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课件3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43964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博拉出血热课件3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埃博拉出血热课件3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埃博拉出血热课件3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埃博拉出血热课件3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埃博拉出血热课件3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埃博拉出血热课件3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埃博拉出血热课件32.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埃博拉出血热,荷城街道中心卫生院改编,埃博拉出血热概况,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V)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人类和非人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等)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 发热、出血、多器官受损为主要表现,病死率较高,动物或昆虫作为宿主和媒介。,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有五个亚型 1.扎伊尔亚型(EBO-Z): 对人致病性最强,暴发。 2.苏丹亚型(EBO-S):对人致病性其次,曾引起暴发。

2、 3.本迪布焦亚型:对人致病性,曾引起暴发(新)。 4.塔伊森林型(EBO-IC):对黑猩猩致病性强,对人似较弱。 5.莱斯顿亚型(EBO-R):未见人感染发病者(可感染人,但无症状 无死亡)。中国:843只蝙蝠,有32只检测到了莱斯顿病毒抗体。,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 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流行病学: 丝状病毒宿主,在非洲果蝠中发现 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 检出病毒核酸和抗体,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已知猿猴(包括黑猩猩)可作为首例病人

3、传染源,但多数暴发无法查出此病人从何处感染 自然宿主 不清楚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Ebola病毒在热带雨林中的可能传播方式,宿主:节肢动物?,放大和传播,流行动物灵长类,黑猩猩,大型蝙蝠类,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 患者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血液、唾液、呕吐物、尿、便等) 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性传播可能性; 动物实验:气溶胶传

4、播可能,家庭内感染 护理 葬礼 院内感染 治疗、护理 不安全注射,目前在非洲人间主要的传播形式,西非四国埃博拉出血热总体疫情(7月27日),发病机制及病理,病毒进入机体后,首先感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单核吞噬系统的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被激活,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 诱导表达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和促凝因子 以及组织破坏后血管壁胶原暴露,释放组织因子等, 最终导致DIC。 主要病理改变:皮肤、黏膜、脏器的出血,在很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以肝脏、淋巴组织最为严重。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最显著的特点,可见小包涵体和凋亡小体。,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和靶细胞,丝状病毒具有嗜

5、细胞性,主要是网状内皮系统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间质组织细胞,尤其是肝实质细胞。 病毒在全身各组织器官中分布,肝、肾、脾、肺中含量最高。 病理剖检变化因毒株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动物中的出血表现,病毒特征,埃博拉病毒是“活死人”现象的原因之一,除了骨头和骨骼的肌肉外,埃博拉病毒对人体任何其他组织后器官都一视同仁地加以侵蚀。,人类患者半数以上在两星期内七孔流血而死。有人比喻说把HIV病毒一年所起的作用浓缩在一星期里,那就是艾博拉病毒的威力。 艾博拉病毒通过体液传播,粘液、唾液或血液都是媒介,甚至握一握手就会传染。,临床表现,潜伏期:2-21天,一般为5-12天。 初期 急性起病,高热、畏寒、头痛、肌痛

6、、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 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表现,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 病人最显著的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和面部水肿。,临床表现,极期 病程4-5天,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重症患者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 病程5-7日可出现麻疹样皮疹,以肩部、手心和脚掌多见,数天后消退并脱屑,也可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迟发症。 第10病日为出血高峰,50%以上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 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7-14天),发热 严重头痛 肌肉疼痛 极度疲劳 结膜充血,0 1 2

7、 3 4 5 6 7 8 9 days,严重咽喉疼痛 胸腹疼痛 皮疹 腹泻、呕吐,出血 嗝逆 嗜睡、谵妄、昏迷,CFR 25-90%,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 1、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 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 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 2、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3、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 且AST升高大于ALT。,标本采集和处理,一、安全防护:高级别个人防护、相应实验室 二、标本种类:血、 大小便、唾液、 组织 三、标本处理(灭活病毒):同位素、加热 化学试剂(胍盐等) 四、包装 五、运送,血清学检查 1、症状出现后7-10天从血清 中检出特异性IgM、IgG。 2、Ig

8、M抗体可维持3个月, IgG抗体可维持很长时间 也有重症病人至死也未能检 出抗体。 3、IgM抗体可作为近期感染 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指标, 但不能满足早期诊断的需要,病原学检查 1、病毒抗原检测:ELISA、免 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 2、核酸检测:采用RT-PCR等 核酸扩增方法检测:一般发病 后一周内的病人血清中可检测 到病毒核酸。 3、病毒分离:采集发病一周内 患者血清标本,用Vero细胞进 行病毒分离。 埃博拉病毒高度危险,相关实验必须在BSL-4实验室。,诊 断 依 据,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疫区,或3周内有疫区旅行史,或有与病人、感染动物接触史。 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牙龈出血、鼻

9、出血、结膜充血、瘀点和紫斑、血便及其他出血症状;头疼、呕吐、恶心、腹泻、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等。 实验室检查:(1)病毒抗原阳性;(2)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4)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5)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诊 断,疑似病例: 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测任一项阳性者。,鉴别诊断:拉沙,疟疾 ,治 疗,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出血,控制继发感染,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出血、DIC等并发症。 一般支持对症治疗:首先需要隔离病

