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气候专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01928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气和气候专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天气和气候专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天气和气候专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天气和气候专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天气和气候专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气和气候专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气和气候专题.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天气和气候专题 高三地理复习 复习要点 n常见的天气系统 n气候因子与气候要素 n气候的形成、分布、特点及对植被、农业 的影响 n气候类型的判读 一、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 冷锋 暖锋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准静止锋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的 寒潮、冬春季节的沙尘暴等 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 锋面气旋 中纬度地区气旋雨、台风是热带气 旋强烈发展的结果 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沙尘 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等 我国雨带从南向北的推移 A 过境前:低压、高温、晴朗 过境时:大风、雨雪、降温、气压上升 过境后:高压、低温、晴朗 冷锋 冷 暖 A 过境前:高压、低温、晴朗 过境

2、时:连续性降水、气压降低 过境后:低压、高温、晴朗 暖锋 冷 暖 104E 昆明 贵阳 EW 昆明 贵阳 昆明:冬季处准静止锋西侧,受西南暖湿气流影 响,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贵阳:冬季处准静止锋东侧,受冷气流影响,气 温低, “天无三日晴”。 地形阻挡 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北半球 辐合上升,阴雨天气, 昼夜温差小 辐散下沉,晴朗天气, 昼夜温差大 注意风向判断 A B 思考: 1、该图反映的是北 半球还是南半球的天 气系统?是气旋还是 反气旋? 2、判断甲乙两处的锋 面分别是冷锋还是暖锋? 3、AB两地何处此时可 能正在降水? 2.四地中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 A. B. C. D.= 3

3、.未来一段时间四地的天气变化是 A.地气温上升,天气转晴 B.地气压下降,天气转阴 C.地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D.地气温下降,天气转阴 读图完成: 1.有关、点气压的 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南昌是什么天气?为什么? (2)银川此时刮什么风? (3)银川与A地相比,何处风速大? 1若图中地盛行西北风, 地盛行西南风,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甲地为北半球的气旋, 乙地为北半球的反气旋 Ba、b两虚线处可能形成 锋面的是a C图中两地处阴雨区 的是地 D图中两地风力较大 是地 2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地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沙尘暴 台风 春旱 暴雨 寒潮 伏旱 A

4、B C D a b c d 0 气压 高 6日7日8日9日 判断四条曲线所代表的天气系统, 如果纵坐标表示气温,判断a、c 所代表的天气系统名称。 上图是我国某天气系统在某地过境时的气压与风速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析判断回答12题。 1该天气现象是 A冬天大风寒潮天气 B东南沿海台风天气 C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 D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2、该天气系统是 A快行冷锋 B反气旋 C强热带气旋 D准静止锋 二、气候因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 素)与气候要素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下垫面下垫面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 气候 因子 气温 降水 气候 要素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气温状况 热带气候:纬度低,

5、 终年气温高 温带气候:纬度居中, 夏热冬冷 寒带气候:纬度高, 终年气温低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温带气候:纬度居中, 夏热冬冷 寒带气候:纬度高, 终年气温低 由于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具有回归 年的周期,使得不同 纬度上太阳辐射出现 回归年的周期变化, 从而导致气温的年变 化,尤其以温带地 区明显(四季分明) 下垫面:下垫面:大气大气 的热源和水源的热源和水源 山地平原 高原盆地 距海近距海远 迎风坡背风坡 向阳坡背阴坡 暖流寒流 裸地林地(草地等) 例 秦岭 太 行 山 长 白 山 E W 太行山 ESWN N S 长白山 秦岭 太行山东坡为海洋 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6、,降水日数多,大 气对太阳辐射削弱 强,故热量条件比 西坡差,同一自然 带在东坡的海拔位 置低。 冷热不均热力环流 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的形成与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 的季节移动 气气 候候 形形 成成 与与 分分 布布 季风环流 气压带块状 分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大气环流降水 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季风环流 (大陆东岸) 大气 环流 季节移动 海陆分布影响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0 30N 60N 90N 30S 60S 90S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亚洲 低压 夏威 夷高

7、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大陆 升温快 大洋 升温慢 亚洲 高压 阿留 申低 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东亚、南亚季风 夏季冬季 三、气候的形成、分布、特点及对 植被、农业的影响 0 10 20 30 40 60 70 80 90 25 35 55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 温带海 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 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 风气候 赤道低压带 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盛行西风带 1、气候类型及分布示意图(北半球) 2、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地区、特点、成因、植被及农业生产方式 类类型 分布 规规律 分布 地区 主要 特点

