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热负荷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99954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5.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章热负荷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一章热负荷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一章热负荷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一章热负荷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一章热负荷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章热负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章热负荷ppt课件.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供热工程,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第一篇 供 暖 工 程,河北工业大学 能源环境与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什么地区需要集中供热?,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 天的地区,宜设置集中供暖。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区,宜设置供暖设施;其幼儿园、养老院、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等 建筑宜采用集中供暖: 1 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89 天; 2 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 天,但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 天。,根据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 天的地区,在同样保障室

2、内设计环境的情况下,采用集中供暖系统更为经济、合理. 这类地区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13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全部,河南(许昌以北)、陕西(西安以北)、甘肃(天水以北)等省的大部分,以及江苏(淮阴以北)、安徽(宿县以北)、四川(西川)等省的一小部分,此外还有某些省份的高寒山区,如贵州的威宁、云南的中甸等。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小于90 天地区的建筑也开始逐渐设置集中供暖设施,具体方式可根据当地条件确定。,第一章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第一节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一、热负荷

3、 定义 供热系统的热用户(或用热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所需的供热量。包括供暖、通风、空调、生产工艺和热水供应等 意义 是供热系统最基础的数据。它决定着系统方案的选择、管道和设备确定、系统使用效果和经济效果。,供暖系统热负荷 定义 在某一室外温度tw下,为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其值随室外气温变化而改变。 供热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定义:在设计室外温度tw条件下为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Q。 它是设计供暖系统最基本依据,考虑一下一个建筑物各种情况下会有哪些热量的进入和支出!,室内温度tn室外气温tW 时,失热量QS得热量Qd

4、 为维持室温恒定,补充热量Q=QSQd,房间得失热量分析 失热量QS: 得热量Qd: 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 Q1 工艺设备散热量 Q7 冷风渗透耗热量Q2 非供暖管道散热量 Q8 冷风侵入耗热量 Q3 热物料散热量 Q9 水分蒸发耗热量 Q4 太阳辐射散热量 Q10 冷物料耗热量 Q5 其他散热量 Q11 通风耗热量 Q6 补充房间的热量Q = QSQd = Q1-6-Q7-11,冬季供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和获得的热量确定: 1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2 加热由外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 3 加热由外门开启时经外门进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 4 通风耗热量; 5 通过其他

5、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计算热负荷时不经常的散热量,可不计算; 经常而不稳定的散热量,应采用小时平均值。 当前住宅建筑户型面积越来越大,单位建筑面积内部得热量不一,且炊事、照明、家电等散热是间歇性的,这部分自由热可作为安全量,在确定热负荷时不予考虑。 公共建筑内较大、且较恒定放热物体的散热量,在确定通风系统热负荷时应予以考虑。,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设计热负荷表达式 为区别一般运行状态和设计状态下的参数,在字母的右上角加“”的为设计状态下参数,不加“”的为运行状态参数。因此,供暖设计热负荷以Q表示: Q=Q1-6-Q7-11 考虑一般民用(含办公)建筑,室内无其他得失热量因素,上式可简化为: Q

6、= Q1+ Q2+ Q3- Q10 又考虑到太阳辐射因素的不稳定性,势必增加计算的复杂性,公式中略去该项,而采取附加的方法计算。从而公式简化为: Q= Q1+ Q2+ Q3 W (1-1),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 Q1在计算时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按稳定传热计算的基本耗热量Qj, 另一部分是考虑若干不稳定传热因素而引出的附加(修正)耗热量Qf,包括风力附加,高度附加,朝向修正。 即 Q1= Qj+ Qf 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是指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通过围护结构向外传递的热量。 基本耗热量是指在设计条件下,通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门、窗、墙、地板、屋顶等)从室内传到室外的稳定传热量的总和。 附

7、加(修正)耗热量是指围护结构的传热状况发生变化而对基本耗热量进行修正的耗热量。,第二节 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应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 基本耗热量Qj,附加(修正)耗热量Qf。 即 Q1= Qj+ Qf 工程上,为了简化计算,围护结构的耗热量计算是以一维稳态传热过程考虑的。,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Q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5.2.3 采用; F 围护结构的面积(m2);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m2 ); tn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 twn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 注:当已知或可求出冷侧温度时,tw一项可直接用冷侧温度值代人,不再进

