,而且在管理、文化等软实力方面存在更大的差距。在此大背景下,我国众多企业自觉选择了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却非一帆风顺。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以失败而告终,并且还给自身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企业只是凤毛麟角。联想首席执行官(CEO)柳传志曾说过:“企业不上ERP就是等死,上ERP就是找死”。由此可见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之困境。为什么我国企业建设信息化就这么艰难呢?原因有很多。成功建设企业信息化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支持、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成功的项目管理、技术、企业文化与新系统保持一致、外部

15、支持等六个方面。其中任何一个方面不到位,都可能导致信息化建设的失败。而其中企业文化与新系统保持一致,在成功建设企业信息化方面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于2005年对近200家零售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分析上述关键因素在中国企业ERP实施中的作用。被调查者对导致ERP成功的诸因素做重要性优先排序,结果是,成功和失败的企业都认为成败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取决于同时发生作用的一组因素。在成功案例中,80%以上的被访者认为前4个因素管理和领导、与企业战略相结合、项目管理、企业文化与新系统保持一致的结合是ERP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所以研究企业信

16、息化建设和企业文化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有现实意义。近年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人们对企业文化怎样影响管理实践己经讨论很多,而从相反的角度讨论则较少,尤其是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如何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得不多。因此,本研究论文的选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1.2 国内外发展动态和研究现状1.2.1 信息化发展概述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设计、制造等部门的应用(如管理信息系统(MIS),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办公自动化(OA)等),形成了一批分立的、单项应用系统。这个时期,技术

17、和应用这两个关键要素的发展非常迅速,奠定了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应用深度还有限,应用的范围也是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这个时期的应用更多地只能被称为计算机化,也就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处理数据等工作,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信息化。即使到了后期,所形成的系统也多是孤立的处理系统,基本不存在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使用。从技术角度看,当时实现这一点还比较困难,这个阶段可说是企业信息化的孤岛应用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企业信息化的集成阶段。企业大国美国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概念。CIMS以人为中心,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网络为传媒,以集成为核心

18、,以流程重组为主线,实现企业物流和作业流的有机集成。在溶入90年代提出的并行工程、精益生产、敏捷制造、产品数据库管理的概念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日趋完善,已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企业信息化的主要运行模式之一,在发达国家大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本身的变化对于企业信息化来说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企业信息化的瓶颈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上。由迈克 哈默(M . Hammer)博士与詹姆斯 钱皮(J . Champy)合著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最终构架了企业再造理论。企业信息化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关注的焦点是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优化,如

19、MRP系统。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变革加剧和以客户为中心思想的突出,迫使企业更关注于企业外部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优化,这就是自90年代日趋成熟的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思想、方法、技术和软件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其作用是重视企业外部资源的优化利用,整合供应链和客户供需,以缩短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周期,降低各环节成本、增加赢利。90年代以来,企业还注意把生产制造和供销活动直接联系起来,也就是把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企业外部业务流程相集成,如ERP 系统,电子商务等。1.2.2 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动态1.2.2.1国外研究动态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

20、国乃至欧洲经济形成了挑战,在这种情形下,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其中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80年代初,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理查德帕斯卡和托尼阿泰思在日本的管理艺术、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的企业文化和彼得斯与惠特曼的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四部专著的出版,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这些研究的一个共同观点是:“强有力的文化企业取得成功的新金科玉律”。1从国外企业文化的发现到企业文化研究二十年

21、的迅猛发展来看,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80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企业文化的普及,企业组织越来越意识到规范的组织文化对企业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来塑造企业形象。因此,组织文化研究在八十年代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和量化研究方面迅猛发展,出现了四个走向:1理论研究的深入探讨(如1990年本杰明斯耐得的组织气氛与文化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文化、组

22、织文化、组织气氛与管理过程、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组织效益的关系的模型;1997年爱德加沙因的组织文化与领导增加了在组织发展各个阶段如何培育、塑造组织文化,组织主要领导如何应用文化规则领导组织达成组织目标,完成组织使命等,还研究了组织中的亚文化;1999年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的西方企业文化则探寻了企业领导在使企业保持竞争力和满足工人作为人的需求之间维持平衡的途径等);2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研究(如约翰科特和詹母斯 赫斯克特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1992;R.KDivedi的组织文化与经营业绩,1995;Daniel RDenison 的企业文化与组织效益,1997);3企业文化测量的

23、研究(如1991年Daniel R. Denison and Gretchen M. Spreitzer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发展:竞争价值的方法;Rayamond F. Zammuto 和Jack YKrakower的 组织文化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Robert EQuinn和Gretchen M. Spreitzer的“竞争价值文化量表的心理测验和关于组织文化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以及1997年Pierre DuBois & Associates Inc.出版了一套组织文化测量和优化量表);4 企业文化诊断和评估的研究(如Roger Harrison & Herb Stokes的诊断企业文化量