8、 形成 原因 植被 农业农业 生产产 热带热带 雨林 南北纬纬10 之间间 亚马孙亚马孙 平原 、刚刚果盆地 、马马来群岛岛 终终年高温多 雨, 2000mm以 上 终终年赤道低 压压控制,盛 行上升气流 热带热带 雨林 水稻种植、 热带经济热带经济 作 物,随播随 收 热带热带 草原 南北纬纬10- 20度大陆陆内 部和西岸 非洲、南美 洲、大洋洲 终终年高温, 干湿两季, 700- 1000mm 赤道低压带压带 和信风带风带 交 替控制 热带热带 草原 畜牧业为业为 主 ,种植业业以 小麦为为主, 湿播旱收 热带热带 沙漠 南北纬纬20- 30度大陆陆内 部和西岸 北非、阿拉 伯半岛岛、澳

9、 大利亚亚等 终终年高温少 雨,250mm 以下 副高和信风风 带带交替控制 热带热带 沙漠 绿绿洲农业农业 、 畜牧业业 热带热带 季风风 北纬纬10-20 度大陆东陆东 岸 印度半岛岛、 中南半岛岛、 海南岛岛等 终终年高温, 干湿两季, 1500- 2000mm之 间间 5-10月,西 南季风风控制 ,11-4月, 东东北季风风控 制 热带热带 季雨林 (热带热带 草原 ) 水稻、茶叶 、甘蔗、小 麦,湿播旱 收 地中 海 南北纬纬30- 40度大陆陆西 岸 地中海沿岸 ,除南极洲 外各大洲皆 有分布 夏季高温干 燥,冬季温 和多雨, 300- 1000mm 夏:副高控 制 冬:中纬纬西

10、 风风控制 亚热带亚热带 常绿绿 硬叶林 灌溉农业溉农业 , 水果蔬菜, 小麦、玉米 、葡萄、柑 橘、无花果 等 温带带 海洋 性 南北纬纬40- 60度大陆陆西 岸 欧洲西部、 澳大利亚亚南 部、南北美 洲西部等 终终年温和多 雨,降水季 节节分配均匀 ,700- 1000mm 终终年受中纬纬 西风风控制 温带带落叶阔阔 叶林 畜牧业为业为 主 亚热亚热 带带季 风风 南北纬纬20- 25度大陆东陆东 岸 亚亚洲东东部、 澳大利亚亚、 南北美洲均 有分布 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温 和少雨, 800- 1500mm 季风环风环 流控 制 亚热带亚热带 常绿绿 阔阔叶林 水田为为主, 水稻、甘蔗

11、、柑橘、茶 叶 温带带 季风风 北纬纬35-55 度大陆东陆东 岸 亚亚洲东东部沿 海 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寒 冷干燥, 500- 600mm 季风环风环 流控 制 温带带落叶阔阔 叶林 旱地为为主, 小麦、玉米 、谷子、苹 果、梨、甜 菜等 温带带 大陆陆 性 温带带大陆陆内 部 亚亚欧大陆陆、 北美大陆陆内 部 夏季高温, 冬季严严寒, 常年干旱少 雨 深居内陆陆, 终终年受极地 大陆陆气团团控 制 温带带草原、 温带带荒漠、 亚亚寒带针带针 叶林 畜牧业为业为 主 ,灌溉农溉农 业业或绿绿洲 农业农业 ,产产 棉花、瓜果 、小麦等 极地 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3、世界各气候类型的降水

12、量和气温月份分配 4、各种常见气候图表 过程线图 1751606550 降水量 () 252447 气温( ) 8721 月 份 统计表型 雷达图 mm 坐标图 0 5、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图及局部分析 6、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的推移 及水旱灾害 5月中 下旬 6月初- 7月初 ,梅雨 北方地 区春旱 7、8月华 北和东北进 入雨季 7、8月长 江中下游地 区,伏旱 注意: 1、时间上: 季风气候下,由于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变化大 (年变率大),夏秋季多暴雨,冬春季节降水少, 故易出现水旱灾害。(尤其我国华北地区春旱严重) 2、空间上: 北 涝 南 旱 副高北移快,势 力强,则夏季风

13、 势力强,进得快 副高北移慢,势 力弱,则夏季风 势力弱,进得慢 北 旱 南 涝 (1)副高北移快,势力强,则夏季风势力强,进得快北涝南旱 (2)副高北移慢,势力弱,则夏季风势力弱,进得慢北旱南涝 与南亚地区类似 n第一步,确定南北半球最冷、最热月 n第二步,确定热量带最冷月气温 n第三步,确定类型降水情况 四、气候类型的判读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北半球 6、7、8月气温高 南半球 12、1、2月气温高 热带热带 气候 最冷月 15 降水2000mm,分配均匀 热带热带 雨林 干湿季明显显,700-1000mm 热带热带 草原 雨旱两季,1500mm以上 热带热带 季风风 25

