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23711 上传时间:2019-08-1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3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复习,(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 与否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正确的认识、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 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 把实践引向歧途。,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认识,基础,反作用(双重作用),方法论要求: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原理:,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1.明确真理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2.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理解认识的反

2、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探究与共享:(1)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实用主义者詹姆士,(2)真理是: 因为“有用”而“真”, 还是因为“真”才“有用”?,教材P46,认识、真理、谬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真理,谬误,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概念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真 理,谬 误,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2. 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 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1)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

3、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它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为转移。 (2)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为什么?,对同一个事物只能产生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说明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古时候,有个老婆婆总是不停地在一座庙跟前哭泣,睛天哭,雨天也哭。人们都叫她哭婆婆。 一天,有个老和尚问她:“老人家,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布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天的时候,又没有人去买小女儿的布鞋。她们挣不到钱,可怎么生活呀!一想到这些

4、我就难过。人呀,怎么这么难?”说完,又悲悲怯怯地哭了起来。 “老婆婆,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晴天,你小女儿的鞋店前门庭若市;雨天上街的行人又都往你大女儿的伞铺里跑。这样不是就不苦了吗?”老婆婆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他的劝告。从此,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泣婆变成了笑婆婆。,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超短裙“风波”

5、 某大学某年特别风行超短裙,而且一个比一个穿的短,学校领导见了认为极不雅观,贴出布告欲严厉禁止。谁知,布告一帖出,就掀起轩然大波。,最先作出反映的是中文系女生,她们在宣传栏和报眼位置写了一首打油诗:“几千师生齐争吵,只因裙子太短小,具体情况怎么样,宣传栏内有报道。”,美术系写道:“维纳斯证明适度的缺少会更加美丽。”,法律系写道:“法律禁止的只是原告由超短裙萌发的邪念,而非被告穿的超短裙。”,生物系写道:“人与猩猩的根本区别不是裙子的长短,而 是看见长裙与短裙能否作出不同的想象。”,为什么不同专业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提法?P47,1.真理都是具体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6、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3.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超出历史条件、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 就成为谬误。,一种真理并不是适用于任何条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

7、义的反。,说明真理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在19 世纪的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时,曾经得出过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只能在大多数国家,至少在欧洲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才能胜利。(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到了20 世纪初期,列宁又得出一个与此相反的新结论: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取得胜利,而可能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帝国主义阶段),例:,前苏联的 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 社会主义革命,“先在城市夺取政权”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8、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例:,思考: 我们认识到了真理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去完善、去发展。那么,真理的获得和发展是不是轻而易举的呢?追求真理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当我们在实践中遭遇失败时,应该怎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1. 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三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材料一: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

9、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而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材料二:中世纪欧洲神学思想处于统治地位,统治阶级推崇神学,认为上帝创造了地球、月亮等万事万物,“君权神授” 材料三:中国古代老百姓每逢月食非常害怕,“天狗食月”一说盛行,人类探月之旅懵懂篇,探究三: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为什么早期人类对月球的正确认识如此匮乏?,具体实践水平限制,月球的复杂多变,知识水平有限,立场观点,2.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世代延续,不断发展,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

10、化,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如果我们死了,请大家不必大惊小怪,就把它 当成一件普通事。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冒险事业,我们希望不要影响整个计划和进程,探索太空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 1967年1月,“阿波罗号”飞船在发射前的模拟演习中突遭火灾,美国宇航员宇航员维尔基尔格里森等 人不幸遇难,但他们的这句“遗言”一直激励着无数后人继续他未竟的事业。这场火灾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重新评价阿波罗航天器舱内所使用的材料,并对指令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人类探月之旅实践篇,“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 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 年月日, 人类登月第一人、美国

11、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时如是说。,人类探月之旅实践篇,探究四:这些失败的的探月、航天实践有何意义?,几十年来,科学家探月研究得出: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上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 科学家在分析了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月壤样品后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月球保存着大约5亿吨氦-3,如果供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足以使用上千年 最近几年研究人员获得的最大发现,是在月球上的陨石坑里和广大的平原上的冰及岩石里发现了水,你还想了解月球、宇宙的哪些未解之谜? 你知道人类还有哪些认识月球、认识宇宙的计划?,人类探月之旅收获篇,畅所欲言:,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

12、、吴刚折桂的传说。 早在1962年,中国人就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中国科学家们不懈坚持,形成了一批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基础研究队伍,为今天的探月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相比嫦娥一号,“嫦娥二号” 所携带的CCD 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更高,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将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 中国人将不断克服困难,进行探月技术创新,不断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综合探究:结合本课知识,谈谈中国的探月历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人类探月之旅中国篇,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

13、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 而是不断的向前发展。,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 认识具有上升性,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只能被动生存在自然的怀抱中,人类对自然多是敬畏和服从 古代农耕社会阶段: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人类开始不安于自然的庇护和统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试图改造和改变自然 近代工业文明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的理念发生了变化,由“利用自然”变成了“征服自然” 现代后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在征服自然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制造了巨大的灾难:

14、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等,这迫使人类对重新反思人与自然关系,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人与自然,真理是 客观的,真理是 具体的 有条件的,追求真 理是一 个过程,真理的 定义,基本属性 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有条件的,具体的,真理与谬误 相伴而行,人不怕犯错误 要正确对待错误,(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反复性 无限性,上升性,(实践是动力: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本课小结,方法论,1.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用科学

15、发展观指导2010年的各项工作,其中科学发展观属于 意识 认识 真理 科学理论 A B C D 2.上海迪士尼项目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动漫产品将对以“喜羊羊和灰太狼”等为代表的国产动漫业构成严峻挑战。业内专家表示,在美国曾经有过“沃尔玛定律”,即一般超市难以在沃尔玛超市的周边地区生存下来,但这条定律在中国并未得到印证。因此,我国民族动漫产业也有望与上海迪士尼形成“竞争共存”的态势。“沃尔玛定律”现象,表明 A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正确的认识只有一种,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

16、原则 D真理具有普遍性,必须把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运用于另一条件中,3.有人在网上发帖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短短两天内回复数达30多万条,点击人数超过760多万。而真实的贾君鹏本是一个普通的正常人。网友对他展开了“人肉搜索”,他的家庭等隐私在网上被披露,许多网民张冠李戴,还常常添油加醋,致使贾君鹏被公司除名、亲人离他远去,最后被逼疯进了精神病院。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件事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A网络上的言论毫无真理可言,必须远离网络 B在利用网络信息时,必须正确甄别真理和谬误 C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总是难免的 D真理是有条件的,超出一定条件,真理会变成谬误 4.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说:“

17、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这给人们的启示是 A要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真理 B追求终极真理是人生的乐事 C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D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5.暴力拆迁,极端对抗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并于2010年1月29日正式公开征求民意。这说明 A认识是实践的发展动力 B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C认识是在反复中无限发

18、展的 D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 C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7.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

19、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 B C D,8.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 解析:设问限定知识范围明确,答题时应先梳理教材有关知识,明确认识论基本知识,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角度组织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