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本科学生双学位毕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261071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9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本科学生双学位毕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会计本科学生双学位毕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会计本科学生双学位毕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会计本科学生双学位毕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会计本科学生双学位毕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本科学生双学位毕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本科学生双学位毕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本科学生双学位毕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系部名称:管理系专业班级:会计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 称:黑龙江工程学院二一一年十二月TheGraduationThesisforBachelorsDegreeFinancingproblemsofSMEsandprivateresearchiniativesCandidate:Speciality: Class:Supervisor:HeilongjiangInstituteofTechnology2011-12Harbin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作为财务揭示的热点问题,受到中外会计学者的广泛关注。盈余

2、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和交易规划等方式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行为。企业的最大目标是每股盈余最大化,而会计盈余的衡量基础所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应计制的会计体中,大量的估算、预计和众多可供选择的会计方法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益进而牵涉到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政府、股票市场等各方利益,同时也为进行收益管理制造出了空间。在我国,盈余管理是随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后而出现的新问题。在过去20多年中,盈余管理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权责发生制会计的认识,使对现金流量表的推广应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加速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完善和发展,尤其是

3、表现在增加对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方面,尽量减少由“委托一代理”理论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时期,试图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体制转轨时期产生了大量新的问题和现象,上市公司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大多是过度的机会主义行为,为此,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规范,以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实为当务之急;同时,由于在新兴的中国证券市场上,监管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找出监管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对于完善监管政策、优化市场资源的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试图借鉴国外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盈余管理的具体状以“委托一代理”理论为基础,分析盈余管理类型和

4、特征,着重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民间融资AbstractInrecentyears,wentonthemarketthecompanyearningsmanagementthehottopicwhichpromulgatedasthefinance,receivedChineseandforeignaccountantscholarswidespreadattention,theeamingsmanagcmentisthecnterprisesuperintendents

5、forownbenefitmaximizationortheenterprisevaluemaximization,throughwayandsoonaccountingpolicychoiceandtransactionplancarriesontotheenterprisefinancialreporthasthegoaltheinterventionbehavior.Enterprisesbiggestgoalistheearningspersharemaximization,whatbutaccountanttheearningsweightfoundationfollowsisthe

6、powerandresponsibilityhasthesystemprinciple.Shouldcountthesystemaccountantinthesystem,themassiveestimates,theeatimateandaremultitudinousmaysupplythechoicetheaccountingmethodpolicydirectlytoaffectenterprisesincomethentoinvolvetoallquartersbenefitandsoontheinvestor,superintendent,creditor,government,s

7、tockmarket,simultaneouslyalsoforcarriedontheincomemanagementtomakethespace.Inourcountry,theearningsmanagementisthenewquestionwhichgoesonthemarketafterthelimitedliabilitycompanystockappears.Inthepastmorethan20years,theearningsmanagementresearchdeepenedthepeopletooccurtothepowerandresponsibilitymakesa

8、ccountantsunderstanding,causedtoapplytheenormousfunctiontothecashflowindicatorpromotion;Throughacceleratedtotheearningsmanagementresearchtorecognizeaccountanttheprincipletheconsummationandthedevelopment,displayedinparticularintheincreaseforeignfinancialreporttransparencyaspect,reducedasfaraspossible

9、byentruststheinformationwhichaproxythetheoryproducednottobeasymmetrical.AtpresentChinaisbeingintheeconomicrestructuringtime,attemptstoestablishtheChinesecharacteristicsocialistmarketeconomy,thissystemswitchertimehashadthemassivenewquestionsandthephenomenon,goesonthemarketearningsadministrativeaction

10、whichthecompanyexists,mostlyistheexcessivelyopportunismbehavior,forthis,positivelytakesthecorrespondingmeasuretoperformthestandard,toreducesitsnegativeinfluenceactuallyurgentasfaraspossible;Atthesametime,becauseintheemergingChinastockmarket,thesupervisingandmanagingenvironmentisintheprocesswhichunce

11、asinglychanges,theresearchgoesonthemarketcompanysearningsadministrativeactionanddiscoversthesupervisingandmanagingenvironmenttotheirinfluence,regardingconsummatesthesupervisingandmanagingpolicy,optimizesthemarketresourcesthedispositiontohavethevitalsignificance.Thisarticleispreciselyattemptstoprofit