14、0mm以下,温差大 热带热带 沙漠 亚热亚热 带带和温 带带 最冷月 0 冬雨型,300-1000mm 地中海 季节节分配均匀,700-1000mm 温带带海洋 800-1500mm,雨热热同期 亚热带亚热带 季 风风 最冷月 0 500-600mm,雨热热同期 温带带季风风 全年降水少,集中夏季,温差大 温带带大陆陆 性 读右面经纬网图,回答1-3题。 1、若图中甲、乙两地同时日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我国长江中下游正处于伏旱时期 B、意大利罗马城正处于炎热干燥的季节 C、乙地比甲地的日落要晚 D、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甲地小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国的农作物分布区,该农业带为( )

15、 A、玉米带 B、冬小麦带 C、棉花带 D、春小麦带 3、下列气候资资料可能反映图图中丙地气候的是( ) 气候资资料 一月均温 () 七月均温 () 12月-2月 降水量mm 6月-8月 降水量mm 年降水量 mm A2626.56436122480 B-10.724.845321680 C82534532740 D4271104101015 2、该图该图 所示气候类类型可能位于 亚亚洲 非洲 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A B C D 1、该地1月份气温比11月份低,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高度角较小 B白昼时间较短 C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 D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图”,结合

16、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干旱频次30的地区有:(6分) (2)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 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 因是什么?(4分) (3)为减轻旱灾,应采取的措施有:(4分) (4)说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旱灾的季节及其原因。(6分) (5)说明东部地区旱灾损失严重的原因。(4分)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珠江流域(东南沿海) 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2分)夏季风不稳定(2分) 兴修水库 跨流域调水 发展节水农业 合理用水 防治水污染 实施人工降水 北方的旱灾主要发生在春季(北方多春旱)(2分) 春季,锋面雨带停留 在长江以南,北方少雨(2分)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

17、旺盛,易形成春旱(2分) 南方的旱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南方多伏旱)(2分)夏季,锋面雨带北移至华北 、东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2分)加之夏季太阳辐射强, 高温少雨,易形成伏旱(2分) 工农业发达(2分)人口集中(2分) 要素位置 海拔 m 年平均 气温 一月平 均气温 七月平 均气温 年降水 量mm 一月降 水量 mm 七月降 水量 mm 某市 121.5E 31.5N 5 15.73.527.81123.744.0134.2 上表为我国某市的自然要素统计表,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说出该市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及主要农作物。(4分) (2)与该地的农业地域类

18、型相近的有下列_(选择填空)(2分) A. 潘帕斯草原B. 西欧平原 C. 美国中部平原D. 恒河三角洲 有利的自然条件为:气候适宜,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油菜、棉花、蚕桑、淡水鱼等 D (1)比较甲乙两图,我国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 流总量百分比较大的是哪个图示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6分) (2)分析甲图上相距较近的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8分) (3)分析乙图中阴影地区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 百分比较小的原因。(6分) (4)依据甲图信息,推断该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选择填空)(4分

19、) A. 时间分配不均B. 空间分布不均 C. 污染严重D. 浪费严重 (5)根据甲图判断,解决该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6分) 如图是根据甲、乙、丙三地各 月平均气温和各月平均降水量所 作的区间统计图,读图完成 1、丙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2. 甲乙气候在地区上的分布差异是 A. 甲在大陆东岸乙在大陆两岸 B. 甲在亚热带大陆西岸乙在亚 热带大陆东岸 C. 甲在内陆乙在沿海 D. 甲、乙同处于湿带大陆东岸 3. 甲气候类型区盛产的作物是 A. 棉花B. 甜菜 C. 葡萄D. 甘蔗 某地区气候、地下水堤深与水盐垂直运动示意图 (1)36月份,月干燥度过程线、潜水位过程线及 积盐(脱盐)线三者之间的关系。(4分) (2)78月份,潜水水位变化的情况是_; 原因是_ 。 (4分) (3)810月份,地表积盐与干燥度、潜水水位之间的关系。(4分) (4)上述关系对我国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启示。(4分) 均呈下降趋势 (或走势吻合;一致) 潜水位上升 雨季降水多,地下水位上升 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干燥度大,潜水位下降,则积盐多 合理排灌,防止潜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渍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