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J 214-2000 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pdf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330667 上传时间:2019-08-13 格式:PDF 页数:60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TJ 214-2000 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JTJ 214-2000 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JTJ 214-2000 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JTJ 214-2000 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JTJ 214-2000 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TJ 214-2000 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TJ 214-2000 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pdf(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J r i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 T J 2 1 4一 2 0 0 0 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 C o d e o f H y d ro l o gy f o r l r il a n d W a t e r w a y a n d H a rbo u r 2 0 0 0 一 1 2 一 2 5 发布 2 0 0 1 一 0 6 一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目次 1 总则 ( 1 ) 2 符号 ( 2 ) 3 基本资料 ( 4 ) 3 . 1一般规定 , 一( 4 ) 3 . 2 资料收集 ( 4 ) 3 . 3 水文观测 , ( 6 ) 3 . 4 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 ,

2、 , 一 ( 7 ) 4 航道 ( 9 ) 4 . 1 一般规定 ( 9 ) 4 . 2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 , ( 1 0 ) 4 . 3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 1 1 ) 4 .4 施工水位 ( 1 3 ) 4 . 5 水流、 泥沙 , , ( 1 3 ) 4 . 6 通航期确定 ( 1 7 ) 5 港口 ( 1 9 ) 5 . 1一般规定 , , , , , ( 1 9 ) 5 . 2 设计高 水位 , ( 1 9 ) 5 . 3 设计低水位 , ( 2 0 ) 5 . 4 施工水位 , , , 一( 2 0 ) 5 . 5 水流、 泥沙 ( 2 1 ) 5 . 6 波浪 ( 2 4 )

3、6 通航建筑物 ( 2 6 ) 6 . 1一般规定 ( 2 6 ) 6 . 2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 ( 2 6 ) 1 6 . 3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 2 7 ) 6 . 4 校核水位和施工、 检修水位 , ( 2 8 ) 6 . 5 水流、 泥沙 ( 2 9 ) 附录 A 枯水瞬时水面线观测方法与设计水面线的推算 一 ( 3 2 ) 附录 B 频率分析法 , , ( 3 3 ) 附录 G 相关分析法 ( 3 7 ) 附录D 综合历时曲线法 ( 4 1 ) 附录E 保证率频率法 , ( 4 3 ) 附录F 风浪要素与波浪爬高计算 ( 4 4 ) 附录G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 4 9 ) 附加说

4、明 本规范主 编单位、 参加单位和主要 起草人名 单 ( 5 0 ) 附 条文 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 1 总则 1 . 0 . 1 为 统一内 河航道、 港口 和 通航建筑物 工程水文分析与 计算 的技术要求 , 满足工程可行性研究、 设计、 施工和维护的需要, 保证 工程质量, 制定本规范。 1 . 0 . 2 本规范适用于天然河流、 湖泊、 水库和运河等内河航道、 港

5、口和 通航建筑物 工程的 水文分析与计算。 1 . 0 . 3 水文分析与计算的技术要求应包括下列内容: ( 1 ) 基本资料的收集、 观测、 整理及统计分析; ( 2 ) 航道设计通航水位、 流量的标准及分析计算方法, 施工水 位的确定原则, 航道水流、 泥沙运动的特性及影响分析; ( 3 ) 港口设计水位、 波浪的标准及分析计算方法, 施工水位的 确定原则, 港口水流、 泥沙运动的特性及影响分析; ( 4 ) 通航建筑物设计通航水位、 通航水流条件的标准及分析计 算方法, 施工、 检修水位的确定原则, 通航建筑物水流、 泥沙运动的 特性及影响分析。 1 . 0 . 4 工程水文分析与计算采

6、用的水文基本资料必须满足可靠 性、 一致性和代表性的要求,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0 . 4 . 1 应以工程所在地和相邻水文站的水文实测资料为主 要依据。 1 . 0 . 4 . 2 水文要素相应的设计标准和设计值应采用统计相关 分析方法确定。 工程所在地水文要素受人类活动影响时, 应采用 分析或模拟的方法确定。 1 . 0 .4 . 3 应加 强工 程对 水文 要素影 响和 工程效 果的 监测与 分析 1 . 0 . 5 内河航道、 港口 和通航建筑物工程的水文分析与计算, 除 应符合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符号 c 波浪 传播速 度 e = 偏态 系 数 “