24、表和训练者手册,1992;Kim SCameraon & Robert EQuinn的诊断和改变企业文化:基于竞争价值理论模型,1998,等)。约翰科特指出:“企业文化在下个世纪10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21.2.2.2 国内研究动态企业文化在我国引起关注和兴趣,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较早出现在管理世界权威杂志上的一篇名为“组织文化”的译文揭开了企业文化在我国研究的新篇章。它系统地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及其关系,并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传统和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十分有助于我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然而,这篇极具

25、有学术价值的文献综述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在我国掀起研究企业文化的热浪,其可能的原因是:这篇介绍企业文化理论的文章视野宽泛,超出了当时国人的理解能力。直到最近,才有一些研究者采用Schein的“整体阐释性”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来阐释企业文化3。采用Hofstede的定量方法研究企业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4。在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分为大陆派和港台派。在香港和台湾多采用Hofstede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如陈正南、黄文宏的成功企业之企业文化类型,刊载在“中国文化与企业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徐联恩、赖国茂的企业文化属性与企业绩效权变观点、占德干、张炳林的企业文化构建的实证性研究对四个不同类型企业的调查

26、与分析刊载在“管理世界”等等5。而国内研究者多青睐于Schein式的“深入”、“参与”、“观察”、“阐释”的临床研究方式,如代表性的有陈春花的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3,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占德干、张炳林采用中国价值倾向调查表进行了关于中国企业文化构建的一项实证性研究,发现这些变量的综合作用对企业文化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4。李琪在欧洲管理学者看中西企业文化的差异中指出,中西人士对Management一词的理解存在很大的不同,对中国人来说重在“掌管”,而对西方人来说重在“授权”。因此,在权力距离、思维方式、沟通习惯、法制观念、企业组织与员工关系、领导方式上存在着广泛的差异5。林娜的中日美三国企业管理差

27、异的社会文化渊源在管理思想、管理主体、管理客体以及管理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差异分析,重点分析了东西方文化对群体和个体、人际关系、物质利益的不同看法以及不同的时间哲学6。胡晓清在中国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社会文化困扰(1998)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这种独特的新式运转模式牵涉着一套独特文化和一种品格构造”。在文化上,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是自我实现,而我国的企业正是缺乏这种“自我实现,追求个人既定目标的自我意识”。他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缺乏主流文化,是一种过渡性文化。在整个外部文化环境方面,这种没有主流文化的过渡性文化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遇到较大的困扰7。王利平(2000年)从宏观意义上对中国管理的文化特征

28、进行了总结。指出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儒法互补、兼兵家权谋的管理文化,并对中国的“单位”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8。黎红雷(1999年)指出,适应“知识社会”管理的需要,取代以往的“政治人”、“经济人”假设,必须确立“人是文化动物”的认识,并在管理历史、管理文化、管理精神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变化”为管理的前提,以“创新”为管理的动力,以“整体”为管理的模式,以“和谐”为管理的形态,从而推进人类管理的进步9。仲伟周等(2000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化的企业人格体现,是整个社会文化在企业中的影像。企业文化建设正是运用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的办法,在企业内产生一种最为完全的激

29、励和认同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手段的补充和替代,是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最好途径。因为企业的归属感、荣誉感等是一种全体员工可以共同拥有的非排他的公共产品,这种激励可以遍及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而不需要太高的成本,这就是企业文化最深刻的经济学底蕴”10。我国开始探讨和研究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影响较早开始于1998年,如魏法元等撰写的面向知识经济的企业管理11、袁宝华的知识经济挑战传统企业管理12、李志荣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课题等,而信息化对企业文化影响更深入的研究,在2000年开始有一些文章涉及,如陈军的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企业文化新趋势、姚力等写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文化13、罗可安的营造学

30、习型组织与推动企业信息化、吴胜、张大尧写的旅游企业的文化与信息化建设等。这些研究文献中涉及到的主要观点有:1. 企业信息化是沟通机制的有效构筑;2. 企业信息化强化了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价值观;3. 企业信息化推动了“团队文化”的发展;4. 企业信息化带动了“学习型组织”的产生;5. 企业信息化构建了信息资源共享的融洽企业文化氛围;6. 企业信息化使企业文化呈现出多元性;7. 企业信息化出现了“客户导向文化”。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刚刚开始,但越来越受到关注。1.3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文的研究内容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意义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国内外研究概况。第二章是

31、基本理论问题分析:介绍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理论;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因素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文化因素分析。第三章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企业文化因素案例分析:介绍了两家电子公司在实施ERP系统项目中,以不同的企业文化来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并最终得到不同的结果,突出了企业文化在成功建设企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第四章是结论与展望:对论文做了简要的归纳总结和展望。论文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以及间接调研研究方法。理论研究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案例分析与规范研究相结合;间接调研主要通过搜集相关问题的大量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

32、力求比较准确地把握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从企业文化建设这一独特视角来寻找成功建设企业信息化的方法和思路。2 基本理论2.1 企业信息化基本理论2.1.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水平作为新经济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进入21 世纪,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各国竞相加大信息产业投资,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以尽快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曾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

