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经济新论复习提纲第一章1.简述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p6-7)答: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从传统的手工业部门纺织部门开始。凯伊“飞梭”-提高了织布的效率;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解决了荒纱;蒸汽机-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英国依靠第一次科技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特点:首先,这次科技革命从轻工业部门开始。其次,技术发明领先于理论研究的突破。2简述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p10-11)答: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要求一种新的动力,于是出现了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德国、美国成为这次科技革命的主导。特点:首先,这次科技革命从重工业开始,为落后国家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 其次,基础理论的先导作用日益明显。
2、第二章产业结构软化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产业结构内涵式软化即产业内部直接从事生产性劳动的比重减少,而研究、设计、开发和信息服务等服务性劳动的比重增加,这种软化既表现为“硬产业”中科技知识等“软要素”投入的增加,也表现为“软产业”内部智能投入的增加。产业结构外延式软化即产业部门间的层次推移,主要表现为以知识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1.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产生的原因答: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
3、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产生的原因:首先,科学技术进步是生产力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次,资本追逐利润的竞争也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再次,国家对科学研究的干预、调节和控制,为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最后,军备竞赛也是科学
4、技术革命发展的推动力2.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那些新特点(p19)答:首先,它不是个别的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上的突破,而是几乎在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影响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在科学领先的情况下,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汇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科技革命过程。最后,科技革命带来了劳动力自身性质以及人和机器相互关系的变化。3与战前相比,战后竞争具有哪些新的特点(p23)答:从科技革命的产生来看,科学理论加速转化为物质成果;从开辟新能源和节能看,动力源已经开辟了一系列新途径;从劳动对象的开拓看,劳动对象已从高分子合成材料进一步转向多功能、新性质的高能人工合成材料,使人类
5、对原始材料的依赖性更为减少;从劳动场所变更看,劳动场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知识日益成为重要的资源。第三章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新经济的特点周期性经济危机:第一,危机性的强烈。第二,危机的普遍性。第三,危机的周期性。第四,危机的同期性。中间性经济危机:第一,危机深度浅,时间短。第二,局部危机。第三,偶然性。第四,不具有同期性。1. 简述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答:一、经济危机周期爆发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由若干阶段组成 三、固定资本更新是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四、生产下降不一定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2试述战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特点
6、p42-44)答:经济危机同期性和非同期性相互交替,同期性有加强的趋势经济危机波幅减弱危机期间物价出现不跌反升现象3现在世界上很多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你认为美国新经济“新”在何处?(p46-48) 答:首先,在新经济时代,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即一高两低)并存是最佳的经济发展模式。所谓“新经济”,实际上是指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共同作用下,以数字形式存在,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的知识性生产的经济,并以此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其次,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4.简述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p51)答:介绍新产
7、品引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开发原料和半成品的新来源建立企业的新组织5试述经济周期长波理论的主要内容答:熊彼特-长波技术论(基础)包括:克弗利曼-劳动就业长波论;格门施-长波变形模式论;冯丹因-创新寿命周期长波论经济机制内部调节长波论包括:美国麻省理工的罗斯托相对价格长波论;筱远三代平-多因素制动长波论;E芒代尔-平均利润率波动长波论第四章 知识经济是知识产品的生产在其中占主要地位的经济体系,即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1.简述麦多斯经济增长有限论的主要观点(P62-65)2.请你谈谈世界人口、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与世界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看法。P67答:第五章垂直型国际分工表现
8、为农业、矿业和制造业的分工,是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发达国家之间一种重要的分工形式。水平型国际分工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国家之间的专业化和协作生产。混合型国际分工是指一国在参加国际分工中,既有垂直型分工,又有水平型分工。第六章最惠国待遇原则,即缔约方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和豁免,也应该给予所有其他缔约方。国民待遇原则,即指缔约国之间相互保证给予另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商船在本国国境内享有与公民、法人和商船的同等待遇。灰色区域措施是指成员国采取在关贸总协定法律原则的规定边缘之外的某些贸易政策措施。第七章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交易结算时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关于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的一套规定
9、做法和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为基本特征的国际金融体系。牙买加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体系。特里芬难题是指国际清偿力短缺与信心的矛盾怀特计划美国,主张存款原则,汇率固定性(了解,下同)凯恩斯计划 英国,主张透支原则,汇率变动 1.简述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及其缺陷(139-140)答:特点-在金本位制下,各国用黄金来对它们的货币定值,币值比较稳定,给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以准确的核算依据,这就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信用的扩大,从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货币都规定有含金量,它们之间的兑换率就由它们的含金量比例决定。国际金本位制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促进国际资
