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驹骨骼解剖正常异常.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60759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1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人驹骨骼解剖正常异常.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白人驹骨骼解剖正常异常.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白人驹骨骼解剖正常异常.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白人驹骨骼解剖正常异常.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白人驹骨骼解剖正常异常.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人驹骨骼解剖正常异常.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人驹骨骼解剖正常异常.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骨(bone)的解剖 (一)骨的形态: 人体骨约有200多块,分为四类 长管状骨、短管状骨、扁骨、异形骨 (二)骨的组织学结构: 分为板层骨(lamellar bone)和非板层骨。 骨板:成熟的骨组织常呈板层状,介于骨膜与骨内膜之间,包括外环骨板、内环骨板、哈氏系统及骨间板,构成整个骨皮质。,(三)骨的大体结构: 1、骨的结构:包括密质骨(compact bone) 松质骨(spongy bone) 密质骨:主要由多数哈氏系统组成。 构成骨皮质,在X线片上显示均匀 高密度。 松质骨:由多数骨小梁组成。骨小梁自 骨皮质向髓腔延伸,相互连接 成网状。小梁间充以骨髓。,2、骨膜(periost

2、eum)和骨内膜(internal periosteum):位于骨的表面,分内外两层。 3、骨髓腔(medullary space):包括骨干段缺乏骨小梁的中空部分和骨端部分的骨小梁间隙。内充有骨髓。,(四)骨的血供: 1、滋养动脉 2、骨骺动脉 3、干骺动脉 4、骨膜动脉 骨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二、关节(joint)的解剖 (一)间接连接: 即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能自由活动。 如四肢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二)直接连接:分为三种 1、纤维连接:不动关节如颅缝。 2、软骨连接:微动关节如耻骨联合等。 3、骨性连接:如骶骨各节之间的融合。,三、骨的 发育(

3、补充内容) 1、骨的发育:包括骨化与生长。 骨化有两种形式:膜化骨与软骨内化骨。 生长:主要以成骨和破骨的形式进行。,2、骨组织生长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由成骨细胞的作用形成细胞外的有 机质,骨细胞埋置于其中,形成骨 样组织。 (2)矿物盐在骨样组织上的沉积。 (3)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维持正常骨 组织代谢平衡。,3、影响骨发育的因素 (1)成骨细胞活动; (2)矿物盐的沉积; (3)破骨细胞活动; (4)钙磷代谢内分泌及维生素等,四、肌肉的解剖,骨骼肌:又称随意肌。 由肌腹和肌腱组成。 辅助装置:肌膜、腱鞘、滑液囊、籽骨。,蚌埠医学院放射学教研室 杨菊萍,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九章 骨骼肌肉系统

4、,第一节,正常影像学表现,一、四肢骨关节的正常表现 (一)管状骨的正常表现 1、骨膜:位于骨的表面,分内外两层。 正常不显影。 骨内膜:又称骨髓膜。 2、骨皮质:为密质骨,由哈氏系统组成。 3、松质骨:由多数骨小梁和其间的骨髓组成。 4、骨髓腔:显示不清。,(二)滑膜关节的正常表现 1、骨性关节面(bony articular surface): 由组成关节的骨端骨皮质构成 (1)两相对骨端的骨性关节面光滑整齐,相 距匀称,间隙清晰,宽度均匀。 (2)影像学表现 X线上表现为边缘光滑整齐的线样致密影; CT表现为线样高密度影; 骨性关节面MRI表现为不同加权图像上呈 一薄层清晰锐利的低信号影。

5、,关节面上覆盖的关节软骨及儿童期尚未骨化的骺软骨在X线和CT上均不能分辨; 关节软骨SE T1WI、PdWI呈一层弧形中等信号强度,T2WI上呈相对低信号, 在脂肪抑制T1WI上可呈高信号影。,2、关节间隙(joint space): X线所见关节间隙包括关节软骨及其间的真正微小间隙和少量滑液。 关节间隙:是两个指相对骨端的骨性关节 面间透亮间隙。 新生儿的关节间隙,由于骨端有骺软骨,骨化中心尚未出现或很小,而显得很宽,随年龄增长,骨骺渐增大,间隙变窄。,X线表现为两个骨性关节面之间透亮间隙,包括关节软骨、潜在的关节腔及少量滑液的投影。 CT表现为关节骨端间的低密度间隙,在冠状和矢状重建图像上

