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飞防植保机械化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水稻飞防植保机械化技术是指选用配套搭载一定容量药箱和喷洒系统高性能的农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结合水稻生长周期病虫草害防治需求开展植保作业。在本市水稻耕种收环节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但相对应的田间管理环节机械化作业层次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的情况,2017年起就着重推进飞防植保机械化技术的引进与全程植保飞防示范,随着农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机具性能的迭代更新,功能日趋完善,作业效率、安全性能、劳动强度等优势日趋显现,对缓解本市水稻植保作业劳动力紧缺、作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突出问题,助推全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向高层次发展迈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二)技术示
2、范推广情况据统计,2023年全市已拥有农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517架,飞防植保作业覆盖面积达108万亩,本市主栽品种水稻上的应用覆盖面达到70%,示范推广范围涵盖全市所有涉农区域。图1农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作业(三)提质增效情况飞防植保机械化技术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轻、用工量少等优势明显,节本增效效果显著。经作业测试,主流品牌401.容量无人机飞防植保作业效率为110.1亩/时,是自走式高地喷杆喷雾机作业效率25.7亩/时的4.28倍,是人工担架式喷雾机作业效率18.1亩/时的6.08倍。飞防植保作业人工成本为3.5元/亩,远低于传统人工担架式喷雾机的人工成本13.87元/亩,人工成本下降
3、75%以上。(四)技术获奖情况未申报科技奖。二、技术要点(一)农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建议优先选用药液笳容量301.及以上的多旋翼无人飞机,具备空域保持能力和可靠被监视能力,全程可以随时人工介入操控,并具有电子围栏、自动巡航、自动避障、断点续行等功能。(二)操作人员操控人员须年满18周岁,不超过65周岁,身体健康并经过专业合法的培训机构培训,能熟练操控植保无人机,取得相应操作证书,并具备农药使用基本知识,所有操作人员作业时应做好佩戴口罩、穿工作服等劳动安全防护措施。(-三-)天气条件飞防植保作业宜在无雨,气温在5C35C,风速不大于5ms等天气条件下进行;如遇高温气候,宜在清晨或傍晚时间段进行;
4、如遇雷雨、闪电、大风等天气禁止飞行作业。(四)农药施用在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期间依据本地区统防统治要求,选择适合植保航空器作业的推荐药剂、药量和配药标准,并适期作业喷施,避免使用粉剂,以防止喷头堵塞。如遇到水稻病虫害较严重时,应及时采取调增亩用水量、降低飞行速度等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在相对温度较高、风力较大的条件下建议添加专业飞防助剂。以更好保证植保防治效果。图2无人机植保配药图3无人机植保加药(五)飞防作业应根据工作任务,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设置好无人驾驶模式的飞行高度、速度、喷幅、喷雾流量等飞行参数规范操作。降点应距离障碍物IOm以上,平行飞行应远离障碍物IOm以上;植保航空器运转时,禁止任
5、何人员靠近,待桨叶完全停止后操控人员和辅助人员方可进行加药、换电池等操作,待所有人员远离起降点IOnI以上,方可进行起飞,继续作业;两架或两架以上植保航空器在同一区域作业时,植保航空器之间应保持大于IOn1.的安全作业距离;操控人员和辅助人员应与植保航空器保持IOm以上安全距离,并处于上风位置和背光处操控。三、适宜区域本市水稻种植区域。四、注意事项作业前应及时对无人机进行调试,检查各系统情况,并进行试飞,飞行距离控制在视距范围内,保持遥控器和无人机通讯畅通;不应在居住区、养殖区周围作业,避免在河流、湖泊、池塘、水源地周围50m范围内作业,防止飘移风险;省级以上公路两侧50m、铁路和高速公路两侧100n1、高压变电站和高压线100m范围内及国家规定的禁飞区内禁止飞行作业;当植保航空器发生喷头堵塞、飞行速度降低等故障警告时,在确认植保航空器周边安全的情况下,立即切换人工操作模式平稳降落,检修后如无法恢复正常,须停止作业。五、技术依托单位1、上海市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2、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