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54075 上传时间:2019-08-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3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生物化学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生物化学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生物化学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生物化学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6章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Catabolism and biosynthesis of glycogen),一、糖原的生物学意义 二、糖原的降解 三、糖原的生物合成 四、糖原代谢的调控,人对食物中淀粉或糖原的消化吸收,人从食物中摄入大量的淀粉(starch)和少量的糖原。唾液和胰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降解摄入的淀粉或糖原,并在脱支酶和麦芽糖酶的参与下,将这些多糖分子彻底降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 淀粉酶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 淀粉酶是内切酶,淀粉酶是外切酶。,和淀粉酶对糖原或淀粉的水解,还原端,一、糖原的生物学意义,糖原是贮存能量的、容易动员的多糖。当机体细胞中能量充足时,细胞即

2、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将能量贮存起来;当能量供应不足时,贮存的糖原即降解为葡萄糖,通过呼吸途径产生ATP。因此糖原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贮存库。,二、糖原的降解,糖原以颗粒状存在于细胞溶胶中,其颗粒直径大小不等,约为1040nm。每个糖原颗粒含有的葡萄糖分子可高达12万。颗粒中还含有催化糖原合成和降解的酶以及调节蛋白。 机体贮存糖原的器官主要是肝脏和肌肉,在需要时肝脏中的糖原可以降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肌肉中的糖原主要提供肌肉运动的需要。脑在正常情况下只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每天的需要量约为120g。脑中只有少量的糖原,脑所需的葡萄糖要从血糖源源不断地供应。,糖原的降解过程,细胞中催化糖原

3、降解的是磷酸化酶,它催化糖原发生磷酸解反应,从糖原的非还原端逐个磷酸解下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1-磷酸再经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催化产生葡萄糖-6-磷酸。糖原经磷酸化酶单独作用的最终产物是许多葡萄糖-1-磷酸和极限糊精。但磷酸化酶不能水解(16)糖苷键,而糖原脱支酶可以水解(16)糖苷键,磷酸化酶和糖原脱支酶共同作用,可以使糖原完全降解。,糖原的磷酸解作用,键断裂 的位置,糖原磷酸化酶,磷酸化酶(phosphorylase)由两个相同亚基组成,每个亚基的Ser14是磷酸化位点,被磷酸化酶激酶催化磷酸化后激活,此时称为磷酸化酶a;磷酸化酶a被磷酸酶催化脱磷酸后失去活性,此时称为磷酸化酶b。磷酸化酶

4、的催化作用需要磷酸吡哆醛作为辅基。,糖原脱支酶,糖原脱支酶在同一肽链上有两种酶活性,属于双功能酶。它能将极限分支4个葡萄糖残基中的3个转移到另一个分支的非还原性末端上,然后再水解下最后一个分支的葡萄糖,这一步水解的是(16)糖苷键,产物是葡萄糖。,脱支酶催化的反应,磷酸葡萄糖变位酶,活化的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丝氨酸残基上带有一个磷酸基团,在催化反应时,这个磷酸基团转移到葡萄糖-1-磷酸的6位羟基上,形成葡萄糖-1,6-二磷酸中间体,然后1位的磷酸再转移到酶的丝氨酸上,酶恢复原状,葡萄糖-1,6-二磷酸转变成了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位于肝、肾及肠细胞的光滑内质网

5、的膜上,活性部位朝向内侧。此酶能将进入内质网的葡萄糖-6-磷酸水解成葡萄糖和无机磷酸,葡萄糖通过葡萄糖运载蛋白运出肝细胞进入血液。,葡萄糖-6-磷酸酶的膜定位及其催化的反应,三、糖原的生物合成,糖原合成的前体UDPG的结构,早先认为糖原合成是糖原降解的逆反应,后来发现糖原合成与糖原降解的反应步骤完全不同,合成糖原的前体是UDP葡萄糖(UDPG),它是葡萄糖的活化形式。,UDPG 的空间充填模型,葡萄糖,形成UDPG,形成UDPG反应的能量变化,葡萄糖-1-磷酸与UTP反应生成UDPG和焦磷酸的反应的自由能变化G接近于零,本属可逆反应,但实际上焦磷酸的随后水解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得反应的总G =