33、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应用水平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提升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国内最早出现在 1997年,但至今并没有统一的表述。以下是学术界对企业信息化的一些主要认识。(l) 高俊书先生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实现企业现代化的过程。”14(2) 庄美云女士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知识和信息资源,使企业的竞争力更强和收益更多的一个动态过程。” 15(3) 张莉和连刚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经营、

34、生产相结合,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6(4) 张志檩的企业信息化实用指南一书指出,“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7(5)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陈禹教授对企业信息化的概括表述是:企业通过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全面改革工作流程和管理体制,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各种工作效率

35、,提高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从根木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18 (6) 1998年11月24日26日,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在北京召开“98企业信息化研讨交流会”,会上各界学者、优秀企业家共同参与企业信息化研讨,会上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乌家培、高纯德也分别给出了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乌家培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目的是为了在提高企业活动的效率和水平的基础上,最终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9高纯德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

36、程。”20 (7) 上海信息化办公室编写的CIO教程中对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21。综合以上,企业信息化通俗地说,就是指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到一个企业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产品信息化、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信

37、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市场经营信息化。从而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2.1.2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其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1) 以有效信息为企业的战略资源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信息经济时代。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其物资形态是生产资料)是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将成为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企业信息化也就是逐步以信息为战略资源的过程。在传统的三大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的基础上,信息将成为企业的第四大战略资源,并且作为生产要素其重要程度将日益增大。由此引致

38、企业的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和投入产出函数都将改变。信息资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22。若按信息源所处的地位可分为内部信息资源和外部信息资源。内部信息资源是指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各个环节中积累的信息,包括生产计划信息、财务信息、产品设计信息、库存信息、人员信息等等。外部信息资源是指存在于企业外部的、企业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包括政治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竞争者的有关信息等等。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存量是巨大而复杂的,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系统性和实时性的根本特征。因此,企业要为己所用、获取有效的信息,就需要对之加以开发和利用。只有掌握完整、及时、正确的有效信息,企业在市场中才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9、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概念的信息在含义上与以往的含义已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在信息论中,信息是指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减少,如不提供信息,不确定性就大。近年来,学术界则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规律或关于事物运动的知识”23。实际上,信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新的含义。现代意义上的“信息”概念,已经与半导体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服务业、信息产业、信息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管理、信息论等含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原始的资料进行规范地数字化。可见,现代意义上的信息是数字化的信息,是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和丰富性的信息,已不同

40、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由于缺乏现代的信息设备,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未能实现信息的数字化,所以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2) 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为基础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同信息有关的技术的统称。具体是指有关信息的产生、检测、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显示、通信等技术(提取、传递、处理)和计算机技术(存储、分析、控制)”。24信息设备主要有 PC 机、硬盘、显示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其中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信息化必然要包含现代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否则企业信息化将无从谈起,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必须包含

41、现代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作为物质基础。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采用的信息技术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工程设计领域可应用以CAD、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在管理领域内应用网络电脑(NC),计算机数控(CNC);在流通领域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Intranet;在企业外部使用工Internet以及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等。这些都需要计算机、网络、软件的应用,因此企业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 (3) 最大限度地开发、使用有效信息以改造企业经营、生产、管理方式对有效信息利用得广度和深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其量上的表现也不一样。因此,所谓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信息是指在

42、当今的科学技术和基础设施下,企业结合自身的条件最大可能地开发和使用有效信息。而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使用有效信息将极大地改变目前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方式。 (4)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以推进企业的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共同具有市场竞争、需求拉动的外在压力和追求卓越、利润驱动的内在动力,才会有使用先进技术的迫切要求。尽管企业信息化需要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巨资,还必须忍受组织结构转变的阵痛,而且可能存在着失败的风险,但是一旦成功就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实行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在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大

43、幅度提高。乌家培副会长曾指出:“在今后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企业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企业信息化,信息化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20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各环节上信息技术的装备和使用大大提高,这直接决定着社会现代化水平,因此可以说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现代化,企业现代化也是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之一。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管理和组织结构等具有很强的渗透力,通过“形成差异产品和服务、改变竞争方式、扩大竞争领域、二元交易成本、产品与技术创新、虚拟竞争与企业敏感性、人力资源和企业素质”七种途径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质量、促

44、进销售、改善内部管理,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5) 以调动人力资源信息潜能为关键从经济学、管理学的发展来看,对人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在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眼中,人先后被看作是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进入信息社会以后,在信息化企业中人将成为信息人。信息人就是能够使用和维护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做出科学的判断,并实施创造性开发利用使信息增值的劳动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 首席信息官(CIO)必须重视开发利用这种信息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信息潜能。因为一方面信息人力资源是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无论企业拥有多少存放地,其储存的都是停滞的和凝固的信息资源,要想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必须依靠信息人力资源来激活。在信息化企业中,尽管员工人数总量相对减少,但其创造的价值总量却会数十倍、数万倍地增加。另一方面,再先进电脑软件也只能对现有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加工、处理,然而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结论,只能靠人的抉择,靠人力信息潜能的发挥。企业信息化在要求企业员工成为具有多种技能的高素质的人才的同时,柔性化的先进信息技术也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可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