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_作物栽培学_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pdf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332305 上传时间:2019-08-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3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林院校_作物栽培学_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林院校_作物栽培学_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林院校_作物栽培学_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林院校_作物栽培学_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林院校_作物栽培学_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林院校_作物栽培学_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9682014 年第 6 期 收稿日期:2014- 04- 12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教改重点研究项目 ( ZD1301) ;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 ( yb1301) 作者简介:陈国林 ( 1963 ) ,浙江省海宁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作物生理生态。E- mail :chengl zafu. edu. cn。 文献著录格式:陈国林,蒋玉蓉 农林院校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J 浙江农业科学,2014 ( 6) :968 971 农林院校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陈国林,蒋玉蓉 ( 浙江农林大学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 临安311300) 摘要:通过改革与实

2、践,提出面向作物生产的现代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合适的教材,优化教学 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的平台建设,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培养学生具备探索作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科研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创新创业的现代农业 建设者的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642. 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 9017( 2014)06- 0968- 04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农学等专 业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直接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 应用科学,与植物生理、土壤学和生态学等多门课

3、 程的理论与技术相关,旨在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 质,在培育高等农业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 现代农业的发展,新的生产技术不断涌现。农林高 校如何推进 作物栽培学的教学,是当前亟待 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为适应作物生产发展的新形 势对农业科技人才的要求,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 系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 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区域特色 作物栽培学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科技水 平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 。随着新知识、 新技术不断发展,作物生产技术不断革新发展,生 物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控制技术、无公害生产技 术等已普遍被采用,作物种类不断增加,

4、品种丰 富,功能拓展。根据农学等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教 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增加新发展的、适用的作物 生产技术及理论成果 ( 如分子农学、观光休闲农 业、工厂化生产、无公害病虫防治) ,以适应现代 农业对人才的需求。作物栽培以生理生态、技术原 理为理论基础,以技术、环境、产量因素与品质形 成的动态关系为生长发育的调控主线,以高产、优 质、高效的生产为目标。栽培技术已朝着定时、定 量方向发展,形成模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栽培 体系 3 。从 2007 年开始,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植 保等专业使用杨文钰、屠乃美编著 作物栽培 学 ;农学和种子科学专业采用胡立勇等主编的 作物栽培学教材,并对教材中的总论

5、和各论的 内容作了适当增减。总论中增加了创新农作制度, 各论部分根据浙江省的农业生产,主要讲授水稻、 小麦、玉米、油菜、甘薯、大豆和棉花等 7 个主要 农作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 实习和实验)分 别为 56 学时,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因此,课 程体系得到优化整合 。作物栽培学总论介绍各 种作物共性的生育规律和作物生产理论与技术体 系,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在各论部分作物中, 突出其具有特色的生育规律及最新发展的栽培理论 和技术。如在油菜栽培中,突出讲解冬季作物对低 温春化的要求、群体结构及质量指标等。水稻栽培 中,增加了精确定量栽培的理论和技术,这是全国 正在推广的水稻栽培技术。在所有作

6、物中突出浙江 省的主要作物,特别是在水稻、油菜和玉米的学时 上继续倾斜。以水稻、油菜分别作为高温短日照和 低温长日照作物的模式,较详细地讲解其生育规 律,在其他同类作物则减少学时。对于目前生产上 的小宗作物,也适当讲授,让学生有所了解,提供 继续学习的余地。 1. 2围绕群体质量理论,形成授课主线 20 世纪作物栽培学研究取得的代表性理论有 源库理论、叶龄模式理论、作物群体质量理论和作 物化学调控理论。群体质量指标结合叶龄模式形成 陈国林,等:农林院校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969 的群体质量理论与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指导各地 高产示范方的创建,推动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 群体质量理论

7、回答了作物栽培 “是什么” 、 “为什 么 ” 、“怎么做”等一系列的问题 。“是什么”即培 育或构建高光效群体,群体质量指标与高光效群体 间关系解释了 “为什么” ,农艺措施定时定量的运 用与形成质量指标间关系告诉了 “怎么做” 。以群 体质量理论为指导,结合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并 引入群体质量栽培的高产案例,设计和组织作物栽 培课程教学主线。围绕高光效群体的构建,分析不 同群体水平下农艺措施的效应,帮助学生理解,并 加深印象。以水稻为例,在产量形成与生育指标定 量上,讲授水稻超高产 ( 增产)的有效途径,在 保证获得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结实 率 ( 要求 85% 90%)和粒重

