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299344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5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食品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食品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食品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食品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1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 项目名称 县食品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1.2 项目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办单位: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 项目负责人: 1.1.3 项目地点 县县城西国营园艺场内 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工程咨询公司 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 103001 1.2 编制依据、内容及范围 1.2.1 编制依据 1、关于编制县食品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的委托书; 2、 县城市总体规划 ; 3、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 ; 4、 县食品

2、工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2 5、国家有关的设计规范; 6、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7、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 1.2.2 编制内容与范围 结合县经济发展规划和食品工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我公司组 织有关专业人员在对县食品工业集聚区建设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 础上,根据国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对 项目建设的依据、条件、背景及必要性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工业集 聚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建设方案、环境保护、项目 组织与实施、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实 施提供了科学、可

3、靠的依据。 1.3 项目概述 1.3.1 项目的提出及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对农业问题的重视,发展县域经济既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出路,又是一个带有现实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大任 务。要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必须加强工业园 区建设,使园区经济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了全面贯彻十六 大精神,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县经济发展,县政府围绕全面 发展县域经济的要求,正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要求加紧建设 工业集聚区,以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 引导县域工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城镇化 水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根据县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大力实施富民强区战略,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3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着重引导新兴产业,培育 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当地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构建新 的比较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以工业集聚区为载体,充 分发挥企业集群积聚效应,加强产业链招商,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努力打造“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工业发展新亮点。 为了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相关设施,使园区成为新 型工业化的示范园区、科研转化基地和招商引资平台,县提出本项 目的建设。 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工业集聚区的建设步伐,围绕社会主义新

5、 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 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是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需要; 是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工业集聚区及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由于县食品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道路、供水、 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工业集聚区发展的主 要“瓶颈” 。为推动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在工业集聚区内,还需 要进一步加大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配套相关设施,使 工业集聚区成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园区、科研转化基地和招商引资 平台。本项目的实施是必要的,而且迫在眉睫。 1.3.2

6、建设规模与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工业集聚区的道路、各专业管线等基础设施 工程和标准厂房建设。其中,基础设施工程包括规划范围内的路南 区二纵六横共 8 条集聚区道路,路北区三纵七横 10 条集聚区道路以 及各道路给排水工程、道路照明工程、电力线路工程、燃气工程和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4 道路附属工程,总长 10894m。标准厂房等总建筑面积 119872m2。 1.3.3 建设地点 县工业集聚区选址在项目选址位于县城西 3 公里的县国营园艺 场内,该区紧邻县城建成区,属规划发展的城区范围,土地平坦。 该区为城市工业用地,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及便捷的对外交通,有良 好

7、的外部基础设施条件和城市依托条件。 1.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次建设总投资 15309 万元,所需资金由项目承办单位多方筹 集解决。 1.5 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符合国 家有关政策和规定,符合河南省和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县城市总 体规划。项目选址合适,建设规模合理,建设条件具备,建设方案 可行,投资规模适度,资金来源有保证,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建议本项目在建设和运行中,项目承办单位要处理、协调好各 职能部门的关系,使其从政策、组织、人事和资金等各方面成为工 业集聚区不断发展的有力保证;要充分利用好工业区的优惠政策, 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

8、的力度和质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规划处 理好产业集聚区和县工业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相互关系,要从长 远出发,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协调一致。防止重复建设或相互推 诿扯皮,造成资源浪费和功能欠缺。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和经营 中要注意高起点、高标准,树立良好的形象,真正起到示范、带动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5 的作用,有利于集聚区今后的健康发展。工业集聚区建设和运行中 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各项基础设施和各个企业的建设运行中,都 要把环保作为先决条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法规,使产 业集聚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9、 6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背景 工业集聚区是一个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通过行政或市场等多种手段,集聚多种生产要素,适应市场竞争和 产业升级的新要求,提高工业的集约化程度,满足城市化进程合理 集聚的趋势,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使之成为结构合 理、产业特色鲜明、集群竞争优势显著、功能布局优化的现代化产 业分工协作生产区。 随着国家对农业问题的重视,县域经济逐步发展。县域经济是 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县域经济关系到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顺利推进。同时,

10、发展县域 经济又是一个带有现实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大任务。要加快工 业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必须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使 园区经济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建设产业集聚区,引导县域工 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是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有 效途径,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为了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县经济 发展,县政府围绕全面发展县域经济的要求,正按照高起点、高标 准的规划要求加紧建设工业集聚区,以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7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首先,本项目的

