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罗斯福新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标要求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本,知道美国1929年一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主要表现。2 .通过研读课本和相关史料,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作用。3 .通过学习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初步理解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政策干预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作用。4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政策干预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
2、目标整体了解所学内容。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出示图片胡佛竞选获胜报纸,及其竞选宣传口号。讲解胡佛竞选提出的口号,引入本课。学生听讲。强调胡佛竞选的时间,再联系口号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问过渡:20世纪二十年代,世界的物质财富还远远不如今天,为什么胡佛在总统竞选时敢向美国的民众做出这样的许诺呢?知识讲解一、从繁荣到危机1.繁荣的年代出示宣传画和相关史料,创设繁荣情境。学生从图画和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体会美国的繁荣。培养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2 .繁荣之下的隐患(1)出示相关史料,提出系列问题,得出生产过剌的结论;(2)以图示法引导学生
3、分析资本主义为什么不能解决生产过剩;(3)讲解股票危机的基本情况。学生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并聆听教师的讲解。本处理论性较强,三个环节紧密关联,运用史料、图示、讲解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3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并用史料,图片等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照片,回答问题。学生对经济危机缺乏认识,通过史料和图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问过渡:繁荣的美国陷入危机之中,谁能带领美国走出危机、拯救美国呢?知识讲解二、罗斯福新政1.新政的开始教师简单讲述罗斯福竞选思统的情况,并提出问题,罗斯福在竞选中承诺
4、实行新政,他会实行怎样的新政呢?学生听讲。综合分析图片、文字等各种史料,提高获取史料有效信息并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4 .新政的主要内容(1)整顿金融体系:以时间轴方式突出雷厉风行,用史料说明此措施挽救人们信心;(2)加强对工业的指导:带领学生分析措施的针对性作用;(3)调整农业政策:以史料丰富政策内容,分析其作用,同时提出问题“危机中以毁掉产品以保障利润的做法”能说明什么?(4)推行以工代赈:以图片说明该项举措及意义;(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图片、材料说明此项措施实行的原因;学生可考虑分组讨论,按照教师出示的各组材料结合课本进行探究。5 .新政的效果出示教材上两个表格,由学生分析数据,说出结
5、果。学生分析数据,回答问题。提高阅读数据表的能力,进行正确历史表述的能力。6 .新政的特点出示新政的具体措施,提问所有措施的主语。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文字中隐藏的历史信息,认识到新政主要是靠政府的干预实行的。7 .实质和局限性出示材料,新政之前与新政之后进行对比,点出新政的实质和局限性。学生听讲。新政的实质和局限性理解较为困难,故引用材料,联系本课内容以讲解为主。课堂活动对国家干预经济的认识苏联模式、罗斯福新政以及中国特色学生讨论进一步发现学生对这些概念认知存在的误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干预经济。随堂练习1 .下图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造成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
6、是(C)A.美国内战B.第一次世界大战C.经济大危机D.第二次世界大战2 .“他赢得了民心,因为人民能够感觉到,他喜欢他们,他惦记着他们。”罗斯福新政中“赢得民心”的举措是(B)A.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B.提倡美国公民勤俭节约C.引导农场主努力扩大生产D.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3 .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审时度势。进行大胆突破,实行以“3R工程”(复兴、救济、改革)为核心的新政。新政大胆突破体现在(B)A.坚持自由放任B.国家干预经济C优先发展重工业D.转向社会主义4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C)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D.加强了中央集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