10、人。卧床休息,少渣易消化半流质饮食,保证充分热量。充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用平衡盐液,维持有效血容量,加强胶体液补充如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预防和治疗低血压休克。 病原学治疗:抗病毒治疗尚无定论。,并发症的治疗 出血:止血和输血,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预防DIC。 肝损害:应用甘草酸制剂及还原谷胱甘肽的保肝降酶治疗。 肾功能衰竭:及时行血液透析等。 控制感染:及时发现继发感染,根据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个人旅行和交通风险评估(WHO),从感染国归来的旅行者和商人风险:极低 探亲访友人群感染风险: 低(除非直接接触患者/死者尸体/感染EBOLA的动物) 与患病的人共同乘坐交通

11、工具感染风险: 低;但要对接触者进行追踪 在疫区从事医务工作感染风险: 如果按照基本医疗规范进行防护,感染风险很低低,广东省风险评估,存在输入性零星病例风险 不排除输入后引起个别二代病例的可能 因输入病例导致该病在我省本土化和大范围播散的可能性极低。,国家的风险评估,认为不排除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风险较低 我国与西非三国存在人员往来,因此存在输入病例的风险; 相对于西非三国,我国为海外国家,且与西非三国无直接通航;因此传入我国的风险较低; 在西非不断蔓延的疫情已经引起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也已开始加强各种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国境检疫措施; 一旦出现病例,我国对此疾病的防

12、控措施将会非常严格。,我国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始终密切跟踪埃博拉疫情及防控进展,及时汇总分析WHO及相关国际组织发布的疫情信息,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 及时与驻几内亚医疗队保持信息沟通,了解当地局势,并为医疗队提供防控建议 及时在网站更新、发布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信息 6月份联合国家质检总局、外交部、国家旅游局共同发布关于防止非洲埃博拉出血热传入我国的公告 8月1日及时组织包括中宣部、外交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国家旅游局和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内的各部委及委内相关司局联防联控机制会议,做好信息沟通和疫情应对工作,我国已下发技术方案,20080712 卫办应急发2008140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

13、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等6种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的通知 7月31日,卫计委应急中心联合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检测等相关专家,结合现有知识更新和当前流行趋势,共同对2008版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进行修订,并及时发布,下一步工作,继续密切跟踪西非各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及防控工作进展,及时汇总分析WHO及相关国际组织发布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疫情形势研判和风险评估 积极响应WHO的要求,适时派遣相关专业人员加入WHO专家队伍,参与疫情发生国的现场疫情防控工作 做好我国输入病例后的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入境口岸,尤其是和非洲通航的口岸,加强对入境旅客的筛查,埃博拉是人类迄今未能征服的致命杀手,是世界医学

14、界面对的一道难以解读的“哥德巴赫猜想”。 美国传染病专家海曼,极度恐慌1995 (以非洲真实的埃博拉病毒传播情况为背景拍摄的科幻动作惊悚片),游戏中幻想的埃博拉患者活死人状态,埃博拉出血热应对,加强监测 对从非洲已知EBHF疫区来的旅游者、经商者、外交人员及其他回国人员(留学生),以及供实验用的猿猴等动物,均应严格检疫 发现可疑发热病人,立即隔离治疗,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尽早确定其诊断 对从非洲疫区及菲律宾进口的猿猴等动物,应在入境处检疫14天以上,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配合,快速有效,减少损失。 对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输入后做出快速反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尽最

15、大努力和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续发病例的发生和死亡,减少社会影响,尽快恢复社会秩序,保障公众生命健康,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依法规范,科学应对,埃博拉出血热应对,患者 就地隔离治疗负 压转运 医院 医疗服务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分泌物、体液的消毒 标本采集,加强个人防护 口罩、手套、眼镜、帽子与防护服,防止直接接触病人的污染物。 若环境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较多时,还应戴腿罩与鞋罩。 出病房时,应脱去所有隔离衣物。 鞋若被污染则应清洗并消毒。 在处理针头等其他锐器时防止皮肤损伤,若进行外科或产科处理时也应咨询防疫部门或感染科。,对病人的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

16、 化学方法处理; 医疗污物(污染的针头、注射器等) 可用焚烧或高压蒸汽 人的皮肤、粘膜暴露 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也可用恰当的消毒剂冲洗; 粘膜应用大量清水或洗眼液冲洗, 接触者 应进行医学评价和追踪观察。 病人死亡 尽量不搬运尸体,必须转移处理时,也应在密封容器中进行 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时焚烧或就近掩埋 尸体解剖时,应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病人使用过的衣物应进行蒸气消毒或焚化。,埃博拉出血热应对,流行病学调查 疾控人员接到病例报告后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病例在发病期间的活动史 搜索密切接触者和共同暴露者 寻找感染来源 及时隔离控制传染源 防止疫情扩散。,传染病诊断试剂储备 核

17、酸检测 RTPCR Real-time PCR IgM、IgG抗体检测,密接者: 接触病死动物和病人尸体的人员; 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共同居住的人员; 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同一工作场所(如办公室、车间、班组等)的人员; 护送病人或疑似病人去医疗机构就诊或者探视过病人或疑似病人的,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的亲属、朋友、同事或司机; 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接触过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护人员; 其他已知与病人或疑似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曾在室内直接为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发病期间提供过服务的餐饮、娱乐等行业的服务员; 由现场流调人员根据调查情况确定的其他密切接触者。,如与病人或疑似病人接触期间,病人有高热、呕吐、腹泻等剧烈症状,不论时间长短,均应作为密切接触者 隔离观察21天,开展公众宣传教育,正确预防,减少恐慌 积极、广泛地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知识 避免疫情发生后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使公众正确对待事件的发生 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