11、建设是加快工业集聚区的建设步伐,围绕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 “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 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 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 推进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 5 年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 指明了方向。为实现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县进一步规范工业集聚 区建设的要求,要形成

12、产业集群,壮大规模经济,加速推进工业化 进程,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实施措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 工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将为该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和任 务提供良好的平台,有利于县域经济和农业传统优势产业的全面进 步和发展,是加快工业区的建设步伐,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 发展区域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工业集聚区建设 可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当地经济高地和产业发展平台。 其次,建设工业集聚区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工业结构调整、 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8

13、产业的集聚不仅能够对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形成 整个地区的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的专业 化分工和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带 动相关产业的成长,有利于企业间的相互交流和竞争。因此,工业 集聚区的建设可以集中安排工业项目,符合工业布局规律和工业企 业在城镇集聚的规律,可以促进县优势资源与企业资金、技术、市 场的高效结合,走集中连片开发的规模经营之路,充分实现资源共 享,集约经营,方便运作,降低企业成本,使社会资源得以优化配 置,大大提高产出效率。 从县的产业结构情况来看,该市工业经济总量过小,进而影响 到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和拉动作用,并波及到服务业

14、的发展,造成农 业不稳、工业不强、服务业不旺的局面。虽然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 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够,生产加 工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工艺落后,产品档次及附加值低, 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不佳。通过工业集聚区的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 集聚区的产业积聚效果,生产配套强,发展要素集中的龙头带动作 用,全面实施县工业强区的战略。有助于调整工业结构,提高产品 开发层次,建立起以资金为纽带,名优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 核心的良好生产经营环境,加速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支柱产业、 特色行业集聚,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县的工 业化进程。 第三,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

15、,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全 面提升县域经济的需要。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必须抓住东西合作,东引西进、中部崛起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9 和国外产业向国内转移、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为吸引外来 企业来县投资兴业,实现借力发展的目标,必须围绕工业集聚区的 建设,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利用现有入驻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以 商招商,筑巢引凤。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使企业资源共 享,增强企业群体规模优势,而且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构筑一个招 商引资和工业发展的平台,通过搞好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水 电通讯及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发展环 境,为客商提供廉价

16、而优越的入驻空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客商进 行投资建设,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改 善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需要。 第四,本项目的建设是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工业集聚区及县域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要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必须加强工业集 聚区的建设,使园区经济成为县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加快县城市化、 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县区委、 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提出了“十一五”工业集聚区的发展目标, 确定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农副产品 深加

17、工企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战略性产业,创建 豫东地区重点产业基地。在“十一五”期间,县将以打造工业集聚 区入手,走民营工业化之路,在政府中推行“五优”措施下,增强 集聚区对企业的吸引力,争取更有利的投资环境,培育和壮大县的 工业产业。目前,工业强区已成为县委、政府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 共同的认识和强烈愿望。另外,工业集聚区由于资金、技术等要素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10 的引进,可提升农业产品的加工深度,拉长相关产业链条,提高产 品附加值,对集聚区外的配套、附属企业起到带动作用,繁荣县域 经济。 所以,项目的建设可以完善工业集聚区的道路、水电等项基础

18、设施及配套标准化厂房,使其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配套 的良好场所,对于巩固工业集聚区的良好发展态势,加大筑巢引凤 的力度,促进工业集聚区及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11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 建设地点及场地现状 县食品工业集中区位于县城西 3 公里的县内,省道明临 路南北两侧,规划占地 2000 亩,以发展食品类工业为主。目前有 1000 亩实现了“五通一平” ,部分地域实现了“七通一平” 。共入驻 工业项目 16 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000 万元以上的 6 个,500- 1000 万元的 10 个。总投资 5 亿元,已完

19、成投资 2.2 亿元。这些项目 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新增产值 7.2 亿元,利税 1.48 亿元,安置就业 3000 人。 3.2 建设条件 3.2.1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为新生代第四纪上更新统(Q3)和中更新统(Q2) 地层,全县地质以粘土为主,一部分为亚粘土。县城勘测资料表明: 粘土为黄褐色-褐黄色,密实,埋深在 3 米以下。部分地段地表也出 现亚粘土,呈黄褐色,中密,埋深在 0-5 米之间。 受伏牛山余脉影响,县城形成西北高、东南低,倾斜度约为 1/200 坡降,属浅丘平原。项目选址,地势平坦,地基稳定性好,无 不良地质地段,地质情况良好,承载能力高。 2、水文 可行性研究

