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案).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312690 上传时间:2019-08-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教材分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第一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一节课的内容。本节主要给出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索,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通过公式的简单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并为建立其他和差公式打好基础。2.通过课题背景的设计,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在探究公式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两角差余弦公式的探索和简单应用。难点 探索过程的

2、组织和引导。四、学情分析之前学习了三角函数的性质,以及平面向量的运算和应用,在此基础上,要考虑如何利用任意角的正弦余弦值来表示,牢固的掌握这个公式,并会灵活运用公式进行下一节内容的学习。五、教学方法1.自主性学习法:通过自学掌握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分析、探索、掌握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3.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差距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理解两种方法的推理过程。2.教师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以学校教学楼为背景素材(见课

3、件)引入问题。并针对问题中的用计算器或不用计算器计算求值,以激趣激疑,导入课题。 教师问:想一想: 学校因某次活动的需要,需从楼顶的C点处往该点正对的地面上的A点处拉一条钢绳,为了在购买钢绳时不至于浪费,你能算一算到底需要多长钢绳吗? (要求在地面上测量,测量工具:皮尺,测角器)问题:(1)能不能不用计算器求值 : , ,(2)设计意图:由给出的背景素材,使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抛出新知识引起学生的疑惑,在兴趣和疑惑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习方向。(二)、研探新知1.三角函数线法:问:怎样作出角、的终边。怎样作出角的余弦线OM怎样利用几何直观寻找OM

4、的表示式。设计意图:尽量用动画课件把探索过程展示出来,使学生能从几何直观角度加强对公式结构形式的认识。(1) 设角终边与单位圆地交点为P1,。(2) 过点P作PMX轴于点M,那么OM就是 的余弦线。(3) 过点P作PAOP1于A,过点A作ABx轴于B,过点P作PCAB于C那么 OA表示 ,AP 表示,并且于是 OM=OB+BM =OB+CP =OA+AP = 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公式推导的前提条件:、都是锐角,且2.向量法:问:结合图形,明确应选哪几个向量,它们怎么表示? 怎样利用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得到结果。 对探索的过程进一步严谨性的思考和处理,从而得到合理的科学结论。设计意图:让学

5、生经历利用向量知识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简洁性。如图,建立单位圆O由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有AOBxy 由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因为 、都是任 意 角,所以也是任意角,但由诱导公式以总可找到一个,使得 。 于是对于任意角、都有 例1. 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的值 (求解过程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引导学生多方向、多维度思考问题)解法1:解法2:变式训练: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证明下列诱导公式:(1); (2) (让学生联系公式和本题的条件,考虑清楚要计算,应作那些准备。) 解:由,得又由,是第三象限角,得所以让学生结合公式,明确需要再求哪些三角函数值,可使问题得到解决。变式训练

6、:(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利用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求【点评】:把一个具体角构造成两个角的和、差形式,有很多种构造方法,例如:,要学会灵活运用.2.求值 3化简 提示:利用拆角思想的变换技巧(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体验公式既可正用、逆用,还可变用.还可使学生掌握“变角”和“拆角”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促进思维的创新。) (四)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本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要求同学们掌握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注意公式的逆用。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角、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学会灵活运用

7、.课下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以及课后延展作业,课本习题2.3.4(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两角差的余弦公式1.三角函数线法 2.向量法例1 变式训练 例2 变式训练当堂训练1. 2.3. 4.十、教学反思本节主要考察如何用任意角的正弦余弦值来表示,回顾公式 的推导过程,观察公式的特征,注意符号区别以及公式中角,的任意性,特别要注意公式既可正用、逆用,还可变用(即要活用).还要注意掌握“变角”和“拆角”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小结,反思学习过程,加深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包括发现、猜想、论证的数学化的过程

8、)的理解。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临清三中数学组 编写人:赵娜 审稿人: 刘桂江 李怀奎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体会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 ,尤其是向量法的运用。二、 预习内容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经历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作用,并回答以下问题:1. 如何用任意角的正弦余弦值来表示;2. 如何求出的值;3. 会求的值吗?三、 提出疑惑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 学习内容通过公式的简单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并为建立其他和差公式打好基础。二、 学习过程 探究一:(1)能不能不用计算器求值 :

9、 , ,(2)探究二: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1.三角函数线法:问:怎样作出角、的终边。怎样作出角的余弦线OM怎样利用几何直观寻找OM的表示式。2.向量法:问:结合图形,明确应选哪几个向量,它们怎么表示? 怎样利用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得到结果。 对探索的过程进一步严谨性的思考和处理,从而得到合理的科学结论。 例题整理例1. 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的值 变式训练: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证明下列诱导公式:(1); (2)变式训练:。三、 反思总结本节主要考察如何用任意角的正弦余弦值来表示,回顾公式 的推导过程,观察公式的特征,注意符号区别以及公式中角,的任意性,特别要注意公式既可正用、逆用,还可变用

