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38880 上传时间:2019-08-1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太阳小肠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手太阳小肠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手太阳小肠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手太阳小肠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手太阳小肠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太阳小肠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太阳小肠经.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经络腧穴学,手太阳小肠经,主讲:李丰,教学大纲要求,【目的要求】 1. 掌握灵枢经脉中描述手太阳经脉循行的原文。 2. 熟悉手太阳经脉病候。 3. 掌握少泽、后溪、腕骨、养老、支正、小海、天宗、颧髎、听宫9个常用腧穴的定位、特异性、主治和操作方法。 4. 熟悉手太阳经脉病候以及络脉、经别的内容;熟悉其余穴位的定位和归经。,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手太阳经脉,【循行】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 (1) ,直上循臂骨 (2) 下廉,出肘内侧两骨 (3) 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 (4) ,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

2、目锐眦 (5) ,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出页) (6) ,抵鼻,至目内眦,【注释】,(1)踝-此指手腕后方小指侧的高骨。 (2)臂骨-指尺骨。 (3)两骨-指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 (4)肩解、肩胛-滑伯仁注:“脊两旁为膂,膂上两角为肩解,肩解下成片骨为肩胛。”张介宾注:“肩后骨缝曰肩解。”按:“肩后骨缝”指肩关节缝;两角指左右肩峰与肩胛冈部;成片骨即指肩胛骨体。 (5)目锐眦-灵枢 癫狂:“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指目外角。目大角为内眦。 (6)(出页)-音拙。眼眶的下方,包括颧骨内连及上牙床的部位。,【语译】,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上向腕

3、部(腕骨、阳谷),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肩贞、臑俞),绕肩胛(天宗、秉风、曲垣),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会附分、大杼、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中脘),属于小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颊(颧髎),到外眼角(会瞳子髎),弯向后(会和髎),进入耳中(听宫)。 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 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气相通。,尺骨小头,臂骨下廉,肘内侧两骨之间,出肩解绕

4、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膈,属小肠,分支,颈,颊,目锐眦,鼻,入耳中,目下颧骨部,起于小指尺侧,上臂外后廉,手太阳经脉简要循行图,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少泽),(听宫),胃,咽,目内眦,分支,简述体表路线、体内联系,体表:起于小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肩,绕肩胛,上颜面,过目外眦至耳屏前。支脉从颧部至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体内:络心,抵胃,属小肠。 联系的器官:包括咽、目、耳、鼻。 它是唯一的一条既到达目内眦(睛明穴),又到达目外眦(瞳子髎)的经脉。,【经脉病候】,是动则病:嗌痛,颔 (1) 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 是主“液”所生病者 (2) :耳聋,目黄,颊肿,颈、颔

5、、肩、臑臑、肘臂外后廉痛。,【注释】,(1)颔-音汗.指颏下结喉上两侧肉之软处。 (2)主液小肠受盛胃腑腐热下传的水谷,经进一步消化和沁别清浊,其精华部分由脾转输,营养于全身,糟粕下走大肠,水液归 于膀胱,因此水肠可产生水液,故本经主液所生病证。,【语译】,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咽喉痛,颔下肿不能回顾,肩部痛得象牵引,上臂痛得象折断。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液”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耳聋,眼睛昏黄,面颊肿,颈部、颔下、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边痛。,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症。 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疾病:耳鸣,耳聋,齿痛,头

6、痛,目翳,咽喉痛。 热病:发热,疟疾,黄疸。 外经病:肘臂痛,肩背痛,颈项强痛。,手太阳络脉,【循行】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 实,则节弛肘废 (1) ;虚,则生肬 (2) ,小者如指痂疥 ( 3 ) 。取之所别也。,【注释】,(1)节弛肘废指肩肘部关节松驰痿废不用。 (2)肬-音由。与疣通,赘生在皮肤上的小瘤。 (3)痂疥此指疣之多生如指痂疥之状。,【语译】,手太阴络脉,名支正。在腕关节后五寸处,向内侧注入手少阴心经;其支脉上行经肘部,上络于肩髃部。 手太阳络脉出现的实证,关节弛缓,肘部痿废不用;虚证,皮肤赘生小疣。可取手太阳络穴治疗。,手太阳经别

7、,【循行】 灵枢经别:手太阳之正,指地 (1) ,别于肩解 (2) ,入腋走心,系小肠也。,【语译】 手太阳经别,在肩关节部从手太阳经分出,向下行入于腋窝部,走向心脏,连系小肠。,歌 诀 六小肠经手太阳,少泽听宮起止详。 头项耳目热神志,少泽通乳经验方。,经 络 小 结,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循行比较,(四)腧穴 本经共19穴: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经穴歌,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手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 锐骨之端上

8、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少泽 ShaoZe SI1,定位: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作用:开窍泻热,利咽通乳。 主治:头面五官病:头痛 目痛 咽喉肿痛 耳鸣 昏迷、热症 乳疾:产后乳少,乳痈 应用:妇人无乳,少泽、合谷、膻中。(针灸大成) 操作:斜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孕妇慎用 备考:井穴。,后溪 Houxi SI3,定位: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作用:止痛通络,聪耳宁神。 主治:头面疾(耳聋目赤等) 热病(疟疾) 神志病(癫狂) 痛证(局部痛、头项强痛、肩背痛、目赤肿痛、落枕、腰扭伤,后溪,应用:头项强痛,落枕配天柱。 后头痛配风府、至阴。 腰背痛,闪