6、比较直观。关节软骨及少量滑液在CT上常不能分辨。 滑液在MRI T1WI上呈薄层低信号,在T2WI及STIR呈细条状高信号。,儿 童 膝 关 节,3、关节囊、韧带、关节盘及关节内脂肪垫: (1)X线不能分辨; (2)在CT上:关节囊呈窄条状软组织密度影,厚约3mm; 韧带显示为线条状或短的带状软组织影; 关节内的关节盘如膝关节的半月板显 示为轮廓光滑,密度均匀的“C”形或“O”形 结构,CT值在70HU90HU之间; (3)在MRI各序列上: 关节囊均呈光滑连续的小弧形线样低信号。 韧带、肌腱均表现为条状低信号影。 关节内的关节盘矢状和冠状图像上为领结状或三 角形低信号结构。,正 常 膝 关

7、节 MRI,(三)儿童四肢骨及关节影像特点 1、一般有三个以上的骨化中心 (骨干的为原始或一次骨化中心; 两端的为继发或二次骨化中心) 2、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 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 3、小儿长骨分为骨骺、 骺板、骨干三部分。 干骺端:骨化的骨干两端膨大的部分称为干骺端。,(1)小儿骨干 骨皮质: X线:密度均匀致密影,外缘清楚。 CT:高密度线状或带状影。 MRI: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影 骨膜: X线:为软组织,X线上不能显影。 CT:不显影 MRI:不显影,骨髓腔: X线:骨干皮质包绕的无结构半透明区。 CT: 红髓为软组织密度影 黄髓为脂肪密度影 MRI:在T1WI和T2WI上

8、 红髓为中等信号影 黄髓为高信号影,(2)骨骺 X线:骺软骨不显影, 出现骨化中心时表现为小点状 骨性致密影。 CT:软组织密度影,骨化中心结构 和密度类似干骺端。 MRI:中等信号影,骨化中心类似 干骺端。,(3)骺板(epiphyseal plate): 类似骺软骨。 骺板是软骨,X线呈横行半透明线, 居骺与干骺端之间,称之为骺线。 骺板不断变薄至消失,即骺与骨干 结合,完成骨发育。,小儿长骨,(四)成年骨骼特点 1、成人长骨完全骨化,骺与干骺端融合,骺线消 失,只有骨干和由松质骨构成的骨端两部分。 2、成人管状骨的X线解剖 骨干:骨膜 骨皮质 骨松质 骨髓腔 骨端:骨端有一薄层壳状骨板为

9、骨性关节面。 3、骨性关节面覆盖有关节软骨。 4、骨端各部位因所承受的重力、肌肉牵拉及功能 活动不同,其骨小梁的粗细、多少及排列方向 有明显差别即压力曲线与张力曲线。,成人管状骨的X线解剖,骨干:骨膜 骨皮质 骨松质 骨髓腔 骨端:骨端有一薄层壳状 骨板为骨性关节面。,(五)骨龄(bone age) *定义: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 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 间及其形态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 规律以时间(月和年)来表示即为骨龄。 * 临床意义: 提示骨的发育; 内分泌疾病和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价值。,正常骨龄,骨 龄,(六)脊柱 1、组成: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

10、骶椎5个.尾椎4个 2、四个生理弯曲 颈椎段前突; 胸椎段后突,以胸7明显; 腰椎段前突,以腰4明显; 骶骨和尾骨则明显后突。,3、形态与解剖 正位:椎体呈长方形,至上而下依次增大。 侧位:椎体也呈长方形,其上、下缘与后 缘成直角。 椎间孔(intervetebral foramen): 在相邻椎弓、椎体、关节突及椎 间盘之间呈半透明影。(颈椎斜 位显示清楚;胸、腰椎侧位清楚),正常胸椎,正常颈椎X线,颈椎正侧位,寰椎及枢椎,4、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脊椎的横断像 骨窗显示椎体为薄层骨皮质包绕的海绵 状松质骨结构。 (2)MRI表现 T1WI和T2WI上脊椎各骨性结构呈低信号; 骨髓呈高