7、 V 离差系数 D 风区长度 D e 等效风区长度 D ; i卜 算点沿主 风向D 。 两侧划分的射线到水域边界的 距 离 d 计算水域的 平均水深 E , 相关系数的机 率误差 e 计算点的风w水面高度 F -累积 频率 9 重 力加速度 H 波高 H p -累积频率为 F的波高 HP 1 / p 大 波 平 均波 高 H 平均波高 K 一 . 综合 摩阻系数 K风速系数 K p 斜向 波 折 减 系 数 K , 与斜坡护面结 构型 式有 关的 糙渗系 数 叭 高度换算系数 L 波长 厄 平均波长 2 斜坡坡率 水文计算 系列 的总项数 P 频率 P a航道年通航期 R 波浪爬高 R b 冰

8、封的天数 R r -一 影响通航的大风与波浪的换算天数 R s 水位、 水流 条件不满足 通航要求的 天数 R 影响通航的大雾换算天数 R x 通航建筑物维修、 清淤的 天数 凡 影响通航的流凌天数 T 波周期 T g 重 现 期 T - 平均波周期 9 一计算水域设 计水位以 上 l o m 高度处、 1 0 m i n 平均风速 W . 由测风仪 测得离 水面高度: 处的 风速 X ; 连序系 列内 水文特征值变量 X j 水 文 特 征大 值 变 量 X 连序系 列均 值 2 上 上游 水文站瞬时工 作水位 Z 中 所求 点的瞬时 工作水位 Z 下 下游 水文 站瞬时 工作水位 乙 2

9、上 上游 水文 站设计水位改正值 。 2 下 下 游 水文 站 设 计 水 位 改 正 值 4 Z , 所求点水位的 改正值 a 第 i 条射线与主射线的夹角 a , 相关系数均方差 9 波向 线与岸线的 法线夹角 3 基 本 资 料 3 . 1 一 般 规 定 3 . 1 . 1 内河航道、 港口 和通航建筑物工程水文分析与计算的萃本 资料的内容, 应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和不同阶段的要求确定。当收 集的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时, 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进行专门观测。 3 . 1 . 2 基本资料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 1 ) 流域概况、 河流地貌特征及河道地形等; ( 2 ) 水位

10、、 流量、 流速、 流态和比 降等; ( 3 ) 来沙条件与河床组成; ( 4 ) 潮汐、 波浪与水体含盐度; ( 5 ) 降水、 雾、 风速、 风向、 水温和冰 凌等; ( 6 ) 人类活动对水文要素的影响。 3 . 1 . 3 水文分析与计算应采用国家水文、 气象部门整编的资料和 专门观测的资料。 3 . 1 . 4 水文分析与计算宜采用工程所在地的水文站资料。当工 程所在地无水文站时, 可采用邻近水文站的观测资料, 并通过相关 分析取得工程所需的资料。 3 . 2 资 料 收 集 3 . 2 . 1 水流资料的收集应符合下列 规定。 3 . 2 . 1 . 1 水 流资 料应包括水 位、

11、 流量及 工程河段在不同流量下 的流速、 流向、 流态及其分布特征。 3 . 2 . 1 . 2 水位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4 ( 1 ) 工程相关河段基本站的特征水位和典型年水位过程线, 以 及所需计算时段的逐日平均水位; ( 2 ) 工程相关河段已定的设计最高、 最低通航水位, 以及近期 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变化值; ( 3 ) 基准面资料, 同一水系的基准面应换算成统一的基准面 3 . 2 . 1 . 3 流 量资 料应包括下列内 容: ( 1 ) 工程相关河段基本站的特征流量和典型年流量过程线, 以 及所需计算时段的逐日平均流量; ( 2 ) 工程相关河段已定的设计最高、 最低通航流量;