8、。技术上,结合水 稻叶龄模式来确定最少作业次数、最佳作业时间, 应用几项关键技术构建水稻高光效群体,从而夺取 高产,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因此,以群体质量栽 培理论和技术为主线的授课方式是作物栽培学教学 的有效路径。 1. 3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农学的知识不断增加,课程内容不断丰 富,除原有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外,还要不断增加新 理论、新技术,而 “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 养模式又不可能增加本课程总学时4 。为解决这 一突出矛盾,必须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充分利用 网络和数字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图文并 茂,扩大信息量,不断拓宽知识面,改进知识结 构。理论教学中,应用作物生产现场的

9、视频进行教 学。将作物、环境和生长发育过程、现代作物生产 技术的图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作物生产有清晰 的印象,以感性认识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 1. 4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但以往常采用满堂 灌的授课方式,教学效果不好。以传统的教师为中 心的 “灌输式”转变为 “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 主体”的方法,比如启发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 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 能力 5 。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从有利 于学生学习出发,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启 发、组织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要求教

10、师熟练掌握教 学内容和跟踪学科发展前沿,研究和深入了解学生 的学习心理,实现向 “双师型”转变 6 。如结合 当前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创建万亩水稻高产方 的教学,对专家提出的水稻高产栽培的不同模式, 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巧妙地抛出一些农业生产问题进 行讨论,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如设施农业的新技术介绍,引导学生讨 论。安排一部分与浙江省作物生产主推技术有关的 作业,让学生自己查文献、做综述,做读书报告, 以增强其主动学习和表达的能力。特别是高产向超 高产的跨越、作物栽培的扩行、施肥的

11、变革、节水 措施等应用,如何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达 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低耗的目标7 。 2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使教学科研生产 相长 2. 1建设一支 “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因素。具有奉献精神、 专业素质高的教师,才能较好地完成作物栽培学的 实验、实习教学任务。坚持教学、科研与农业生产 相结合,了解和掌握现代作物生产的新知识、新技 术,更新和丰富专业知识,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 改革。要求教师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抓好 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好实践内容的安排;教师 要言传身教,做好农事操作的示范,培养学生团结 互助、吃苦耐劳、肯干能干、知难而进的个人品 格。切

12、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建立一支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2. 2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实习平台 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搞好作物栽培学试验 与实习教学的基础条件。除建成 1 座 1 000 m2的 温室和 3. 33 hm2试验地作为校内实习基地外,另 建有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种子公司、浙江省农 业科学研究院和临安于潜良种场等校外实习基地, 并与这些单位协同创新,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提升 实践教学质量,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打下坚实的 基础。 2. 3完善制度,构建实验开放平台 2. 3. 1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以良好 的试验条件作保障 8

13、 12 。通过申请各种专项经费 和科研项目等渠道筹集资金,更新仪器设备建设实 验室。除配备必要的传统仪器设备外,不断添置一 9702014 年第 6 期 定数量的植物生理生态方面的新仪器 ( 如温湿度 自动测量仪、叶面积测定仪、红外线 CO2分析仪 和光合作用测定仪等) 。为充分利用良好的试验条 件,改进实验室管理制度,方便学生借用仪器到田 间进行观察实验活动,鼓励建立学生兴趣小组和申 报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明 创造,以培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型 人才。 2. 3. 2构建作物学试验开放平台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 要,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1

14、 。作物栽培学作 为植物生产类专业与现代科技进步紧密联系的主干 课程,实践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受到严格的、全面的 操作技能训练,同时培养了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作物生产与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技 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 提高素质的必要条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以及 学生兴趣,确定开放内容,主要增加与作物高产优 质相关的项目。 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是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和延 伸,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多,时间较长,有 的需要一季作物。除规定的课堂实验外,大部分实 验内容需要利用业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补充和完善 实验,培养科研兴趣