8、行 值修正。,一.室内计算温度tn,根据国内外有关卫生部门的研究结果,当人体衣着适宜、保暖量充分且处于安静状态时,室内温度20比较舒适,18无冷感,15是产生明显冷感的温度界限。本着提高生活质量,满足室温可调的要求,并按照国家现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要求,把民用建筑主要房间的室内温度范围定在1824.,设计供暖时,民用建筑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主要房间应采用1824; 2 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房间冬宜采用1622; 3 辅助建筑物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 25 更衣室 25 办公室、休息室 18 食堂 18 盥洗室、厕所 12 严寒或

9、寒冷地区设置供暖的公共建筑,在非使用的时间内,室内温度必须保持在0以上;当利用房间蓄热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保证室内温度5设置值班供暖。 设置供暖的民用建筑,冬季室内活动区的平均风速不宜大于0.3m/s。,二.供暖室外计算温度tW,这个温度的确定对于供暖设计有很大的影响,过高,不能满足人们的供暖需要,过低,增大系统的造价。 原苏联采用热惰性原理法确定: 50年中最冷八个冬季里最冷连续5天的日平均温度,我国曾在70年代前采用。 目前我国采用不保证天数法确定: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不保证天数法确定的tW比热惰性原理法确定tW普遍高1-4。,我国使用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确定方

10、法与国外不同,一般是按平均或累年不保证日(时)数确定,而美国、日本及英国等国家一般采用不保证率的方法,且数据并不唯一,选择空间较大。 经过专题研究,虽然国外的方法更灵活,能够针对目标建筑做出不同的选择,但我国的观测设备条件有限,目前还不能够提供所有主要城市30 年的逐时原始数据,用一日四次的6 小时定时数据计算不保证率的结果与逐时数据的结果是有偏差的,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 天的日平均温度。 将冬季的室外空气计算温度分为供暖和空调两种温度是我国与国际上相比比较特殊的一种情况。在美国及日本等一些国家,冬季的设计计算温度并不区分供暖或空调,只是给出不同的保证率形式供设计师在

11、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时选用。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三.温差修正系数a,三.温差修正系数a,与不供暖房间接触的围护结构和与大气不直接接触的房间闷顶,计算传热时,温度tx不易确定。简化计算时,仍以公式 (1-2)代替,此时有如下关系: KF(tn-tx)= KF(tn-tw)a 从而可得出 a = (tn-tx)/ (tn-tw)1 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等的传热量。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小于5,且通过隔墙和楼板等的传热量大于该房间热负荷的10时,尚应计算其传热量。,地下室的温差修正系数,

12、四.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1 多层均质材料传热系数 按平壁传热计算 W/m2. (1-3) 式中 R围护结构总热阻 m2./W; 围护结构内表面放热热系数、热阻 W/m2., m2./W, 见表1-1; 外表面放热热系数 、热阻 W/m2. ,m2./W,见表1-2;,4 地面传热系数,2m 2m 2m (1)贴土不保温地面(1.6 W/m.) 分带法计算: 2m 第一带 K=0.47 W/m2. 2m 第二带 K=0.23 W/m2. 2m 第三带 K=0.12 W/m2. 第四带 K=0.07 W/m2. 第一带交叉地带阴影部分面积重复计算一次 平均传热系数法:按房间宽度和进深查有关设计手

13、册 Qjd=KpjdFd(tn-tw),(2)贴土保温地面 组成地面各层材料中,其中有一层材料1.6 W/m.,即为保温地面。 其热阻Rb与不保温地面热阻R0之间关系为: Rb=Rb+ R0 m2./W 式中 Rb为地面保温层的热阻。 (3)铺设在地垄墙上的保温地面 其热阻Rb与保温地面热阻Rb之间关系为 Rb=1.18Rb m2./W,五.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丈量,1 门、窗按外墙外表面净空尺寸 2 外墙(高乘宽 ) 高:本层地面上表面至上层地面上表面(顶层至屋顶或保温层,底层从下表面) 宽:外墙至外表面,内墙至中心线。 3 地面 外墙至墙内表面,内墙均计量至中心线。 4 天棚 平顶房:外墙至

14、外表面,内墙至中心线 闷顶房:同地面(外墙、内墙均计量至中心线) 5 地下室 室外地坪以下部分墙体按地面计量。,凹凸墙面的朝向归属应符合下列规定: l 当某朝向有外凸部分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当凸出部分的长度(垂直于该朝向的尺寸) 小于或等于1.5 m 时, 该凸出部分的全部外墙面积应计入该朝向的外墙总面积; 2 ) 当凸出部分的长度大于1.5 m 时, 该凸出部分应按各自实际朝向计人各自朝向的外墙总面积。,当某朝向有内凹部分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当凹人部分的宽度(平行于该朝向的尺寸) 小于5 m , 且凹入部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凹入部分的宽度时, 该凹入部分的全部外墙面积应

