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5 6.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60457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7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5 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社会心理学5 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社会心理学5 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社会心理学5 6.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社会心理学5 6.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5 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5 6.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自我意识,一. 概述,1. 自我意识(James): 也称自我,主我对客我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认识。,主我:主观的“我”,即对自己行动的觉察者 客我:客观的“我”,即被觉察到的自己的身心活动,2. 自我意识表现的3个方面: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能够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够认识并体验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及特征,物质自我 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 心理自我 智力、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等。 社会自我 社会关系、社会身份、社会角色等。,自我意识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奥尔波

2、特(1961),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03岁: 这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始于出生第八个月,三岁左右基本成熟。 社会自我(客观化自我),313、14岁: 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心理自我 (主观化自我) 这阶段需时十年,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发展到此阶段个体能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状态和特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二. 自我意识的内涵/成分,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 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忆,自我认识 所谓自我

3、认识,乃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的意义: 对个体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对协调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较大影响,自我认识的缺陷 解释我们的行为 预测我们的行为,尼赛特&沙克特: 被试: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随即抽取条件类似的大学生) 过程:给其中一部分被试预先吃一片假药,并告诉他们一会儿可能会有心悸、呼吸不畅和神经质的发抖等症状(其实这些是电击的症状),假设:吃了药的大学生会将电击的症状归因于药效作用,这样他们就会比没有吃药的大学生更能忍受电击,如果在求职面试时被问起性骚扰的问题,自己会有什么感觉,伍德茨卡和拉弗朗斯调查的女性大多回答她们会感到很愤怒。然而,当实际问到这样

4、的问题时,女性更多的体验到害怕。,当饥饿时,个体会错误的预测自己对油炸圈饼的食量,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 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 根据自我分析实现自我评价 根据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s),费斯汀格 社会比较理论: 个体对自己的评价是通过与他人能力和条件的比较实现的,这是社会比较过程,和别人比较是因为想认识自己 在不清楚的时候最想和人比较 通常最常和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比较,当个体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和类似于自己条件的他人(如性别、年龄、职业)对自己的评价一致时,就加强了对自己的评价的信心,大大提高了安全感;相反,如果发现他人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差距很大时,会使自己的意见

5、受到极大威胁。,自我认识和评价的研究,霍林沃斯,美国 目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差别 对象:25个相互熟悉的人 材料:9种品质的形容词 方法:排队法,九种品质: 文雅, 幽默, 聪明, 交际, 清洁, 美丽, 自大, 势利, 粗鲁,结果:优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往往比别人高, 不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往往比别人低 即总是维护自己,沙平 目的:自我评价的特点 对象:正常的人与不正常的人 材料:一系列描写人格品质的形容词 选择法,结果:正常人中70%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形容词, 不正常人中71%选择不利于自己的形容词,前苏联 目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比较 材料:一系列描写人格品质的形容词 对象:一个人 方法:选

6、择排序法,谦虚, 骄傲, 粗鲁, 关怀, 认真, 原则性等,期望评价:个体想象自己被团体中他人所作出的公正评价 现实评价:个人在团体中他人实际给与的评价,我国 目的:道德自我意识 材料:两套自我评价表 对象:自己和他人 方法:等级法,第一套,正面的积极品质: 诚实, 做事认真, 帮助人, 礼貌, 大公无私, 勤劳, 清洁卫生, 遵守纪律 第二套,正面及反面的品质各4个: 严格要求自己, 团结友爱, 学习努力, 文明礼貌, 损人利己, 欺骗行为, 办事拖拉, 不讲卫生,结果: 首先,从总体上看,优良道德品质的自我评价有高于小组对他的评价的倾向 其次,自我评价高于小组评价的倾向,表现出年龄差异 对

7、不良品质的自我否定强于对优良品质的自我肯定,并且表现出年龄之间的显著性差异,再次,自我评价高于小组评价的倾向还表现出男女生性别差异,自我体验 自信 自卑,自尊:,自尊受文化影响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亚洲、非洲和中南美地区的本土文化把集体主义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种文化孕育了相互依存的自我。这些文化中的人们更多的进行自我批评,却很少自我肯定。特性被更多的定义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事,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很盛行,个人主义是流行文化中的主导声音,这种文化孕育了独立自我的观点。,自我,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事,自尊的阴暗面,布什曼和鲍迈斯特让540名大学生志愿者分别书写一段话

8、,并由另一个学生对他们进行夸奖(“好文章”)或做出讽刺性的评价(“这是我见过的最烂的文章”),然后让那些文章作者们和其他学生一起玩个游戏,如果文章作者们的对手输了,他们就可以用任意强度和时间长度的噪音来攻击该对手。,结果:文章受到批评后,那些自尊最强的人(通过测试得出)具有异常的攻击性,他们使用噪音折磨的时间长度是普通自尊者的3倍 受伤的自尊心引发了报复性行为,3. 自我控制,选择太多会无所适从 布里丹毛驴效应,三. 自我展示,虚伪的谦虚 印象管理,鲍迈斯等人要求学生们写一篇题为“一次重要的成功经历”的文章。那些被要求署名和预备要向大家当众宣读自己故事的学生,常常提到他们得到的他人帮助或情感支