15、和科研素养。组织学有余力的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加入到教师的科研中 去。鼓励和引导学生就当前作物生产中存在问题, 积极自主设计实验项目,使其尽早参与科研工作, 为发挥才智提供开放的科研平台,以培养学生科研 能力和创新精神。 3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创业精神和创 新能力 作物栽培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它源于农业生 产实践,并指导农业生产。目前多数大学生缺少农 业生产实践。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和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作物栽培学 教改的重要任务 8 9 。 3. 1改进实验体系,增设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 实验是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物栽 培学实验具有实践性、季节性、

16、时间长、方法多等 特点。参照国内外农业高校的先进做法,为构建有 特色的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结合作物生产的特殊 性,对实验课教学进行分类设计,课题组设置 3 类 实验: ( 1)技能性。如 “水稻幼穗分化实验观 察 ” 、“作物矿物营养培育”等实验。( 2)验证性。 验证课堂所学知识。如作物的形态识别及其长势长 相观察,植株的缺素症状与病害症状等的诊断。 ( 3)综合性与创新性。这类实验是由教师出题, 范围较宽,学生选题、独立设计并完成,以培育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0 。根据浙江省现代农业 “二区”建设的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实 习内容,以高产优质栽培项目实习为中心,适应作 物生产新技

17、术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断拓展学生的 专业视野,使学生掌握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知 识,为浙江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生产提供合格人 才,为其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3. 2增加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提高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重 要措施。直观的现场教学,同学们看得见、摸得 着,能够在较短的学时内,掌握基本理论和生产技 术,又能提高实践能力,如高产优质配套、作物工 厂化育苗、地膜覆盖技术等,现场中讲授将大幅提 高学习效果。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 成主要作物高产田的种植任务。以作物生长发育进 程为依据,设计现场教学方案,从 “做中学” ,把 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至少完成 1 种作物从播种到 收获的

18、全过程,掌握播种、肥水管理、防病治虫、 产量分析和收获等技能。教与学过程与作物生长发 育调控紧密结合,学习田间管理技术,促进课程教 学目标的实现,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3. 3抓好毕业生产实习 作物栽培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与综合性,需要 应用农业气象、土壤学、植物生理、耕作、植保等 学科知识。无论毕业以后从事科研或农业推广,农 学类大学生都只有通过生产实习,掌握各种作物的 特性及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经营管理农业生产的 本领。因此,在作物栽培学理论课之后,安排近半 年的生产实习。首先根据学生将来的去向,安排学 生去不同的单位实习,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其次, 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

19、 己查文献,设计方案及准备材料;布置田间试验、 做好田间管理、观察记载、分析测定各项工作;完 成数据整理与分析;生产实习结束后,让学生撰写 出实习报告或论文,最后组织好论文答辩。整个生 产实习过程做到严格要求。这样,学生的写作能 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 高,同时也熟悉了生产实际。 陈国林,等:农林院校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971 4小结 面向作物生产现代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 用合适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 出教学重点,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 平台建设,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具备探 索作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科研素养和解决 实

20、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创新创业的现代农业建设者 是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杨建昌 对作物栽培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J 科技创新导 报,2008 ( 1) :154 155 2凌启鸿,张洪程 作物栽培学的创新与发展 J 扬州大 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3 ( 4) :66 69 3凌启鸿 精确定量轻简栽培是作物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J 中国稻米,2010,16 ( 4) :1 6 4易镇邪,王峰,张海清,等 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课程设 置的现状与改革思考 J 高等农业教育,2011 ( 6) : 51 54 5李伶俐,朱伟,李文,等 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实 践

21、与探索 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 ( 1) :187 188,192 6李兴稼,沈文华,郭贵川 农业高校的创业教育与培养创 新创业型人才的探讨 J 高等农业教育,2011 ( 1) : 19 21 7凌启鸿 作物群体质量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5:42 96 8蔡中涛,王志跃 试论农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 学改革 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 ( 1) : 64 66 9蒋桂英,李鲁华,罗宏海,等 作物栽培学课程研究 性学习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J 课程教育研究,2012 ( 20) :212 213 10刘冠明,王晓明 开设 作物栽培学研究性、创新性实 验课的探讨 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 ( 10) : 14 16 11潘云鹤,路甬祥,韩祯祥,等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二十年的 探索与实践 J 中国大学教学,2005 ( 11) :21 23 12毕建杰,叶宝兴,王建华,等 作物栽培实验课教学改革 的实践与探索 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 ( 7) : 41 43 ( 责任编辑:张瑞麟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装饰装潢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