10、本流动缺陷-国际金本位制的自动调节机制并不像理论上所说的那么完善,其作用的发挥要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在金本位制下,国内货币供应量要受黄金供应量的限制,而且世界黄金产量的波动直接引起价格的波动,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在金本位制下,为了实现外部的平衡,要以放弃国内经济目标为代价。2.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P143-144)答: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它给国际协商和合作提供适当的场所,促进国际货币组织。规定了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IMF规定了各国货币汇价的波动幅度, 即各国的货币对美元的比价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的各1%的幅度内波动。I
11、MF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IMF协定第8条规定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要在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3.简述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p146-147)答:修订IMF的基本份额黄金非货币化,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价格,使黄金与货币相分离,让黄金成为单纯的商品。浮动汇率合法化关于储备资产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4.简述牙买加体系的特点及其双重作用答:特点:国际储备多元化体系浮动汇率制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金融机构调节和动用国际储备资产来进行。作用: 积极的作用:打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僵化局面(对外
12、汇率政策灵活性)解决了特里芬难题(国际储备多元化)扩展了调节国际收支的渠道缺陷:汇率体系极其不稳定大国侵害小国利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5试比较国际金本位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所实行的汇率制度答:金本位制固定的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可浮动的汇率制度(浮动固定)牙买加体系-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第八章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外创办企业或与当地资本合营企业,涉及生产要素诸如资本货品、管理技术的直接卷入,投资者对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使用和生产过程的管理拥有直接控制的权利。国际间接投资主要是指用于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和其他证券的投资,也包括国际长短期贷款。转移定价是指在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和子公
13、司,子公司之间出售或采购商品、劳务和技术时相互约定的价格。1简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p171)邓宁抽象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三个最基本要素:所有权优势位置优势市场内部化优势,这就是所谓的OLI模式邓宁归纳出外国直接投资两个基本必要条件国外生产或成本比国内生产成本要低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比当地企业低当跨国公司具备三大优势,又符合这两个基本条件时就倾向与国际直接投资生产。2.试述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和经济影响(p172)答:国际直接投资加速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进程 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从外资引进国考虑,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东道国获得一种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弥补国内资
14、金的不足;同时通过引进外资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促进生产、增加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加速经济的发展。从资本输出国的角度看,国际直接投资的利益是不言而喻的,它为国内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带来了丰厚的海外投资利润。3.简述跨国公司的几种经营策略(p177-1798) 答:产品多样化策略、产品生命周期策略、出口带动投资策略、转移定价策略。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所指的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融合的状态。自由贸易区是一体化水平较低的组织形式,指在每个成员国间废除关税和数量限制,实现商品的自由流通。关税同盟在一体化的程度上比自贸易区进了一步,还规定成员国对非同盟国家的统一关税率和外贸政策。共同市场比关税同盟
15、更高一层次的一体化国家集团。不仅商品,还包括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都实行自由流通,各成员国也采取统一的对外关税税率。经济同盟是指 成员国间不但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通,建立对外共同关税,而且还要求成员国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 APEC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大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1.简述金融全球化的主要特征(p201-205)答:金融自由化是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内容。资本大规模、高速度跨国界流动。金融全球化使国际货币制度不断发生改革。金融全球化加速了金融创新过程。以金融资产
16、为特征的虚拟经济日益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重要角色。国际性金融机构兼并增多,跨国金融业务活跃。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得到进一步发展。金融监管与协调全球化。2.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成因(p191-193)答: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追逐利润的动机是经济全球化过程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原因。3.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p205-207)答: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风险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直接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实现真正一体化经济
17、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因素,增加了国际经济行为风险,各国经济安全随时受到挑战,面临考验。第十章贝克尔计划,1985年,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尔,通过自愿地和债务国和多边组织协商暂时缓和债务国债务负担。(了解,下同)布雷迪计划,1989年3月美国财政部长布雷迪,由债务银行和债务国进行磋商实行债务减免。狭义货币通常以M1表示,包括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前者由流通中即处于银行和货币当局之外的纸币和硬币组成,后者作为签发支票的依据,与现金一样随时可以当作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来使用。广义的货币通常用M2表示,是指在狭义货币之外再加上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由于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只能在一定的流通范
18、围、一定的数额或经过一定的手续后才能当作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使用,所以它们的货币性不及狭义货币,故又称之为准货币。1.简述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p233-237)答:首先,石油价格上涨是造成本次债务危机的最直接原因其次,国际银行对发展中国家贷款的盲目性的增加对债务危机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次,当时非产油国债务经济的持续顺利运转主要依赖于低利率的维持和出口的迅速增长。再从国内经济政策来看,债务危机中拉美国家的国内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封闭的贸易体制和扭曲的汇率政策都难逃其咎。此外,当时拉美国家的汇率政策严重失误,各国普遍高估本国货币,汇率扭曲,从而进一步阻碍了进口。2.简述债务危机