12、 ( 3 ) 工程相关河段的水位一流量关系曲线。 3 . 2 . 2 泥沙与河床地质资料的收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3 . 2 . 2 . 1 应根据河道冲淤特性选择收集下列泥沙资 料: ( 1 ) 工程相关河段基本站典型年悬移质泥沙的逐日含沙量、 颗 粒级配、 重度、 淤积干重度和历年各特征值的统计、 分析资料; ( 2 ) 工程相关河段基本站典型年洪、 中、 枯水期推移质的输沙 率、 输沙量、 颗粒级配、 重度和淤积干重度, 以及与之相应的流量、 水深、 流速、 比降等。 3 . 2 . 2 . 2 河床地质资 料应包括下列内 容: ( 1 ) 工程影响河段范围内的河床覆盖层厚度和河床物质组成

13、 沿深度变化, 以及河床两岸土质的颗粒级配和原状土的力学特性 试验指标等; ( 2 ) 洪、 中、 枯水期工程影响范围内河床质的平面分布和各测 点的颗粒级配、 重度、 淤积干重度等。 3 . 2 . 3 当工程河段与水文站之间有较大的支流汇人时, 应收集支 流相应的水位、 流量和泥沙资料等。 3 . 2 . 4 潮汐、 波浪资料的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 1 ) 工程相关河段的潮型 、 潮位、 潮流和统计分析的潮汐特征 值; ( 2 ) 工程相关水域的风浪波高、 波周期和波向分布; ( 3 ) 工程相关水域的船行波、 波浪爬高等特征值, 以及航道断 5 面尺度、 船型、 航速和航迹线等。 3

14、. 2 . 5 气象、 冰凌、 水温和含盐 度资 料的收 集应包括下列内 容: ( 1 ) 工程河段或附近气象台、 站历 年降 水、 雾、 气温、 风速、 风向 及其统计分析资料; ( 2 ) 工程河段封冻期的 初、 终冰日 期, 最大冰厚和平均冰厚; ( 3 ) 工程河段开江流冰期的起讫日 期, 流冰冰 块大小、 速度, 冰 塞、 冰坝发生的时间、 地点及规模; ( 4 ) 工程河段的航运封江和开江日期; ( 5 ) 工程河段或附近站点的水温和含盐度。 3 . 3 水 文 观 测 3 . 3 . 1 水流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3 . 3 . 1 . 1 水位观测应满足下列 要求: ( l )

15、 水位观 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水位观测标准 ( G B J 1 3 8 ) 的 有关规定; ( 2 ) 工程影响河段应根据工程需要和河型特征加设临时观测 水尺; ( 3 ) 有明显横比降的河段应在两岸的相应位置设立水尺, 并进 行同步观测; ( 4 ) 枯水瞬时水面线观测应按附录A执行。 其它水位的瞬时 水面线观测可参照附录A执行。 3 . 3 . 1 . 2 流量测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 流量测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河流流量测验标准 ( G B 5 0 1 7 9 ) 的 有关规定; ( 2 ) 测流断面应根据水流趋势和工程需要布设, 并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

16、J T J 2 0 3 ) 的有关规定。 3 . 3 . 1 . 3 水面流速、 流向、 流态和比降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 水面流速、 流向宜采用流速仪或浮 标等进行观测, 并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的有关规定; ( 2 ) 应测定或描述碍航流态的位置, 以及在不同水位时的形 6 态、 强度与碍航程度; ( 3 ) 纵、 横比降与 河心 水面比降的 观测方法和 要求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的有 关规 定。 3 . 3 . 2 泥沙观测应根据工程河段河床冲淤变化特征和工程需要 进行,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 以 悬移质泥沙造床为主的河段, 可根

17、据河床演变分析、 模 拟研究和工程设计的要求, 设置悬移质测验断面, 定期测验悬移质 的含沙量、 颗粒级配及水温等。测验方法和操作要求应符合现行 国 家标准 河流 悬移质泥沙 测验规范 ( G B 5 0 1 5 9 ) 的 有关规定; ( 2 ) 以 推移质泥沙 造床为主的 河段, 可在工 程河段上端选择适 当的 测验断面, 对不同 水流 条件下的 单宽 输沙率、 颗 粒级配的 沿河 宽分布等进行观测, 查明底沙输移带和强度。测验方法和操作要 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河流推移质泥沙、 床沙测验规范 ( S L 4 3 ) 的有关规定; ( 3 ) 当河床质为细沙或含有细颗粒的宽级配泥沙时, 可