11、或等高信号; 椎间盘在T1WI上信号较低且不能区分纤维 环和髓核;在T2WI上纤维环为低信号,髓 核为高信号。 脊髓在T1WI上呈中等信号,信号高于脑脊 液;在T2WI上脑脊液信号高于脊髓。,(七)软组织: 包括肌肉、血管、神经、关节囊、关节软骨 等,均为软组织密度,缺乏自然对比,X线平片 受限,可选择MRI、血管造影检查。 1、CT表现: (1)骨髓腔因骨髓内的脂肪成分而表现为低密度; (2)在软组织窗上,中等密度的肌肉、肌腱、 关节软骨和骺软骨在低密度脂肪组织的 衬托下也能 清晰显示。,2、MRI表现: A、韧带、肌腱、纤维软骨和空气均呈 低信号。 B、正常成人骨髓因含脂肪成分而在 T1W

12、I和T2WI上均呈较高信号。 C、MRI清楚显示脊椎、椎管和椎间盘, 并能显示椎管内软组织,包括韧带、 硬膜囊、脑脊液 和脊髓等结构。,第二节,异常影像学表现,(一)骨骼基本病变,(一)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1、定义: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 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 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 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2、组织学变化:骨皮质变薄,哈弗管 扩大和骨小梁减少变细。 3、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骨密度减低,骨松质中骨小梁 变 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 和变薄现象。,骨质疏松,(1)椎体内结构稀疏,呈纵形 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 严重时椎

13、体内结构消失。 (2)椎体变扁,上下缘内凹呈 鱼脊椎状,椎体受压呈楔 形。 (3)椎间隙增宽呈梭形。 (4)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4、 CT表现: CT表现和征象评价与X线表现基本相同。 5、 MRI表现:MRI见骨外形的改变 老年性骨质疏松由于骨小梁变细和数量减 少以及黄髓的增多,骨髓在T1WI和T2WI 上信号增高,骨皮质变薄及其内出现线状 高信号代表哈氏管扩张和黄髓侵入; 炎症、外伤等的周围骨质疏松区因局部充 血、水肿表现为边界模糊的长t1、长t2信 号影。 6、常见病因,(二)骨质软化(osteomalacia) 1、定义:是指一定单位体积骨组织的有机 成分正 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14、因而骨内的钙盐 含量降低,骨质变软。 好发耻骨支、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等。 2、组织学变化:骨样组织钙化不足。 3、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边缘模糊。 以腰椎和骨盆为明显。 4、常见病因,(1)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因骨组织内含有 大量未经钙化的骨样组织所致) (2)承重骨骼发生变形; (3)可见假骨折线:表现为宽约1mm2mm的光滑 透明线,与骨皮质垂直,边缘稍致密。,骨质软化,骨质软化,(三)骨质破坏(destruction of bone) 1、定义:是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 被溶解吸收,局部骨组织被 病理组织所取代 ,正常骨组 织消失。 2、常见病因,3、X线表现: 局部骨密度

15、减低,骨小梁稀疏和正常骨结构消失形 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分为溶骨性破坏和膨胀性破坏。 (1)骨松质的早期破坏可形成斑片状的骨小梁缺损。 (2)骨皮质破坏,在早期发生于哈氏管而引起它的扩 大而在X线上呈筛孔状。骨皮质表层的破坏,则 呈虫蚀状。 (3)如果骨破坏进展到一定程度,则形成骨皮质和骨 松质的大片缺失。,4、CT表现: 易于区分松质骨和皮质骨的破坏。 松质骨的破坏表现为斑片状松质骨缺损区; 骨皮质破坏表现为其内的筛孔样破坏和其内外表 面的不规则虫蚀样改变、骨皮质变薄或斑片状的 骨皮质缺损。 5、MRI表现: 骨破坏表现为低信号的骨质为不同信号强度的病 理组织所取代; 骨皮质破坏的