20、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12 全县水资源总共 9.37 亿立方米(扣除重复部分,不包括过境水) ,可利用量 1.6 亿立方米,已利用量 0.1786 亿立方米,占可利用量 的 11.2%。 地表水:地表水来自自然降水,历年平均流深 290mm,地表 经流总量 5.485 亿立方米,库塘堰坝蓄水量 0.6138 亿立方米,地表 水共 6.09 亿立方米,可利用量 0.73 亿立方米,已利用量 0.372 亿立 方米,占可利用量的 51%。 地下水:全县地下水资源共 4.0 亿立方米,含水层厚度在 2-7 米之间, 地下水温 20,水层埋深 25-100 米,水质良好,以接受自

21、 然降雨补给为主,历年平均潜水蒸发量 3.6 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 0.39 亿立方米。 过境水:过境水共有两部分,一是淮河过境水 21.66 亿立方 米,二是汝河过境水 0.63 亿立方米,共 22.29 亿立方米,可利用量 0.492 立方米(淮河 0.172 亿立方米,南湾灌渠 0.08 亿立方米,汝河 0.24 亿立 方米)。 3、气象 县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特征。各主要气候资料如下: 年平均气温 14.9 极端最高气温 40.4 极端最低气温 17.6 年平均降水量 941mm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13 最大降水量

22、1297.7mm 最小降水量 526mm 历年年均积雪深度 6cm 最大冻土深度 41mm 无霜期 226d 年均日照 2003.1h 主导风向 偏北风 年均风速 3.0m/s 4、地震条件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 ,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VI 度。 3.2.2 各种资源及基础设施条件 1、供水 区内现无集中给水设施,居民生活与企业单位用水依靠自备井 位水,应严格控制开采规模。 2、排水 该区内目前没有任何排水设施,现有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 入就近水体。 3、供电 目前该区用电主要以罗山县城市供电为主,规划建设110 千伏 变电站和 10 千伏开闭所 4、交通条件 县交通便利,西

23、临京广铁路、107 国道、京澳港高速公路,东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14 靠京九铁路、106 国道、大广高速公路,南连 312 国道、宁西铁路 和叶信高速,北接新阳高速,居郑州和武汉两机场中间点。 、永定、吴黄四省道纵横贯通全境,三横三纵交通网络 形成。 3.2.3 主要建筑材料来源、供应及施工条件、水电供应等 本项目对筑路材料没有特殊的要求,其来源比较丰富,当地建 材工业分布较广,砂、石灰、水泥较为丰富,钢材、木材和沥青可 以在当地购买。各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来源及运输条件如下: 1、钢筋、水泥、沥青、石灰 水泥、钢材、沥青应通过试验选择质量优、价格更合理的厂家,

24、 均可由市县材料市场供应。 当地有优质的建筑用砂,且储量丰富,品种规格齐全,质量稳 定可靠,含泥量小,强度较高,汽车运输便利。 生石灰由当地石灰场供应,石灰品质可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可 满足工程需要。 2、工程用电、用水 项目所在地周边输变电设施较为齐备,施工阶段可根据需要, 向当地供电部门提出申请,就近接电或自备发电机。 项目所在地地表水和地下水都较丰富,水资源利用方便。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15 第四章 工程方案 4.1 设计依据 1、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 ; 2、 县城市总规划 (2005-2020) ; 3、 县工业集中区规划 ; 4、

25、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22-87) ; 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GJJ37-90) ; 6、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 ; 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J014-97) ; 8、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001-97) ; 9、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GJJ45-91) ; 1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 ; 11、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GJJ75-97) ; 12、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 13、 道路交通管理技术规程 (CBT-08) ; 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

26、87 2001 年版) ; 1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 16、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J6-86) ; 1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93) ; 18、其它有关环保、消防等规范和标准。 4.2 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工业集聚区的道路、各专业管线等基础设施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16 工程和标准厂房建设。其中,基础设施工程包括规划范围内的路南 区二纵六横共 8 条集聚区道路,路北区三纵七横 10 条集聚区道路以 及各道路给排水工程、道路照明工程、电力线路工程、燃气工程和 道路附属工程,总长 108