12、fromtheoverseasearningsmanagementtherelatedtheoryandthepractice,unifiesourcountryearningsmanagementtheconcretepresentsituation,takeentrustsaproxythetheoryasthefoundation,theanalysisearningsmanagementtypeandthecharacteristic,emphaticallystudiesourcountrytogoonthemarketthecompanytocarryontheearningsma

13、nagementthemotiveandthemethod,hasanalyzednewaccountantthecriterionputsforwardthestandardearningsmanagementproposalandthecountermeasuretotheearningsmanagementinfluenceandinthisfoundation.Keywords:Theearnings,thecompanygoverns,auditsurveillance目 录摘要1Abstract2第1章绪论51.1国内外研究状况51.1.1国外研究现状51.1.2国内研究状况61.

14、2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61.2.1研究方法61.2.2研究结构6第2章盈余管理相关理论82.1盈余管理的概念82.1.1国外学者给出的盈余管理的概念82.1.2国内学者给出的盈余管理的概念82.1.3盈余管理概念之我见82.2盈余管理的特征92.3盈余管理的利弊分析92.3.1盈余管理的益处102.3.2盈余管理的弊端112.4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122.4.1国外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122.4.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14第3章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策略、手段和识别163.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策略163.1.1除垢策略163.1.2做小盈余策略163.1.3做大盈余策略16

15、3.1.4熨平策略173.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173.2.1利用关联方交易173.2.2利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203.2.3盈余管理的其他常用手段243.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283.3.1不良资产剔除法283.3.2异常利润剔除法283.3.3关联交易剔除法283.3.4现金流量分析法293.3.5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分析法293.3.6审计报告分析法293.3.7公司管理当局说明分析法303.3.8公司环境信号分析法30第4章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及建议314.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314.1.1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314.1.2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抑制盈余管理

16、的内部约束机制324.2继续完善会计准则334.2.1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的博弈关系334.2.2从会计角度提出的盈余管理治理对策334.3加强和完善审计监督和证券监督354.3.1加强和完善审计监督354.3.2改进和加强证监部门监管374.4处理好法治与德治、惩办与教育的关系39结 论40参考文献41致 谢42第1章 绪 论1.1国内现状111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在研究盈余管理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西方到目前为止盈余管理的焦点依然是检验盈余管理是否及何时发生。研究者一般只对盈余管理的宽泛的衡量标准(即以应计项目总额为基础的衡量标准)进行检验,并以那些被预期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为样本。

17、建立实证研究模型时主要将会计盈余分为操控性会计利益(盈余管理部分)和非操控性部分。然而由于两者的不可观察性及难以直接测量,研究者便将非操控性会计利润看作是总会计利润的数学期望值,由总会计利润与非操控性会计利润之差得出操控性会计利润。实证研究中被较为广泛采用的主要有四种模型,这分别是希利模型、迪安戈模型、琼斯模型和行业模型,采用这些方法检验盈余管理现象的效果取决于能否有效地从总会计利润中分离出操控性会计利润。总的来说相关的经验证据证明存在下列盈余管理行为:为了证券的公开发行,为了增加公司管理者的职位安全性和报酬:为了避免违反债务契约;为了减少监管成本或增加监管收益而粉饰财务报告等等。西方也对盈余

18、管理的产生的条件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进行研究。在研究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时最初认为盈余管理的产生原因无非激励与机会两个方面。所谓激励主要与特定集团的利益直接相关,如企业有节税的激励、管理当局有增加自身报酬的激励等。盈余管理也有许多阻碍的因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证券交易监管机构的监管、税务稽查和股东大会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盈余管理的泛滥,不过以上限制因素也受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机会则是指会计系统的内在缺陷为盈余管理留下许多空间,另外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某些不足也为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一些条件西方已有的盈余管理研究对会计实务、公认会计原则的制订以及现代会计理论其及研究方法的发展都产生了积

19、极的促进作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便是加深了人们对应计制会计的认识,提高了人们对现金流量的重视程度现在“现金为王”的观念在工商管理界非常流行,现金流量和重视现金的观念之所以在50年代末期开始流行开来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有着莫大的关系。通过研究人们发现了大量的人为地操纵盈余的行动,而操纵盈余的行为主要是来自对应计制会计的局限性的过分利用,钻了许多应计制会计的空子。在此基础上人们不断强化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同时也为以现行财报告为基础的财务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2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1.1.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在借鉴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紧密结合我国盈余管理的实践,对我国上市公司的