16、形态改变于CT所见相同; 松质骨的破坏常表现为高信号的骨髓为较低信号 或混杂信号影所取代。,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四)骨质增生硬化 (hyperostosis osteosclerosis) 1、定义:单位体积内骨质数量增多, 骨质变致密。 2、X线表现: (1)骨密度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骨骼增大; (2)骨小梁粗、多、密; (3)骨皮质增厚、致密; (4)骨髓腔变窄或消失。,3、 CT表现:与其X线平片的表现相似。 4、 MRI表现:可很好地显示骨皮质增生造 成的骨形态的改变。增生硬 化的骨质在T1WI和T2WI均 为低信号,松质骨的信号也 较正常为低。 5、常见病因,骨质增生硬化,骨质增生硬

17、化,(五)骨膜增生(periosteal proliferation) 1、定义:又称骨膜反应( periosteal reactiong),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通常表示有病变。 2、组织学变化: 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的骨小梁 3、形状: 线状、层状、花边状、针状、葱皮状,4、 X线表现: CT和MRI的空间分辨力不及平片,不能 如平片样显示骨膜新生骨精细的形态和结构。 (1)早期:一段长短不定、与骨皮质平 行的细线状致密影,同骨皮 质间可见1mm2mm宽的透亮 间隙。 继而:骨膜新生骨增厚,见与骨皮 质表面平行排列的线、层状 或花边状骨膜反应。,

18、(2)骨膜增生的厚度与范围同病变发生的部 位、性质和发展阶段有关。 a.一般发生在长骨骨干的明显,炎症者较广 泛,而肿瘤者这较局限。 b.随着病变的好转和痊愈,骨膜增生可变得 致密,逐渐与骨皮质融合,表现为皮质增 厚。痊愈后,骨膜新生骨还可逐渐被吸收。 c.引起骨膜反应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 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 新生骨呈三角形,称为Codman三角。,5、CT表现:与X线平片的表现相似。 CT易显示扁平骨如肩胛骨和髂骨的骨膜 增生。 6、 MRI表现:显示骨膜反应早于X线和CT。 (1)早期的骨膜反应在T1WI为中等信号, T2WI为高信号, (2)骨膜新生骨在各序列均为低

19、信号。 7、常见病因,骨膜增生,花边样骨膜反应,线状骨膜反应,(六)骨质坏死 (necrosis of bone) 1、定义: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 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2、组织学变化: 骨细胞死亡、消失和骨髓液化、萎缩。 3、死骨的 X线表现 : 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4、常见病因,骨质坏死,死骨(sequestrum)表现为局限性骨密度增高: 1.死骨骨小梁表面新骨形 成绝对密度增高; 2.死骨周围骨质吸收或肉 芽、脓液包绕 相对高 密度。,骨骺无菌性坏死,急性骨髓炎骨质破坏伴死骨,(七)骨内与软骨钙化(chondral calcification) 1、X线表现 :颗粒状或小环状无结

20、构的 致密影,分布较局限。 2、CT能显示平片不能见到的钙化影,瘤软 骨钙化的形态同X线所见。 3、MRI对发现和确定细小的钙化灶不敏感。 (八)骨内矿物质沉积 (九)骨骼变形,(二)关节基本病变,二、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关节肿胀(swelling of joint) 关节破坏(destruction of joint) 关节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of joint) 骨性强直 关节强直 (ankylosis) 纤维性强直 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joint),(一)关节肿胀(swelling of joint) 1、病因: 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充血、