15、计入该朝向的外墙总面积; 2 ) 当凹入部分的宽度(平行于该朝向的尺寸) 小于5 m , 且凹人部分的长度大于凹人部分的宽度时, 该凹人部分的两个侧面外墙面积应计入北向的外墙总面积, 该凹人部分的正面外墙面积应计入该朝向的外墙总面积; 3 ) 当凹入部分的宽度大于或等于5 m 时, 该凹人部分应按各实际朝向计入各自朝向的外墙总面积。,第三节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考虑耗热量受气象条件、建筑条件影响而引入的对基本耗热量的附加(修正) 一.朝向修正耗热量 1 影响因素 考虑建筑物受太阳辐射影响而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附加(修正) 2 计算方法 采用对基本耗热量附加修正的方法。 暖通规范规定

16、,冬季日照率35%的地区,建筑无遮挡时,按下列数值修正: 北、东北、西北 010%;东南、西南 -10-15%。 东、西 5%;南 15-30%。 对冬季日照率35%的地区: 北、东北、西北 010%;东南、西南、南 -100%;东、西 0%。,二.风力附加耗热量,1 影响因素 考虑室外风速变化W变化而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附加(修正) 2 计算方法 表1-2给出的W值是对应于室外风速4m/s时的值,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平均风速小于该值。因此暖通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不考虑风力附加。只对迎风的高地、河岸海岸、旷野上的建筑或城镇、厂区内特别突出的建筑,才考虑附加5%10%。,三、. 高度附加,1

17、影响因素 考虑房间高度引起的热压作用而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附加(修正) 2 计算方法 对民用建筑和工业辅助建筑,以4m为基准,每高出1m 应附加2%,但总附加率不应大于15%,四.附加耗热量计算方法,朝向修正和风力附加都是对基本耗热量的附加,即:以基本耗热量乘以修正率; 高度附加是对基本耗热量和其他附加耗热量之和的附加,即:以基本耗热量与其他耗热量之和再乘以附加率。,第四节 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与经济热阻,围护结构传热阻应同时满足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和经济要求。 一、最小传热阻 1 对围护结构的要求 满足使用要求外墙不内表面结露,限制内表面温度tnb; 满足卫生要求外墙内表面温度不应太低,有舒适

18、感。,公式导出 稳定传热时Qn=Q,则有: tn nF(tn-tnb)=KF(tn-tWe)a Qn 于是可得: twb twe Q W/m2. m2./W,tnb,限制tnb不能过低,即tn-tnb不能过大,以最大允许温差ty=tn-tnb代入上式,并由1/n=Rn,则最小热阻为: m2./W (1-4) 式中ty-为室内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允许温差, 见附录(1-5) twe -为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该值与围护 结构热惰性D有关,详见表1-6。,经济热阻,对围护结构的要求满足经济性要求 定义:在规定年限内,使建筑物建造费和经营费用之和最小时的围护结构传热阻(建筑费用包括围护结构和供暖

19、系统建造费用。经营费用包括围护结构和供暖系统的折旧费、维修费、系统地的运行费用等) 说明:我国目前尚无法按经济热阻选择围护结构,只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建设部1986年制定)规定的各地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最大值总体控制供暖能耗。 比较:与最小热阻比较,经济热阻远大于最小热阻。,第六节 冷风渗透耗热量,一、定义:加热通过门、窗等缝隙渗入室内的冷 空气到室内温度所消耗的热量,称为 冷风渗透耗热量 二、影响因素 门窗构造、门窗朝向、室外风向和 风速、室内外空气温差、建筑物高 低以及建筑物内部通道状况等 三、计算方法 缝隙法 换气次数法 百分数法,缝隙法,公式 Q2=0.278VW

20、 cp (tn-tW) (1-5) 式中 W 室外空气的密度 Kg/m3 cp 空气的定压比热 Cp=1Kj/Kg tn、tW 室内、外空气温度 V 渗入室内的冷空气量 m3/h V=LLn L 每米缝隙渗入冷空气量 m3/h m L 门、窗缝隙总长 m n 渗入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注意: 当房间仅有一面或者相邻两面外墙时,全部计入其门、窗可开启部分的缝隙长度;当房间有相对两面外墙,仅计入风量较大一面的缝隙;当房间有3面外墙时,仅计入风量较大的两面的缝隙。,换气次数法,适用于民用建筑的概算 公式 Q2 =0.278VWcpnk(tn-tW) nk见下表 表1-1,百分数法,适用用于工业建筑的