9、腰配水沟。合谷透后溪,配合 腰部活动。 痫证配鸠尾、神门(大成胜玉歌) 荨麻疹点刺后放血,配针曲池、足三里。 耳鸣耳聋配翳风、听宫。 操作:直刺0.51寸。治疟疾用灸法。 备考: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后溪配配申脉治疗头项强痛、肩背痛、目赤肿痛、落枕,后溪 Houxi SI3,临床应用-落枕、面神经麻痹、麦粒肿、面肌抽搐、偏头痛、急性荨麻疹、足跟痛、急性腰扭伤 【实用小技巧】对于长期在电脑前工作或学习的朋友,每过一小时把双手后溪穴放在桌沿上来回滚动三到五分钟,可以缓解调节长期伏案以及电脑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腕骨 W

10、anGu SI4,定位: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作用:舒筋活络。 主治:头面疾(目翳) 热病(黄疸,疟疾等) 局部痛(指挛腕痛,头项强痛等) 应用:配太冲、阳陵泉治疗黄疸,胁痛,胆囊炎;配足三里、三阴交主治消渴。 操作:直刺0.30.5寸。 备考:原穴。,阳谷(SI 5),属性经穴 定位腕背横纹尺侧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痛证 五官证 热证 神志病 操作直刺0.30.5寸,养老(SI 6),属性郄穴 定位掌心对胸,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处 主治1目视不明 2痛症(肩背肘臂痛,落枕) 3急性腰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甲乙经:肩痛欲

11、折,养老主之。 铜人:治目视不明。 图翼:张仲文传灸治仙法,疗腰重痛,不可转侧,起坐艰难,及筋挛,脚痹不可屈伸。 两个“不老穴”-阳谷穴和养老穴。经常按摩这两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协调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力。老年人常见的肩臂酸痛、视力减退、腰腿痛等,均可通过按摩这两穴治疗。 现多用于急性腰扭伤,落枕,眼球充血,视力减退,半身不遂等,支正 Zhzhng SI7,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取法:腕背横纹上5寸,尺骨掌侧缘为穴。 作用:清热解表,通络宁神。 主治:热病,消渴 痛症(头项肘臂痛) 神志病(癫狂 ),支正 Zhzhng SI7,应用: 头痛配合谷。

12、 目眩配飞扬。( 百症赋:目眩兮,支正、飞扬。)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备考:手太阳经络穴。,小海 Xiaohai SI8 (合穴),定位:屈肘,在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驱风、通经、活络。 主治:肘臂疼痛、麻木,癫痫。 应用:配曲池、臂臑治疗肘臂疼痛。 操作:直刺0.30.5寸。,肩贞(SI 9),定位肩内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 瘰疬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不宜向胸部深刺,遇阻力不可强行进针.,天宗 Tianzong SI11,定位: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平第4胸椎。 取法:肩胛岗下缘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中1/3交界处。 作用:祛风

13、通络,理气通乳。 主治:肩局部病 乳癖,乳痈 胆病-胆石症、胆绞痛、胆道感染 气喘 应用:肩胛痛、肩凝、肩背痛配曲垣。 乳痈、乳汁少配膻中。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颧髎Quanliao SI18,定位: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 作用:祛风止痛。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齿痛,颧肿。 应用:口眼歪斜配阳白、四白。 眼睑瞤动配肝俞、太冲。 齿痛配二间。(甲乙经) 三叉神经痛(第二支)配下关、合谷。 操作:直刺0.30.5寸,或斜刺0.51寸,不宜艾炷灸。图翼:禁灸。 备考:手太阳,手少阳交会穴。,听宫 Tinggong SI19,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作用

14、:聪耳安神。 主治:耳疾(耳鸣,耳聋) 齿痛 癫狂痫 应用:耳鸣耳聋配翳风、外关。 操作:张口,直刺0.51寸。 备考:手太阳、手少阳、足少阳交会穴。,手太阳小肠经小结,1.经脉走向 从小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绕肩胛,止于耳屏前。体内路径:络心,属小肠。本经输穴一共19个,起于少泽,止于听宫。 2.取穴要点 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取后溪。 肩胛岗下窝中央取天宗。 目外眦直下颧弓下取颧髎。 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取听宫。,3.主治要点 头面五官疾病:耳鸣耳聋,齿痛,头痛,目翳,咽喉痛。 热病:发热,疟疾,黄疸。 外经病:肘臂痛,肩背痛,颈项强痛。 4.特殊作用 后溪治疟疾。 天宗治气喘,乳痈。,手少阳,5.操作要点,听宫张口直刺。 肩贞、臑俞不宜向胸侧深刺; 秉风、曲垣宣向锁骨上窝上方刺,不宜向胸部深刺; 肩外俞、肩中俞慎勿深刺,以免损伤肺脏,引起气胸; 前谷、后溪、腕骨、阳谷、颧髎、听宫均不宜用直接灸,因直接灸易起灸疮,会影响面部美观和关节活动。,本经特定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