21、 水肿、出血和炎症。 2、X线表现: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 脂肪垫及肌肉间隙脂肪层移位变形或模糊消失 而难于区别病变 的结构, 大量关节积液见关节间隙增宽。,3、 CT: (1)软组织密度的关节囊肿胀、增厚, (2)关节腔内积液在CT表现为关节腔内水样密度影, 如合并出血或积脓其密度可较高。 (3)关节附近的滑液囊积液在CT上也可见到,表现 为关节邻近含液的囊状影。 4、 MRI: (1)关节肿胀除见关节囊增厚外,在T2WI上可见关 节囊尤其是滑膜层的高信号,关节周围软组织 肿胀也可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2)MRI对关节积液很敏感,一般积液T1WI低信号、 T2WI高

22、信号,合并出血T1WI和T2WI为高信号。,(二)关节破坏:(destruction of joint) 诊断关节疾病的重要依据。 1、病因:关节软骨及其下发的骨性关节 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替代所致。 2、X线表现: 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仅见关节间隙变窄; 当累及关节面骨质时出现相应区的骨破坏 和缺损,关节间隙变窄和骨破坏的程度不 同。严重时引起关节半脱位和变形。,3、 CT:包括关节软骨破坏和骨质破坏。 CT可以清晰地显示关节软骨下的骨质破坏。 4、MRI: (1)破坏早期可见关节软骨表面毛糙、凹凸 不平、表层缺损致局部软骨变薄, (2)严重时可见关节软骨不连续、呈碎片状 或者大部分破坏

23、消失。 (3)关节骨质破坏时低信号的骨性关节面中 断不连续。,(三)关节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of joint) 1、病理:早期改变始于软骨,为缓慢发生的软骨 变性、坏死和溶解,骨板被吸收并逐渐 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替代,广泛软 骨坏死引起关节间隙狭窄。继而造成骨 性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形成骨赘。关 节囊肥厚,韧带骨化。 2、X线表现: 早期: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 中晚期: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囊变 和骨性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无 明显骨质破坏,无骨质疏松。,3、关节退行性变X线征象在CT上均可发现。 MRI在关节退行性变时除可见关节软骨的改变和关节间隙变窄外,还可见骨

24、性关节面中断或局部增厚, 关节面下的骨质增生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骨赘的表面为低信号的骨质,其内可见高信号的骨髓。关节面下的囊变区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大小不等,边缘清晰。 4、临床: 关节退行性变多见于老年,以承受体重的脊柱和髋、膝关节为明显,是组织衰退的表现。也常见于运动员和搬运工人,由于慢性损伤和长期承重所致。不少职业病和地方病也可引起继发性关节退行性变。,(四)关节强直(ankylosis) 1、X线表现: 骨性强直:骨性强直是关节明显破坏后, 关节骨端由骨组织所连接。 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 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 -多见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愈后。 纤维

25、性强直:关节活动消失, X线上仍见狭窄的关节间隙, 且无骨小梁贯穿。 -常见于关节结核。,2、CT: CT骨性强直表现为关节间隙消失, 且骨小梁连接两侧骨端。 3、 MRI : MRI关节软骨完全破坏,关节间隙消失, 可见骨髓贯穿于关节骨端之间。纤维性强直 时关节间隙仍可存在,但关节骨端有破坏, 骨端间可有高、低混杂的异常信号。,(五)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joint) 组成关节骨骼的脱离、错位。 完全脱位:原相对的关节面彼此不接触 半脱位:相对的关节面尚有部分接触 1、一般部位的关节脱位平片可作出诊断。 2、关节脱位多为外伤性,也有先天性或病 理性。任何关节疾病造成关节破

26、坏后都 可能发生关节脱位。,2、CT图像避免了组织的重叠,易于显 示一 些平片难以发现的关节脱位。 3、MRI显示关节脱位,可直观地显示关 节脱位的合并损伤如关节内积血、 囊内外韧带和肌腱断裂以及关节周围 的软组织损伤。 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关节脱位的显 示,MRI有其独到之处,如矢状面成 像可清楚显示寰枢关节的脱位和对颈 髓的压迫。,尺骨鹰嘴离开 正常位置,错位。,肘关节脱位,复位后恢复正常,肱骨头离开关节盂向内下移位。,肩关节脱位,1、左股骨头离开髋向上、外移位。 2、左股骨头、髋的发育均较对侧差。,左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左侧髋关节脱位,左股骨头离开髋向上、外移位,A、B:环枢关节脱位 枢

