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温里剂.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38595 上传时间:2019-08-1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6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温里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六章温里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六章温里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六章温里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六章温里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温里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温里剂.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温里剂,中医类专业本科专用课件,方剂学教研室,一 、概念,凡是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为温里剂。,二 、适用范围,里寒证,病因:外寒直中;寒从内生,病位,脏腑,经络,轻(脾胃虚寒),重(心肾阳虚),-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 、分类,多配伍补气药。(治内寒“温必兼补”) 辨病位、真假。 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 拒药处理:热药冷服或反佐配伍。,四 、使用注意,进入方剂,【方歌】 理中干姜参术甘, 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 丸汤两用腹中暖。,理中丸 伤寒论,【主治】中焦虚寒证 典型证 脾胃虚寒证:冷、痛、吐、利;(病

2、机:中焦虚寒,寒凝气滞,升降失常) 兼变证 阳虚失血证 小儿慢惊 胸痹 病后多涎唾,特点:血色暗淡,质清稀 病机:脾不统血,表现:抽搐缓慢无力,时发时止,神倦乏力,眼眶囟门下陷,嗜卧露晴,不思乳食,或吐或泻为特征。 病机: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肝木失于濡养,虚风内动。,表现:胸闷胸痛,类似于心绞痛。 病机:脾阳不足,胸阳不振,寒凝气滞,不通则痛。用于治疗缓减期。,病机:脾不摄涎,立法:温中祛寒 补气健脾,【方解】 (君)干姜 温中祛寒 (臣)人参 益气补脾 (佐)白术 健脾燥湿 (使)炙甘草 补中;缓急;调药,配伍特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阳, 益脾气,助运化,故曰“理中” 。,【运用】 1.

3、 本方是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 辨证要点: 脘腹绵绵作痛(痛),呕吐便溏(吐、利),畏寒肢冷(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2. 服法:丸、汤两用 久服者,丸剂;病急及丸剂效果不显者,当用汤剂(又名人参汤)。,本方要求,掌握组成、功用、主治。,【方歌】 小建中汤君饴糖, 方含桂枝加芍汤, 温中补虚和缓急, 虚劳里急腹痛康。,小建中汤 伤寒论,【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病机: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肝木乘土 -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 气血俱虚 - 神疲,心悸,面色无华, 内热由生 - 手足发热,口燥咽干 舌淡,脉细弦。,中焦 虚寒,治法: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方解】,(君)饴糖

4、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臣)桂枝 温阳气,祛寒邪 芍药 补益阴血,缓急止痛 (佐)生姜、大枣温补脾胃 (佐使)炙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配伍特点:以甘温为主,伍以辛酸,以成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之剂,阴阳相生,中气自立。,本方由何方变化而来?,答:桂枝汤重加饴糖,倍芍药。,【运用】 1. 本方既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剂,又为调和阴阳,柔肝理脾之常用方。 2.辨证要点: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弱。 3. 加减变化: 中焦寒重者? 气滞者? 便溏者? 面色萎黄、短气神疲者?,本方要求,掌握组成、功用、主治。 小建中汤是有何方如何化裁而来的,试分析其配伍机制。,四逆汤 伤寒论,【方歌】 四逆汤

5、中附草姜, 心肾阳衰寒厥尝, 腹痛吐泻脉沉细, 急投此方可回阳。,【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周身四末失于温养 - 四肢厥逆, 恶寒蜷卧,脾失温煦,失降失调 - 腹痛吐利;,心阳衰微,神失所养 - 神衰欲寐,阳衰不能鼓动血脉 - 脉微而细,心肾阳衰 阴寒内盛,病机分析:,治法: 大辛大热,破阴回阳救逆。,【方解】,(君)附子 温肾祛寒,回阳救逆 (臣)干姜 温中祛寒,助附子回阳救逆 (佐使)炙甘草益气补中,合姜附治虚寒; 缓姜、附燥散之性; 调和诸药,使药力持久。 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阳复厥回。,回阳救逆,逆,有违逆之意,四逆,指四肢自指趾端向上逆冷,直至肘膝以上。 四肢末端为三阴三阳之脉相续