18、采用封 闭型采样器; 对粘性较大的泥沙宜采用插人式采样器。 3 . 3 . 3 潮汐、 波浪观 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 潮汐观测的范围及测点数量 、 位置应根据感潮河段的特点 和 工程需要确定; 观测方法和要求应符合 现行国家 标准 海滨观 测 规范 ( G B / T 1 4 9 1 4 ) 的有关规定; ( 2 ) 波浪观 测范围及测 点数量、 位置应根据工程 需要确定。 观 测方法和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海滨观测规范 的有关规定; ( 3 ) 观测船行波波浪爬高等特征值时, 应同时观测相应的航道 断面尺度 、 船型、 航速及航迹线等。 3 . 3 . 4 冰凌观测应根据工程需要

19、和地区气候特征进行。 观测方 法和 要求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 河流冰凌观测规范 ( S L 5 9 ) 的 有 关规定。 3 . 4 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 3 . 4 . 1 采用邻近水文站观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时, 应符合下列规 7 定 。 3 . 4 . 1 . 1 邻近水文站与 工程所在 地的 天然条件应相近, 所建立 的相关关系应有明确的成因关系, 并应满足水文分析要求的精度。 3 . 4 . 1 . 2 水文资料系列的补插、 延长宜采用线性相关。必要 时, 可采用曲线相关, 其曲线变化处应有实测点据控制。 3 . 4 . 2 对收集的水文资料 应进行可靠 性检查, 并应对其统计方法 和精

20、度、 误差等进行合理性检查。 3 . 4 . 3 当工程所在地的自 然条件发生变化或人类活动对水文要 素造成影响时, 应对不同时间的水文资料进行同 一条件下的一致 性检查和处理。 3 . 4 . 4 水文特征值的频率分析采用频率分析法时, 应按附录B执 行。 3 . 4 . 5 水文因素的相关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法时, 应按附录 C执 行。 3 . 4 . 6 水文要素采用综合历时曲线法计算时, 应按附录D执行。 3 . 4 . 7 水文要素采用保证率频率法计算时, 应按附录 E执行。 4 航道 4 . 1 一 般 规 定 4 . 1 . 1 航道工程水文 分析与 计算的内 容, 应 包括设计通航

21、水位及 相应的流量、 施工水位、 水流和泥沙条件、 通航期确定。 4 . 1 . 2 航道工程水文 资料的 取用年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4 . 1 . 2 . 1 当 基本站资料具有良 好的一致性时, 应取近期连续资 料系列, 且不短于2 0 年。 4 . 1 . 2 . 2 当 基本站资料不具备良 好的一致性时, 应根据其变化 原因及发展趋势, 确定代表性资料系列的取用年限。 4 . 1 . 2 . 3 当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导致工程河段的水文条 件发生重大变化时, 应分析各水文要素所受影响程度, 确定代表性 资料的取用年限。 4 . 1 . 3 航道工程的临时水位站数目、 位置和观测时间,

22、 应根据工 程水文分析与计算的内容与精度要求确定。 4 . 1 . 4 临时水位站的特征水位, 可用临时水位站水位与基 本站同 期水位进行相关分析确定。相关线的外延, 低水位部分不宜超过 实 测最低水位3 0 c m , 高水位部分不宜超过实测高水位变幅的 5 0 % o 4 . 1 . 5 航道工程河段各断面的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可采用枯水瞬 时水面线观测法确定。水面比降平缓河段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可 采用平均比降内插法确定。 4 . 1 . 6 当 航道工程河段的 水文 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时, 原定的设计 最高、 最低通航水位与流量应重新论证确定。 9 4 . 2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 4 . 2

23、. 1 天然河流的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应采用表 4 . 2 . 1 中规定的 各级洪水重现期计算的水位。重现期以年最高水位为计算系列, 计算方法应按附录B执行。 天然河流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洪水重现期表4 . 2 . 1 $n m 4 其计 算方法可按现行行业标准 海港水文规范 ( J F J 2 1 3 ) 的有关规定执 行 。 4 . 2 . 2 . 2 潮汐影响不明显的感潮河段, 设计最高通 航水位的确 定应符合第 4 . 2 . 1 条的规定。 4 . 2 . 3 畅流运河及河网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确定应按第4 . 2 . 1 条的 规定执 行。 运输特别繁 忙的各级航道的 设计最高通航水