21、估算 渗透耗热量占围护结构总耗热量的百分率 表1-2,第六节 冷风侵入耗热量,冷空气从开启的门进入室内,把这部分冷空气加热到室内温度所消耗的热量。 -外门基本耗热量,外门附加率: 当建筑物的楼层数为n 时: 一道门 65 n 两道门(有门斗) 80 n 三道门(有两个门斗) 60 n 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 500 外门附加率只适用于短时间开启的、无热空气幕的外门。阳台门不应计入外门附加。 另外,此处所指的外门是建筑物底层入口的门,而不是各层每户的外门。,设计人员也可根据经验对两面外墙和窗墙面积比过大进行修正。当公共建筑房间有两面以上外墙时,可将外墙、窗、门的基本耗热量附加5。 当窗墙(不含窗)

22、面积比超过1:1 时,可将窗的基本耗热量附加10%。,第七节 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例题,1-7 例题,2m 6m 12m 21m 图示为北京市一民用办公建筑的平面图和剖面图。试校核其外围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并计算其中会议室(101号房间)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已知围护结构条件。 外墙:一砖半 (370mm) 内面抹灰砖墙。K=1.57Wm2,D=506。 外窗。单层木框玻璃窗。尺寸(宽高)为l.52m。窗型为带上亮(高0.5m)三扇两开窗。可开启部分的缝隙总长13m。 外门:单层木门。尺寸(宽高)为1.52m。可开启部分的缝隙总长为9m。 顶棚。厚25mm的木屑板,上铺50mm防腐木屑。K=093W

23、m。,D=163。 地面:不保温地面。K值按划分地带计算。,北京市室外气象资料。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9 累年(1951年1980年)最低日平均温度tPmin=-1 7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v=2.8mS。 计算步骤 一、校核圈护结构传热阻是否满足量小传热阻的要求 依公式(1-4),1.外墙 外墙D=5.06 型围护结构twe=0.6tw+0.4tPmin =0.6(-9)+0.4(-17.1)=-12 =0.575 R=1/K=1/1.57=0.637 Rmin = 0.575,2.顶棚 顶棚D=1.53 型围护结构twe=0.3tw+0.7tPmin =0.3(-9)+0.7(-17.1)=-

24、15 R=1/K=1/0.93=1.075 Rmin = 0.76,=0.76,二、101房间供暖热负荷计算,1.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1=25268W 2.冷风渗透耗热量 Q2=0.278vW Cp (tn-tW) =0.27889.861.34118-(-9)=904W 其中V=Lln=2.88784=89.86 3.冷风侵入耗热量 按开启时间不长的一道门考虑,附加率N取65% 则Q3=0.651 0.65=245W 101房间供暖热负荷 Q=25268+904+245=26420W,地点:天津 层高:3米 外墙:内外双面抹灰空心砖墙 37砖墙 外窗:双层铝合金(高1.5m,不开启上亮500

25、mm,两扇平开) 外门:单层木质外门(高2m,无上亮) 阳台门:单层木门(高2.5m,上亮500mm,门2m高) 地面:不保温,按平均传热系数法 屋顶:k=0.9,室外风速3.1m/s,天津气象参数:,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特点,1.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应比对流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2,或者取对流采暖系统计算总热负荷的90%-95%。 2.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供暖所计算的热负荷乘以该地区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下表中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3.进深大于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6m为界分区,分别计算热负荷和计算管线布置。 4.敷设加热管或者发热电缆的建筑地面,不应计算地面

26、的传热损失。 5.计算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可不考虑高度附加。,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特点,1.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应比对流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2,或者取对流采暖系统计算总热负荷的90%-95%。 2.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供暖所计算的热负荷乘以该地区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下表中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3.进深大于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6m为界分区,分别计算热负荷和计算管线布置。 4.敷设加热管或者发热电缆的建筑地面,不应计算地面的传热损失。 5.计算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可不考虑高度附加。,缝隙法,公式 Q2=0.278VW cp (tn-tW) (1-5) 式中

27、 W 室外空气的密度 Kg/m3 cp 空气的定压比热 Cp=1Kj/Kg tn、tW 室内、外空气温度 V 渗入室内的冷空气量 m3/h V=LLn L 每米缝隙渗入冷空气量 m3/h m L 门、窗缝隙总长 m n 渗入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第八节 高层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方法简介,高层建筑 我国规定: 居住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 其他建筑高度24m、2层以上。 高层建筑供暖特指7层及以上(无电梯的建筑 则为8层以上) 热负荷计算的区别主要是Q2中的L值不同 普通多层建筑只考虑风压影响; 高层建筑考虑热压和风压综合作用。,一、热压作用,1.理论热压差 由建筑物内楼梯间通道与室外空气密度

