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实词.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83846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文言实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一文言实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一文言实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一文言实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一文言实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文言实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文言实词.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言词语专题,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包括:词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1.通假字辨析,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音近通假和音变通假三种形式,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 “悦”, “军士吏被甲”中的“被”通“披”,“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的“还”通“旋”。,还如:A.甚矣,汝之不惠.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愚公移山,桃花源记,岳阳楼记,三峡,“惠”通“慧”,“要”通“邀”,“属”通“嘱”,“阙”通“缺”,练习,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曾益其所不能 百废具兴 入则无法家拂士 玉盘珍羞

2、直万钱 食之不能尽其材,愚公移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岳阳楼记,行路难,马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通“返”,返回,“曾”通“增”,增加,“具”通“俱”,都,“拂”通“弼”,辅佐、辅弼,“羞”通“馐”,菜肴。 “直”通“值”,价值,“食”通“饲”,饲养。 “材”通“才”,才能,2. 古今异义词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着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像这些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词就是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以下这几种情况:,有些词的词义没的变化,如:“人”、“星”等,有些词的词义扩

3、大了,如“江”,“河”。古义仅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般的江河,有些词的词义缩小了,如上面例子中的“妻子”,有些词的词义发生了转移。(考点上这种类型出现得最多,所以翻译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用现在的词义去理解)如上面例句中的“绝境”,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古今词义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尝,古义:曾经,今义:品尝,练习,“走”:古义“跑”。 (例句)“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今义“步行” “去”古义“离开”;“距离、相距”

4、今义“到、去” (例句)“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n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运输业等”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 (例句)“今齐地方千里,“恨”古义“叹恨”;“抱怨、遗憾” 今义“仇恨” (例句)“怅恨久之”(叹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 “卑鄙”古义“低微而鄙陋” 今义“品质低劣”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3. 一词多义 请同学们再看一道题: 例题: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公问其故 故克之,“故”是“原因、缘故”的意思,

5、同样是“故”字,但意思却大不一样,像这样的词就是一词多义,“故”是“所以”的意思,但坐观罗敷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予观夫巴陵胜状 君之病在肌肤 / 则久已病矣 岁赋其二 /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解释下面各组中划线词语:,看,景观,观赏,疾病,困苦不堪,征收、敛取,赋税,练习,若毒之乎 / 呼嘘毒疠 /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以为莫已若者 / 若毒之乎 / 貌若甚戚者,痛恨、怨恨,有毒的,毒害,比得上,你,好像,如:“故”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5)旧友:如“臣与项伯有故

6、” 如:“毒” (1)怨恨如“若毒之乎”“又安敢毒耶” “毒” (2)毒害如“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小结,文言实词辨析,1. 通假字辨析,如:百废具兴 “具”通“俱”,都,2. 古今异义词辨析,如:汪然出涕曰,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3. 一词多义辨析,如:,公问其故 故:原因、缘故 故克之 故: 所以,作业,1. 预习文言实词的第四个知识点: 词类活用辨析,2. 文言虚词辨析,文言词语专题,4。文言实词里我们要复习的第四个 知识点是词类活用辨析,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如: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中的

7、 “诏”,原本是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下诏令”,词类活用,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上前)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打洞)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钻洞) 名词 动词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用火) 名词作状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B、动词活用 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人,往来的人)动词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动词 使动用法,C、形容词活用 如:“复前行,欲穷其林”(尽,走到头) 形容词 动词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新

8、知识)形容词 名词,再请看下面几道例题: 例题: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人恒过,然后能改 所以动心忍性,“过”是名词用作动词,指犯过失、犯错误,“动”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意思是“使惊动”,相互讨论下面几道题中划线词语的解释, 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公将鼓之 愿为市鞍马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朝服衣冠 军霸上 顺流而东行 传不习乎 怀金十斤以遗震,鼓:名词作动词, “击鼓”,市:名词作动词, “买”,西:方位名词作状语, “向西”,服:名词作动词, “穿戴”,军:名词作动词, “驻守”,东:名词作状语, “向东面”,传:动词作名词, “老师传授的知识”,怀:名词作动词, “怀里揣着”,练习

9、,二、文言虚词,“曰”后冒,“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画圈圈,“者”、“也”作用表停顿, 或句或逗酌情看。,代词 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们).它(们)” 二世杀之,又数刀毙之,名之者谁? 表结构,相当于“的”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之 汝心之固,人之立志,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助词 协调音节:怅恨久之,鸣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宾语前置标志:何罪之有?何陋之有? 定语后置标志:居庙堂之高,马之千里者, 动词 相当于“到”、“往” 辍耕之垄上,例题: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明显不 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10、愿陛下亲之信之 B:君将哀而生之乎 C:而乡邻之生日蹙 D:属予作文以记之,( 代词,他们),( 代词,我),(结构助词,的),(代词,这件事),C,“拿”.“用”.“把” 必以分人 介词 “凭”.“根据”.“按照”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因为”.“由于” 先帝不以臣卑鄙 表目的,相当于“来”.“用来”.“以便” 以 连词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表结果,相当于“以致” 以塞忠谏之路 动词 与为结合,相当于“认为” 愚以为营中之事,最常用的五个虚词:之,以,而,于,其,练习,区别下列各组中划线文言虚词的用法:,苛政猛于虎也 / 战于长勺 / 积于今六十岁矣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可以一战 / 太医以王命聚之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吾亦为之 / 不足为外人道也,比,介词,在,介词,到,介词,因为,介词,凭借,介词,用,介词,替,介词,做,动词,向、对,介词,小结,文言文复习,实词辨析,虚词辨析,1.通假字辨析,2.古今异义词辨析,3.一词多义辨析,4.词类活用辨析,如:百废具兴 “具”通“俱”,都,如:汪然出涕曰,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涕,公问其故 故:原因、缘故 故克之 故: 所以,如:,如:公将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苛政猛于虎也 于:比,介词 战于长勺 于:在,介词,如:,常用虚词有:之/其/而/然/则/乃/以/于/且/者/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