27、94m。标准厂房等总建筑面积 108832m2。 具体如下: 4.2.1 道路工程 集聚区内本次拟建的道路工程共有路南区二纵六横共 8 条,路 北区三纵七横 10 条,均采用城市型道路,混凝土路面。其中路南区 2 条南北纵向道路,自西向东分别为南区干道 1 路、南区支路 1 路, 全长 1784m,红线宽分别为 24m 和 18m。6 条东西横向道路,自北 向南依次为南区干道 2 路、南区支路 2 路、南区支路 3 路、南区支 路 4 路、南区支路 5 路、南区支路 6 路,总长 1560m,红线宽均为 24m 和 18m。 路北区 3 条南北纵向道路,自西向东分别为北区干道 1 路、北区干

28、道 2 路、北区干道 3 路,总长度为 3000m,红线宽度为 24m。7 条 东西横向道路,自北向南依次为北区支路 1 路、北区支路 2 路、北 区支路 3 路、北区支路 4 路、北区支路 5 路、北区干道 4 路、北区 支路 6 路,总长度为 4550m,红线宽度为 24m 和 18m。道路工程设 计内容主要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面结构设 计、人行道设计。 4.2.2 供水工程 根据规划,该区最高日用水量为 2.8 万吨/日。根据“城市给水 工程规划规范”日变化系数为 1.11.3,取 1.2,则平均日用水量为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17

29、2.3 万吨/日。前期规划采用自备井供水,但应严格控制开采规模。 远期规划水厂(规模 3 万吨/日)建成投产后,采用统一供水,并逐 步关停自备井。 工业集聚区内供水管全长 10894m,管材为球墨铸铁管,其中管 径为 DN300 为 3192m,管径为 DN200 为 5622m,管径为 DN150 为 2080m。 4.2.3 排水工程 1、雨水工程 本项目雨水工程包括雨水篦口、雨水连接管、雨水干管和雨水 检查井等,其中雨水干管总长 10894m,管径为 DN500-800。 2、污水工程 项目范围内污水工程主要包括污水干管、支管和污水检查井等。 其中污水干管为 DN400-600 的钢筋混

30、凝土管,全长 10894m。污水 检查井约 217 个,选用 DN1000-DN1250 砖砌圆井。 4.2.4 道路照明工程 本项目照明工程包括照明线路和灯杆灯具,其中照明线路总长 21788m,两杆四灯。灯杆高 9m,镀锌钢杆单叉,共 434 杆,光源 为 NG250。 4.2.5 电力工程 根据县总体规划,本项目用电电源由县变电站以 110KV 线路引 入。电压等级为 110/35/10/0.4kV。沿城市道路预留管位,总长 10894m。供产业集聚区用电需要。因管位可随时破路埋设,因此管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18 线工程量可不计入本项目内。 4.2.6

31、 通讯工程 本项目考虑通讯工程的预留管位,总长 10894m,不随道路施工, 不计入工程量。 4.2.7 道路附属工程 1、交通标志 本项目共设主要交通标志牌 47 处。交通标线 53180m。 2、绿化工程 参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规定,本项目道路绿化 率以 20%为宜,绿化内容包括绿篱、绿地和行道树等。 4.2.8 土建工程 工业集聚区拟建标准厂房32座,总占地面积97792m2。标准厂房 采用钢结构和钢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08832m2。 4.3 工程方案 4.3.1 道路工程 4.3.1.1 设计原则 本项目的道路工程既属于工业集聚区内的运输道路,又是城市 道路,是城市和工业集

32、聚区的主要基础设施,两者应做到有机的结 合,其设计原则为: 1、道路平面布置、道路级别、红线宽度及横断面型式应以城市 总体规划为依据,选择正确的道路技术指标,有利于物流的组织与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19 运输,做到平顺、均衡、合理。 2、道路类型及等级设计应符合工业集聚区企业的生产、安装、 检修等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同时留有发展余地。 3、道路设计应按道路等级、设计年限、交通与运输量等指标, 合理确定路面宽度和路面结构,并根据工业集聚区未来的车辆组成 等交通特性科学地选用横断面型式。 4、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选择合理的路基材料和 路面材料,保证足

33、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5、道路平面布置宜与整个城市路网相平行,并符合防空、防振、 防噪、安全防护距离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同时道路纵断面设计应与 城市和集聚区的竖向设计及建(构)筑物和管线设计相协调,避免 发生洪灾、内涝等不良现象。 6、道路设计应统一安排,照顾到各专业管线的规划与设计要求, 并为建成后的经常性维修、养护和绿化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7、道路设计应综合考虑道路建设投资、运营经济与养护费用等 关系。 8、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 的关系。 9、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减少土方工程量。 4.3.1.2 设计标准 1、干道标准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级