10、(即要活用).在求值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掌握“变角”和“拆角”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四、 当堂检测1.利用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求2.求值 3化简 课后练习与提高一、选择题1. 的值为 ( )A. B. C. D. 2. 的值为 ( )A. B. C. D .3.已知,则的值等于( )A. B. C. D. 二、填空题4.化简= 5.若,则= 三、解答题、6.已知,求的值.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了引起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

11、,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教学目标掌握两角和与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利用公式求值、化简的分析、转化、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正、逆向思维能力,构建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角和与差公式的应用和旋转变换公式;难点:两角和与差公式变aSinabCosa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四、学情分析 五、教学方法1温故、推新,循序渐进,以学生为主体逐步掌握本节知识要点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

12、教学过程(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这是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下面大家思考一下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是怎样的呢?提示:在第一章我们用诱导公式五(或六)可以实现正弦、余弦的互化,这对我们解决今天的问题有帮助吗?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和正切公式. 让学生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学生动手)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的形式呢?(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得到注意:以上我们得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注意:(二)例题讲解例1、已知是第四象限角,求的值.解:因为是第四象限角,得, ,于是有 两结

13、果一样,我们能否用第一章知识证明?例2、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2)、;(3)、解:分析:解此类题首先要学会观察,看题目当中所给的式子与我们所学的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中哪个相象.(1)、;(2)、;(3)、例3、化简解:此题与我们所学的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不相象,但我们能否发现规律呢? 思考:是怎么得到的?,我们是构造一个叫使它的正、余弦分别等于和的.(三)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本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记公式,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学会灵活运用.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14、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四)发导学案、布置预习。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十、教学反思注重教学过程,注重探索,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始终。充分挖掘知识之间、例题之间、例题与练习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临清三中数学组 编写人:管瑞臣 审稿人:刘桂江 李怀奎3

15、.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初步运用公式求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2.经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的探究过程,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预习内容1、在一般情况下sin(+)sin+sin,cos(+)cos+cos. 2、已知,那么( )A、 B、 C、 D、3.在运用公式解题时,既要注意公式的正用,也要注意公式的反用和变式运用.如公式tan()= 可变形为:tantan=tan()(1tantan);tantan=1-,4、又如:asin+bcos= (sincos+cossin)= sin(+)

16、,其中tan=等,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 能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以及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了解公式间的内在联系。2.能应用公式解决比较简单的有关应用的问题。学习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二、学习过程(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和正切公式.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

17、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的形式呢?(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得到注意:以上我们得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注意:(二)例题讲解例1、已知是第四象限角,求的值.例2、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2)、;(3)、例3、化简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A)(B)(C)(D)(A)(B)(D)(A)(B)(C)(D)参考答案1、 2、C 3、A 4、 5、1 6、 课后练习与提高1. 已知求的值( )2. 若3、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_.4、为第二象限角, 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一、教学目标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18、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学难点: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研讨式教学四、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由此能否得到的公式呢?(学生自己动手,把上述公式中看成即可),(二)公式推导:;思考:把上述关于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或形式的式子呢?;注意: (三)例题讲解例1、已知求的值解:由得又因为于是;例、已知求的值解:,由此得解得或(四)课堂练习:详见学案(五)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二倍角的正

19、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记公式,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学会灵活运用.(六)作业:w.w.w.k.s.5.u.c.o.m 临清三中数学组 编写人:张光福 审稿人: 刘桂江 李怀奎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复习回顾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推到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做好铺垫。二、预习内容 请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 ; 。三、提出疑惑我们由此能否得到的公式呢?(学生自己动手,把上述公式中看成即可)。课内探究学案一、公式推导:;思考:把上述关于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或形式的式子呢?;注意: 二、例题讲解例1、已知求的值例、已知求的值三、课堂练习1sin2230cos2230=_;2_;3_;4_.5_; 6_;7_;8_.课后练习与提高1、已知1802270,化简=( ) A、-3cos B、cos C、-cos D、sin-cos2、已知,化简+= ( ) A、-2cos B、2cos C、-2sin D、2sin3、已知sin=,cos=,则角是 ( ) A、第一象限角 B、第二象限角 C、第三象限角 D、第四象限角4、若tan q = 3,求sin2q - cos2q 的值。5、已知,求sin2a,cos2a,tan2a的值。6、已知求的值。 7、已知,求的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装饰装潢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