6、接之处,一旦阳衰阴盛,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则形成四肢厥逆。本方可使阳气舒展而达四肢以治四肢厥逆,故名四逆汤。,【方名释义】,- 四逆汤,本方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临床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 (四逆注射液已为急诊室备药) 2.服法:为防热汤格拒,可将汤冷服。 3现代运用:常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吐泻过多、或大汗而见休克(全身冷汗,体温下降,血压测不到,脉搏触不到,或似有似无)属阳衰阴盛者。,【运用】,【实验研究】,单用附子- 强心、升压作用,但作用不如全 方,且可引起异位心律失常,单用甘草- 不能增加心脏收缩度,但有升压 效应。,单用干姜- 未见任何有意义的生理效应

7、,四逆汤全方- 强心、升压作用,优于单味药, 且能减慢窦性心律,避免单味附 子产生的异位心律失常,【本方要求】,掌握本方组成、功用、主治,及附子与干姜的配伍关系、甘草配伍意义。 理解阳衰寒厥之机理。,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方歌】 当归四逆用桂芍, 细辛通草甘大枣, 养血温经通脉剂, 血虚寒厥服之效。,病机:血虚 寒凝经脉,血行不利 症见:手足厥寒,肢体疼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立法: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 血虚寒厥证,当 归,温经散寒 温通血脉,内和气血,养血和血,桂 枝,细 辛,白 芍,外温经脉 内温脏腑,养血和营,(佐),通 草(木通),通经脉,畅血行,防桂、辛温燥,炙甘草

8、(调和诸药) 益气健脾养血,大 枣(倍),(佐使),(君),(臣),防 伤 阴 血,助 补 血,【药理研究】,本方可以调整血液循环,改善未稍循环作用最为突出,镇静、镇痛作用也较显著,并有促进消化、缓解胃肠痉挛、调节子宫机能等多种作用。,【类方比较】,【运用】,1 本方是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临床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 治腰、股、腿、足疼痛者,可酌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 治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肢冷脉弦者,可酌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气止痛; 血虚寒凝所致手足冻疮,不论初起未溃或已溃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本方要求】 1

9、. 全面掌握其组成、主治、病机、配伍。 2. 本方与四逆散、四逆汤均可治“四逆”,有何异同?,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方歌】 阳和熟地鹿角胶, 姜炭肉桂麻芥草, 温阳补血散寒滞, 阳虚寒厥阴疽疗。,【主治】阴疽,阳气不足 营血亏虚,病机:,寒 邪,津液凝滞,寒凝痰滞于局部 (肌肉、血脉、筋骨、关节),漫肿无头, 皮色不变, 酸痛无热;,全身:畏寒喜暖, 口淡不渴, 舌淡苔白, 脉沉细或迟细。,治法: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方解】,(君)熟地(重) -补营血,填精髓,鹿角胶 - 温肾阳,益精血,温阳+补血,(臣)肉桂、姜炭 -温阳散寒,温通血脉,(佐)麻黄(少) -开腠散寒,白芥子 -温化寒

10、痰,通络散结,散寒通滞,(使)生甘草 - 解毒,调和诸药,阳虚得补,营血得充,寒凝痰滞得除,治疗阴疽犹如仲春温暖和煦之气,普照大地,驱散阴霾,而布阳和,故以“阳和汤”名之。,【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源流发展】 本方为清代外科名家王维德所创,多用之治疗阴证疮疡。本方又有“阴疽活命丹”之称,是治疗阴疽方剂的鼻祖。王氏治疗疮疡喜用肉桂、麻黄、姜炭三味,意在助阳气,解寒凝,阳和汤即在此三味药中加味而成。,【运用】 1. 本方是治疗外科阴疽诸证的常用方。 2.辨证要点: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舌淡脉细。 3.使用注意:阳证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者,不宜使用本方。,【本方要求】 1.掌握本方组成、功用、主治。 2.理解方中肉桂、麻黄、姜炭的配伍作用。 3.试比较阳证痈汤与阴证痈疡病证特点及立法用药。,贴骨疽:相当于骨髓炎、骨结核(病处漫肿、疼痛、运动困难、久而化热肉腐成脓)。 脱疽:发于足趾(色白、发凉、麻疼、变黑、痛如火烧、筋骨腐烂)。 流注:肢体深部组织化脓性疾病。 痰核:体表局限性包块;瘰疬(颈项、下颌、四肢、背部) 鹤膝风:膝关节肿大,形如鹤膝。,【解释】,左跟骨骨髓炎,髋关节骨结核,膝关节肿大,慢性淋巴结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