20、盈余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上海财经大学陆建桥博士在其论文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他指出亏损上市公司为避免出现连续三年亏损以逃避有关管制而在亏损当年及其前后年度采取盈余管理行为,这些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应计利润项目来达到的。原因是管理应计利润项目一方面是现行会计准则和权责发生制所允许的,另一方面它还具有不容易被外部报表信息使用者洞悉的优点。厦门大学刘杰博士在其论文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采用实证方法对有关盈利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处于不同盈利水平的上市公司具有不同盈余管理方法的观点。中山大学魏明海教授在其著作盈利管理研究一书中对国外盈余管

21、理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专门针对我国股上市公司O(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做了一次比较完整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中国股上市公司0前盈余管理的存在及其对募股前后公司报告收益表现了巨大影响。南开大学陆宇建博士在其论文上市公司基于配股权的行为实证分析中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研究了我国股上市公司为获得配股权而通过盈余管理将0(净产收益率)维持在略高于6%区间与略高于10%区间的证据并进一步提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随着配股政策的演进而亦步亦趋地改变的观点。12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对比概念、理论分析等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博弈、法治等视角分析了盈余管理存在的条件,剖析我

22、国上市公司目前盈余管理的特征、动机、策略、手段、识别等,最后给出治理盈余管理的若干合理化建议122论文结构全文共四章,具体结构为:第一章,导言部分,介绍本文的选题动机、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结构、研究方法等。第二章,盈余管理理论,给出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盈余管理的不同概念及解释并给出自己的理即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在现有会计准则和法律框架之内,运用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对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构造交易事项等,从而获得相应利益的行为。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和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盈余管理的动机。用辨证法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利弊。第三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策略、手段及其识别。第四章,分

23、析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建第2章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21盈余管理的概念211国外学者给出的盈余管理的概念美国会计学家雪普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是:公司管理当局带着获取私人利益的目的,故意干预对外报告的过程。保罗希利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是: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这一定义与雪普的定义基本上相同。斯考特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中对盈余管理的定义是:经营者可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如公认会计原贝11)自行选择,很自然他们会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

24、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叫做盈余管理。戴维森在其所著的会计:商业语言中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原则限制的范围内,为了把报告盈利调整到满意水平而采取有计划行动步骤的过程”。美国1999年的蓝带报告中认为盈余管理是。蓄意选择形式上被公认会计原则所认可的会计处理方法,以达到管理当局所希望的会计数据,而实质上并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业绩”,而对于违反公认会计原则的处理,蓝带报告则将其表述为。欺诈”。212国内学者给出的盈余管理的概念我国学者较少给盈余管理直接下定义,能见到的有代表性的如魏明海教授所下的定义: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

25、契约的结果,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213盈余管理概念之我见根据上面国内外比较权威的定义,我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在现有会计准则和法律框架之内,运用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对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构造交易事项等,从而获得相关利益的行为。22盈余管理的特征盈余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私利。在西方盈余管理中,获取私利较多是企业管理当局,如经理人员的分红、认股权以及晋升机会等。而在我国,盈余管理的受益者不但包括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而且还包括其背后的控股股东。(2)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公司董事会

26、、经理层。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无论是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合理选择还是其他盈余管理手段的运用,最终决定权都体现在他们手中。因此,盈余管理的责任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当然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但是他们只是配角。盈余管理在我国具有双重实施主体的特征。企业管理当局是盈余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完善,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控股股东常常通过控制董事会间接控制盈余管理,干涉财务报告的编制及对外公布。(3)盈余管理的对象,从会计的角度研究可以区分为中介对象与最终对象两个层面。盈余管理的中

27、介对象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会计估计以及时点的选择等。盈余管理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控制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盈余管理的最终对象是会计数据本身,即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实现部分人员的局部利益。(4)盈余管理的方法包括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5)盈余管理对盈利的影响。从盈余管理是否改变了企业真实盈利的角度看,盈余管理有时问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之分。时间性差异是指由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估计的