34、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20 荷载等级 汽车荷载:城市 A 级 人群荷载:3.5kPa 标准轴载 BZZ-100 型标准车 设计年限 交通年限 20 年,路面结构 15 年 抗震设防 6 度 车行道设计车速 30km/h 交叉口转弯半径 35m 净空标准 5m 停车视距 30m 会车视距 60m 最大纵坡 6% 路拱坡度 1-2% 2、支路标准 道路等级 城市支路级 荷载标准 汽车荷载:城市 A 级 人群荷载:3.5kPa 标准轴载 BZZ-100 型标准车 设计年限 交通年限 15 年,路面结构 10 年 抗震设防 6 度 车行道设计车速 20km/h 交叉口转

35、弯半径 15m 净空标准 5m 停车视距 20m 会车视距 40m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21 最大纵坡 6% 路拱坡度 1-2% 4.3.1.3 工程方案 1、道路平面 本工程道路平面设计以县城市总体规划中专项规划的路网 布局为依据,并与集聚区外现有道路形成良好的衔接。路南区二纵 六横共 8 条集聚区道路,路北区三纵七横 10 条集聚区道路,分为干 道、支路,横向道路与纵向道路平面直交。 路南区道路二纵六横 8 条道路包括: (1)南北向干道南区干道 1 路 该路段北起正明公路,向南至集聚区南环路,全长 892m,红线 宽 24m,车行道路面宽 18m。 (2

36、)南北向支道南区支路 1 路 该路段北起正明公路,向南至集聚区南环路,全长 892m,红线 宽 18,车行道路面宽 12m。 (3)东西向干道南区干道 2 路 该路西起集聚区南区干道 1 路,向至南区支路 1 路,道路全长 260m,红线宽 24m,车行道路面宽 18m。 (4)东西向支道南区支路 2 路、南区支路 3 路、南区支路 4 路、南区支路 5 路、南区支路 6 路 5 条支路西起集聚区南区干道 1 路,向至南区支路 1 路,道路 全长均为 260m,红线宽 18m,车行道路面宽 12m。 路北区三纵七横 10 条道路包括: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22

37、 (1)南北向干道路北区干道 1 路、北区干道 2 路、北区干道 3 路 3 条干道路北起积聚区北环路,向南至正明公路,道路全长均 为 1000m,红线宽 24m,车行道路面宽 18m。 (2)东西向干道路北区干道 4 路 该路西起集聚区西环路,向东北区干道 3 路,全长 650m,红线 宽 24m,机动车道路面宽 18m。 (3)东西向支路北区支路 1 路、北区支路 2 路、北区支路 3 路、北区支路 4 路、北区支路 5 路、北区支路 6 路, 6 条路西起集聚区西环路,向东北区干道 3 路,全长均为 650m,红线宽 18m,机动车道路面宽 12m。 2、道路纵断面 本工程纵断面设计结合

38、现有相交道路标高、城区防洪标准及排 水管道出水的控制标高等因素综合考虑。 考虑道路两侧厂区用地和沿街建筑物排水的要求,道路设计 高程应尽量低于两侧用地标高 20-30cm,以利街区排水。 满足沿线渠、涵等的标高要求。 妥善处理地下管线埋深及管道出水口标高。 为有利于工业集聚区行车舒适要求及集聚区的雨水排放,本设 计的道路纵断根据道路平面所在位置的地形条件、两侧厂区所在地 块的标高,进行统一确定。 东西道路各路段基本位于相对平坦的同一等高线上,为利于路 面排水,本设计拟定东西道路的纵坡为 0.1%。南北道路各路段设计 纵坡为 0.2%,在每区段间采用不同坡面,便于路面雨水汇入东西路 可行性研究报

39、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23 段雨水管网。因县城所在区域地形较为平坦,故本设计路基基本为 挖方路基。 3、道路横断面 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和本项目的道路性质及运输功能定位, 考虑到除城市交通外,尚有工业集聚区内生产运输量,其机动车交 通量相对较大,非机动车交通量相对较小,按照人车分离的原则, 分别确定其断面形式为: (1)南区干道 1 路、南区干道 2 路、北区干道 1 路、北区干道 2 路、北区干道 3 路、北区干道 4 路 单幅路,其断面形式为:24m=3m+18m+3m (2)南区支路 2 路、南区支路 3 路、南区支路 4 路、南区支路 5 路、南区支路 6 路、北区支