9、持,而那些匿名的人很少提到这些,而是更多的描述自己如何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在鲍迈斯看来,这些结果暗示一种“表浅的感谢”表面化的感谢只是为了表现谦逊,而在自己内心,荣誉还是归于自己的。,第六章 基因、文化与性别,男女差别 生物因素与性别差异 性别角色社会化,一. 男女差别,独立性与联系性 社会支配性 攻击性 性特征,1. 独立性与联系性,从总体上说,女性比男性更重视亲密关系 男性总是会被那些增强性别之间不平等的工作所吸引(律师,广告策划者),女性则被减少性别间不平等的工作吸引(公诉人,慈善工作的宣传者),表达情绪的差别: 女性非言语的表达情绪能力同样非常出色,男女共情的差别:总体来说,女性共

10、情的准确性比男性要高 12%的美国男性和43%的美国女性报告说因为伊拉克战争而哭泣,2. 社会支配性,2002年,在全世界所有的立法者中,女性只占14%,在所有的首相和总统中,女性只占5%。而世界500强企业中的CEO中,女性仅仅占1% 男性比女性更关心社会统治问题 在陪审员团体中男性大约占一半,但在被选举的陪审团领袖中却占到90%,并且主要的实验室小组负责人都是男性,在工业化国家中,女性的平均工资是男性的77%,这样大的工资差距中,仅有1/5可以被男性和女性在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工作特性等因素加以解释,男性倾向于采取指示性的领导方式,而女性则倾向于采取民主化的方式,3. 攻击性,调查显示,

11、男性承认自己比女性有更多的攻击行为,在实验中,男性确实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攻击,4. 性特征,“我可以想象自己正愉悦的享受与不同伴侣的偶尔性关系。”澳大利亚的一项调查显示,48%的男性和12%的女性对此表示同意 美国教育委员会最近调查了25万个大一新生发现“如果两个人真的彼此喜欢,那就可以发生性关系,即使认识的时间很短”53%的男生表示赞成,30%女生表示赞成,在一项调查中,随机抽取3400个美国人,年龄在18-59岁间,48%的女性和25%的男性认为情感是他们发生第一次关系的原因。在对性活动频率问题的回答上,19%的女性和54%的男性回答“每天”或者“一天几次”,二. 生理因素与性别,进化学派

12、遗传因素 性激素 大脑,1.进化学派心理学家提出进化如何决定两性在行为上的差异的理论,比如攻击性和性活动的主动性。,性活动: 自然界中的择偶行为要求男性对女性尤其是那些具有较强生殖力的生理特征的女性更加主动,而且要求男性通过攻击和支配来与其他男性竞争。,女性由于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殖机会,所以会仔细考虑男性保护和抚育后代的能力。,各地的男性都倾向于娶更年轻的女性,而且越老的男性,他选择伴侣时偏好的年龄差距越大。在男性二十多岁的时候,他们喜欢娶比自己年轻一点点的女性,但是到了六十多岁,从总体上看,男性会娶比自己小十岁左右的女性。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偏爱比自己大一点的男性。,对进化学派的批评:其解

13、释是从事实倒推出的,而且无法解释文化差异,3. 性激素 睾丸素(睾丸酮) 雌激素,4. 脑 下丘脑的性别差异决定着激素的垂体分泌形式周期性的还是非周期性的,大脑单侧化优势:,学者们把男女之间的差异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描述,即: “性”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如遗传、内分泌、解剖及生理的差异。 “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性别角色”表示男女在社会行为方式上的差异。由于性别不同,社会对其的期待也不同, 因而出现了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与生理特征没有必然联系,不是天生的,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三. 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

14、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文化作用 不同文化下的不同性别角色 不同时代下的不同性别角色,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婴儿出生起,双亲已按其不同的性别加以培养教育。例如对衣着、玩具、说话方式、行为表现等方面,双亲对男婴与女婴的要求是不同的;同时婴儿的性别认同亦是不一样的:女婴模仿母亲,男婴模仿父亲。 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和社会从多方面强化了男女两性的角色差异。例如学校和教师在升学期待、课余生活、体育锻炼项目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教科书也表现出不同的性别期待。,四、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 性别认同(gender/sex identity):对一个人在基本

15、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性或女性的认知和接受。 性别角色标准 性别角色认同(sex role identity):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面向一:人格特质的分类 l.男性:进取、无情、独立、坚定、自信、竞争、勇敢、富好奇心、有担当、充满野心等。 l.女性:被动、胆小、多话、富感情、温和、善解人意、需安全感、情绪化、优柔寡断、安于现状等。 面向二:从事工作的分类 l.男性:医生、工程师、政治家、经理、军人、行政首长、律师、警察、消防员、航天员、棒球明星等。 l.女性:中小学老师、空中小姐、护士、秘书、柜台小姐、百货公司售货员、模特儿、影视明星等。,五、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训练 同伴关系的作用 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 同伴是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同伴是情感支持的来源。,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