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799.4-2002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pdf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330095 上传时间:2019-08-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LT 799.4-2002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DLT 799.4-2002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DLT 799.4-2002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DLT 799.4-2002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LT 799.4-2002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T 799.4-2002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 S 2 7 . 1 0 0 F 2 0 备案号: 1 0 2 4 3 -2 0 0 2 1 3 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D L 汀7 9 9. 4一 2 0 0 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 生产性毒物监测 L a b o u r e n v ir o n m e n t m o n i t o r in g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s p e c i f ic a t i o n o f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i n d u s t r y P a rt 4 : Mo n i t

2、 o r i n g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t o i d c a n t s 2 0 0 2 一 0 4 一 2 7发布2 0 0 2 一 0 9 一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发 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 4 部分 :生产性毒物监测 DL/T 7 9 9. 4 - 2 0 0 2 L a b o u r e n v i ron me n t m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3、 o f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i n d u s t r y P a rt 4: M o n i t o r in g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t o x i c a n t 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行业生产性毒物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行业生产性毒物的监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8 7 7 7 -1 9 8 8 车间空气中六氟化硫卫生标准 G B /

4、 r 1 5 2 6 3 -1 9 9 4 环 境空气总烃的测定 气象色谱法 G B / r 1 6 0 0 9 -1 9 9 5 车间 空气中 铅的双硫踪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G B / r 1 6 0 1 0 -1 9 9 5 车间 空气中 铅的 火焰原子吸收光 谱测定方法 G B / r 1 6 0 1 7 -1 9 9 5 车间 空气中 锰及 其化合物的磷酸 一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G B / r 1 6 0 1 8 -1 9 9 5 车间 空气中 锰及其化合物的火 焰原子吸收光 谱测定方法 G B / 1 1 6 0 2 5 -1 9 9 5 车 间空气中 二氧 化硫的盐酸副 玫瑰苯

5、 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G B / r 1 6 0 2 6 -1 9 9 5 车间空气中 硫酸 及三氧化硫的 氯化钡比浊测 定方法 G B / r 1 6 0 3 2 -1 9 9 5 车间空气中氧 化氮的盐酸蔡乙 二胺分光光度 测定方法 G B / r 1 6 0 4 3 -1 9 9 5 车间空气中 苯的 直接进样气相 色谱测定方法 G B / I 1 6 0 4 6 -1 9 9 5 车间空气中甲 苯的 直接进样气 相色 谱测定方 法 G B / 1 1 6 0 4 9 -1 9 9 5 车间空气中 二甲 苯的 直接进样 气相色 谱测定方法 G B / T 1 6 0 7 6 -1 9 9

6、 5 车间空气中 环氧 氯丙烷的直接 进样气相色 谱测定方法 T J 3 6 -1 9 7 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术语 3 . 1生产性毒物i n d u s t r i a l t o x i c a n t s 在生产中 使用和产生的, 并在作业时以 较少的量经呼吸道、 皮肤、口 进人人体,与 人体发生化学作 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 . 2毒物浓度超标倍数u lt r a s t a n d a r d t ime s o f t o x i c a n t s 工作地点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4 毒物监测内 容 有毒物质浓度的计算 : 中

7、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 经济贸易委员会2 0 0 2 - 0 4 - 2 7 批准2 0 0 2 - 0 9 - 0 1实 施 3 8 D L/ F 7 9 9. 4 - 2 0 0 2 = 1 / n 艺c ; 式中: : 生产 性毒物的平均浓度, m g / m 3 ; c ; 第i 次 采 样 测 定 的 毒 物 浓 度, m g / m 3 ; n -采样测定次数。 5 监测周期 毒物浓度的监测, 每半年测定一次; 对超过最高容许浓度的 测点, 应从该次监测起, 每3 个月测定 一次,直至浓度降至最高容许浓度。 6采样 6 . 1 采样点的设定原则 6 . 1 . 1 采样点必须 包括作业

8、场所空气中 有毒物质浓度最高、 操作者接触有毒物质时间最长及上述两种 状况同时具备的工作地点。 6 . 1 . 2在污染源下风向的工作地点至少设一个采样点。 6 . 1 . 3 采样点的高度以操作者呼吸带高度为准。 6 . 1 . 4 采 样点应尽可能靠近操作者, 但不影响操作者正常操作, 应避免生产过程中 被测物质直接飞溅 人收集器内。 6 . 2 采样点的数量 6 . 2 . 1 生产车间应按产品的工艺过程、 不同工作地点和工序 ( 配料、 混料、 投料、反应、出料、 粉 碎、 过筛、 包装和装运等) , 凡有待测毒物逸散的 工作地点, 应分别设置1 个采样点。 6 . 2 . 2 一个车

9、间 ( 部门)内有1 台一3 台同 类产毒生产设备, 设一个采样点, 4 台一 1 0台 设2 个采样 点, 1 0 台以上至少设3 个采样点。 6 . 2 . 3 一个车间 ( 部门)内有2 台以上不同类型生产设备逸散同种待测有毒物质时, 将采样点设在待 测有毒物质逸散量大的设备的工作地点;逸散多种有毒物质时,应按照有毒物质种类分别设采样点。 6 . 2 . 4 工人移动作业时,按经常移动的长度,l O m以下设一个采样点,l o m以上设 2 个采样点。 6 . 3 采集样品的数目 在每个采样点, 每个工作班 ( 8 h )内,采 样2 次, 每次平行采集2 个 样品。 6 . 4 采样时