28、差和高度差形成的理论热压Pr : Pr=(hZ-h)(W-n)g Pa (1-6) 式中 W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Kg/m3 ; n 形成热压的室内通道空气密度 Kg/m3 ; h 计算高度 m; hZ 中和面(室内外压差为0的界面)高度 m;在纯热压作用 下,可取建筑物总高度的一半。 上式中,室外压力高于室内压力(冷气渗入)时,热压差为正; 室外压力低于室内压力(热气渗出)时,热压差为负。,2.有效热压差Pr 实际上,建筑物外门、窗等缝隙两侧的热压差仅是理论热压Pr的一部分,其大小还与建筑物内部贯通通道的布置,通气状况以及门窗缝隙的密封性有关,,即与空气由渗入到渗出的阻力分布有关。

29、为了确定外门、窗两侧的有效作用热压差,引入热压差有效作用系数(简称热压差系数)Cr。它表示有效热压差Pr与相应高度上的理论热压差Pr的比值。 Pr =crPr=cr (hZ-h)(W-n)g Pa (1-7) 热压系数值cr与建筑物内部隔断及上下通风等状况有关,即与空气从底层部分渗入而从顶层部分渗出的流通路程的阻力状况有关。国内一些研究资料认为,热压差系数的大致范围为 住宅:0.2; 公建、办公:0.5。,二、风压作用,1.任意高度的风速Vh 风速随高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可用下式表示: Vh= V0( h/h0) m (1-8) 式中 Vh高度h处的风速,m/s; V0基准高度h0处的风速,m/

30、s. 基准高度h0=10m ; 幂指数,与地面的粗糙度有关,一般取 =0.2。,2.理论风压 3. 风压差Pf Pa (1-9) 式中 Cf 有效风压系数,迎风面取0.7,内阻较大时区0.3-0.5。,H米高度的有效风压差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4.门窗两侧作用压差P与渗透空气量L的系 L=a(P)b m3/h.m(实验) 式中 a 渗透风量系数,与门窗构造有关 b 渗透风量指数,与门窗构造有关 单层木窗 双层木窗 单层钢窗 双层钢窗 a 1.27 0.9 1.63 1.15 b 0.56 0.56 0.67 0.67 风压作用下基准高度上的L值,风压作用下基准高度上的L值,风压作用下

31、任意高度上的Lh值 令Lh/L=Ch,分别代入Lh和L值,则有 Ch =(Vh/V0)2b 依公式(1-8)可以变换为: Ch =(0.631h0.2)2b=(0.4h0.4)b (1-10) Lh=chL 当h10m时,按照基准高度10m计算,三、热压和风压综合作用,2点假设: (1)建筑物各层门窗两侧的有效作用热压差仅与该层的高度位置、建筑物内部通道空气温度和室外温度所形成的密度差、以及热压差系数大小有关,而与门窗所处的朝向无关。 (2)建筑物各层不同朝向的门窗,由于风压作用的冷风渗量不相等,需要考虑渗透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见附录16)。,1.风压引起的冷风渗透量 Lh主导风向h米处的单

32、位缝长的渗透空气量 所以h米处的其它方向可以用朝向修正系数n来修正 Lh(n1)=nLh 2.热压引起的冷风渗透量 L0最不利朝向热压风压作用下综合冷风渗透量 所以热压的单位缝长的渗透空气量为 而且其它方向热压不需要修订,均是此值,3.任一方向的风压热压综合作用引起的冷风渗透量为 因为L=a(P)b 设 压差比; Lh=chL,设 m风量综合修正系数 所以 Q2=0.278 Cp LlW (tn-tW)m,压差比 定压条件下 所以 又因为 故,3.公式的假设条件 (1)建筑物各层门窗两侧的有效作用热压差仅与该层的高度位置、建筑物内部通道空气温度和室外温度所形成的密度差、以及热压差系数大小有关,而与门窗所处的朝向无关。 (2)建筑物各层不同朝向的门窗,由于风压作用的冷风渗量不相等,需要考虑渗透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见附录16)。 4.公式使用说明 (1)计算C1,即1+C0时,表示计算楼层即使主导风向的门窗,也已无冷风渗入或有热风渗出,所以同楼层所有朝向 L=0。 (2)计算得出C-1,但m0时,表示给定朝向门窗已无冷气渗入或有热风渗出,此时,该朝向L=0 (3)计算得出m0时,该朝向的L值按公式(1-13)等正常计算。,,Thank You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