28、变更等造成会计盈余与真实盈余在时间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了企业真实盈利的“时间性差异”,如直线折旧与加速折旧、先进先出与后进先出等。从企业持续经营期或整个生命周期来看,虽然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盈余管理影响的只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中的报告盈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永久性差异是指由于管理层职业判断的不同,造成企业的会计盈余与真实盈余的差异在未来不再能够弥补,这种差异形成了企业真实盈利的“永久性差异”。比较典型的永久性差异如管理当局必须对影响存货成本水平、存货发出或购买的时间分布,应收账款的政策进行职业判断。这种判断一经做出就会实

29、际影响到企业的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收益。由于盈余管理的动机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判断,并且这种由于不同的判断形成的差异是无法在未来进行弥补的,因此称之为“永久性差异”。综上所述,虽然盈余管理是在现有会计准则和法律框架之内,是合法的,但是如果盈余管理运用不当就会被一些人所滥用,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下降,影响会计信息的中立性、可靠性等。本文将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对盈余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盈余管理的存在都是一个客观的事实。那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这是我们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了解之后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有利有弊。以下本人将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30、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231盈余管理的益处(1)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财务危机当企业处于经营困难,又急需投资资金时,往往采用利润前推措施。因为此时企业一般来说财务状况不佳,净资产收益率不能达到配股筹资条件;其次,资产负债率过高,使潜在债权人不愿提供信贷支持。此时若企业采取利润前推,即将后期的利润提前确认,如改加速折旧为直线法、减少坏帐损失的提取比例、推迟计提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等,使企业当期利润得以提高,从而使净资产收益率达到配股线,同时也提高了股东权益率,企业将容易通过举债方式筹到资金。如果企业所筹资金运用得当,则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有

31、助于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2)维护契约的有效性,减少订约成本从有效契约论的角度考虑,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而签订契约是要花费订约成本的,加上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所订契约总是具有不完全性和刚性。如果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存在盈余管理,不仅会降低契约成本(如通过盈余管理使财务报告中的数字处于债务契约中限制性条款的范围之内,就可以避免企业与债权人之问的重新谈判成本),而且还可以使企业管理当局对预期或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从而灵活面对契约的不完备性和刚性,保护企业及经营者自身的利益。管理者有一定的盈余管理能力,对于维护有效契约也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盈余管理必须以管理者不进行过度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刻意损害

32、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为条件。(3)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传递内部信息的一种手段盈余管理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经营者掌握了大量的内部信息。这种内部信息往往是相当复杂并具有专业性的,经营者若要以报告的形式把它们传递给委托人是相当困难并且代价高昂。那么,怎样才能使内部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投资者呢?这时,盈余管理就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当公司管理者认为未经管理的盈余信息难以准确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容易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误导时,会主动进行盈余管理来调整盈余(主要是会计利润),以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价值信息。(4)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的时候,企业管理人员

33、实施利润平滑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可以向外界传递出一种生产经营稳定的信息,提升企业形象,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同时,企业若能抓住有利时机,调整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市场占有率,转“虚增长”为“实增长”,则有利于企业的长远目标的实现。(5)盈余管理促进了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近20年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对会计实务和公认会计原则的制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促进了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而且还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组织行为与控制、绩效评估与报酬计划、证券市场监管等一系列理论与实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232盈余管理的弊端(1)盈余管理在我国的滥用造成了严重的会计失真相

34、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根本质量特征,其中可靠性是基础,离开了可靠性,会计便失去了生命力。盈余信息重组重要的会计信息,其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用户评价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和企业价值有重大意义。盈余管理使报表上的盈利信息成为数字游戏,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充分性和全面性,甚至缺乏客观真实性,从而使整个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打折扣。盈余管理失去其基本的可靠性,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给投资者、债权人造成经济损失。在我国,盈余管理的滥用已经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2)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具有许多潜在的经济后果,如影响个体间财富分配、消费和生产企业间的资源配置等。管理当

35、局通过盈余管理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传递不真实的盈余信息,将误导其决策,使决策者产生。不利选择”行为,使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效率。如孙铮、王跃堂在1999年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发现我国证券市场上广泛存在着盈余管理现象,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该文中,根据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直方图揭示的问题及进一步检验可以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突出表现为“配股现象”、“微利现象”和“重亏现象”“微利现象”的存在,使得该被特别处理的公司未被特别处理,该被摘牌的公司未被摘牌,结果必然是市场风险剧增,资源被低效或无效占用,甚至被浪费。配股现象”的存在,其直接后果是证券市场中有限的追加资源被不合理地