19、的经济影响(p237-239)答:首先就债务国而言,拉美大部分国家因这场国际债务危机的袭击经济崩溃,摧毁了其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国内投资萎缩,失业率攀高,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其次,就整个国际金融体系而言,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不仅使发展中国家的债务严重下降,而且也导致国际银行业陷入资金危机,严重影响了国际金融乃至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此外,国际债务危机对世界贸易方式和贸易总量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3.简述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p248-250)答:首先,通货膨胀对世界范围内的再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其次,全球性通货膨胀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也有着重要影响此外,通货膨胀在国际间的传播,加深了国与国之间的
20、经济矛盾,对国际经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极为不利第十一章1. 简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基本特征(p273-277)答:一、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完善的市场体系。二、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干预经济三、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达四、产业结构先进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常用的手段有哪些?(p274-275)答: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利用计划指导和调控、利用经济立法进行调控。3. 美国宏观需求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答:4.简述日本政府主导性模式的主要内容(p281-282)答:所谓政府主导就是政府具有制定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对企业决策实行诱导。A、以产业政策和计划经济为导向的政府干预B、以
21、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C、日本特色的企业制度D、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决定因素E、“政府主导型”模式面临的挑战第十三章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1. 简述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p321-324)答:生产力水平、劳动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低多远的社会经济形态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结构单一严重的人口、粮食和债务问题2. 分别论述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运行特点(p326-330)答:市场经济已基本确立的国家 特点A.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以渐进和突破两种方式完成 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比较强大,生产和资本
22、的集中发展到较高程度 C.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在国内外交错运行 市场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国家 特点A.按照渐进方式,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与运行轨道 B.国有资产和外国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著 C.经济的二元结构比较明显 D.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市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家 特点 A.市场经济正处在缓慢发生或成长的过程之中 B.外资对其经济具有支配性的影响 C.缺乏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 D.前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也严重阻碍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 E.经济带有严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特征 第十六章出口代理制是指由外贸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代理企业办理出口业务,外贸企业收取手续费
23、盈亏由委托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负责。1. 简述今后我国外贸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措施答:战略目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为核心,以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为基础,以市场多元化和拓展海外市场为目标。基本措施:A 继续转变政府职能B.继续改善出口商品结构C.大力推进市场多元化D.逐步开放服务贸易,提高我国经济整体开放度和竞争力E.深化外贸体制改革F.加快对外贸易的法律建设,在贯彻对外贸易法的基础上,加快配套法规的制定,增加外贸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第十七章经常项目,又称经常账户。这是本国与外国交往中经常发生的国际收支项目,反映了一国与其他国真实资源的转移状况
24、在整个国际收支中占有主地位,往往影响国际收支的其他项目。资本项目,又称资本账户,指移民转移、债务减免等资本性转移。1. 简述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变化的主要原因答:A,汇率因素,主要通过对进出口及资本流入流出的作用来影响国际收支平衡。B,国际贸易因素,影响贸易收支的因素较多,既有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因素,也有企业制度、现行财政、税收制度等因素,但就出口而言,影响中国出口额增长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出口产品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C,资本项目变动因素第十八章国际直接投资 通常是指一国资本在别国直接设立厂矿等企业的投资方式,是国际间长期资本流动的一种方式。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
25、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而设立的,它是由外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一个或几个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是外国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与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按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依据共同签订的合作经营合同所规定的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是指按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1. 简述近年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答:第一,从规模上来说,投资总量已经较大,连续多年成为吸收外商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第二,从外资来源国别来看,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第三,从外资进入方式来看,1980-1985年,外资以合作经营方式进入为主,1986-1990年外资以合资经营方式进入为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外资以独资方式进入为主。第四,从外资投向行业结构来看,1979-1998年的20年间,在三次产业中,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主要投向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59.08%和39.29%,,明显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45%和30%的平均水平。第五,从外商投资地区来看,中国外来资金的流入集中于沿海开放地区。7 / 7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