40、路 1 路、北区支路 2 路、北区支路 3 路、北区支路 4 路、北区支路 5 路、 、北区支路 6 路 单幅路,其断面形式为:18m=3m+12m+3m 3、路面设计 (1)车行道 本设计车行道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其中干道机动车道路面总厚为 60.6cm,其中面层厚 15cm,基 层厚 45cm。具体结构为: 细粒式沥青砼 4cm 中粒式沥青砼 5cm 玻璃网格栅 粗粒式沥青砼 6cm 浮化沥青下封层 0.6cm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24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30cm(分两层) 水泥石灰土(12%) 15cm 支路路面总厚为 54.6cm,其中面层厚

41、9cm,水泥结碎石基层厚 15cm,水泥石灰土基层 30cm(分两层) ,沥青采用 70 号 B 级道路 石油沥青。具体结构为: 细粒式沥青砼(AC-13C)4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C)5cm 浮化沥青下封层 0.6cm 水泥稳定碎石 15cm 水泥石灰土基层 30cm 基底素土夯实 (2)人行道 人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砖铺砌,结构层总厚 28cm,其中: 彩色人行道砖 25256cm M7.5 水泥砂浆厚 2cm 10%石灰土,厚 20cm 基底素土夯实 (3)路面排水 车行道路面横坡采用 1.5%,人行道横向坡度采用 2%,坡向车 行道。路面雨水通过雨水口收集后排入雨水管。 4.3.

42、1.工程量 道路工程主要工程量表道路工程主要工程量表 工程量工程量 内容项目项目 单单 位位 南区红南区红 线线 2424 南区红南区红 线线 1818 北区红北区红 线线 2424 北区红北区红 线线 1818 合计合计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25 米干道米干道米支路米支路米干道米干道米支路米支路 路线长度m115221923650390010894 土方m316755215435308638329129713 机动车面层m220736263046570046800159540 机动车基层m220736263046570046800159540 机动车底基层m

43、220736263046570046800159540 预制砼侧石m230443847300780021788 路面 工程 预制砼平石m230443847300780021788 M7.5 水泥砂浆人行道板铺装m2691213152219002340065364人行 道10%石灰土基层m2691213152219002340065364 4.3.2 给水工程 根据规划,该区最高日用水量为 2.8 万吨/日。前期规划采用自 备井供水,但应严格控制开采规模。待规划水厂建成投产后,采用 统一供水,并逐步关停自备井。 根据该区地形特点和水源布局,并且考虑安全供水,区内供水 系统采用多水源联合供水系统,

44、管网为环状管网。到规划期末形成 以供水干管为主,支管为辅的环状管网系统。工业集聚区内本次道 路工程的给水管全长约 10894m,敷设配水管区内给水主干管相连, 构成规划区环状给水管网。以确保供水安全。 按规范在道路侧石外 1m 处设置消火栓,每个消火栓的保护半 径不超过 150m,布置间距按设计规范小于 120m,且应尽可能置于 路口,同时预留给水支管,防止沿线用户给水接管破路。规划给水 压力为 0.35MPa,消火栓总数为 85 个。给水管管材根据近年来的使 用经验,选用球墨铸铁给水管,橡胶圈柔性接口,其具有抗不均匀 沉降,安全可靠,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给水工程主要工程量表给水工程

45、主要工程量表 工程量工程量 项目项目 单单 位位南区红线南区红线 2424南区红线南区红线 1818北区红线北区红线 2424北区红线北区红线 1818 合计合计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0707-0* 工程咨询公司 26 米干道米干道米支路米支路米干道米干道米支路米支路 路线长度m115221923650390010894 DN150 球墨铸铁管m0780013002080 DN200 球墨铸铁管m2601412200019505622 DN300 球墨铸铁管m892016506503192 室外地下式消火栓m917293085 4.3.3 排水工程 1、雨水工程 县工业集聚区路南区二纵六横共 8 条集聚区道路和路北区三纵 七横 10 条集聚区道路构成了工业集聚区环形骨架网次干道和支路, 对工业集聚区入驻各企业的内外交通联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 业集聚区周围水体主要为南部南干渠,属于区域排涝河,非汛期, 无径流产生,平时为城区纳污河道,为整个区域雨水的排放提供了 便利条件。 该区内自然地势比较平坦,海拔高程在 4042 米之间,由南向 北倾斜,地质结构由粘土组成,地下水埋深 2 米多,地区内雨水基 本是依据现有的地形自然漫游。根据县总体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污 水分流制,暴雨强度公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