6、 2531kJ/mol,致使该反应成为不可逆。,糖原合成,糖原合酶,糖原合成的引物,糖原合酶催化的反应是将UDPG上的葡萄糖转移到已存在的糖原分子的某个分支的非还原末端上,这个已经存在的糖原分子可以称为“引物(primer)”。最初起引物作用的是一种分子量为37kD的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生糖原蛋白或糖原引物蛋白”。这种蛋白分子上带有一个由(14)糖苷键连接的寡聚葡萄糖分子,它的第一个葡萄糖以共价键连接到蛋白质的特定酪氨酸残基上。,生糖原蛋白的自动催化作用,生糖原蛋白具有自动催化作用,可催化大约8个葡萄糖单位连接到自身的酪氨酸残基上,其寡糖链的前体也是UDPG。生糖原蛋白实际上形成了糖原的

7、核心。糖原合酶必须与生糖原蛋白相互作用才有糖原合成的活性,糖原合酶一旦与生糖原蛋白脱离,即不再行使糖原合成的功能。,形成糖原分支,糖原分支酶,糖原合成的能量变化,在糖原上每加上一个葡萄糖残基,需要消耗一个UTP。 糖原分支反应不需要提供能量,因为(14)糖苷键水解释放出的能量比形成(16)糖苷键所需的能量大(约2倍)。,四、糖原代谢的调控,在糖原代谢中,糖原磷酸化酶和糖原合酶的活性受到严格的调控。当磷酸化酶活性高时,糖原合酶几乎没有活性,反之亦然。这两种酶都受到效应物的别构调控,这些别构效应物有ATP、葡萄糖-6-磷酸、AMP等。在肌肉中,糖原磷酸化酶受AMP的活化,受ATP和G6P及葡萄糖的

8、抑制;而糖原合酶却受ATP和G6P的活化。,糖原磷酸化酶的调控机制,磷酸化酶a是经磷酸化修饰的活性状态酶,它有两种存在状态,即活化的R态和不活化的T态,平衡远远地偏向R态;而磷酸化酶b是脱磷酸的非活性状态,它也有两种存在状态,即活化的R态和非活化的T态,但平衡远远地偏向T态。AMP能使T态的磷酸化酶b转变成R态,从而活性提高,ATP使R态的磷酸化酶b转变为T态,抑制酶活性。,磷酸化酶a和b活性的调控,糖原代谢酶的共价修饰调节,磷蛋白磷酸酶1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磷蛋白磷酸酶1(phosphoprotein phospha-tase,PP1)可以水解磷酸化酶a上的磷酸基团,使之转变成磷酸化酶b。PP

9、1如果与蛋白磷酸酶抑制剂结合,其活性就受到抑制。这种抑制剂受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蛋白激酶A)催化的磷酸化而激活,并由PP1去磷酸化而失活。,糖原代谢酶的共价修饰调节,PP1,血糖对肝脏糖原代谢的调控,血糖浓度直接控制肝脏中糖原代谢相关酶的活性,肝脏中的磷酸化酶a是葡萄糖浓度的感受器。葡萄糖与磷酸化酶a结合后,使磷酸化酶a从活化状态(R型)转变为钝化状态(T型),将酶分子第14位Ser上的磷酸基团暴露给PP1,PP1实际上是与磷酸化酶a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磷酸化酶a的磷酸基团被水解而变成磷酸化酶b后,PP1被释放,游离态的PP1又成为活化糖原合酶的工具,它将无活性的糖原合酶b上的磷酸基团水解,使之成为有活性的糖原合酶a。,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对PP1活性的调控,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对磷酸化酶及糖原合酶活性的调控,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对糖原代谢酶活性的调控,几种糖原累积症,见 P194 表2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