36、分散化,因而也就降低了追加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重亏现象”存在的后果是扭曲了公司前后期经营的真实情况,误导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进而也损害了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3)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尽管盈余管理短期可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好处,但对该企业的长远利益将产生不利影响。盈余管理将破坏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感觉,导致市场价值下降。有关研究表明,盈余管理以后的转回将使投资者失望,导致股票业绩下滑的负面影响。2.4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241国外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1)代理人竞争与盈余管理当现任经理业绩不佳时,经理市场潜在的竞争者就会产生争夺管理权的动机,而作为双方裁判员的股东拘于信息成本的

37、限制往往只能通过经营业绩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会计盈余来评价竞争双方,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现任经理便可能利用其地位调高会计盈余取信于股东,以在竞争中获胜。另外,国外的实证研究成果还表明,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发生变动的时期,企业的盈利也会产生大幅波动。0和10对总经理正常变动的实证研究表明:总经理在其任期最后一年里存在着明显地人为削减研究与开发支出费用以增加盈利的现象,这是即将退休的总经理在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业绩衡份,新任总经理因为可以将收益的下降归咎于前任总经理的经营失败而作出了调低会计盈余的会计选择,而在变更后一年,为了显示其才能和贡献强于前任总经理则作出了调高会计盈余的会计选择。和对管理者平滑收益而

38、进行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在当期业绩较差而未来预期业绩良好的公司,公司管理人员为了保全职位,免受解聘的威胁会作出调增盈余的会计处理,反之,则会作出调减盈余的会计处理。(2)股票价格与盈余管理企业财务报告中的盈余信息对于投资者认识企业的价值是很有帮助的,因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为了获得理想的发行价位,很可能对招股说明书中的报告盈余进行管理。1和0等人对此所做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在公开上市前最近的会计年度中确实通过盈余管理增加了会计盈余,从而使股票以较高价位上市发行。股票上市后,仍然存在利用盈余管理来影响股票价格的可能。大多数的经理人员对会计盈余和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着机械性关系的假设深信

39、不疑,因此,在其持有本公司股票,或者受到股东期权的激励时,他们会为提高股票价格而调整会计盈余。对此,11和0在有效市场成立的前提下,实证检验了历史收益对投资决策的效用,得出结论:股票市场价格的预期变化与其后公布的财务报表的实际数字是一致的。K1和011对企业投资处理方法变更引起的股票价格变化进行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种机械性关系的存在。(3)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公司与债权人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一般是通过债务契约来确定的。债权人为了保证债务人到期还本付息,通常会在这类契约中订立一些保护性的限制条款,如股利发放的限制、营运资本的保持、对外投资的限制等。由于这些限制性条款往往是以会计数据特别是盈余数据为基

40、础,因此管理当局在意识到可能将要突破这些条款时,为了避免违约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如贷款被提前收回、破产等),便会采取某些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以将突破因素控制在限制性条款的范围之内。01。和S以19801989年问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违约公司为样本进行的研究证明管理当局会计方法选择与债务契约之间存在着相关性。11和的研究表明,公司在受到基于会计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约束时,普遍采取了增加当期盈余的会计程序。0,0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存在债务契约的公司都倾向于将利息资本化以增加当期盈余。(4)股利契约与盈余管理与美国以权益为主导的资本市场相反,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如芬兰)的资本市场是以债务为主导,在这种类型的市

41、场中,主要的投资者为一些大型机构,这些机构投资者出于竞争战略的考虑,通常不愿转让股票而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因此他们非常在意平稳的股利回报,要求企业每年都支付相对固定的现金股利,于是便形成了隐含股利契约。公司管理者为了取得这些大股东的支持,便会以目标股利为自变量对会计盈余进行调节:当未管理的盈余不足以支付目标股利时,会计盈余将被上调以满足隐含股利契约条款的要求,当未管理的盈余高于应支付的目标股利时,出于减少税收负担的考虑会计盈余将被下调。和为对象进行的研究证明:芬兰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依赖于股利的要求,从而证实了债务主导型资本市场上隐含股利契约导致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5)管理层收购与盈余管理所