24、位, 应 结合枢纽和堤防标准按第4 . 2 . 1 条中I 级航道的规定确定。 4 . 2 . 4 各类通航渠道最高通航水位的 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 灌溉渠道采用加大流量时的相应水位; ( 2 ) 排涝渠道采用设计最大排涝流量的相应水位; ( 3 ) 排洪渠道应采用设计最大排涝流量的相应水位以及表 4 . 2 . 1 规定的 洪水重现期计算水位中的 高值; ( 4 ) 引水渠道采用设计最大引水流量时的相应水位。 4 . 2 . 5 湖泊航道的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 应根据湖区航道等级和湖 泊防洪堤 规划高程等情 况分析确定, 但不应低于表4 . 2 . 1 规定的 洪水重现期计算的水

25、位。 4 . 26 枢纽上游河段设计最高 通航水位的 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0 4 . 2 . 6 . 1 有调节能力的枢纽上游河段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应采 用表4 . 2 . 6 确定的重现期洪水与相应的汛期坝前水位组合, 以及 以坝前正常蓄水位与相应的人库流量组合, 得出多组回水曲线, 取 其上包线作为沿程各点的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并应考虑河床淤积对 水位抬高的影响。 枢纽河段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洪水重现期表4 . 2 . 6 通航 建筑物 等级 洪水重 现期 ( a ) I I I J VV - vi l 1 a 1 -2 02 0 - 1 01 0-5 注: 对出现高于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历时很短

26、的山区性河流, 川级通航建筑物的 洪水重现期可采用1 0 年, I V , V级通航建筑物可采用5 一 3 年, V I , V I I 级通航 建筑物可采用3 一 2 年; 在 平原地 区运输繁忙 的 V一 V I I 级通航 建筑 物设 计最 高通 航 水位 , 通过 论证 后洪水重现期可采用2 0 一 1 0 年; 山 区中小型 通航建筑 物经 论证 允许 溢洪 的, 其上 游设 计最 高通 航 水位 可根 据具 体情况通 过 沦 证 确定 , 但不 应低于通 航建筑物 修建前 的通航标 准。 4 . 2 . 6 . 2 无调节能力的枢纽上游河 段设计最高通航水位, 应采 用表4 . 2

27、 . 6 确 定的 重现期洪水敞泄时的水面线, 以 及坝前正常蓄 水位或设计挡水位与相应的人库流量组合的水面曲 线, 取其上包 线作为沿程各站点的设计最高通航水位。 4 . 2 . 7 枢纽下游河段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确定, 应按表4 . 2 . 6 确 定的洪水重现期计算的最大下泄流量形成的下游水面线, 作为沿 程各点的设计最高通航水位。 4 . 3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4 . 3 . 1 天然 河流的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可采用综合历时曲线法或 保证率频率法计算确 定, 其保证率应符合表4 . 3 . 1 的规定。推求 保证率时, 应以日 平均水位为计算系列。 天然河流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综合历时保

28、证率表4 .3 . 1 航 道 等 级 保证率 ( % ) flLI VV - V I I 9 9 - 9 89 9 - 9 59 5-9 0 4 . 3 . 2 感潮河段设 计最低通航水 位的确定应符 合下 列规定。 4 . 3 . 2 . 1 潮汐影响明显的感潮河段,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采用 低潮累积频率为 9 0 %的潮位, 其计算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海 港水文规范 的有关规定执行。 4 . 3 . 2 . 2 潮汐影响不明 显的 感潮河段,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 确 定可按第4 . 3 . 1 条的规定执行。 4 . 3 . 2 . 3 感潮河段的航道采用乘潮水位 作为该航段的设计最

29、低通航水位时, 乘潮潮位的 统计计算方法可按现行行业标准 海港 水文规范 的有关规定执行。 4 . 3 . 3 畅流运河及河网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 应按第 4 . 3 . 1 条的规定执行。运输特别繁忙的各级航道均可按第 4 . 3 . 1 条中 I 级航道的规定确定。 4 . 3 . 4 通航渠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可根据综合利用的条件确定。 4 . 3 . 5 湖泊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4 . 3 . 5 . 1 湖泊航道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根据湖区 航线等级 采用不低于 第4 . 3 . 1 条规定的 保证率 计算的 水位。 4 . 3 . 5 . 2 河湖两相