10、机 6 . 4 . 1 应在生产设备正常 运转及 操作者正确操作状况下采样。 6 . 4 . 2 有通风净化装置的 工作地点, 应在通风 净化装置正常 运行的状况下采样。 6 . 4 . 3 如果在整个工作班内 浓度变化不大的 采样点, 可在工作开始1 h 后的任何时间采样; 如果在整 个工作班内 浓度变化大的 采样点, 每次采样应在浓度较高时 进行, 其中 一次在 浓度最大时进行。 6 . 5 采样方法 6 . 5 . 1 采样装置 a )常用的收集器有吸收液及吸收管 ( 大型气泡吸收管、 小型气泡吸收管和多孔玻板吸收管、冲 击 式吸收管等) 、 滤料及采 样夹、固体吸附剂管、注射器、 塑料

11、袋等, 所有收集器应符合相应的仪器规格 要求;在采样前必须进行检查、 校验; b )必须使用经过计量认证的流量 计, 采样前应连 着收集器进 行校正; c ) 采样动力应根据现场要求和采样方法的规定选用相应的抽气装置。 6 . 5 . 2 采样操作步骤 a )已颁布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的被测有毒物质, 应按标准规定进行采样操作; b )未颁布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的被测有毒物质,应按行业标准规定进行采样操作; DL/I 7 9 9. 4 - 2 0 0 2 c )被测有毒物质样品必须在标准分析方法规定的时间内测定。 6 . 6 采 样时间 6 . 6 . 1 采样时间应满足测定方法的要求,可根据空气中待

12、测有毒物质的估计浓度、采样速度和测定方 法的线性范围来确定。 6 . 6 . 2一般采样时间为 1 5 m i n ,测得结果为1 5 min内的平均浓度。 6 . 6 . 3 最短采样时间不应小于 5 mi n ,最长不应大于 6 0 m i n o 6 . 6 . 4 一次采样时间不足5 m in 时, 可在1 5 m i n 内 采样三次, 每次采集所需空气样品 体积的三 分之一。 6 . 6 . 5 用监测仪器测定时, 可3 m i n 采样 读数一次, 1 5 m i n 内 测定五次, 计算平均值。 7 常见生产性毒物的监测 7 . 1 电 焊作业场所 ( 管内焊接、 蜗壳焊接、

13、机坑钢筋焊接、 金属构件焊接等) , 在工作地点设采样点, 用磷酸一高碘酸钾比色法 ( 见G B / 1 1 6 0 1 7 )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监测锰 ( 见G B / 1 1 6 0 1 8 ) 0 7 . 2油漆作业的工作地点设采样点,用气相色谱法监测苯、甲苯和二甲苯 ( 见 G B / 1 1 6 0 4 3 , G B i T 1 6 0 4 6 , G B / T 1 6 0 4 9 ) 0 7 . 3洞内开挖作业炮后除渣时,应在装卸车、运输车的操作室设采样点,用发烟硫酸一五氧化二碘检 气管比 长度法或气 相色 谱法监测一氧化碳; 用盐酸蔡乙二胺比色法监测氮氧 化物 ( 见G B

14、 / 1 1 6 0 3 2 ) . 7 . 4 对铅蓄电池进行人工维护时,在工作地点应设采样点,用氯化钡比 浊法监测硫酸 ( 见 (3 日 汀 1 6 0 2 6 ) 0 7 . 5 六氟 化硫电气设备在装配或检修时, 在工作地点设采样点, 用六氟化硫检测仪或气相色谱法 ( 见 G B 8 7 7 7 )监测六氟化硫。 7 . 6 化学灌浆作业在配料室、灌浆工作地点设采样点,用气相色谱法监测环氧氯丙烷 ( 见 G B 汀 1 6 0 7 6 ) 0 7 . 7 铸铜 ( 或铸铁) 车间, 在工作地点设采样点,用盐酸蔡乙二胺比色法监测氧化氮 ( 见 ( .B 汀 1 6 0 3 2 ) ; 用

15、盐酸副 玫瑰苯胺比 色法监测二氧化 硫 ( 见G B / 1 1 6 0 2 5 ) . 7 . 8 煤 粉仓 ( 或原煤仓)检修时, 应预先用一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的快速检测报警仪监测其中的一氧 化碳和碳氢化物。 7 . 9 铅作业场所在工作地点设采样点,用双硫踪比色法 ( 见 G B / 1 1 6 0 0 9 )或原子吸收光谱法 ( 见 G B / T 1 6 0 1 0 )监测铅。 7 . 1 0 水电 建设施工的毒物 监测采用7 . 1 - 7 . 6 及8 . 2 规定的 标准方法, 无条件满足时,暂可采用国 家 认可的一次性检测管监测。 8 电力行业缺氧危险作业的监测 8 . 1

16、 电力行业主要缺氧危险作业场所有电缆沟、 廊道、 锅炉内、 煤粉仓、 原煤仓、施工的独头隧道和 基坑等。 8 . 2 主要监测氧气礼氧化碳浓度、甲 烷。氧气按奥式气体分析法或测氧仪法、甲烷按气相色谱法 ( 见 ( : B / T 1 5 2 6 3 )监测 。 8 . 3 采样的高度, 应在操作人员的 呼吸带高度监测采样。 8 . 4 采样点的设置。 8 . 4 . 1 对空间开阔 的作业场所, 应纵横均匀分布 采样,间隔2 m - 6 m设采样点。 8 . 4 . 2坑井等作业场所,还应增加上下递增 ( 或递减)采样,间隔0 . 2 m- - 5 m设采样点。 8 . 4 . 3 采样数量。 每采样点的 氧气浓度数量不得少于2 个。 8 . 5 监测。 8 . 5 . 1 作、 I k 前.当从事具有缺氧危险的所有作业时,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前必须准确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装饰装潢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