42、谓管理层收购,是指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员以公允价值收购外部股东所持有的全部普通股股票,使上市公司变为私人公司的行为。在管理层收购的过程中,普通股公允价值是依据股票市值或采用盈余资本化的方法得到的,而这两者都依赖于公司的会计盈余,因此,公司管理人员就有可能在收购前调低盈余,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证实管理人员在收购前采取了调低收益的盈余管理策略。24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1)一级股票市场发行和上市动机在许多企业和各人看来,发行股票实质上是“圈钱”,而公司股票上市往往又给个人带来极大好处,所以许多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的动机十分强烈。然而这并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达到。根

43、据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发行新股和股票上市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如“公司必须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等,但在近几年经济效益整体下滑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连续三年盈利的企业很少,于是许多企业为了股票的发行和上市,便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以确保公司连续三年盈利。在争取到上市资格后,企业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如何通过新股发行募集更多的资金,而在发行数量既定的情况下,只有采取提高发行价格的办法。在我国,1996年以前,股票发行价格是根据发行当年预测的每股收益和发行市盈率计算的,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是:每股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盈利预测的每股盈利(1)稍后,又将发行价格改为:发行价格鼍报告期实际每股净利润预测每股净

44、利润)2市盈率(2)由于市盈率由证券发行部门确定,所以,1996年底以前许多公司就对盈利预测报表进行盈余管理,从而高估盈利预测。1996年12月26日,中国证监会对股票发行价格进行调整,按照发行新股前3年平均每股收益和发行市盈率计算,于是,为了获取理想的募集资金,许多公司便在前3年的会计报表上做文章。1997年初,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改为以公司过去三年实际完成的税后利润的算术平均值为基础。于是,稍后发行新股的公司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对历史数据的财务处理上,选择最有利于提高发行价格的会计程序。为完善股票发行价格,中国证监会1997年9月10日发布了证监97第1号文,规定了新的发行价格计算方法:发行价

45、格每股净利润市盈率(3)其中:每股净利润发行前一年每股净利润7针发行当年摊薄预测净利润30%在这种发行价格的定价模式下,许多上市公司为了提高新股发行价格,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产生了对上年报表和盈利预测同时施加影响的动机。1999年初,中国证监会再次调整股票发行价格的定价方法,即按照股票市场上行业相同或相近、规模相近、盈利水平相近的十家左右上市公司股票的平均价格来定价。按理说这种定价方法比较客观。但这种定价方法也不能防止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样有的企业为了争取较高的发行价格,提高发行前一年的利润水平。徐宗宇(2000)对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情况进行过实证研究,通

46、过比较上市公司在其招股说呢书和年度报告中披露的盈利预测情况,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盈利预测的预测误差大,说明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招股上市时,公司管理当局存在操纵盈余预测行为(2)配股动机我国不发达的资本市场中的配股融资成本低于公司举债融资成本,而且配股资金几乎是无代价使用。由于配股对上市公司来说意味着可以融入大量低成本的资金,因此对净资产收益率未能达到配股要求但接近配股及格线的上市公司可能采取盈余管理手段来达到配股要求,争取配股。但中国证监会对配股资格有着严格的要求。证监会1996年1月24日规定申请配股前三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大于10%。蒋义宏趁(1999),陈小悦、肖星、过晓艳(2000)的实

47、证研究表明,为了达到证监会规定的配股标准,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采取了明显的盈余管理措施。1999年3月24日规定申请配股前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1%,每年净资产收益率大于6%,这样上市公司的配股及格线降低为6%,上市公司会力争达到6%的配股及格线,相应出现了6%现象与三年合计保30%的情况替代了原来“保10%”的现象。(3)借款动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贷款时不再像以前那样不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贷款的安全程度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进行风险管理,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需要企业提供财务报表,以确定其资信能力。而在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一些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不得不进行盈余管理美化财务报表,以应付金融机构。(4)炒作股票、提升公司形象动机证券市场是展现公司形象的重要舞台,公司的盈利及其他好消息都有利于吸引投资者,提高股价,树立良好形象,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上市公司的股价与有关各方的利益直接相联:股价的上升,说明公司价值的上涨,从而能够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