30、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 应按第4 . 3 . 1 条的 规定执行。 4 . 3 . 6 枢纽上游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4 . 3 . 6 . 1 有调节能力的枢纽上游河段, 应根据坝前的死水位或 最低运行水位与相应的人库流量组合, 以及按表 4 . 3 . 1 规定的保 证率计算的人库流量与相应的坝前消落水位组合, 得出多组水库 回水曲线, 取其下包线作为沿程各点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并应考 虑河床淤积对水位抬高的影响。 4 . 3 . 6 . 2 无调节能力的枢纽上游河段 , 应根据表 4 . 3 . 1 规定的 保证率计算的人库流量与坝前运行水位相组合, 以及坝

31、前最低运 行水位与 其相应的 流量组合, 得出多组回水曲线, 取其下包线作为 沿程各点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4 . 3 . 7 枢纽下游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4 . 3 . 7 . 1 枢纽下游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按表4 . 3 . 1 规定 1 2 的保证率确定。 4 . 3 . 7 . 2 枢纽下游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应考虑人类活动和 河床变化等自然因素影响引起的水位变化。 4 . 3 . 7 . 3 枢纽瞬时最小下泄流量不应小于原天然河流设计最 低通航水位相应的流量。 4 . 4 施 工 水 位 4 . 4 . 1 航道工程的 施工水位应根据工程现场自 然条件

32、、 施工工艺 和质量等要求, 通过多年水文资料、 工期要求和施工通航条件等 综 合分析确定。 4 . 4 . 2 整治建筑物和护岸工程的施工水位的确定应满足下列要 求。 4 . 4 . 2 . 1 丁坝、 顺坝和锁坝的 施工水位应根据施工船舶、 坝体 抛筑和坝面整 理等 条件, 通过中、 枯水水文资料分析确 定。 4 . 4 . 2 . 2 潜坝的施工水位应根据水 下抛筑、 坝体定位和坝面整 平等要求 , 通过水位过程线确定。 4 . 4 . 2 . 3 护岸工程的施工水位应根据护脚和护坡的要求, 通过 水位过程线确定。 4 . 4 . 3 陆上炸礁和挖掘工程的施工水 位, 应根据爆破和挖掘施

33、工 工艺等 要求, 通过水文资料分析确 定。 4 . 4 . 4 水下炸礁的施工水位应根据爆破、 清渣和扫床等要求, 通 过中、 枯水水文资料分析确定 。 4 . 4 . 5 疏浚工程的施工水位 应根据来水来沙条件、 浅滩特性和施 工通航、 正常通航等要求, 通过水文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4 . 5 水流、 泥沙 4 . 5 . 1 航道水流、 泥沙资料的收集和观测, 除应符合第3章的有 关规定外,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 . 5 . 1 . 1 山区河流应根据滩型和工程要求, 分别补充下列资 料: 1 3 ( 1 ) 汉道滩险的分流比及进出口处横流的流速、 流向和横比 降; ( 2 ) 弯道

34、滩险的 纵比降、 横比 降、 水流顶冲点位置和不良 流态; ( 3 ) 溪口 滩险的 溪沟汇水面积、 坡面与谷底坡度、 沙石储量及 组成、 暴雨历时与强度, 以及溪口冲积扇的尺度和物质组成; ( 4 ) 滩段水面沿纵向或横向非线性变化明显的滩段水面各点 高程。 4 . 5 . 1 . 2 平原河流应根据河段类型和工程要求, 分别补充下列 资料: ( 1 ) 顺直微弯河段的洪、 中、 枯水期深7 G 线, 比降, 表面流速、 流 向, 含沙量, 推移质输沙率和河床质组成; ( 2 ) 弯曲 河段的 水面纵比降、 横比 降, 动力轴线与水流顶冲 点 位置, 悬移质含沙量与推移质输沙率及其组成, 对