27、椎齿骨突与环椎左侧块间的距离增大,致使两侧不对称。,C:正常环枢关节对比,指间关节脱位,(三)软组织基本病变,周围软组织病变 肿胀、肿块、钙化、积气、溃疡和瘘管、异物、肌肉萎缩等 1、 X线表现: X线见肌肉、肌间隙和皮下脂肪层等影像; 外伤和感染引起软组织肿胀X线表现为局部 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软组织内的正常层 次模糊不清; 开放损伤、产气细菌感染、于皮下或 肌纤维间可见气体;,软组织肿瘤或恶性骨肿瘤侵犯软组织,可 见软组织肿块影; 肢体运动长期受限,可见肢体变细,肌肉 萎缩变薄; 先天性骨疾病可引起全身肌肉发育不良; 外伤后发生骨化性肌炎,可见软组织内钙 化和骨化。,2、CT软组织病变观

28、察明显优于X线, X线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在 CT上能清晰显示。 水肿表现局部肿胀,肌间隙模糊,密度正 常或略低,邻近的皮下脂肪密度增高并可 出现网状影。 软组织肿块在CT上易于观察,肿块的密度 可均匀或不均匀,边缘可光整或不规则, 肿块的边界常能清楚显示。,血肿表现为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高密度区 软组织或软组织肿块的坏死表现为类圆形 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区,单发或多发,并可 因出血或坏死组织碎屑的沉积而出现液 液平面,其上层为液体呈水样密度,下层 为沉积的坏死组织或血细胞呈较高密度。,脂肪瘤因其密度于脂肪组织相似而易于诊 断,肿瘤或病变内含的脂肪成分也可通过 测量其CT值(70HU90HU)而

29、得以 确认。 增强扫描有助于区别软组织肿块与其邻近 组织、肿瘤与瘤周水肿;有助于显示肿瘤 囊变、坏死区,病变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动态增强可以了解病变密度随时间的变化 情况,对骨和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有 一定的帮助。,3、MRI表现: 增强扫描在骨肌系统作用和意义同CT。 软组织水肿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出血和血肿在T1WI和T2WI上多均为高信号; 多数肿瘤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MRI液液平面的显示比CT 更清楚,T1WI 下部常呈较高信号而上部呈低信号,而在 T2WI上部信号则明显增高。 脂肪成分在MRI上易于识别,必要时用脂肪 抑制序列来证实。当骨髓内脂肪

30、成分有改 变或被病变组织取代,则信号强度发生变 化,在T1WI上信号减弱,T2WI上信号强度 的改变 取决于病变的组织类型,出血常 为高信号而纤维化组织在T1WI和T2WI上均 呈低信号。,软组织肿胀,软组织肿块,软组织异物,全面综合以下观察要点的图像表现,有助于对疾病的确诊或提出几个合理的诊断意见。 1、部位:不同疾病常有一定程度的好发部位, 如骨肿瘤较多侵犯干骺端。 2、病变范围:骨结核病变较局限而骨髓炎病变弥 漫侵犯长骨大部以至全骨。 3、病变边缘:边缘清楚锐利常提示进展较缓慢的 疾病,在骨感染为慢性期;在骨肿瘤多为良性肿 瘤。边缘模糊不清常提示在骨感染为急性期;在 肿瘤常为恶性。,4、病变的特征性表现: (1)骨肉瘤在病区内出现数量不等,形态不 规则而致密的肿瘤成骨怔象; (2)软骨肉瘤显示小点状或环状软骨钙化的 致密影; (3)局部轮廓完整的膨胀性病变提示良性肿 瘤或瘤样病变。 5、数目:骨肿瘤中单发病变多为原发性肿 瘤,多发病变常为转移瘤或骨髓瘤。,复习纲要 1、骨骼肌肉系统正常解剖结构。 2、骨骼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骨骼肌肉系统(重点为骨骼和关节)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