35、复杂的弯曲河段 宜进行弯道环流观测; ( 3 ) 分汉 河段的 各汉流量, 进出口 两 侧水位, 横流流速和流向, 分流点与汇流点位置, 悬移质含沙量与推移质输沙率及其组成。 4 . 5 . 1 . 3 特殊 河段应分别 补充下列资 料: ( 1 ) 感潮河段的潮汐特征值, 径流、 潮流汇潮点和滞流点的变 动范围, 涨落潮流路, 汇潮区的悬移质含沙量和河床质组成, 浮泥 的范围、 厚度及运动状况。河口口门区尚应包括风暴潮、 涌潮和波 浪的特征值以及水温、 含盐度; ( 2 ) 运河与 河网 航道调 度运行中的 水沙资料、 船行波的波浪要 素与 爬高值; ( 3 ) 支流河口交汇区的干支流不同水

36、情的水位、 流速、 流向及 来水来沙资料; ( 4 ) 桥渡影响河段的表面流速 、 流向与流态。对拟建跨河建筑 物的 河段应在拟建跨河建筑物附 近设临时水位站; ( 5 ) 大型取补水工程影响河段 口门附近的水位、 流量、 表面流 速和流向、 涡漩、 横流、 悬移质含沙量及其组成, 以及河床质组成; ( 6 ) 湖区航道的风速和风向、 波浪要素、 悬移质含沙量及其组 1 4 成, 以及湖底河床质组成; ( 7 ) 枢纽影响河段的水库常年平水段的风速 、 风向和波浪要 素; 对水库非平水段的水位、 与河床大断面同步的流量 、 含沙量和 河床质组成; 枢纽下游河段的河床下切区范围内沿程各水位站的

37、中、 低水位, 与河床大断面同步的流量 、 含沙量和河床质组成, 枢纽 下游附近泄水波特性 , 枢纽下泄流量过程线和枢纽上、 下游水位。 4 . 5 . 2 航道水流、 泥沙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除 应符合第3 章的有 关规定外,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 . 5 . 2 . 1 山区 河流水流、 泥沙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应分别补充 下列资料 : ( 1 ) 绘制水位一流量 、 水位一比降、 水位一流速关系曲线; ( 2 ) 绘制表面流速、 流向和不良流态位置图; ( 3 ) 根据 溪沟 水文、 地质、 溪口冲 积扇调查资料, 并分析溪口 滩 险的沙石来量和变化趋势; ( 4 ) 绘制滩段水面 等高线

38、图; ( 5 ) 绘制推移质输沙率与相应水力因素的关系曲线及其颗粒 级配曲线。 4 . 5 . 2 . 2 平原河流水流、 泥沙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应分别补充下 列资料: ( 1 ) 顺直微弯河段, 绘制洪、 中、 枯水期的 表面流速、 流向图, 深 7 4 线、 水面线变化图; 绘制浅区水深与水位的关系曲线; 绘制悬移 质、 推移 质颗粒级配曲 线并区分床沙质部分; 绘制浅滩上深槽、 滩 中、 下深槽三个断面的悬移质或推移质输沙率与相应流速、 水深的 关系曲线; 当 横向 水面 高程有明显差异时, 宜绘制横比 降与水位的 关系曲线; ( 2 ) 弯曲河段, 绘制纵比 降图和横比 降图; 绘制表面

39、流速、 流向 以及水流顶冲点变动范围与动 力轴线变化图; 绘制 悬移质、 推移质 颗粒级配曲线; 有弯道环流资料时, 绘制环流断面分布图; ( 3 ) 分汉河段, 根据各汉实测流量与含沙量计算各汉道的分流 比、 分沙比; 绘制分流比、 分沙比与水位或流量的关系曲线; 绘制通 1 5 航汉道进出口 流速、 流向图; 绘制 悬移质、 推移质颗粒级配曲 线。 4 . 5 . 2 . 3 特殊河段水流、 泥沙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应分别补充下 列资料: ( 1 ) 感潮河段, 绘制涨、 落潮流路及径流与潮流汇潮区位置的 变化图, 分析其对航道的影响; 分析泥沙絮凝、 浮泥形成的条件及 其对航道的影响; 分析风暴潮 、 涌潮和波浪对航道的影响; 分析河 口拦门沙的潮流、 泥沙运动特性和浅滩的成因及其对航道的影响; 根据潮位过程线确定不同历时、 不同保证率的乘潮水位; ( 2 ) 运河及河网航道, 绘制来水来沙过程线, 分析浅区淤积范 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装饰装潢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